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铁施工标准

地铁施工标准

2024-03-20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11 工程防水 11.1 一般规定

11.11.1 地铁工程的防水设计,应根据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状况、结构特点、施工方法、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以保证结构的安全、耐久性和使用要求。

11.1.2 地下结构防水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与其相适应的防水措施。当结构处于贫水稳定地层,同时位于地下潜水位以上时,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可考虑限排。

11.1.3 地下结构防水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下车站及机电设备集中区段的防水等级应为一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2 区间隧道及连接通道等附属的隧道结构防水等级应为二级。顶部不允许滴漏,其他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

2

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6/1000;任意lOOm防水面积上的湿

2

渍不超过4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 11.2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11.2.1 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小于S8,处于侵蚀性介质中防水混凝土的耐侵蚀系数,不应小于0.8。

11.2.2 防水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

2 防水混凝土结构最大裂缝宽度,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10.5.1、表10.6.3的规定;

3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设计应根据所处的环境条件,选用相适宜的材料,以满足混凝土自身的抗渗性、耐久性的要求。

74

11.3 附加防水层

11.3.1 附加防水层有卷材防水层、涂料防水层等,适用于需增强防水能力、受侵蚀性介质作用的工程。附加防水层应设在迎水面或复合衬砌之间。

11.3.2 卷材防水层应根据施工环境条件、结构构造形式、工程防水等级要求选择材料品种和设置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卷材防水层宜为1~2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单层使用时,厚度不宜小于4mm,双层使用时,总厚度不应小于6mm;高聚物改性沥青自粘卷材和台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单层使用时,厚度不宜小于1.5mm,双层使用时,总厚度不宜小于2.4mm;塑料树脂类防水卷材厚度宜为1.2~2mm。

卷材及其胶牯剂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刺穿性、耐腐蚀性和耐菌性。

2 卷材防水层主要物理性能除应满足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3 阴阳角应做成圆弧或45°折角,其尺寸依据卷材品种和厚度确定;在转角处、阴阳角和特殊部位,应增贴1~2层相同的卷材,宽度宜不小于500mm。

11.3.3 涂料防水层应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环境、气候条件、施工方法、结构构造形式、工程防水等级要求选择防水涂料品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潮湿基层宜选用与潮湿基面粘结力大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聚合物改性水泥基等无机涂料或有机防水涂料,或采用先涂水泥基类无机涂料而后涂有机涂料的复合涂层; 2 冬季施工宜选用反应型涂料;

3 有腐蚀性的地下环境宜选用耐腐蚀性较好的反应型、聚合物水

75

泥涂料。涂料防水层的保护层应根据结构具体部位的情况确定; 4 涂层防水所选用的涂料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腐蚀性,并且无毒、难燃、低污染;无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良好的湿干粘结性、耐磨性;有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较好的;

5 无机防水涂料厚度宜为0.8~3mm,有机防水涂料厚度宜为1~2mm,其中反应型涂料宜不小于1.5mm;

6 防水涂料可采用外防外涂,外防内涂和顶板外涂、侧墙与底板内涂三种做法。

11.4 高架结构防水

11.4.1 高架桥桥面应设置连续、整体密封、耐久的附加防水层。防水层的材料可根据环境条件和不同的工程部位选定。

11.4.2 桥面应设置通畅排水系统,排水设施应便于检查,维修。 11.4.3 伸缩缝应根据构造形式设置桥梁专用变形缝装置,并宜嵌填密封形成多道防线。

11.5 地下车站结构防水

11.5.1 地下车站结构的防水,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并根据需要可局部或全部增设附加防水层或采用其他防水措施。 11.5.2 明挖法修建的地下车站结构防水措施应按表11.5.2一级防水要求选用。

表11.5.2 明挖法修建的地下结构防水措施

工程部位 主体 施工缝 后浇带 76

防水措施 防水混凝土 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塑料防条水板 遇水膨胀止水中埋式止水带外贴式止水带金属板外涂防水涂料膨胀条混凝遇水膨胀止水外贴止水带防水嵌缝材料中埋式止水带 一级 应选 应选一至两种 应选两种 应选 应选两种 应选 防水等级 11.5.3 明挖敞口放坡施工的地下车站结构宜采用防水混凝土和全外包柔性防水层组成双遵防线。柔性防水层的设置应符合11.3节的规定。

11.5.4 地下连续墙作为单层:墙主体结构时,防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连续墙墙体幅间接缝应采用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防水接头; 2 车站顶板迎水面宜设置柔性防水层,并应处理好柔、刚连接过渡区的密封;

3 墙体幅间接缝如有渗漏,应采用注浆、嵌填弹性密封材料等进行堵漏;

4 连续墙墙体应施作内防水层,内防水层宜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或聚合物防水砂浆等;

5 对墙板连接施工缝宜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做加强密封;

6 地下连续墙施工时宜采用高分子护壁泥浆护壁和水下抗分散混凝土浇筑。

11.5.5 叠合墙结构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77

二级 应选 应选一种 应选一至两种 应选 应选一至两种 应选 1 围护结构为连续墙时,其支撑部位及墙体的裂缝、空洞等缺陷应采用防水混凝土或防水砂浆进行修补。墙体幅间接缝的渗漏,应采用注浆、嵌填聚合物防水砂浆进行防水处理;

2 车站结构顶板防水层的设置应符合11.5.4条2款的规定; 3 连续墙墙面应进行凿毛、清洗,必要时局部施做防水处理后,再浇筑内衬防水混凝土;

4 连续墙墙板连接的防水处理应符合11.5.4条5款的规定。 11.5.6 复合墙结构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明挖顺筑或逆筑车站结构顶、底板迎水面防水层与侧墙支护结构和内衬墙之间的夹层防水层宜形成整体密封防水层,并根据不同部位设置与其相适应的保护层;

2 地下车站与区间隧道的结合部位宜采用刚柔结合的密封区,并根据结构构造形式选择与其相匹配的加强防水措施;

3 地下车站与区间隧道所选用的不同材料应能相互过渡粘结或焊接,必须使其形成连续整体密封的防水体系。

11.5.7 矿山法施工的车站隧道结构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矿山法施工的车站隧道结构防水应根据含水地层的特性、围岩稳定情况和结构支护形式确定。在贫水的Ⅰ、Ⅱ级围岩地段的车站拱、墙宜用复合式村砌防水,底部可考虑限排,不设仰拱但需铺底,其强度等级不小于C30,厚度不小于250mm。对于地下水较 多的软弱围岩地段应采用全封闭式的复合衬砌。防水措施应符合表11.5.7一级防水的要求。

表11.5.7矿山法修建的地下结构防水措施

11.5.8 两拱相交节点处应采用防、截、堵相结合的综合防水措施。 11.5.9 变形缝处采取的防水措施应能满足接缝两端结构产生的差异沉降及纵向伸缩时的密封防水要求。

78

11.6 区间隧道结构防水

11.6.l 明挖法施工的区间隧道结构防水措施应符合表11.5.2二级防水要求的规定。

11.6.2 明挖敞口放坡施工的区间隧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需要时可设置附加防水层。

附加防水层品种的选择及设置方式应根据地区气候条件、降雨量、地下水类型、含水地层的特性等因素确定。

结构主体位于地下潜水位以上时,可在顶板迎水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或设置柔性防水层。

结构主体位于地下潜水位或承压水以下时,宜设置外包柔性防水层。防水层的设置应符合11.3节的规定。

11.6.3 当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区间隧道结构的单层墙时,防水做法应符合11.5.4条的规定。

11.6.4 叠合墙和复合墙结构防水方法应分别符合11.5.5条和11.5.6条的规定。

11.6.5 矿山法修建的区间隧道及附属隧道结构防水措施应符合表11.5.7二级防水的规定。

11.6.6 沉管隧道的结构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沉管隧道应采用抗裂性和耐久性好的防水混凝土,可设置外防水层及相适应的保护层。外防水层应具有与基面混凝土结合力强、耐久、抗腐蚀等性能。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S8。

79

2 沉管隧道管段接头宜采用吉那(GINA)和欧米茄(OMEGA)止水带组成双道防水。

止水带应满足埋深水压及各种位移最不利组合条件下的长期密封 11.5.8 两拱相交节点处应采用防、截、堵相结合的综合防水措施。 11.5.9 变形缝处采取的防水措施应能满足接缝两端结构产生的差异沉降及纵向伸缩时的密封防水要求。

11.6 区间隧道结构防水

11.6.l 明挖法施工的区间隧道结构防水措施应符合表11.5.2二级防水要求的规定。

11.6.2 明挖敞口放坡施工的区间隧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需要时可设置附加防水层。

附加防水层品种的选择及设置方式应根据地区气候条件、降雨量、地下水类型、含水地层的特性等因素确定。

结构主体位于地下潜水位以上时,可在顶板迎水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或设置柔性防水层。

结构主体位于地下潜水位或承压水以下时,宜设置外包柔性防水层。防水层的设置应符合11.3节的规定。

11.6.3 当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区间隧道结构的单层墙时,防水做法应符合11.5.4条的规定。

11.6.4 叠合墙和复合墙结构防水方法应分别符合11.5.5条和

80

11.5.6条的规定。

11.6.5 矿山法修建的区间隧道及附属隧道结构防水措施应符合表11.5.7二级防水的规定。

11.6.6 沉管隧道的结构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沉管隧道应采用抗裂性和耐久性好的防水混凝土,可设置外防水层及相适应的保护层。外防水层应具有与基面混凝土结合力强、耐久、抗腐蚀等性能。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S8。

2 沉管隧道管段接头宜采用吉那(GINA)和欧米茄(OMEGA)止水带组成双道防水。

止水带应满足埋深水压及各种位移最不利组合条件下的长期密封止水的要求。

3 沉管隧道管段施工缝中应埋设止水带或设置遇水膨胀腻子条。 11.6.7 盾构法施工的隧道结构防水应符舍下列规定:

-13

1 盾构法施工的隧道结构混凝土渗透系数不宜大于5×10m/s,氯

-92

离子扩散系数不宜大于8×10cm/s。当隧道处于侵蚀性介质中时,应采用相应的耐侵蚀混凝土或在衬砌结构外表面涂刷耐侵蚀的防

-14

水涂层,其混凝土的渗透系数不宜大于8×10m/s,氯离子扩散系

-92

数不宜大于2×10cm/s。

2 盾构隧道衬砌结构防水措施应符合表11.6.7的规定 表11.6.7 盾构法施工的隧道防水措施

表11.6.7盾构法施工的隧道防水技术

81

防水等级 措施选择 防水措施 衬砌结构自防水 弹性密封垫 嵌缝 防水接缝 注入密封剂 螺孔密封圈 二级 必选 必选 宜选 可选 应选

3 管片接缝必须设置一道密封垫沟槽。防水材料的规格、技术性能和螺孔、嵌缝槽等部位的防水措施除满足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4 管片接缝密封垫应满足在设计水压和接缝最大张开错位值下不渗漏的要求。

12 通风、空调与采暖 12.1 一般规定

12.1.1 地铁的内部空气环境应采用通风或空调系统进行控制。 12.1.2 地铁的内部空气环境范围应包括车站(站厅、站台、出入

82

口通道)、区间隧道、折返线、尽端线隧道等和车站内的设备及管理用房。

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