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龙虾剥壳器[实用新型专利]

小龙虾剥壳器[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8610476 U(45)授权公告日 2019.03.19

(21)申请号 201721474426.6(22)申请日 2017.11.08

(73)专利权人 陈家和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小

学2015级6班(72)发明人 陈卓 陈家和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硕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57

代理人 陈健(51)Int.Cl.

A47G 21/0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小龙虾剥壳器(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小龙虾剥壳器,包括套筒、第一切刀、第二切刀及第三切刀;所述第一、第二切刀间隔插装在所述套筒上,并且可沿所述套筒径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三切刀插装在所述套筒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切刀之间,所述第三切刀可沿所述套筒轴向往复移动。在吃食小龙虾时可借助上述小龙虾剥壳器,将小龙虾放入套筒中,将小龙虾固定压直,通过第一、第二切刀将小龙虾的头部及尾部切断,并且通过第三切刀将小龙虾的腹部划破,从而可方便地将虾肉从虾壳内取出,避免弄脏手,可以优雅地吃食小龙虾。

CN 208610476 UCN 208610476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小龙虾剥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第一切刀、第二切刀及第三切刀;所述第一、第二切刀间隔插装在所述套筒上,并且可沿所述套筒径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三切刀插装在所述套筒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切刀之间,所述第三切刀可沿所述套筒轴向往复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龙虾剥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所述第一、第二套筒相互可伸缩地套接在一起,其内部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龙虾剥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切刀分别插装在所述第一、第二套筒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龙虾剥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套筒上开设有相连通的滑槽,所述滑槽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切刀之间,并且沿所述套筒轴向延伸,所述第三切刀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槽中。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小龙虾剥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切刀包括圆形刀片及操作手柄,所述圆形刀片可转动地枢接在所述操作手柄上。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小龙虾剥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上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第一、第二切刀分别插装在所述的两个通孔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龙虾剥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切刀顶端皆具有尺寸较大的头部,所述头部横向尺寸大于所述通孔的横向宽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龙虾剥壳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切刀上皆向外凸伸出挡块,所述挡块位于所述套筒内,并且其凸伸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第二切刀侧壁与所述通孔边缘之间的间距。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小龙虾剥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纵向截面呈半圆状,其顶壁为水平的平面或者沿所述套筒轴向倾斜的斜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小龙虾剥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顶壁由弹性材料制成。

2

CN 208610476 U

说 明 书小龙虾剥壳器

1/2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餐桌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龙虾剥壳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小龙虾通过不同方式烹饪后味道鲜美,深受大众喜爱。然而,由于小龙虾的虾壳比较硬,并且腹部的外皮韧性较好,虾壳不容易剥掉。一般食客都是徒手剥虾壳,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虾壳上的汤汁、油等会把手弄脏,整个吃食小龙虾的过程难免不太文雅。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小龙虾剥壳器,以方便吃食小龙虾。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小龙虾剥壳器,包括套筒、第一切刀、第二切刀及第三切刀;所述第一、第二切刀间隔插装在所述套筒上,并且可沿所述套筒径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三切刀插装在所述套筒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切刀之间,所述第三切刀可沿所述套筒轴向往复移动。[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吃食小龙虾时可借助上述小龙虾剥壳器,将小龙虾放入套筒中,将小龙虾固定压直,通过第一、第二切刀将小龙虾的头部及尾部切断,并且通过第三切刀将小龙虾的腹部划破,从而可方便地将虾肉从虾壳内取出,避免弄脏手,可以优雅地吃食小龙虾。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0008]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小龙虾剥壳器包括套筒1、第一切刀2、第二切刀3及第三切刀4。第一、第二切刀2、3间隔插装在套筒1上,并且可沿套筒1径向往复移动。第三切刀4插装在套筒1上,并且位于第一、第二切刀2、3之间,第三切刀可沿套筒1轴向往复移动。

[0009]在吃食小龙虾时,将小龙虾放入套筒1中,将小龙虾固定压直,通过第一、第二切刀2、3将小龙虾的头部及尾部切断,并且通过第三切刀4将小龙虾的腹部划破,从而可方便地将虾肉从虾壳内取出,避免弄脏手,可以优雅地吃食小龙虾。[0010]本实施例中,套筒1包括第一套筒11及第二套筒12,第一、第二套筒11、12相互可伸

3

CN 208610476 U

说 明 书

2/2页

缩地套接在一起,其内部相连通。这样,通过调节第一、第二套筒11、12套接的长度,可适应不同大小的小龙虾。[0011]具体地,第一、第二切刀2、3分别插装在第一、第二套筒11、12上。套筒1上开设有两个通孔13,两通孔13分别位于第一、第二套筒11、12上接近外端的位置处,第一、第二切刀2、3分别插装在两个通孔13中。第一、第切刀2、3顶端皆具有尺寸较大的头部(图中未标示),头部横向尺寸大于通孔13的横向宽度,从而可防止第一、第二切刀2、3从套筒1下方脱落。第一、第二切刀2、3上皆向外凸伸出挡块(图中未示出),挡块位于套筒1内,并且其凸伸的长度大于第一、第二切刀2、3侧壁与通孔13边缘之间的间距。第一、第二切刀2、3通过挡块阻挡在套筒1内壁的通孔13处,从而可防止第一、第二切刀2、3从套筒1上方脱落。[0012]第一、第二套筒11、12上还开设有相连通的滑槽14,滑槽14位于第一、第二切刀2、3之间,并且沿套筒1轴向延伸,第三切刀4可滑动地安装在滑槽14中。本实施例中,第三切刀4包括圆形刀片41及操作手柄42,圆形刀片41可转动地枢接在操作手柄42上。滑槽14的两内侧壁上开设有凹槽141,第三切刀4的枢接轴两端安装在凹槽141中,并可沿凹槽141滑动。[0013]由于小龙虾的背部大致为弧面,而腹部更接近于平面,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套筒的纵向截面设计呈半圆状,其顶壁为平面。将小龙虾放入套筒1中时,使小龙虾的背部朝下、腹部朝上,这样,可能通过套筒1将小龙虾压直,从而更好地固定小龙虾。[0014]在用第三切刀4划破小龙虾的腹部时,为了使第三切刀更准确地与小龙虾接触到位,上述套筒1的顶壁可由弹性材料制成。这样,划破小龙虾的腹部时,可将第三切刀4轻轻下压,使其刀刃更贴切地与小龙虾腹部接触。[0015]由于小龙虾的身形是头大尾小,套筒1的顶壁可以设计为水平的平面,通过顶壁变形来适应小龙虾的身形变化;也可以将套筒1的顶壁设计成沿套筒1轴向倾斜的斜面,从而使得套筒1内部空间沿其轴向逐渐缩小/变大,较大的一端对应小龙虾的头部,较小的一端对应小龙虾的尾部,以更好地固定小龙虾。[00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吃食小龙虾时可借助上述小龙虾剥壳器,用套筒1将小龙虾固定压直,用第一、第二切刀2、3将小龙虾的头部及尾部切断,用第三切刀4将小龙虾的腹部划破,从而可方便地将虾肉从虾壳内取出,避免弄脏手,可以优雅地吃食小龙虾。[001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

CN 208610476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