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利用区域活动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作者:高英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28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说:“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幼小的孩子们可以说是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探索周围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他们的问题没完没了。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而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正是验证了这一理念的科学合理性,幼儿在这一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能按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快乐和成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和表现。也体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生境互动的价值所在,更完善了教师抓住契机,捕捉兴趣的主导作用。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自主的学习场所,它是幼儿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
一、区域活动与幼儿智力发展的关系 (一)是愉悦性和教育性的统一
对幼儿来说,区域活动的氛围宽松,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在整个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什么,自己决定怎么玩,并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在无任何压力的环境中,自由设计玩法,积极活动,获取经验,得到满足,尝试成功,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对幼儿来说,区域活动是愉悦性的活动过程。在活动中,教师有计划的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条件,通过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使幼儿能主动探索,积极实践,从而达到促使每个幼儿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的目的。由此可见,区域活动具有教育性。
(二)区域活动是表现性和自主性的结合
艾里克森指出: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类型和材料,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愿决定玩什么、怎么玩,然后进入自己选择的区域内,积极表现,大胆发挥,支配自己的行为,以活动主体的身份,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所以,区域活动是幼儿发挥自主性的最好场所,它使幼儿在与周围环境及材料相互作用中,保持活动热情和表现欲望,让幼儿从中积累经验,提高水平,它是幼儿自我表现的最佳场所。
(三)区域活动是有益于个别化和个性化的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区域活动大多数为小组和个别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独立或结伴活动,老师与幼儿间的个别接触机会明显增多,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能够观察到每位幼儿的变化,知道也是个别性的。彰显了教育的个性化。 二、如何利用区域活动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如何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自主活动的一扇门呢?在实际工作中,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充分感受区域活动的快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拥有健康,才能快乐;有了快乐,才会健康。保障幼儿身心健康,是幼儿园每项活动必须的前提。区域活动中幼儿在宽松舒畅的活动氛围中,开启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
(二)主题网的主导与主体的相互关系
新《大纲》中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作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主导作用就是要求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唤起幼儿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引导其充分感受到创造后的快乐,获得成功、自尊、自信的情感体验。现代的幼儿教师必须有创新的能力以及洞察幼儿心理的能力,拟定符合幼儿阶段性区域主题网的能力。教师在主题网的指引下,有的放矢地投入材料,观察幼儿,发现新问题,既是组织者,又是游戏伙伴,才能有效地发挥主导与主体的真正意义,何乐而不为呢?
(三)区域活动的内容与幼儿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区域活动的材料丰富多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探索,激发了创造性,提高了创造力。教师创设的区域一定是孩子生活中接触过或与生活紧密相联的,如:超市、银行、蛋糕店等,让神秘变为常见,让奥妙变为浅显,幼儿会被激发起探究欲望。 (四)投放的材料适合幼儿,并能及时更新
区域活动的主要功能:一则是幼儿对已学过的知识加以复习、巩固、消化、升华。二则是幼儿对未知理论作新的探究、发现和创新。然而,这些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靠操作材料来实现的。教师首先富于创新、突破的精神,不要你创我用,你搬我挪,换汤不换药。另外还要考虑材料的趣味性、新颖性,可再造性。其次投放时根据阶段计划,有目的、有秩序地呈阶梯形投放,避免像摆地摊的小贩一样一成不变,一劳永逸,最后材料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发展水准来精心挑选、设计。有规律、有档次的投放,才能有效挖掘幼儿潜在的智能,又激发了幼儿永保不衰的探索心理。
(五)每个区域层次有序,且材料安全卫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每个区域层次有序,是很多教师不能十分把握的:有的内容不全面,有的材料不分类,有的位置不恰当,有的编排不合理。比如:一组玩泥,一组刺绣,一组粘贴,一组剪制,这分明都应设在美工区里的,是一个区域的多个层面,而不是多个区域。还有的区域之间设有间隔或间隔太严密,都不利于幼儿交往和操作,且有的幼儿几个区域来回跑动,大大影响了其他幼儿的操作效果。最好每个区域的不同材料设有不同标签,幼儿随拿随放,且用“粘贴小脚印”等分法限制区域人数,并选拔每组一名管理员来监督组员。另外教师要将材料定期,分批的消毒,确保材料的安全卫生。
(六)区域活动与创新能力及探究欲望的培养
区域活动中要让幼儿想自己所想的,做自己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玩自己想玩的,手的操作,脑的思考,经验的获得,才会有创造的萌发,教师有责任创造环境、提供材料,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操作、实践、体验的机会,用孩子的心去布置区域,用孩子的情去参与活动,每个孩子都会在平凡的角落萌发不平凡的创造力。
陈鹤琴曾经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幼儿园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物质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区域活动游戏材料,让每个角落成为幼儿游戏的乐园,让每面墙成为幼儿展示才能的空间,让每样废旧材料成为幼儿创造的资源,让每簇花草树木成为幼儿的朋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