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在妇科疾病中的效果分析

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在妇科疾病中的效果分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36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2017年1月C第4卷/第3期Jan. C. 2017 Vol.4, No.3

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在妇科疾病中的效果分析

祁巧娥

(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邯郸 056000)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妇科疾病患者16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84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法,试验组采用宫腔镜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效果和临床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24%较对照组的77.11%高,试验组术中出血量较少,体温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在妇科疾病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妇科疾病;宫腔镜;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7.03.036.02

妇科疾病包括不孕症、盆腔慢性疼痛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随着妇科疾病发生率逐年增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重视,妇科疾病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的要求也不断提高[1-2]。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微创技术在妇科疾病中应用广泛,并取得较好效果[3]。其中,宫腔镜和腹腔镜等技术在妇科疾病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宫腔镜具有安全性高,患者恢复较好[4]。基于此,我院针对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法和宫腔镜治疗妇科疾病的效果报告如下。

表1 两组效果比较 [n(%)]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

n8483

显效

有效

无效*4(4.76)

总有效率95.24*77.11

*3743(51.19)(44.05)

26(31.33)38(45.78)19(22.8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1 两组的临床情况(x±s)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

n8483

术中出血量

(mL)171.8±47.9*230.3±58.4

体温恢复时间

(h)31.2±11.5*65.8±24.3

术后住院时间

(d)5.3±1.6*8.6±1.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妇科疾病患者16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84例和对照组83例。两组患者均实施了阴道B超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发现有阴道不规则流血、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临床指征。试验组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7.6±4.8)岁,孕次0~3次;对照组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7.5±4.6)岁,孕次0~4次。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常规消毒、麻醉,逐层切开腹部,暴露脏器,进行操作,最终止血,缝合;试验组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常规消毒阴道和会阴,进行宫颈扩张,利用宫腔镜检查病变部位,确定有病变需要更换宫腔镜操作镜进行手术。实时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膨宫液的流速、流量。术后宫腔内放置导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效果和临床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妇科疾病的增加,治疗方法也逐渐更新,宫腔镜手术是妇科疾病诊治的内镜手术方式。随着微创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医院将此方法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手术治疗,并具有较好的效果。宫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定位准确,操作方便,术中出血量较小,可一定程度降低感染率[5]。并且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它弥补了在进行妇科疾病手术时不能同时进行腹腔与宫腔的手术治疗的不足。据相关资料显示[6-7],腹腔镜和宫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可以在进行不同种类的宫腔内手术时,应用腹腔镜对宫腔镜手术进行监护等。同时在完成宫腔镜操作后,可进行其他手术,术后妊娠率较高,手术时间相对缩短[8]。本研究通过对传统开腹治疗方法和宫腔镜治疗方法的效果对比结果显示,应用宫腔镜手术较常规开腹术治疗,患者病情恢复较快,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术后恢复也较快。

综上所述,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在妇科疾病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兰兰.妇科宫腔疾病应用宫腔镜检查与治疗的护理观察及体

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5,29(27):3840-3842.

[2] 李静玲,马 刚.宫腔镜与腹宫腔镜联合在诊治妇科疾病中的价

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020-3022.

[3] 梁 蓉,石通和,贺丽娟,等.腹宫腔镜联合宫腔镜在妇科疾病中

的临床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8):5786-5787.

[4] 丁爱丽.探讨宫腔镜联合在诊断治疗妇科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

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4):104-105.

[5] 段 华,夏恩兰,王 岚.宫腔镜与腹宫腔镜联合手术235例临床

2 结 果

2.1 两组效果比较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24%较对照组的77.1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情况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较少,体温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017年1月C第4卷/第3期Jan. C. 2017 Vol.4, No.3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37

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EP)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及合适的诊治方案探讨

陈 蕾

(河南省邓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南 邓州 474150)

【摘要】目的 探究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EP)恶变的危险因素,并对诊治方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择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绝经后EP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良性内膜息肉病变130例,恶性内膜息肉病变1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EP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超声血流信号、绝经后出血、高血压、糖尿病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两组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后显示绝经年龄≥10年、高血压、糖尿病、绝经后出血为EP恶变的主要因素。结论 对于绝经后EP患者而言,若出现恶变高危因素,需要将息肉完整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绝经;恶变;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7.03.037.02

子宫内膜息肉(EP)指的是子宫腔内局部内膜组织过度增生引发的赘生物[1],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其中围绝经期[2]的发病率较高,属于绝经后女性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随着近些年来影像学与宫腔镜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得绝经后女性EP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多数EP患者为良性病理特征,由于不同患者的激素水平、高血压、糖尿病、年龄等情况均不相同,导致患者发生癌变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绝经后EP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并探究该类患者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与诊治方案,以期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

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个临床指标单因素分析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超声血流信号、绝经后出血、高血压、糖尿病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EP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单因素分析

指标

年龄(岁)是否经产绝经年限(年)有无绝经后出血超声息肉大小(mm)有无超声血流信号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BMI(kg/m2)流产次数(次)

≥6040~59是否≥10<10有无≥10<10有无有无有无--良性患者

(n=130)

1511512287258607034966268141161711923.86±3.321.01±0.12

恶性患者(n=10)

739191822882463723.91±3.411.00±0.11

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绝经后EP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30例患者为良性内膜息肉病变(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肿瘤患者),10例为恶性内膜息肉病变,所有EP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参与本次实验。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E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绝经年限、绝经后出血、超声息肉的大小、超声血流的信号、体质指数、糖尿病、高血压、流产次数等。

阳性判定标准:绝经年限≥10年;阴性:绝经年限在10年以下;阳性:超声息肉≥10 mm;阴性:超声息肉在10 mm以下[3]。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相关危险因素。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

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37(6):342.

[6] 宋 芳.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诊治妇科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实

用医药,2016,11(14):80-82.

[7] 李秋香.宫腔镜、腹腔镜妇产科临床联合应用[J].中国实用医

药,2013,8(31):95-96.

[8] 廖 芸,夏秀英,万晓丽,等.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宫腔内病变的临

床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4):880-883.

本文编辑:刘欣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