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三天半的朗读培训在所有参训教师的齐读声中结束了。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们大家一直都被感动着,一直都被吸引着。酷暑难耐,身兼数职的赵介平院长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为我们作课,他用那富有磁性的标准的男中音深深地吸引着在场的所有人,忘不了赵院长平易近人的步步引领,忘不了辅导老师的耐心指导,忘不了我们一起学习的热闹场面……
三天半的培训,不仅让我领略了大师的风采,更重要的是让我对阅读教学有了更准确更深刻的认识。
重新认识朗读 以前的我看朗读,觉得朗读不过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再加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读。但在学习的过程中,竟然发现自己原来的不少处理是错误的。不去关注文章的思想内容,不从全篇入手,是把握不准字、词、句、段所要表达的情感的。言语是有生命的,它是生命意识的表现,作为朗读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以自己的生命律动去叩问、探究文本的生命律动,才会真正做到代作者言,才是真正的有感情地朗读。“内明于己”,方可“外达于人。”
努力实现朗读 培训中,赵老师以《生命,生命》、《岳阳楼记》等为范文,针对不同的作品对教师们进行了现场指导,同时给老师们进行现场范读,和教师一起读。听着赵老师的声音,我感到震撼,突然觉得自己的声音怎么这么难听,都不敢说话了。从而也产生了想要
学好朗读的迫切心情,听课变得尤为认真,生怕漏掉一句。只要是能张嘴练习,必定用心感受,用心朗读,尤其是在下午白银老师的辅导中,更是用心地揣摩、品味,我知道,任何理论都离不开实践,只有反复练习,细心揣摩,方可真正实现朗读。“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教学运用朗读 课标中,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有论者称“教学生读好课文是阅读课成功的最直接标志”是很有道理的,要朗读得好,势必要认真领会、准确表达文字作品的语词涵义和精神实质,基于理解感受的朗读才是真的朗读,而真的朗读必然会加深朗读者的理解感受。我想我应该把此次活动中学到的朗读技能技巧教给学生,学生通过这种训练既可以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诵读水平,又可以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培养人文情怀、人文精神,提升人的文化修养,这种寓教于乐的好方法我们何乐不为呢?记住:“将朗读进行到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朗读,在积累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深入感受朗读的魅力,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