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举例
1. 【主语】:
就是一个句子陈述的对象,或是动作的执行者.它回答的是“谁”“什么”的问题.如:我看电视.“我”就是这句子的主语.
主语由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词充当.
⑴妈妈回来了.
⑵今天是星期天.
⑶大海掀起滚滚的波涛.
⑷小明病了.
⑸ 燕子飞回来了.
2. 【谓语】:
说明主语是什么,干什么,怎么样.它回答的是主语“干什么,是什么”的问题.如如:我看电视.“看”就是这句子的谓语.
谓语部分中心词一定要是一个动词,要么是行为动词,要么是系动词,不同的动词构成不同的句子类型.其他例子自己可举一反三.
1
3. 【宾语】
指谓语动词所涉及的对象,由名、代、数,宾语从句等相当于名词的词句充当,但人称代词要用宾格.还如上例:我看电视.“电视”就是这句子的宾语.
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及物动词和介词或相当于及物动词和介词的短语才可带宾语.
4. 【补语】:
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成份,补充说明主语的叫主语补足语,补充宾语叫宾语补足语.如:他把我逗笑了.我激动得哭了.“哭了”即为补语.
5. 【定语】:
修饰限定名字、代词的词,说明所修饰词的性质、特征等.如:美丽的村庄静静地睡了.“美丽的”为定语.
6. 【状语】:
修饰动词、副词、形容词甚至整句,说明谓语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伴随状况、目的等等.如:他在灯下看书.“在灯下”是状语.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点复习归纳总结
(一)关联词
1、关联词语的意义
2
能够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连接起来组成比较复杂的句子的词语,就是关联词语。恰当的使用关联词语,能使我们在说话或者协作时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2、常见的关联词语类型
并列关系——分句之间是并列的
既……又……
那么……那么……
一边……一边……
有的……有的……
不是……而是……
递进关系——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但……还……
不光……还……
3
……甚至……
不仅……还……
选择关系——表示要在前后两个分句中所说的情况中选择一种。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或者……或者……
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比是顺着说,而是有了转折。
虽然……但是……
虽然……可是……
……却……
尽管……还是……
……然而……
假设关系——前一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一分句说出假设情况后的结果。
如果……就……
4
即使……也……
要是……就……
假如……就……
哪怕……也……
因果关系——前后分句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因为……所以……
……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因此……
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说出这个条件下的结果。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都……
5
无论……也……
取舍关系——前后分句写了两种情况,说话人选择其中之一,舍去其余。
宁可……也……
与其……不如……
3、关联词语的使用
(1)一般方法
初读句子,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选择关联词语,填入句子。在读句子,检查句子是否通顺,句意是否正确。
(2)两个注意点
搭配要得当:使用一组关联词语是要前后呼应,要“成双配对”,不能交叉使用,这样才能是句意畅通、明确。
运用要合理: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就不用,不要生搬硬套。根据句子表达的需要,正确的选择关联词语。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点复习归纳总结
(二)修改病句
6
凡是不符合语法规则、逻辑、修辞和语言习惯的句子都属于病句。
1、常见的语法类型有:
(1)用词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 (4)重复罗嗦
(5)自相矛盾 (6)词序混乱 (7)指待不明 (8)分类不当
2、怎样修改病句
(1)认真的读原句,弄清楚句子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
(3)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
(4)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不是完整、通顺、符合情理。
(三)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间的相似点作比。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
7
好象 / 仿佛 / 像……似的 / 如同 / 像……一样 / ……是 / 成了……
2、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给事物以人的感情,使语言更鲜明、生动。
3、排比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一般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词组成。
4、夸张
夸张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5、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判别方法:有问不答,答在其中。 学语文基础知识点复习归纳总结
与疑问句的区别:(1)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是有疑而问,需要别人回答。(2)反问是修辞方法中的一种,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意在肯定,不需要别人回答。
6、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明知顾问、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8
要注意区别设问句与反问句:从句型特点上看,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随问后;反问句是答在其中,让人从问中体会答案。
7、对偶
特点: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或相近,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常出现在“五言”或“七言”古诗中。
(四)句式变换
句式变换就是保持句子内容基本不变,根据表达和理解的需要把某种句式变成另外一种句式。小学生学习和考试中常见句式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扩句和缩句
扩句是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时要注意: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2)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缩句是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时要注意: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变。(2)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时要一次去完。
9
2、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
这三种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
3、“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的互换
“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做好以下几点:
(1)改换人称。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有第二人称,改为具体人称。(2)改换标点符号。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上双引号。(3)如果是问句,该为表示商量的祈使句。(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4、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方法:(1)判断有无否定句,有的去掉,无的加上。(2)加上或去掉反问句、句末的语气词。(3)改变标点符号。(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5、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都是表示肯定语气的句子,后者更加强烈的表示肯定。(双重否定句是指一句中有两个否定词语的句子)
(五)标点符号
1、省略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文中内容的省略;(2)表示说话的迟疑;(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4)表示意思没说完或
10
者语意深长,余意未尽。
2、破折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解释说明;(2)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声音的中断或延续。
3、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引用别人或者直接说出来的话;(2)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3)表示成语、谚语、俗语或表示声响的词语,专用词语。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