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爱国诗词:文天祥《扬子江》原文译文赏析

爱国诗词:文天祥《扬子江》原文译文赏析

2021-12-26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 导语】诗⼈运⽤⽐兴⼿法,触景⽣情,抒写了⾃⼰⼼向南宋,不到南⽅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的坚贞和热爱。下⾯是分享的爱国诗词:⽂天祥《扬⼦江》原⽂译⽂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扬⼦江》

  宋代:⽂天祥

  ⼏⽇随风北海游,回从扬⼦⼤江头。

  ⾂⼼⼀⽚磁针⽯,不指南⽅不肯休。

  【译⽂】

  ⾃镇江逃脱,绕道北⾏,在海上漂流数⽇,费尽千⾟万苦回到扬⼦江头。

  我的⼼就像那⼀根磁针,不永远指向南⽅誓不罢休。

  【注释】

  扬⼦江:长江在南京⼀带称扬⼦江。

  北海:这⾥指北⽅。

  回从:曲意顺从。

  磁针⽯:即指南针。

  南⽅:这⾥指南宋王朝。

  【赏析】

  这⾸诗⾸⼆句纪⾏,叙述他⾃镇江逃脱,回到长江⼝的艰险经历。末⼆句抒情,以“磁针⽯”⽐喻忠于宋朝的⼀⽚丹⼼。这⾸诗语⾔浅近,运⽤⽐兴⼿法,触景⽣情字,⾥⾏间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

  诗的⾸⼆句纪⾏,叙述他⾃镇江逃脱,绕道北⾏,在海上漂流数⽇后,⼜回到长江⼝的艰险经历。⾸句的“北海游”。指绕

道长江⼝以北的海域。次句“回从扬⼦⼤江头”,指从长江⼝南归,引起三、四两句。

  末⼆句抒情,以“磁针⽯”⽐喻忠于宋朝的⼀⽚丹⼼,表明⾃⼰⼀定要战胜重重困难,回到南⽅,再兴义师,重整⼭河的决⼼。“⾂⼼⼀⽚磁针⽯,不指南⽅不肯休”,表现了他不辞千难万险,赶到南⽅去保卫南宋政权的决⼼。忠肝义胆,昭若⽇⽉。

  诗⼈运⽤⽐兴⼿法,触景⽣情,抒写了⾃⼰⼼向南宋,不到南⽅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的坚贞和热爱。

  扩展阅读:⼈物⽣平之早年经历

  ⽂天祥,初名云孙,字履善,⼜字宋瑞,选中贡⼠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相貌堂堂,⾝材魁伟,⽪肤⽩美如⽟,眉清⽬秀,观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时,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先⽣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即为此⾼兴,羡慕不已。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员,就不是真正的男⼦汉。”

  ⽂天祥⼆⼗岁即考取进⼠,在集英殿答对论策。当时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章有⼀万多字,没有写草稿,⼀⽓写完。宋理宗亲⾃选拔他为第⼀名。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肝胆好似铁⽯,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才可喜可贺。”宝佑四年(1256年)⽂天祥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不久,他的⽗亲逝世,⽂天祥回家守丧。

  开庆初年(1259年),元朝的军队攻打南宋,宦官董宋⾂对宋理宗说要迁都,没有⼈敢议论说这是错的。⽂天祥当时⼊朝任命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请求斩杀董宋⾂,以统⼀⼈⼼”。因不被采纳,就⾃⼰请免职回乡。后来逐渐升官⾄刑部侍郎。董宋⾂⼜升为都知,⽂天祥再次上书⼀⼀列举他的罪⾏,也没有回⾳。因此出外任瑞州(今江西⾼安)知州,改迁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书左司郎官,多次遭台官议论罢职。担任军器监并兼任代理直学⼠院。贾似道称⾃⼰患病,请求退休,⽤以要挟宋理宗,诏令没应允。⽂天祥起草制诰,所写⽂字都是讽刺贾似道的。当时起草圣旨诰命的内制沿袭要呈⽂稿审查,⽂天祥没有写,贾似道不⾼兴,命令台⾂张志⽴奏劾罢免他。⽂天祥已经⼏次被斥责,援引钱若⽔的例⼦退休,当时他三⼗七岁。

  咸淳九年(1273年),起⽤为荆湖南路提刑。因此见到了原来的宰相江万⾥。江万⾥平素就对⽂天祥的志向、⽓节感到惊奇,同他谈到国事,神⾊忧伤地说:“我⽼了,观察天时⼈事应当有变化,我看到的⼈很多,担任治理国家的责任,不就是在你吗?望你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