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教学质量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基于云南省
2023-04-03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30卷第4期 2014年8月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Kunming Metallurgy College Vo1.30 No.4 Aug.2014 doi:10.3969/j.issn.1009—0479.2014.04.001 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教学质量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基于云南省七所师范类高校的调查 李艳琼 ,茅 锐 ,李红 (1.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50217;2.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摘要:通过对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师范类院校在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中所处地位 以及师范类高校教学水平实际处境的调查,在现状描述、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 高校教学质量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教学质量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479一(2014)04—0001一o7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0U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in Normal Universities of Frontier Minority Area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even Normal Universities in Yunnan Province LI Yan—qiong ,MAO Rui ,LI Hong (1.Yun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Land and Resources,Kunming 650217,China; 2.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92,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meaningful reference for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orm of teach— ing quality of normal universities in border ethnic regions,specific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given in this research.These suggestions were given by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problems faced in nor- mal universities and the status of teaching quality in normal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It is to be hoped that thes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ill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normal universities in border eth- nic regions. Key words:border ethnic regions;normal universities;teaching quality 1 问题的提出——当前师范院校教学质量 面临的危机 自高校扩招以来,内地高校盛行“升格”、 “合并”和“更名”等“改革措施”。如“师 专”、“医专”在拆并之后升格为“学院”,原来 的“学院”进一步升格为“大学”,又有很多 趋之若鹜地向综合类高校靠拢,这就是人们常说 的“摘帽”。文献[5]中统计表明,从1999— 2005年,全国中等师范学校由815所减少到228 所(含幼师62所),师范专科学校由140所减少 到58所(其中新建17所)。一些原本是基层教 师主要供给站的中师、师专,或升级、或合并、 或裁撤;高师本科院校反而增多,拿着本科文凭 “师范”院校绞尽脑汁地将“师范”二字去掉, 收稿日期:2013—11—18 的学生不愿下基层,在城市挤 J。扩大高师本科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Z09010)。 作者简介:李艳琼(1984一),女(回族),云南鲁甸人,助教,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学研究。 2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8月 院校的办学规模,本来是提升师范类高校教学质 量的一条常规路径,或者说,师范类高校教学质 量的提升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师范类高校办学 规模的扩大,这在理论上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然 而,如果师资、硬件设施等客观条件有限而盲目 扩大本科高校规模的话,将来必定会在教学质量 地区的典型代表云南省师范类高校为例,在公 办的43所高校中,有9所高校直接以“师范” 命名,另外5所“学院”也是脱胎于原来的 “某某师专”,经过拆并、升格而得,即师范类 高校的数量占正规高校数量的1/3左右。因此, 师范类高校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的师范类高校 教学质量水平影响着该地区高校整体教学质量 水平,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 上为今天的盲目行动付出惨重的代价。这种不顾 实际盲目升格的现象在边疆民族地区同样较为普 遍。而更为严重的是,“在‘摘帽’的同时还伴 随着‘增肥’的行动。一些师范类学校为了扩大 影响,增设非师范类专业,文理工管医无不挂牌 上马。” 既有办学条件下的“摘帽”和“增肥” 行动,师范类院校是否有足够的应付和支撑能力, 是本研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人们似乎忘记了,绝大多数师范类高校的 “师范”英文翻译并不是“teacher”,而是“nor. mal”(正常、正规)。“而这‘规范’正是从巴黎 高等师范学院到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再到万千师 范学院的安身立命所在。或许也正是这种‘规 范’内在的约束力,才是使师范院校在不断上演 的各种‘大学闹剧’中独善其身的原因吧” 6]。 而在高校扩招,就业双向选择的历史背景下,师 范类院校是否还能这样“独善其身”,维持甚至 提升既有的教学质量水平是本研究所关注的又一 主要问题。 2师范类院校在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中的 地位 “师范教育是万岁的。也就是说,只要有 教育的存在,就有培养师资的师范教育。” 6 当 前我国师范类高校的数量占高校总数的比重较 大,几乎任何一个市级及其以上的地区都会设 置相应的师范类院校。而在各省市,尤其是边 疆少数民族地区,在有一所省属师范类高校的 基础上,各地州市如果有两所或者两所以上的 高校,其中一所一般就是“师专”或者“师 院”,另一所一般为“医专”,其它为根据地方 实际设置的相应类别高校。这是由于医疗卫生 和教育的基础设施属性以及特定历史格局所决 定的,也就是说,在工商业不发达地区,从社 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来说,教师和医生是必须 的,这也是导致在边疆贫困地区,师范类教育 和医学教育较为热门的根本原因。以边疆民族 这些本来极度想摆脱“师范”二字的“学院”, 现在还很难真正脱胎换骨,换句话说,地州上 的某些自称综合类高校的学院,现在只是披上 了“综合”的外套,心脏实体还是属于原来的 “师专”,或者说师范教育还是这类高校的主体 和卖点。 3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模式的构建 3.1 对客观条件的调查——基本办学条件数据 的整理 办学条件是现代高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本研究中的办学条件不仅指基本的硬件设施,还 包括师资力量等软实力。本研究对云南省7所师 范类高校基本办学条件进行文献检索,同时以教 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 (2004年)中的相关规定为标准,分析云南省师 范类高校办学条件的实际处境。 3.2 对主观态度的调查——学生视角的教学质 量现状分析 全面管理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以质量为中 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要求教育管理要通过 让顾客(学生、家长、社会)等不同需求主体 满意,从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目的。这要求将教 学工作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过程中的每 一个环节都需要有质量意识的监控,以适应学 习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 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承受者,因此,学生对高 校的教学质量现状有着理所当然的发言权,当 然,这绝对区别于心智不成熟的学生情绪化的 主观臆断。随着高校成本分担机制的推行和学 费收入在高校经费收入中所占比重的提升,高 校学生已从传统的“知识一技能的接受者”转 化为“知识一技能的需求方和消费者”,成为影 响高等教育机构行为及其职能的一个主体性角 色 。因此,从学生的切身体验来建立高校教 第4期 李艳琼,茅锐,李红: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教学质量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为100%。 3 学质量的评估模式,也是一种全新视角的理论 构建方式。本研究所使用的问卷主要从学生对 教学环境的满意度、对学校和专业的认可度、 对教学管理参与的民主程度、实习见习的实际 情况、学习成效等方面进行设计。 本研究对7所高校的229名不同专业、不 同学科性质的学生包括162名师范生和69名 非师范生进行调查。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 4 云南省师范类高校教学质量现状分析 4.1 师范类高校办学条件现状分析 被调查的7所师范类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现 状如表1所示。 表1 7所高校基本办学条件(2009年)① 由表1可知,云南省师范类高校“具有研 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和“生均教 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状况较为乐观,“师生比” 和“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基本达标,而“生均 图书”离师范类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有差距。 被抽查的高校中,c高校的师生比未达标;B高 校、c高校和E高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较低;C 高校的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较低;C高校和 E高校的生均图书尚未达标。根据教育部2004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中的相关规定:“有一项指标未达到规 定要求的学校,即被确定为限制招生(黄牌) 学校”;“凡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未达到规定要 求的学校,即被确定为暂停招生(红牌)学 校”。B高校和F高校为“黄牌”学校;C高校 和E高校为“红牌”学校。在本次课题调研涉 较好的状态,但是,用教育部关于师范类高校 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来衡量,云南省师范类高校 的办学条件依旧是制约师范类高校教学质量提 升的桎梏。 4.2 学生视角的云南省师范类高校教学质量 现状 4.2.1 非师范学生对教学活动相关要素的满意 度较低 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教学环境等要素的存在, 是高校教学“量”的构成中不可或缺的客观条 件,而这诸多要素在既有的运行机制中是否处于 和谐状态,作为受教育主体或者说知识的消费者 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最真实体验,则是高校教 学“质”的提升的内在诉求。云南省师范类高校 学生对与教学环境相关的诸多要素的满意度特征 如表2所示。 及的八类高校中,师范类高校的办学条件处于 ①本表中的数据是根据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办学条件 指标测算办法”(详见该文件原文),对云南省教育厅提供的资料进行计算、整理的结果。其中“师生比”是指学生与教师的比率,因 此,数字越小说明该校师资构成越好。 4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8月 如果将分阶段评定尺度予以赋值(很不满 意或程度极低=1、不满意或程度较低=2、不 表现为个人对群体、组织的喜爱和依恋。学生对 学校和专业的认同感,间接彰显着学校教学质量 的现状,影响到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选择,这是 对该校该专业的教学质量的一种评定、认可的结 确定或程度一般=3、满意或程度尚可=4、非 常满意或程度非常高=5)。如表中“均值”所 示,所列的l0个子项目评估结果的数值在 3.00—3.53之间浮动,这说明师范类高校学生 对学校教学环境等要素的满意度整体上处于中 间稍微偏上的状态。然而,“满意度不低却不能 代表满意度很高”,这不是最坏的现状,但也绝 果。因此,本研究认为,将学生对学校和专业的 认同感纳入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中,是高校 教学丰富质量内涵的必然要求。当问及“你选择 学校的原因是?”和“如果还有一次机会,你是 否愿意再次选择该校该专业?”时,调查结果如 表3所示。 表3被调查者选择学校的原因 不是好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将对教学 环境等方面的感受归为“一般”,是一种近乎 “麻木”的表现,这种“无关痛痒”的心理,是 教学改革最大的障碍。 同时,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满意度存在不同 程度的差异:较之师范生,非师范生对于学校的 学习氛围或学习风气( =15.328,P=0.004)、 学校给予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 =18.109,P= 0.001)、学校的人性化管理( =20.839,P= 0.000)、对于学生的心理疏导与关怀( = 19.033,P=0.001)、就业指导与保障措施( = 12.952,P=0.012)、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自我评价 ( =10.165,P=0.038)等方面持更低的满 意度。 4.2.2学生对学校和专业的认同感较低 基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视角,所谓“认同 如表3所示,被调查的229名师范类高校的 学生,只有2%的学生对学校是慕名而来的, 19.2%的学生认可专业的知名度。更多的学生在 该校就读是被调配来的(34.1%),这是本次对 感”是指组织中的每个成员与他人、群体在情 感、心理上的趋同过程。这是让组织成员对集体 产生归属感的前提。而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往往 所有类别高校调研的结果中,学生被调剂比重最 高的一类高校;如果再有一次选择学校的机会, 有72.5%的学生表示不愿意或者不确定再次选择 6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8月 职业的差距等问题。这种判断只能通过实习来 进行直观体验,只有让其亲身经历后才能使自 己入职以后不至于手足无措,而见习就是简化 的实习,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如果学 生在校期间没有保质保量的实习和见习活动, 入职以后若只看见理论与现实的差距,理论被 现实牵着鼻子走以后,对于学校曾经给予的教 育倾向易持否定的态度。因此,实习和见习活 动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面 质量管理的内在要求。 表4被调查者实习见习活动状况 较之工科等其他类别的高校,师范类高校学 生见习和实习的机会更多,但从表4中可以看出, 认为专业实习食宿不方便、实习时间太短的学生, 分别占总数的34.1%、20.1%;另外,又有相当 一部分学生认为在实习中学不到什么东西,占总 数的24.5%。大多数专业只有一两次见习机会, 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次见习的机会都没有 (22.7%)。 4.2.5学习成效的分析 学习成效是传统教学活动中评估教学质量的 重要内容。即便当代教育评价越来越强调教学过 程的重要性,但学习的成效依旧是评估教学活动 的主要指标之一。 当问及“本学期的最大压力时”,有59.8% 的学生认为是就业,同时74.6%的学生对自己专 业的就业前景表示有点担心甚至忧心忡忡(表 5),可见就业是在校生的主要压力。 较之中部和东部更为发达的地区,边疆民 族地区教师的饱和程度依旧较低,也就是说, 师范生的就业前景理论上较为乐观,但是很多 师范类高校的学生依旧生活在“毕业找不到工 作”的忧虑中。如前所述,这就是高校盲目升 格带来的负面效应,本科毕业的学生很少愿意 到边远的农村地区就业,而在师范类高校中就 读非师范专业的学生,“无所适从”更是他们的 现实状态。 表5 被调查者的压力及专业就业前景心理 5对策与建议 5.1 基于政府层面的建议 5.1.1 改善办学条件,保障师范类高校教学质 量的提升 办学条件是现代高校得以安身立命的客观条 件,师范类高校的教学质量要维持既有水平甚至 提升,必须解决办学条件滞后的问题,使教学的 发展没有后顾之忧。较之体育、艺术、医学、工 科等其它类别的高校,师范类高校的办学条件相 对要简易很多。因此,虽然加大教育投入任重道 远,但是改善师范类高校的办学条件势在必行。 而对于云南省师范类高校,改善其办学条件应当 集中于解决教学行政用房的面积和生均图书资料 不足的问题。 5.1.2在边疆民族地区尝试“免费师范”政策 高校招生时存在一定的“调剂”手段是应 该的,也是必须的,但是像师范类高校如此高 的调剂比重,就显得不太正常了。如前所述, 当前在校的师范类学生,对于自己所在的学校、 就读的专业有着较低的认同感,这与师范类高 校学生被调剂的比重较大息息相关。与此同时, 很多想进入教师行列的学生则没有办法接受正 规的师范训练,这就是师范类高校的“围城” 现象。从教者需要有一种教育信仰,如果强行 第4期 李艳琼,茅锐,李红: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教学质量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7 将不愿意从教者纳入师范类高校进行训练,而 又将有意从教者拒之门外,从资源的配置和利 用的角度来说完全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折 磨和资源浪费。因此,学校在招生的时候不能 只为完成招生计划而不顾报考者的意向,因为 当彼此都“关心”和乐意于共同的事物时,效 率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也才得以提升。师范类 高校的学生因为忧虑就业问题而浮躁,很难潜 心于学业。以上诸多现象的存在,都不得不让 公众对于师范类高校当前的教学质量有所担心。 当前在一些东部地区重点师范院校试行的“免 费师范”政策,有利于使立志从教的学生,尤 其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在消除对经济 和就业的忧虑之后,全身心地投入专业知识的 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中,也为将来的顺利就 业做足准备,从而提升师范类高校的教学质量。 5.2基于学校层面的建议 5.2.1 控制盲目“升格”和“摘帽”行动,注 意“保持体重” 师范类院校准备“拆并”、“升格”以及“摘 帽”的时候,要仔细衡量自己的“家底”。就目 前的办学条件而言,很多类似的行动是必须勒令 停止的。被调查的7所学校中,只有1所高校的 办学条件完全达标,这样的现状是应付不了升级 之后的种种教育教学活动及生活需求的。同时, 不能为了谄媚市场、不断向综合类高校靠拢而不 停地增设自身负荷不了的专业,使自己“肥而不 壮”。非师范生强烈的不满意态度已经折射出很 多非师范专业在软硬件方面“囊中羞涩”的现 状。此外还要注意限制非师范专业招生的数量。 如果师范类高校还想在上演的各种“大学闹剧” 中“独善其身”,就不能忘了“学高为师、身正 为范”的规矩。因此,师范类高校,尤其是地处 边疆民族地区的师范类高校,必须明了“师范” 是我们最大的特色,也是最亮的卖点。只有定位 准确了,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5.2.2保障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知情权,扩大 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参与度 学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政策的实施需要保障 学生的知情权,这是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因 此,在政策出台之前征询学生的意见,出台时加强 对学生的宣传,是对学生知情权的尊重和保护的一 种表现。而对于校园文化建设而言,以社团活动为 例,现在的举办模式还沿袭着20世纪80年代的模 式,和21世纪的学生自然格格不入,互联网上有 比社团活动中更新鲜的信息,很多学生宁愿呆在电 脑旁也不愿意参加活动。必须从学生的立场出发, 还要从时代背景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才能 办出高质量的学生活动。 5.2.3改进实习的条件,增加见习的机会 实习和见习是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对于需 要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大学生来说,实习中专业 不对口或者学不到东西,是实习过程中最为失败 的表现。因此,提高实习的质量和增加见习的机 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 校在联系实习基地的时候要多考虑专业培养目标 和特征,而见习则需要学校与社会实践场所做更 多的沟通和联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 (2004)[EB/OL].[2014—03—19].中国教育社科研 计算机网. [2]鲍威.学生眼中的高等院校教学质量——高校学生教 学评估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7(4):16—22. [3]吕雅范.新时期我国公民民主意识的误区及其成因探 析[J].长自学刊,2000(1):50—53. [4]谢安邦,韩映雄,苟渊,等.高校扩招后教学质量调查 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8):84—89. [5]王晓磊.师范类高校如何发展[EB/OL].[2013—10— 30].http://www.huaue.eom. [6]师范类院校独有的五大特色解读[EB/OL].[2013— 10—30].http://wenku.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