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前阶段的体育教育研究

学前阶段的体育教育研究

2024-04-26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学前阶段的体育教育研究

作者: 李 莉 孙 洁

来源:《云梦学刊》 2014年第3期

李 莉 孙 洁 夏伟峰

(湖南理工学院 体育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6)

摘 要:近年来,在学前体育教育这个处于学前教育和学校体育教育的边缘问题上,学术界很少研究。把握学前体育教育的现状和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需要,需要探索学前体育教育和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相结合的问题。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前体育教育;体育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80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14)03-0125-02

近年来,我国专家和学者在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已经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著作,但是在学前体育这个处于学前教育和学校体育的边缘问题上却少有研究。说明学前体育教育工作者不够重视学前体育教育。同时,理论研究人员缺乏对学前体育教育实践和实际问题的探索,对学前体育教育的研究针对性不强。

一、现状

(一)目前,各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具有随机性和盲目性,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往往难以实现。

(二)在幼儿教育上的投入少,体育教育设施的投入更是微乎其微,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总的来说,学前教育同其他义务教育相比还较薄弱,一些地方“入园难”“入园贵”的现象更是突出。据统计,到2009年底,我国学前教育入园率只有50.9%。而2011年政协委员陈凌孚委员在大会发言时指出,目前我国有些地方的学前教育十分落后,全国范围内的幼儿入园比率不到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1],因而难以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全面的教育。

(三)目前,各幼儿园男教师的比例普遍较低,体育专业教师更是难寻。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幼儿园教职工总人数在100万人左右,而真正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男性不到1万人。全国男女幼儿教师比例为0.3︰9.7。而日本男幼教的比例约为7%,美国的比例约为10%。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单一由女性担任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利,尤其是对幼儿性别角色的构建、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都会带来负面影响[2]。

(四)教育目标不明确,内容形式单一。大多数学前教育的教师体育理论知识缺乏,导致体育内容、方法和手段单一,针对性不强,较少考虑体育教学规律,也不懂得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和调整体育活动的密度和体育运动负荷等。大多数幼儿园学前体育教育课程过于强调孩子们的兴趣,但忽视了健康意识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活泼,从专业上根本达不到预期的体育教育的效果。

(五)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困难。体育教育专业的扩招满足了更多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提供了大量的社会体育人才。但体育教育专业相对狭窄的工作和专业的快速扩张,最终也导致了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供需之间的不平衡。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岗位的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0%。由于落实独生子女政策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需求呈现下降趋势,学前体育教育应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未来发的空间或平台。

二、措施

我国学前教育指的是孩子三到六岁的教育[3],而学前体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1年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作为幼儿教育居五大领域之首,并对幼儿体育的重要性及其目标、任务和内容进行了规定,以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学前体育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提高人们对学前体育教育的正确认识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阶段体育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精神是相同的,那就是: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适应能力,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及合作精神,公正地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的能力。此外,运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孩子们在运动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品质,如勇敢、顽强、团结、智慧,使他们保持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的精神状态,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二)增加经费的投入,加快学前教育体制改革

发展学前体育教育应加强学前体育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增加政府财政投资,建立多样化的学前教育培养机构,并通过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保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幼儿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前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儿童早期发育和教育的重要他人,幼儿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前体育教育的质量。因此,培养大量高素质,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幼儿教师,特别是男性幼儿教师,实施学前体育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我国幼儿体育教育健康发展。

(四)结合体育专业教育培养男性幼教

针对我国学前体育教育中教师专业性不够、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等问题,探索在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过程中,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保障学校体育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整个过程的科学、系统,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受了损伤,即使不夭折也难能成长。所以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儿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的一生中,幼儿阶段发展最快,接受科学、全面的学前教育有利于儿童在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正确的生活习惯、形成强健的体魄和激发学习求知欲望等方面产生终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娜娜等.学前体育教育问题初探[J].体育科技文献,2010,(9).

[2]吴荔红.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国际借鉴[J].求索,2010,(12).

[3]徐彩英.体育教育,幼儿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J].考试周刊,2008,(10).

[4]绍长媛.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11,(2).

[5]徐卓婷.学前教育的春天来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

[6]刘培英.关注早期发展问题,推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J].教育导刊,2008,(1).

[责任编辑、校对 锺兴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