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重点、难点解析
本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财务会计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以会计学原理为基础,主要阐明对企业出现的一般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所谓一般会计事项是指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项基本会计假设为基础的企业经营过程中通常存在的会计事项。通过学习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熟练处理企业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二是为后续课程(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思路是,以财务会计的目标为导向、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基本会计假设为前提、以六大会计要素为结构,在阐述财务会计目标、特征的基础上(第一章),对六大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展开论述(第二~十二章),最后又以财务报告为总结(第十三章)。
今年,财政部发布了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本课程使用的主教材及辅导书也作了相应调整。内容上,主要增加了资产减值、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的核算以及会计调整等;对原内容的修订主要包括:对六大会计要素重新定义,对会计报表按照新的报表格式、指标体系及其填制方法进行了调整,以非现金资产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不再采用公允价值、改用账面价值确定等。
学习时,一要注意内容的变化,二要将资产各章的核算与其后章节的相关内容对照学习。例如,应收及预付款(第三章)与应付及预收款(第八章)、长期股权投资(第五章)与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或股本(第十章)、长期债券投资(第五章)与应付债券(第九章)等,分属于同一项业务的两个不同方面,会计核算方法自然有相同之处。通过对照学习,掌握其共性,明察其差别;既能加深理解,又可学习节省时间。三是对非货币性交易,因涉及非货币性资产(第四~七章)各章内容以及交易双方的核算,应重点掌握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债务重组涉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各章内容以及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会计处理,重点应掌握各种债务重组方式及债权人、债务人的会计处理原则,具体的账务处理应以债务人为主。
下面根据本课程的考核说明,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
一、财务会计的目标与特征
一般来讲,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能够共享的会计信息。但对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来说,财务会计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如对有限责任的投资者来说,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提供经营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及履行结果的信息;对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者来说,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一个集团,包括企业管理当局、政府部门、出资者、债权人和企业内部职工。
与管理会计相比,财务会计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以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为直接的服务对象;二是有一套约定俗成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三是有一套系统的规范体系。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分为会计确认的原则、会计计量的原则、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三个部分。这里应掌握各部分包括的具体会计原则的内容。
二、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项内容。因其流动性最强,在经营活动中是最活跃的交换媒体,又最容易发生意外和损失,会计核算上应随时提供收、支、余的动态信息。由于货币资金的核算非常简单,这里的重点应是管理。
1、库存现金。库存现金的管理应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进行。宏观上,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现金管理实施办法》制定了现金管理的五项措施:
(1)规定现金使用范围;
(2)制定库存现金限额与送存银行期限;
(3)不准坐支现金;
(4)不准携带现金到外地采购;
(5)其他规定,如实行“钱账分管”、不准“白条顶库”等。
微观上,企业应建立、健全现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收、付授权批准的手续制度,职务分离控制,凭证稽核控制,定期盘点与核对等。
现金的会计核算有两个重点:一是备用金的核算,二是现金盘点与清查的核算。备用金的核算内容包括预借、报销、核销,具体按定额管理、一次报销制分别掌握其会计处理。对库存现金的清查盘点应掌握清查时间、清查方法、清查内容及对清查结果的处理。
2、银行存款。银行存款的核算涉及以下内容:
(1)银行存款账户的开设和使用。按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可开设使用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这里还应掌握每个账户的用途及可存取的资金。
(2)银行的转账结算方式。目前我国采用的银行转账结算方式主要有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汇兑、委托银行收款和异地托收承付。这里应掌握上述结算方式中,哪些可用于同城、哪些可用于异地;掌握每种结算方式的主要规定。
3、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
和在途货币资金等。其核算主要与存货的购进相关,应掌握主要业务的会计处理。
三、应收及预付款项
1、应收账款。涉及以下内容:
(1)性质与范围。应收账款属于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且因赊销而产生。内容上,它是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应向客户收取的款项,包括货款(售价、增值税等)及代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不包括企业应收职工欠款、应收债务人利息等其他应收款,也不包括企业付出的各类存出保证金。
(2)计价。应收账款通常按成交时的实际发生额入账,附销售折扣销售商品时还需考虑商业折扣、现金折扣等因素。由于买卖双方的成交价以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实际价格为准,故对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产生实质影响的是现金折扣。这里应掌握现金折扣条件下,用总价法、净价法如何计算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
(3)会计处理。重点掌握现金折扣条件下应收账款采用总价法核算的会计处理:发生时按发票金额记账;收款时,对方如在规定的折扣期内付款,少收的金额作为财务费用处理,超过折扣期应按原发票金额全额收取。
(4)坏账的核算。首先应明确坏账的确认条件,其次熟悉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直接转销法下,坏账的核算包括确认坏账损失、收回以前年度已注销的坏账两项内容。备抵法除了上述两项内容外,还需要定期估计坏账损失,作为坏账准备处理。这里应理解直接转销法、备抵法的优缺点,重点掌握备抵法下各期连续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
2、应收票据。在明确应收票据种类的基础上,熟悉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这里的重点有两个:
一是带息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包括取得票据、持有期内预提票据利息、票据到期等内容;二是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上述内容的核算离不开相应的计算,如票据到期日、带息票据的应收利息及到期值、贴现息及贴现净额等,都应掌握。
3、进行债务重组时,收回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核算。原则是: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收到现金的差额,作为当期营业外支出处理;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债务人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股权 的入账价值;以修改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如果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大于将来应收金额,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将来应收金额,差额计入企业当期损益;如果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等于或小于将来的应收金额,债权人不作账务处理。
4、预付账款。指企业因购进货物、接受劳务供应按合同规定预先付给供应方的货款。预付货款的会计处理可结合存货的购进掌握。其重点是账户的设置,有两种方法:预付货款业务经常发生的企业,单设“预付账款”账户进行核算,它是资产类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资产类账户相同;预付货款不多的企业,对发生的预付货款合并在“应付账款”账户中核算。采用后一种做法,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必须根据“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余额计算确定纯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之和)、预付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之和),并分别填列负债与资产项目。
4、其他应收款。重点掌握其他有收款的核算内容。
四、存货
存货的内容很多,主要掌握:
1、存货的性质及内容。存货是企业的流动资产。判断一项资产是否属于存货,关键要看其目
的和用途。存货是企业对外销售或生产经营过程中耗用而持有的各种货物,具体内容应结合企业的经营性质确定。存货范围的确认标准是企业对其是否有法定所有权。
2、存货的计价。存货的确认、计量直接影响企业期末资产价值及损益的确认与计算,故很重要。可从两个方面掌握:一是收入存货的计价。收入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这里应掌握不同来源的存货的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尤其应注意工业企业、流通企业外购存货实际成本的差别,以及通过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方式取得存货的入账价值;二是发出存货的计价。发出存货的计价往往与期末结存存货的计价相关,故将两者一起考虑。教材对以历史成本基础的发出存货计价介绍了七种方法,应掌握分别用这七种方法如何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金额、期末结存金额;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非历史成本基础的一种期末存货计价方法,是谨慎性原则在存货计价中的运用,应掌握其具体操作。
3、工业企业存货的核算。工业企业存货的核算方法有按实际成本核算、按计划成本核算两种,应掌握这两种方法下收入、发出存货的核算特点及相应的会计处理。收入存货主要掌握外购存货的核算,并按单货同到、单先到货后到、货先到单后到三种情况分别进行账务处理;发出存货主要是企业生产经营使用,故要将存货的实际成本计入有关成本、费用。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核算方法的差别在于:前者对存货的收、发、存一律按计划成本核算,入库存货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单设相应的成本差异账户核算;期末通过分摊成本差异,将平时按计划成本核算的发出存货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教材以原材料为例,详细介绍了上述两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尽管工业企业存货内容很多,其核算方法都可比照原材料进行。
4、流通企业存货的核算。流通企业的存货绝大部分是转售的商品,批发、零售两类企业的经营性质及特点不同,决定了其商品的核算方法有差别。这里应重点掌握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的会计处理。
5、其他存货的核算。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委托加工存货。掌握其实际成本的内容,尤其要注意加工环节税金的处理;熟悉有关会计处理。
(2)包装物。会计上作为包装物核算的只有四种情况的包装物。这里除掌握包装物的核算范围外,还应熟悉包装物发出及摊销的会计处理。
(3)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同属企业的劳动资料,两者有许多相同的性质,如可多次使用而不改变原有的实物形态,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维修,报废时有残值等。也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如低值易耗品属于价值较低或使用年限较短、易损易耗的工具、设备;价值补偿上,低值易耗品损耗的价值以摊销的形式计入成本、费用中,摊销期限短,有的甚至是一次性地摊销;固定资产则相反。正因为如此,低值易耗品被视同存货,作为流动资产核算和管理。这里应掌握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及其账务处理。
6、存货盘盈、盘亏的核算。重点掌握盘盈收益、盘亏或毁损损失的列支。应该指出,企业发生的各种待处理财产损溢,期末必须按规定处理完毕,也即“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期末应无余额。
五、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的内容不多,但核算难度较大。在明确投资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
1、短期投资。一是会计算确定其购入成本。短期投资成本包括有价证券的买价及支付的交易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不包括支付价款中所含的已宣告但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不包括支付价款中所含的分期付息债券尚未到期的应计利息;购入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含有的应计利息,一般计入短期投资成本,以简化核算。二是掌握购入、持有期内取得收益、出售的会计处理,尤其是对持有期内收入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在购入有价证券时已作为应收款处理的,上述收款无疑应作为原应收款的减少处理,否则应冲减该种短期投资的账面成本。三是掌握期末计价方
法,尤其是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应理解这种方法的好处及其具体应用。
2、长期债券投资。一是掌握债券投资成本的内容;二是分别按面值、溢价、折价购入债券时,掌握自购入到收回投资全部业务的会计处理。按面值购入的核算非常简单,溢、折价购入的核算比较复杂,因为涉及溢、折价的分摊。首先应明确溢价、折价的性质:债券溢价是企业为了以后取得比较高的利息收入而事先付出的代价,债券折价是企业对以后各期少得利息收入的事先补偿,因此,溢价或折价应在债券存续期内分摊,作为各期实际投资收益调整。在此基础上,掌握溢价或折价的摊销的直线法,实际利率法可作一般了解;熟练债券持有期内预提利息、分摊溢价或折价的会计处理。
3、长期股权投资。如果说,长期债权投资是企业以债权人身份对外投资,而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后,企业成了被投资方的股东(所有者)。两种投资的性质不同,会计核算方法各异。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权益法两种,企业应视与被投资方的关系不同从中选择使用。这里,应先理解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四种关系类型及其确认,在此基础上,熟悉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会计处理,包括适用范围、投资发生时及投资期内的账务处理、两种方法的差别比较。
4、长期投资减值的核算。长期投资的期末计价不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因为期末市价的变化对长期投资影响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长期投资不存在风险。某些情况发生时,长期投资应计提减值准备。这里应掌握减值准备的计提条件及相关的账务处理。
六、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核算涉及以下重点内容:
1、固定资产的确认。它与低值易耗品的区别已在上面说明,这里应掌握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规定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资产,
均应列为固定资产;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作为低值易耗品管理和核算。
2、固定资产的计价。由于固定资产价值的双重存在,其计价标准通常有原始价值和净值,特殊情况下还使用重置价值。这里应掌握不同来源增加的固定资产的原价的具体构成,掌握重置价值的使用范围。
3、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重点是外购及自行建造两种情况。外购包括需要安装、不需要安装两种情况,这里要注意增值税、安装费的处理:计入固定资产原价。其他来源增加的固定资产,可结合其他章节内容学习。
4、固定资产折旧。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主要掌握影响折旧的因素、折旧的计算方法、折旧范围及折旧费的列支。折旧的计算方法分直线法和快速法,因前者简单,故应将快速法作为重点掌握。折旧费应按固定资产的用途分别计入有关费用:工业企业车间用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制造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管理费用;企业销售部门用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营业费用;经营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期内由出租方计提的折旧费,计入其他业务支出等。
5、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包括出售清理、正常报废清理、提前报废清理三种情况,其核算均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内容包括结转净值、反映清理过程中的收入(出售价款、残值变价收入、保险赔款等)、清理费用、出售不动产按规定交的营业税金、结转清理净损益。这里应熟悉上述清理业务的全部会计处理。
6.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日新月异,加速了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为了提供固定资产真实的价值信息,同时保证固定资产更新有足够的资产来源,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采用折旧、计提减值损失两种方式。这里的重点,一是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条件,二是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以后如何计提折旧,原则是按其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净值-减值准备余额)进
行折旧。
七、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1、无形资产的特征。一是没有实物形态,这是它区别于其他资产的显著标志;二是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三是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四是有偿取得,只有花费了支出的无形资产,才能作为无形资产入账。
2、无形资产的内容及计价。包括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商誉等。其计价应注意:一是非专利技术,如果是企业自己开发研究,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为了稳健和简化核算,会计上一般将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全部作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二是自创专利权,资本化的金额仅指申请专利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基于谨慎性原则,专利研制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三是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过去取得土地使用权时可能没有花费任何代价,故未入账。如果企业拥有未入账的土地使用权,现在不能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取得土地使用权花费了支出,则应将其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这有两种情况,请看教材。四是商誉,它有与企业整体相关,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与企业可辨认的各种资产分开出售;商誉可以自创,也可以外购,只有外购的才能作为无形资产入账。
2、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应理解它与固定资产折旧的区别。其摊销采用直线法,这里的关键是掌握摊销期限。无形资产各期摊销的金额计入管理费用。
4、无形资产转让的核算。包括转让使用权(即出租)、转让所有权(即出售),出租无形资产的收入,应作为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核算;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损益作为企业的营业外收支处理。
5、无形资产减值的核算。由于新技术的出现,使作为无形资产的原有技术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会计上应根据谨慎性原则,对该种无形资产计提减值损失。这里的重点,一是无形资产
计提减值准备的条件,二是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以后如何摊销其价值,原则是按其账面价值(无形资产摊余价值 -减值准备余额)进行折旧。
6、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或待摊费用都是企业已经开支、会计上需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以后的受益期内分摊的费用,因分摊期限不同,待摊费用作为流动资产核算,长期待摊费用则列作长期资产。这里,一应掌握长期待摊费用的性质、内容及会计处理;二要掌握开办费的内容及会计核算方法:发生时通过“长期待摊费用”账户归集,在企业开始营业的当月一次计入当期损益。
八、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的内容很多,其中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与前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是同一项业务的两个不同方面,可结合前面的要求学习。
1、应付工资与应付福利费。一是掌握工资总额的内容,明确工资结算单中金额哪些属于工资总额,哪些不是;二是掌握工资费用的列支:按职工的工作岗位分别计入有关的成本或费用;三是熟悉工资的会计处理。应付福利费是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专门用于职工个人方面的福利支出。其提取的会计处理与工资的核算基本相同,使用时注意审批制度,做到专款专用。
2、应交增值税与应交营业税。主要掌握税金的计算及会计处理。其中,增值税是一个大的流转税,涉及的纳税人很多,应分别掌握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征管及会计核算特点,熟悉其会计处理。
3、债务重组。这是指债权人按照与其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其意义主要在于给债务人重整旗鼓的机会,避免破产清算;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债权人的损失。债务重组的主要方式:一是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二是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通常用于偿债的非现金资产主要有存货、短期投资、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
产等。三是债务转为资本。这实质上是增加债务人资本,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四是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五是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的组合。至于会计处理,应以债务人作为重点。不管何种债务重组方式,债务人发生的损失,作为企业的营业外支出处理;收益则确认为资本公积。
4、或有负债与预计负债。两种均由或有事项产生,但或有负债包括两种情况:一种属于潜在义务,其潜在性主要是指负债结果的不确定性,该种负债最终能否发生,取决于事实未来的发展,如未决诉讼;一种属于现时义务,但承担偿债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或现时义务的金额很难预计。预计负债属于现时义务,且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具体请看教材。对预计负债,会计上应专设“预计负债”账户进行核算;至于或有负债,会计上主要是如何进行披露。
5、预收账款。重点是账户设置,有两种方法:预收货款业务经常发生的企业,单设“预收账款”账户进行核算,它是负债类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负债类账户相同;预收货款不多的企业,对发生的预付货款合并在“应收账款”账户中核算。采用后一种做法,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必须根据“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余额计算确定纯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之和)、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之和),并分别填列资产与负债项目。
九、长期负债
1.长期借款费用的核算。借款费用是指企业为借入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具体内容包括借款利息、应付债券溢价或折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外币借款的汇兑差额。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包括两种方法,一是“费用化”,即将本期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二是“资本化”,即将本期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及借款费用的具体会计准则均规定,因购建固定资产发生的专门借款,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之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则应“费用化”。其他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一律“费用化”处理。
这里应掌握我国“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条件及金额的计算;熟练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
2.长期借款。重点是利息的核算,包括利息的计算,应付利息的核算账户:同本金一起在“长期借款”账户中核算。利息是长期借款费用的主要内容,其列支已在上面说明。
2、长期应付债券。理解它与股票、与长期借款的区别,熟悉公司债券发行至偿还全部业务的会计处理。其中,溢价或折价发行债券的,偿还期内重点掌握采用直线法分摊溢、折价的核算,实际利率法可作一般了解。
3、长期应付款。重点掌握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十、所有者权益
1、理解所有者权益的性质、特点。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拥有权。与负债相比,它有五个特点:
(1)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后的净额。
(2)产生于权益性投资行为。
(3)置后于债权人权益。
(4)没有固定的偿还期限和偿还金额。
(5)具有比债权人权益更大的风险。
2、公司制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3、熟悉公司制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公司制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政策性很强,不仅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尤其是公司法的规定,而且涉及企业的筹资、利润分配等重大决策。所有者权益会计核算的前提是熟悉上述有关规定。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涉及企业当年净利润的分配,应结合第十一章的内容学习。
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核算可作一般了解。
十一、收入、费用和利润
收入的发生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费用的发生则表现为负债的增加或资产的减少。可见,收入、费用的核算与前述资产、负债的核算紧密联系,应结合前面有关章节内容学习。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收入、费用的确认条件。重点是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它要求四项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2.合理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的范围及其具体内容。相应地,合理确认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三项期间费用的范围及内容。这是正确进行收入、费用核算的前提。
3.掌握利润总额的构成。分为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会计算各层次的利润指标。利润总额减所得税就是企业的净利润。
4.所得税的核算。这是一个难点,首先应会计算纳税所得额。由于会计核算的收支与所得税法规定的收支不尽一致,计算应交所得税应以税法为依据,从而产生了需要将会计利润调整为纳税
所得额的问题,从而产生了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额的差额,包括永久性差额、时间性差额两种。这里应理解两种差额,掌握其主要内容,并根据会计利润、永久性差额或时间性差额计算纳税所得额。其次,熟悉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税率就是企业本期应交的所得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是否全部作为本期的所得税费用处理?核算方法有两种: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前者核算简单,后者重点掌握递延法。
5.掌握净利润的分配。包括净利润的分配顺序、亏损的弥补途径及其会计处理。净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应与盈余公积的核算结合进行。
6.熟悉年终“利润分配”各明细账户的结转,最终计算出企业当年末的未分配利润。
十二、会计调整
1.会计政策。应理解会计政策的含义及内容,并于会计估计相区别。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包括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前者比较复杂,它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以并调整,只是毋需重编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未来适用法比较简单,它无需进行追溯调整法下的上述处理,本期只需按新的会计政策进行核算,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2.会计估计。理解会计估计的含义及内容,掌握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
3.会计差错。理解发生会计差错的主要原因,掌握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十三、会计报表
在理解会计报表种类及编制要求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三张主表的编制方法。
1、资产负债表。其结构原理已在“基础会计学”课中阐述,这里应先掌握各项目的填列方法。就“期末数” 栏金额而言,各项目金额一是直接根据相应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二是对有关账户余额分析、调整和重新计算后填列。这里应注意第二种填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填列的项目主要有: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待摊费用、长期债权投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应付账、预收账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等。其次,理解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2、利润表。该表的结构原理已在“基础会计学”课阐述,这里的重点,一是理解利润表编制的两种观点:本期损益观、损益满计观;二是掌握我国现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其中,“本月数”栏主要项目金额根据相应损益类账户的本月净发生额填列,各层次的利润指标根据表内项目的关系计算填列。“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本期止的累计发生额,按月编制利润表时,该栏各项目金额等于本月利润表“本月数”栏金额与上月利润表中“本年累计数”栏金额之和;平时采用表结法的企业,“本年累计数”栏各项目的金额就是相应损益类账户的本期期末余额。三是理解该表的作用。
3、现金流量表。一是掌握该表的结构。我国的现金流量表将企业的现金流量分为三类,其中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列示方法不同,该表有直接法、间接法两种格式。二是掌握该表的编制方法,尤其是正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及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编制。现金流量表是一张年报,各项目金额无直接的资料来源,必须根据有关账户记录分析填列。正确编制该表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各项目的含义,实务中企业一般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这里的关键是正确编制抵消分录。三是理解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