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六年级上第一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上第一单元导学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襄阳市松鹤路小学教育集团数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课题: 分数乘整数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唐辉 教学目标:1.在观察、讨论、比较、验证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索与师生互动交流,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交流、对比,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提高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教法:讲解法 握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复习 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二次复备 2×3=( ) 错误!未找到972引用源。×4( ) 1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55( ) (二)学习新知 1.直接导入(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2个”9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2.问题探究 (1)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①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22262262++==(个) 3==(个) 999939932623==(个) 993汇报时,重在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和怎样计算的。 ②比较分析 师:比较以上3种方法,哪种列式比较简便? 22×3 3× 992师:结合题意说一说 ×3 表示什么意思? 9 小结:分数乘整数,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2)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2×3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 92按照加法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错误!未找到92+2+2622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个)9939223623===(个) 9993师: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 (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1个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9②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③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3)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根据提供的信息和问题?该怎样计算?你是根据什么列式的? 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师:根据,每桶水的体积×桶数=水的体积,求升?怎样列式? 生独立思考,汇报。 12×1 21表示什么意思? 21桶是多少2师:12×同桌讨论,汇报。 师:的? 引导理解,“1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表示求12 L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多少。” 师:依据每桶水的体积×桶数=水的体积,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 练习,交流。 1桶是多少升?请大家列出算式,并解释根据什么列式4当堂检测:1.教材第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解析: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汇报时重在讲解列式的理由。【考查目标1】 2. 教材第3页的“做一做”第2题。 3.比较练习 (1)一堆煤有5吨,用去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用去了多少吨? (2)一堆煤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吨,5堆这样的煤有多少吨?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22262262++==(个) 3==(个) 999939932623==(个) 993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教学反思

襄阳市松鹤路小学教育集团数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

课题:分数乘整数 课型:练习课 主备人:唐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交流、对比,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提高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分数乘整数的算理教法:讲解法 及算法。 学法:独立思考法 对比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学习过程 二次复备 一、复习 1、计算。 12×=( )×2=( )0×=( ) 2、完成练习一第1题 二、解决问题 1一本故事书300页,已经读了。已经读了( )页。 2、一袋面粉重3kg,已经吃了它的袋面包重( )千克。 3、完成第2-5题 三.拓展练习 1、判断对错并改正第6题 ,吃了( )千克。 当堂检测: 明明一次可以转( )个。 作业布置:完成第7、8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再计算。 教学反思

襄阳市松鹤路小学教育集团数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时

课题: 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唐辉 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算式中数据的特点,能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提高运算技巧。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 教学重点:能快速正确地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法:讲解法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约分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学习过程 1.复习 (1)算一算。 321732×30= 12×= = = 535384 二次复备 (2)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分。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4 45。9千米/10①上面信息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②根据上面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课 1. 交流课前任务,导入新课 师:谁来汇报一下,上面这句话中,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师:要求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 2.问题探究 (1)尝试解决,感悟多种算法 (2)交流讨论,优化算法。 师:认真观察两种计算方法,你认为它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生观察思考,汇报。 师:你们认为哪种计算简便?为什么? (3)迁移类推,对比练习 ①出示: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生独立解决。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在计算中,有什么计算技巧没有? 3.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的分数乘法,在计算中,它们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当堂检测:(三)课时作业 1. 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2. 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解析: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列出算式。这个数目比较大,让学生体会约分计算的优越性。 作业布置:1. 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2. 六(1)班有48人,小明已经获得30票,小明能当选吗?请写明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在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先观察分子分母的特点,如果能约分,先约分再计算,这样比较简便。 教学反思

襄阳市松鹤路小学教育集团数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时

课题: 小数乘分数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唐辉 教学目标:1. 在自主探索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根据分数、小数数据特点,灵活选用计算策略,体会计算的简便性,并能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选用计算策略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1.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3。 4 教法:讲解法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二次复备 (1)根据上面信息,请先增加一个条件,然后提出一个用一步乘法解决的问题。 (2)根据你提出的问题,列式解答。 二、学习新课 1.情景导入 出示: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3。 4师:如果一只松鼠的身体长度是小数,该怎么解决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 揭示课题“小数乘分数” 2.问题探究 (1)自主尝试,体会不同的计算策略 出示例5情景图 ①自主尝试解答 师: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怎样列式?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教师巡视,请不同做法的学生板演。 ②交流探讨,体会不同算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再全班交流,一一展示,分析出现的不同计算方法。 预设1:把2.1化成分数乘,结果是,化成带分数12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再跟相1023。 40 (dm) 预设2:可以把化成小数0.75,再跟2.1相乘,结果是1.575。 2.1×0.75=2.1×0.75=1.575(dm) (2)根据数据特点,探索简便方法 ①自主解答 ②交流反馈 ③对比思考。 师:比较这三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最简便?为什么? (3)回顾反思,梳理方法 3. 课堂总结 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分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当堂检测:1.对比练习 131348 4.8 2424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体会计算的简便性。 2. 教材第8页做一做: 33. ,用去全长的,用去多少米?先补充上合适的条件,再解决。 8 作业布置:计算下面各题。 337×0.5 ×1.5 0.6× 5448 573×1.4 ×5.6 1.8× 788 板书设计 小数乘分数 教学反思

2.1×0.75=2.1×0.75=1.575(dm) 襄阳市松鹤路小学教育集团数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时

课题:利用运算定律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唐辉 教学目标:1. 在独立计算出周长的过程中,知道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2. 通过交流课前作业,猜测并举例验证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也同样适用,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觉运用运算定律,提高运算技巧。 教学重点:会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交教法:讲解法 流,自主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及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会通过观察数据特点,自觉选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 (一)课前复习 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关系。 1111 ×○×3322123123(×)×○×(×) 5543431111111(+)× ○×+× 3553522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学习新课 1. 情境导入 出示例6情境图。 师:请先独立完成例题,然后和同桌交流求周长的方法,并解释自己计算的过程及计算的理由。 全班交流。 师:通过交流,可以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二次复备 的顺序相比,有什么联系? 【随堂小测1】第10页第5题 (2)分数简便运算 师:同学们交流自己的预习作业,说一说你的发现。 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反馈。 例7: 师:请同学们动笔前先仔细观察这两题的数据,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这两道题目分别有几种计算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小结:根据题目中数据特点,灵活选用运算定律,能使一些分数混合运算变得简便。 3.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 请独立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第3小题,思考87与的分母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做可以进行约分呢?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利用运算定律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1111 ×○×3322123123(×)×○×(×) 5543431111111(+)× ○×+× 3553522 整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教学反思

襄阳市松鹤路小学教育集团数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时

课题: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唐辉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并用图将题中的信息和问题表示出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 借助线段图,分析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的数量关系,认识这类问题的模型特征,掌握解答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会检验答案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连续求一个数教法:讲解法 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系,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分率”与所对应的量的相对性。 学习过程 1. 对话导入 2. 问题探究 (1)阅读与理解 师:现在拿出课前任务,同桌交流自己整理信息的方法,并讨论,在整理信息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最后引导小结: (2)分析与解答 师:课前同学们用折纸或画图的方法,已经表示出题中的已知条件,现在请4人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上台给大家讲解,所折或画的过程。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展示的资源。 学生会有画线段图、平面图或折纸,不管哪种表示方法,重在引导他们解释清楚折或画的过程。 最后课件演示: 二次复备 师:观察图中的信息,能发现哪些数量关系? 大棚面积的11=各种萝卜的面积 各种萝卜的面积的24=红萝卜的面积 师:用图能很好的展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汇报解答的方法。 小结:解决这道题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先求出萝卜地的面积,再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另一种先求出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再求出红萝卜的面积。 (3)回顾反思,建立模型 梳理总结,检验的方法。 师: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今天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与以前解决的分数问题有什么区别?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引导发现:需要两步解答;有两个单位“1”;所求问题与已知数量没有直接的对应分率,要间接的求出对应分率;所求问题所占单位“1”的数量没有直接告诉,要间接求出来。 3.课堂总结 通过解决问题发现,在解决信息量较大的问题时,可以先分步整理有用的信息,然后借助画图的方法分析题意,并且知道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相当于把两个“求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整合在一起,要先想清楚第一步求什么,特别要注意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 当堂检测: 11.咱们班36人,的同学长大后想成为老师,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想当老师人33数的,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长大后想成为科学家? 42.试着根据下面的图示,自己来当出题老师,编一道和本节课相关的题型来考考大家吧!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襄阳市松鹤路小学教育集团数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时

课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唐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学会解决较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初步构建分数乘法问题的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相互沟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检验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解决较复杂的“求比一个数教法:讲解法 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构建分数乘法问题的知识结构。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阅读思考 (一)课件出示信息 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二次复备 4。 5(二)阅读信息,思考问题 1.请学生认真阅读信息,思考: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 (1)婴儿每分钟心跳比青少年多多少次? (2)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 (3)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2.这些问题中,哪些你能解答出来? 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就能解答。解答完第一个问题时,说说怎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二、由浅入深,探索新知 (一)改题 在课件上补充前述问题(3):“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呈现例9。 (二)探索解决稍复杂分数乘法问题的方法 1.认真阅读例9,理解题意。思考: (1)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把“阅读与理解”栏目的内容填写完整。 (2)从“分析与解答”的线段图中你又读懂了什么?说说每一条线段的意义。 2.同桌讨论。 (1)说说题意和图意。 (2)把你的解题思路说给同桌听。 3.集体讨论。 (1)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可直接读题理解,也可通过线段图理解。对于遇到困难的同学,可以再次出示线段图辅助理解,尤其是对第二种解法的理解)。 (2)你是怎样解答的?说说解题思路。 44 方法二:75×(1+) 559 =75+60 =75× 5方法一:75+75× =135(次) =135(次) (3)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检验两位同学的解答是否正确吗?如果有困难可以提示一下(算算135次比75次多几分之几?)。 当堂检测:1.P15做一做。反复阅读,仔细分析。独立完成后,同桌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2.理解“分率句”专项训练。 (1)六(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 3把 看作单位“1”, 是 的2,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3女生人数=全班人数× 。 (2)电视机的数量比洗衣机多4。 9电视机=洗衣机× 。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襄阳市松鹤路小学教育集团数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9课时

课题: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唐辉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题目能准确地提取、分析有效信息,找准单位“1”,发现、提出问题。 2.借助线段直观图,清晰的理清数量关系,认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模型特征,并列式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比一个数多(少)教法:引导阅读分析、独立思考 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学法:小组合作 法。 教学难点: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探究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说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位“1”及数量关系 5 66②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5二次复备 ①六(1)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③六(1)班有女生25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男生5比女生多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1.师:今天我们来探讨心跳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2. 问题探究 (1)阅读信息,发现、提出问题。 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思考: 4。 5①认真阅读上面内容,说说都提供了哪些信息? 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个量为单位“1”? ③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表示什么意思?哪547560(次)549预设2: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 155预设3: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预设1: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多少次? (2)数形结合,理解题意 师:借助画图的方法,把题中的信息和问题表示出来,并解释图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先独立完成,然后成果交流与展示。 (3)尝试解决,体会不同的解法 完善自己所画的线段图,并根据图意列式解答。 预设1:先求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多少次? 数量关系:婴儿和青少年每分钟心跳同样多的次数+婴儿每分钟心跳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75 +75×4=75+60=135(次)预设2:先求婴儿每分钟心跳5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几分之几? 数量关系: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14+) 5 75 ×(1+94)=75×=135(次) 55(4)对比两种解决方法的异同 (5)回顾反思,检验计算结果 3. 课堂总结 当堂检测: 1. 看图列式计算。 1,鸭的孵化期是多少天?把 32. 鸡的孵化期是21天,鸭的孵化期比鸡长( )看作单位“1”,鸭的孵化期相当于鸡的孵化期的( ),求鸭的孵化期是多少天?就是求( )的算式是( )。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是多少?4=75+60=135(次) 594 75 ×(1+)=75×=135(次) 55教学反思 75 +75×

襄阳市松鹤路小学教育集团数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0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唐辉 教学目标:1.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法的意义,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2. 在运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3. 通过复习,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掌握一定的整理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自主交流整理知识的过程和教法:启发引导 激发思维 方法,找到知识间的联系,自主构建知学法:独立思考 讨论交流 识系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应该怎么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2)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理复习: ①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重难点是什么? ②你觉得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 (二)巩固练习 (1)整理基本知识点 ①分数乘法的意义 师:本单元我们先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典型题目:填空。 10个平方米 23时=( )分 吨=( )千克 51051的和是( ) 0.6平方米的是( )64 二次复备 思考1:这四个题目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先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小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而一个数乘以分数所表示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②计算 师:除了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本单元还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知识,分数乘法的计算。 思考2:我们在探究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时,借助什么样的方法来理解算法的?讨论交流。 归纳小结:利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算法,确实数形结合可以把比较难懂的知识简单化。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典型题目:教材第17页的第1、2题。 学生完成汇报时,重在引导注意易错的地方,并且引导学生计算前先观察数据特点,然后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用计算方法进行简算。 ③问题解决 师:学习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我们还可以应用它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典型题目:广州平均年日照1608小时,北京平均年日照时间1比广州多。北京平均年日照时间大约多少小时? 2思考3:这类题目有什么特点?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是借助什么方法来分析题意的?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归纳小结:这类题目虽然还是研究两个量间的关系,但没有直接给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需要先求出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或少)的具体数量或者先求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 (2)沟通知识的联系 思考4: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可以看出本单元中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和应用,这些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密切联系的。你能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这一单元整理一下么? 小组合作。 (3)形成思维导图 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自己整理的资料,并通过与他人交流不断补充,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图。 当堂检测: (1)芳芳的妈妈买回来一卷丝带,长24米。她第一周用了米。请你补充一个问题并解答。 (2)判断:甲数的53等于乙数的(甲、乙均不为0),则甲数大于乙数。 6411,第二周用了46作业布置:(3)光明小学六年级有学生105人,参加数学竞赛的人数占全年级22人数的,而参赛的学生中女生占。参赛的男生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7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