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寒假作业
文科附加题(三)
答 案
19.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 20.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任写两人) 21.唯陈言之务去。(或“文以载道”、“陈言务去”)
22. (5分)AD(A.黛玉吟《葬花词》是第二天的事;D.“宁可要条破渡船也不要新碾坊”的是傩送,而“主动托媒人提亲”的是天保。)(选对一项,2分;多选不得分) 23.⑴(4分)贾宝玉、《芙蓉女儿诔》,贾宝玉、晴雯。
⑵(6分)①他把觉慧软禁在家里,不准他参加学生运动;②他强迫觉民和冯乐山的侄孙女结婚;③他把丫头鸣凤当作礼物送给冯乐山做小老婆,迫使鸣凤投湖自杀;④他逼丫鬟婉儿去给冯乐山做妾。(答对一例,2分) 24. 表明作者对“进步社会”的反思,“进步社会”并非一切都在进步,有的只是变化,变化不等于进步;(2分)进步只是器用文明的进步,不能把器用文明的观念移用到文学艺术领域。(2分)
25.内容上:证明文学、艺术、哲学等流传的时间越久远,越显示其人文价值(或证明文学、艺术、哲学等的人文价值仍是折旧率无法欺凌的东西,不会贬值);典型、权威的论据使论证更具说服力。(3分)结构上:前后呼应,照应开头,回答“为什么到这个时代还喜欢苏东坡”,使文章结构严谨。(2分) 26.(1)揭示一种社会现象(错误观念)的危害之大:当今社会以追求产量促销和便宜为时髦(或,人们对器用文明的追求与认识),这种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人们对文学、艺术、哲学等精神文明的正确认识与追求,以致于文学、艺术、哲学的人文价值贬值。(3分)(2)警示人们尤其是文学艺术工作者,不要赶时髦,不要只求快捷、便宜、多产、促销,而要创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学艺术。(3分)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寒假作业
文科附加题(四)
答 案
19. 盖文体通行既久 / 染指遂多 / 自成陈套 / 豪杰之士 / 亦难于中自出新意 / 故往往遁而作他体 / 以发表其思想感情。
20.王国维(2分)
21.观点(2分) 反对文学今不如古的说法;对一种文学体裁而论,赞成今不如古的说法。
【附参考译文】
四言诗衰败就有了楚辞,楚辞衰败就有了五言诗,五言诗衰败就有了七言诗,古诗衰败就有了律诗绝句,律诗绝句衰败就有了词。一旦一种文体流传的时间长了,人们创作的数量增多,自然会形成俗套。即使是豪杰人士,也很难从中写出新意来,所以他们往往舍弃这种体裁去创造其他体裁,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一切文体之所以会开始盛行最终衰败,都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如果说文学今不如古,我不能认同。但是就某一种文学体裁来说,那么这种说法实在是非常正确的。
22. AC (A项,是二佬初见翠翠时说过一句话;C项,觉民忙于功课,觉慧积极参加) 23. (1)曹操、张飞、吕布、赵云、吕蒙 (2)《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里的陈士成。他们都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因循守旧,命运很悲惨。(5分。列举2分;特点3分)
24.(4分)①腐朽;②统治者死抱着顽固的道统形式;③礼教制度猖獗;④生活中充满压迫、痛苦、哀伤、牺牲。 25.(5分)①贾宝玉所处的生活环境封闭落后,不可能接触新的思想;②腐朽黑暗的现实与他的生活直接而密切地联系着,他的反抗只是从与他生活密切的东西入手;③他的反抗虽在客观上体现了进步要求,但仍是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体现。(答对一点,2分;三点,5分)
26.(6分)①表现出与当时黑暗现实直接对立的色彩;②体现着符合着社会的进步要求;③让我们看到了封建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④标志着个性的觉醒和对个性解放的要求;⑤有着与封建社会不同的新的意义,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要求。(答对一点,1分;五点全答对,6分)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寒假作业
文科附加题(五)
答 案
19. 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 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20. 天行有常,事在人为。(写出天的方面1分,写出人的方面1分) 21. 这段话论证方法的特点是正反对比论证。 【译文】
大自然的运行变化有固定规律,不因为尧而存在,不因为桀而消亡。用合乎正道的措施适应它就吉利(应:适应,对待)(治:有条理、合正道的措施),用违反客观规律的措施对待它就凶险。加强农业生产并节约用度,那么天不可能使人贫 穷(病:使人困苦);衣食等生活资料充足并按照天时、季节安排生产活动,那么天不可能使人困苦;遵循天道而不发生差错(修:据王念孙考证,应为“循”。)(二:应是“贷”),那么天也不可能使人遭祸。所以水旱灾害不可能使人饥荒(“渴”为衍文[传抄中多出来的字],“饥”也应为“饥”,指饥荒),寒暑变化不可能使人生病,怪异反常的自然现象不可能使人凶险。农业荒废而用度浪费,那么天就不可能使人富裕;生活资料不充足又懒于从事生产劳动,那么天就不可能使人足衣足食、健康安定;违背客观规律而胡乱行动,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吉利。所以水旱灾害
没有到来就发生饥荒,严寒酷暑没有迫近就发生疾病,怪异反常的自然现象没有出现就发生凶险。遇到的天时(指水旱寒暑等)与太平之世相同,而灾祸却与太平之世不同,不可以埋怨上天,大自然的规律就是如此。所以明白了大自然和人各自能起的作用范围,就可以称得上最了不得起的人(圣人)了。
22. B C(B.梅的抑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C项《女神•炉中煤》表达了诗人愿意为祖国赴汤蹈火,不惧牺牲的浓烈情感。) 23.(1)这是因为本诗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再从死灰中更生”的古老传说,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2分)主体形象凤凰,不仅是年青诗人的化身,也是民族和祖国的象征。(1分)诗人通过凤凰这两个壮美而崇高的意象,大胆否定黑暗现实的一切,扬弃因袭的自我,严厉斥责浅薄猥琐的群丑,热烈向往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的新世界,体现了追求解放民族的精神和战斗的乐观主义的气概,充分表达了作者积极破坏旧事物创造现世光明的进步的社会理想。(2分)所以说,《凤凰涅槃》是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 (2)“白光”在结构上,作为情节线索构建全篇,白光一直在诱惑着陈士成的思维和行动,直至他出城门,投水而死;(2分)白光的象征意义正暗示了文章的主旨,疯人的恍惚感觉中追寻着穷途末路中的一丝“白光”样的希望,升官发财的诱惑像白光一样使追逐者为之疯狂。这就是作者所要抨击的罪恶的科举制度。(3分)
24. 以“青春痘”借喻青春文学作品,讽刺了轻浮华丽的青春文学挤压纯文学生存空间的现象。 (3分。借喻1分, “青春文学作品”1分,含义1分)
25. 纯文学作家有实力但影响力下降,青春文学作家有人气;青春文学家有角色转型的需求;青春文学家有推介纯文学佳作的责任心。(6分。每点2分)
26. 有人认为是青春文学作家向出版人角色转型的一个信号,有人认为是纯文学作家“傍”上了青春文学作家,也有人希望通过青春文学作家的市场号召力改变纯文学小说日益边缘化的局面。(6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