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吉林市船营区九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份同步练习试卷

吉林市船营区九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份同步练习试卷

2020-04-01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吉林市船营区九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份同步练习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12·南京) 下列划线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 ) A . 干涸——禁锢 鳞次栉比——不拘小节 B . 祈祷——莱畦 惟妙惟肖——悄无声息 C . 迸射——骈进 恪尽职守——刻不容缓 D . 伫立——贮蓄 鲜为人知——显而易见 2.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轻装珮剑到仙山。

B . 春秋末年晋国的赵简子在山中一带打猎,一头狼中箭而逃。 C . 这种忘恩负意的禽兽,你不杀死它,不是忍慈,而是愚蠢。 D . 侮当初不听青儿语,端阳佳节把杯贪。

3. (2分) 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飞奔如兽、桀骛不驯的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 , 将浪涛如山变为 , 将凶猛如火变为 ……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滟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常流不懈的生伞活动。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于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

给第②段文中空白处依次选择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喃喃细吟 珍珠四溢 柔情万缕 B . 柔情万缕 珍珠四溢 喃喃细吟 C . 珍珠四溢 柔情万缕 喃喃细吟 4. (2分)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经过将近半天的不懈努力,我终于把这篇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了。 B . 我们在学习中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 . 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D . 治理雾霾无捷径可走,无特效药,不可能一招制敌,一蹴而就。 5. (2分) (2017·杭州模拟)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萧山区青年歌手大赛成为全区百姓最关注的本土声乐大赛,每届都吸引着数百位歌唱爱好者的参与。 B . 从事互联网的先行者认为,企业靠单打独斗难以持续发展,要转变思路,努力打造共生共赢的生态化电商。 C . 杭州开展“两整一治”专项行动,切实减少和预防道路安全事故,保障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 D . 如果特朗普宣布全面解除对越南的武器禁运和销售禁令,将可能进一步加剧南海的紧张局势。

第 1 页 共 8 页

6. (2分) (2019·宜州模拟) 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 “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 . 河池的特产有哪些?你一定会说出一大串儿:环江香猪啦,天峨珍珠李啦,宜州香肉条啦,南丹丹泉酒啦…… D . 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7. (2分) (2011·温州) 根据语境,下面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我带着孩子们,隐身在走廊的玻璃门里,悄悄观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翅子一展,大麻雀划了一道斜线,飞上短篱,活跃的姿态,描绘出它满腔喜悦,目不转睛地望着那贪婪吞食的小囚徒。

②只见一只大麻雀,果然勇敢地自篱墙上跳了下来,口里衔着一条小小白虫,两根细细小腿像雨线般在地上轻盈跳动。

③它的头向这边歪一歪,小麻雀的头向那边斜一斜,正好两喙相接,那条白虫遂落进了那张饥饿的小嘴巴。 ④及至四顾无人,“刷”的一声,飞跃到小麻雀跟前。 A . ③①②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②③①④ D . ②④③①

8. (2分)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西游记》中有很多精彩曲折的情节,如“三借芭蕉扇”:第一次孙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却借来假扇;第二次孙悟空借到真扇又被牛魔王半路骗回;第三次孙悟空请来仙人降服牛魔王,终于借到芭蕉扇。

B . 《骆驼祥子》除了讲述祥子的辛酸故事外,还写了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诈骗祥子的曹先生等人,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具有浓郁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C . 《傅雷家书》中,傅雷在生活上对儿子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上,傅雷多次谈及并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D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苏俄广阐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9. (2分) (2019九上·南宁月考) 下列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晚上,妈妈辅导弟弟做作业,弟弟总是做错,妈妈很生气,弟弟也委屈地哭了。你在一旁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2 页 共 8 页

A . “弟弟本来就笨,您再生气也没用!” B . “妈妈别管了,还是要爸爸来教才行!

C . “你们都别着急,我们一起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吧。” D . “为什么这样子!大晚上的,会影响邻居休息呀!”

10. (2分) (2017八下·岑溪期末)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既可记人,也可记物、记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B . 《满井游记》的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为“公安三袁”。

C . 书信与普通文章的区别主要在体例格式上。正文写完后,一般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祝颂语,如另起一行顶格写“此致”,再换一行写“敬礼”,或者省略“此致”,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等词。

D .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25分) (共3题;共40分)

11. (2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小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狼》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者是 代文学家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 ②一狼洞其中洞:

第 3 页 共 8 页

(3) 翻译下列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

屠户的机智体现在哪里?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

本文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12. (5.0分) (2016九上·崇仁期中)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①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②。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③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④何必独沾衣?

【注解】①这首诗是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齐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②翠微:这里代指山。③酩酊:大醉。④牛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就是发生在这里。

(1)

对这首诗歌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携酒登山,由高往下看,空中一切景色,包括初飞的大雁,都映在碧波之中。 B . 颔联交代了诗人面对秋天的山光水色,不禁露出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菊花插在头上,来不负这次登高之行。

C . 颔联写出诗人认为应喝个大醉来酬答眼前的良辰佳景,而无需为夕阳落下这样的事情感慨怨恨。 D . “牛山何必独沾衣”是劝人也是劝自己,既然自古而今,像“登临恨落晖”,人生都无常,又何必为眼前的不顺畅而流泪呢?

(2)

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B . 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如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

C . 以齐景公的反面的例子作结语,表现了这种旷怀的情怀中包含着一种苦涩之意。 D . 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 13. (10分) 古诗文名句默写。

第 4 页 共 8 页

①________,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②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③__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⑥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达了他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5分) (共1题;共15分)

14. (15.0分) (2017七下·淮滨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________。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________。

(2)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段中作者具体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4) 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第 5 页 共 8 页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5) 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令人肃然起敬。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常常只说不做,或者说一套做一套,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第 6 页 共 8 页

参考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共10题;共2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25分) (共3题;共40分)

11-1、

11-2、11-3、11-4

11-5

12-1、 12-2、

第 7 页 共 8 页

13-1、

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5分) (共1题;共15分)

14-1、14-2

14-3、14-4、14-5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