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天下南岳祭茶纵观

天下南岳祭茶纵观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42卷第3期 2015年9月 茶叶通讯 Journal ofTea Communication Vo1.42,No.3 September,2015 天下南岳祭茶纵观 谭子威 ,胡秋桂 (1.衡阳市南岳区茶文化研究会,湖南衡阳421900;2.衡阳市南岳区农业局,湖南衡阳421900) 摘要:南岳祭茶溯及远古祭祀,是近现代祭茶礼节的传承依据。笔者从相关史料记载和通过民间走访搜集到大量有关 祭茶、茶祭的资料,然后按照时序整理并理清了南岳祭茶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让读者深切领略南岳古老与当代祭茶、 茶祭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祭茶;纵观;南岳 中图分类号:¥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25X(2015)03.40—43 An Overview on Tea C eremony in Nanyue TAN Zi.wei ,HU Qiu.gui (1.Hengyang Nanyue Tea Culture Research Center,Hengyang 421900,China; 2.Hengyang Nanyue Agricultm'al Bureau,Hengyang 421900,China) Abstract:Nanyue Tea ceremony can be ̄acked back to ancient times,and Can be the reference to modem tea ceremony ̄ The author collected vast amount of documentary materials and records from folks on this ancient ceremony and summarized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this history,which might enhance the connotation ofthe old time and modem the culture oftea ceremony ̄ Key words:tea ceremony,overview,Nanyue 南岳“祭茶”,是南岳祭祀茶祖神农和祝 方侵伐,饮茶还被当时北方人取笑。由于很多 融的简称。古时就流行“开山祭茶、大庙拜神” 的原因,魏晋以前已是南方民族“不可一日无” 之说法。炎帝神农氏榆罔(公元前约2600年) 的饮品,只能“孤芳自享”,后来才声名远播, 是发现食用茶的始祖,他让位于轩辕黄帝后, 成为南北共享的饮品。 带领部分臣民迁徒南方,与其后的火神祝融都 南岳的祭茶与茶祭,形制丰富严谨,历史 是“火德王天下”(以管理用火服务黎民百姓)。 悠久,源自神农。据史考和传说:远古遵义赤水 神农忘死为民择食尝百草而献身,祝融又发明 氏族部落酋长魁愧率族人人主中原建立了炎帝 了自由用火,他们共同开创了人类农耕熟食文 魁愧氏政权,宣布“以火德王天下”。传六帝 明。神农教民种茶和食茶,以解食物之毒,给 火政后,炎帝神农于公元前约2800年承其帝业。 人们带来了健康长寿、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是 号神农氏,又传八帝,约在公元前2600年,第 功盖千秋、德泽万民的伟业。受到后代帝王、 八代炎帝神农氏榆罔去帝号后,黄帝轩辕氏继 百官、万民的崇敬祭拜,也让茶茗这灵草—— 之。炎帝神农因耻于“封王”,遂带领部分臣 南方嘉木的种植饮用,逐渐向外传播。但因古 民迁徙南方,行至南岳衡山,仰慕其雄峙南天, 南方是荒蛮地,远离中原统治中心,又屡遭北 动植物丰富而定居,续行火德王天下。教民渔猎, 收稿日期:2015.05—22 修订日期:2015—06一l1 作者简介:谭子威(1958.),男,湖南衡山人,主任科员,主要从事茶文化研究。 第3期 谭子威等:天下南岳祭茶纵观 41 择食草果,辨药采茶除毒祛病,制“耒”开发 耒耕土种,福泽万民。更难得的是神农榆罔能 天地,也是观天象授农时的天文职官。这就是 南岳祝融神名司天昭圣帝的来由。历代祝融都 带领臣民登祝融顶,拜谒太阳炎老君(即炎帝), 后有祝融庙。从此祝融圣火柴望(火祭)于山顶, 望神于星空,德化于后世。 在逆境中舍身取义,德化万民。他晚年栖息于 南岳朱陵洞n】,现名水帘洞,洞前现有宏大的 道观——朱陵宫。后因误尝火焰子(断肠草)不 幸逝世,南方民众,无不万分悲痛,祭拜茶祖 神农从此开始。其后的南方王者“火正”祝融, 发明自由用火,更推动了植茶、制茶、食茶的 2四海承德,岳祭为盛 由于火神祝融能随时就地生火,演奏妙乐 新高潮,以灵草茶茗普祭茶祖神农和祝融,也 从此肇源衡岳。 1南岳茶祖,开继火德 《衡湘稽古》记载:“炎帝为衡山君,衡山 为炎帝游息之所,帝自日“朱”,有朱陵洞, 死葬长沙”[2】。又宋《南岳总胜集》载炎帝“功 成厌世,顿驾茶墟”[3】。最早祭拜茶祖神农应是 当时隆重的炎帝神农安葬大典,普天同悲同祭。 神农榆罔不幸逝世后,也被北方的黄帝与臣民 所尊祭。陕西的宝鸡从古至今都有“炎帝仙逝 后,黄帝登上天台山祭奠炎帝”的传说,至今 在山上还有名叫“烧香台”的火祭遗迹。那时, 南方炎帝神农的继任帝王和宗亲,以及南方受 到恩惠的黎民百姓闻此噩耗,更是悲痛至极, 广设葬祭大礼。并选葬于衡山最高峰——祝融 峰的太阳东升和培植茶区的茶乡之尾,永享万 世崇祭。 被誉为“楚国官修史”的《楚宝》[4]中提到 火神祝融,说祝融氏乃炎帝神农氏的第十一世 孙(神农榆罔第八世)。明于火政,被黄帝任命 为司徒,列六相之一。帝喾举其后代重黎为火正, 命日祝融,并始为官衔制称。从炎帝神农开创 农耕医药文明,到火神祝融开创的人类自由用 火时代,才真正迎来了中华民族的熟食文明。 他们都是以“火德王南国,文明育中华”的帝 王始祖之一。 南岳民间传说:祝融柴望于山川,是于火 祭时放上茶树枝叶烧而祭祀茶祖神农的。他也 是最早将火祭搬上南岳山顶,伴乐祭祀先祖谐 神明的王者。祝融是颛顼帝任命的火正,司天 以示神职。火正世袭先祖火师之职,代帝祭祀 祭祀天地先贤,也将茶祭茶祖神农的习俗推广 开来。形成了南岳源远流长,持续至今,朝圣 拜神,铭恩记德,许愿还愿的心愿之旅——民 间久盛不衰“朝圣赶八月”的古老独特传统。 千百年来,各地到南岳进香朝拜的规制,都把 备办香茶黄裱专心请司天昭圣帝、南岳菩萨, 作为十项仪式的首仪。还有进香专唱的《谢茶》 香歌,火神祝融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南岳香客祭 拜的主神。因为神农与祝融都是同在南岳开创 人类文明,功高盖世,德育生灵的圣德帝王, 又认定他们分别是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和四月 二十八日诞生,皆以火德农政而仁德天下。 后来,他们都衍生出众多的尊称神号。神 农尊称:炎帝、赤帝、太阳神、炎老君、朱陵大帝、 五谷神、茶祖、药神、灶神、地皇等;祝融尊 称:帝王、老爷、大帝、神圣帝、佛菩萨等。 祭拜的名相、时机、地点、形式、规制、心愿、 神位丰富而多彩。从民间祭茶与茶祭的历史来 看,以岳祭为盛。因为南岳茶通古今,古今尊 茶,是炎帝神农发现、发展、普食茶茗之地。 西汉元封五年特置荼陵县,并建“茶王城”。《南 岳总胜集》载祝融峰:昔有隐者号懒翁,惟吞 符饵茶,隐显不常,又有“仙茶窖”和茶园 ]。 南岳有祝融八姓的后人,又有近享福泽的 黎民百姓,他们是南岳民间祭祖拜神,朝圣烧 香传承的主流。每年大年初一朝拜南岳大庙圣 帝诸神,更是南岳本地人的第一大心愿。而种茶、 用茶、茶祭、祭茶早已深入到衡岳大地黎民百 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形制真是不可胜数。 南岳祭茶的主要仪式有:茶园谷雨前后开 山祭茶祖,亡人茶祭与陪葬,南岳大庙祭祀茶 祖神农和圣帝祝融,南岳大庙庙监茶祭诸神, 42 茶叶通讯 第42卷 清明、中元茶祭先祖,儒释道等宗教茶祭供神佛, 忠烈祠公祭抗战英烈,祭祀功臣、贤良、先哲、 南岳之神与南方之神神农和祝融茶祖的祭拜, 岳神就是茶祖。虽然开山祭茶的形制不同,地 点各异,但都有美好的愿望,诉求茶祖神灵的 护佑。南岳当地的开山祭茶更具有历史传承和 昭忠,祭七十二行祖师爷,祭拜财神、灶神、城隍、 天府大帝,祭祀家庙、族祖、公祠等。平常的 婚庆生子祭拜,生日寿丧祭拜,还有农事活动、 奠基竣工、居葬搬迁、出行升兴等等,诸事活 动都离不开茶饮茶祭。同样祭茶的形式与心愿 都是因人、因时、因愿而异。而祭祀祈求的主 要心愿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延寿, 人财两旺,心想事成,有求必应等。从某种意 义上讲,南岳每年数百万的朝圣进香客流是茶 祭茶祖历史传承的演变与发展。这庞大持久的 民间朝圣祭祀活动,连续多年虔诚的“还愿” 表现,独具天下南岳的传统特色。茶祖与神茶 祭祀已在人们心目中显示了神格化地位和作用。 据《荆楚岁时记》载:“正月初一日暮途穷,绘 二神门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51, 这是汉人最早的门神像,源出《山海经》中的 故事。唐代最著名诗僧(自称衡岳沙门)齐己还 作诗为证:“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茶茗 也是先于百草而成名的。 3圣帝“藏茶”.源远流长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 神祝融”。据唐李冲昭《南岳小录》载:“本 庙在祝融峰上,隋代移迁”。宋代就初定南岳 庙仿帝居的规制,规模宏大,早有江南“小故 宫”之誉。独具儒、释、道和谐祭供岳神的特色, 南岳素以“文明奥区”享誉海外。在黄帝之后 历代帝王都在立夏日率百官到南郊大祭炎帝和 祝融。后来,又有派特使立夏节到岳庙举行大 祭。最具南岳祭茶特色的还数当地的四大民俗。 是起源于远古,盛行于当地,传承到现在的祭 茶重礼,也是一种人神兼备的原始宗教信仰。 一是当地清明节前的开山祭茶。这采茶前 的祭茶祖是古老的民俗传统,是采茶的前置礼 仪,是湘楚民间开山祭茶祖的重要传承。民间 一般只叫做“喊山”,是“喊祭”山神土地, 有唤醒山神茶神、崇敬祭拜山神、水神、茶神 的意义。其实,古今当地茶农都很明白这是对 特色,早已发展为官方与民间合办,山祭与庙 祭统一,隆重共祭茶祖的大典。明・周高起《洞 山茶系》载:“贡茶,即南岳茶也,天子所尝, 不敢置品,县官修贡,期以清明日,人山肃祭, 乃始开园”【6J。 二是当地宗庙、寺院、道观、山神、土地 等所有立体的神像,都须身后设仓,用来象人 的内脏一样封人茶米谷称为“藏茶”。文革时 期在红卫兵拉倒南岳大庙司天昭圣帝的坐像时, 发现内藏有陈茶米谷,仅陈茶就有两百多斤, 懂医的人争相取用。有专家称茶叶是南岳祭祀 文化不可缺少的祭品、神物,盐茶米谷是当做 神的“神脏”,不然就不能赋予其灵性,畅达 其灵通,保境安民。传说在唐代祝融峰顶司天 王庙的神像下迁南岳大庙时,就发现了古老菩 萨也是内藏茶叶的传统特色。据此,神像开仓 藏茶,可能也是源于南岳祭祀茶祖的大礼。 三是当地的茶祭与茶陪葬民俗。“藏”茶 之礼也被当地百姓效法于人,形成葬俗,使茶 成为最早最重要的祭品及陪葬品。现在当地百 姓去世时,后人要在他的嘴里放入茶叶,含茶 上路。以茶通经、通灵、贯气,保其投胎时不 会被传说中的“孟婆汤”所迷。当地人逝世后, 都要隆重“请来清水”,放入茶叶和鲜腊树叶 煮茶汤清净尸身。还都要封个粮坛存人棺内, 内置陈茶米谷,现改为盐茶米谷。有的地方民俗, 要让亡者手抓茶叶包,棺内枕茶枕,卧茶垫的 风俗。希望福佑子孙,让亡者投胎之后,也丰 衣足食,有享受品茶的福报。这可能也是人神 同尊的茶祭风俗能传承至今的内在因素。 四是每年本地农民有赶“春社”的习俗。 从农历“春风”日开始祭祀开社,连续农市交 易七天。如古衡山县今衡东县三县交界,西近 炎帝陵的草市镇集市,每年要隆重举行传统“春 社”。现在此“春社”农贸集市规模将近2O万 众之多,那真是感叹神农神恩浩荡,热闹非凡。 第3期 谭子威等:天下南岳祭茶纵观 43 4茶融文化,文化融茶 南岳有幸,世人有幸。在公元前约2600多 年的天下南岳这个历史时空点上,南岳山水与 神农圣德发生了历史性碰撞,喷发出人类农耕 文明的耀眼火花。其中茶的发现与利用更是大 的亮点,持久的火花是文明文化的载体。可以说 是“茶融文化,文化融茶”,就像随后的祝融圣 火,也是“光融天地,天地融光”。究竟谁融于谁, 谁也难以辩说清楚,也不必去分辩,这是人类思 维的精神境界,是潜移默化的交融互进。 以茶为因,以茶载文,以人为缘,以文为 化,聚亲会友,交心明德。茶具有缓解疲劳, 提振精神,清除火毒,去除烦恼,防止愚昧, 增长智慧等身心收获。收获在茶外,尽在不言 中。南岳的宗教界更是非常重视以茶悟道,以 茶修德,以茶祭祀,以茶供养,清净身心的修行。 也有不少的行茶仪规,能帮助修行者证悟真谛 妙义,更有“禅茶一味”之说。总之人们普遍 都爱茶、奉茶、供茶、喝茶,古荆楚人每天必 食茶羹或直接嚼吞茗叶,重其解毒保命。现在 湘西的苗、瑶、侗等少数民族同胞还保留着吃“八 宝油茶汤”的习俗。尤其是帝王将相、思想艺 术家、文化哲人、风流名士等更偏爱茶,爱其 芬芳,贵其清净,利其身心,明其理德。如本 地享誉世界的东方近代哲学家、思想家王船山 先生,在南岳隐居著书立说时,就作了12首之 多的茶诗,借茶抒怀,以古喻今,启迪后人。 南岳历史上创建的27所书院,培养了无数 湖湘人杰。现代无数的休闲茶饮茶道传承,都 是以茶悟道、以茶明德、传承茶文化的集中体现。 有人说:南岳文化主体是祭祀文化,祭祀离不开 茶文化,追求的是和谐文化,总揽是心灵文化。 因此,才能以文载道,以人弘道,陶化八方。 欣逢盛世,茶以载德,要恢复祭茶大典, 传承文化瑰宝。南岳有识之士早就形成了共识, 从2007年春起,在南岳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推 动下,以南岳云雾茶业有限公司和区茶文化研 究会具体承办的形式,将历来民间春茶开山祭 祀茶祖神农仪式,升格为在南岳大庙举行隆重 的祭茶大典。已连续八年坚持开山祭祀茶祖神 农祝融,已经成为湖南省“中华茶祖节”的主 题活动,成功升格为市级主办,南岳承办,全 国各地茶业踊跃参与的共祭茶祖大典。传承中 华茶祖圣德,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并决定 在已经获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的基 础上,积极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大力保护这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唯 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 优秀的祭祀文化传统,永远铭记和弘传茶祖神农 火神祝融等先祖们的崇高恩德,德育万代。 浅读南岳衡山这部厚重的历史文化书。发 现祭茶文化贯穿了始终,是历史联系的主线和 横向相连的主体。有文人说到:“祭祀文化是 中华文明、文化、文字传承不断的重要保障”。 在湖湘大地,更有突出的体现,显明的特色, 历史的作用,南岳的祭茶文化更是如此。在物 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精神文明的发展相对 滞后。生态环保面临困境,心灵环保更显重要, 文化发展能积聚软实力,影响硬实力。传承中 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因 子,造福子孙,影响世界,以和为贵,永享太平。 应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最大心愿和理想追求。 **主席最近指出“以文化人,让文化为社 会进步助力,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 性发展”。这是中华民族当务之急,是构建人 类共同伦理道德之需。注重人们的心灵塑造、 精神提升,才能以美丽心灵圆成美丽“中国梦”, 共圆人类和平的“世界梦”。 参考文献: [1】(元)孛兰.元一统志[M=1.北京:中华书局,1966. [2】(清)王万澍.衡湘稽古[M】.长沙:岳麓书社,2012. [33](宋)陈田夫.南岳总胜集【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02. 【4](明)周圣楷.楚宝【M].长沙:岳麓书社,2008. 【5】(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3. [6】(明)周高起.洞山茶系【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OO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