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2021-06-23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滨泉中学教学设计

课题 学科 星星变奏曲 课时 9.1 1 课型 设计教师 备课组长 姜树军 姜春彦 审核领导 语文 授课班级 新授课 三 维 目 标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教 学 资 源 教 学 流 程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结合文本,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1、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2、让学生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1、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赏析诗中的意象,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妙处。 理解“星星”的象征意义。理解本诗中作者对于现实的否定,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引导 朗读 点拨 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学生联想回顾相关知识。 学生通过了解背景及作者,初步感知诗文。 学生用各种形式反复诵读 学生思考左边的问题 讨论交流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巩固所学,温故知新 组织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背景及作者,初步感知诗文。 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理解感悟文本内涵。 一、题解与导入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导 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入 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 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作者 这些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及背景 群青年诗人开创朦胧诗派。他们善于通过一系简介 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 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江河,原名 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 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 是新时期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一)诵读诗歌 (二)整体感知、讨论 诵读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整体 感知 表达了怎样的渴望?(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 点?

教 学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流 程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学生思考左边的问题 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 愿意”) 四、问题研究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讨论交流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 问 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 颤抖呢? 题 探 究 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4、“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五、练习:根据练习三要求写几句诗。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提示:注意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的联系,并在鉴赏的基础上仿用诗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总结本节所学,拓展延伸。 学生诵读 学生自由探讨,交流。 学生批注理解内化 设 计 意 图 组织引导学生研读文本,通过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理解感悟文本内涵。 回顾梳理,加深理解感悟。结合文本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小 结 作 业 归纳本课所学知识,梳理总结。 1、 熟读并朗诵诗歌。2、 完成课后练习。 星星变奏曲 板 书 设 计 江河 一 江河及朦胧诗 二 意象--诗中画面:柔美、温馨迷人-象征光明的理想世界--向往 背景:黑夜(冰冷)-- 象征现实世界的寒冷--否定 星星:象征光明、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教 学 反 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