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主要累及肝脏,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目前已明确至少存在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及己型6种肝炎病毒,各型病毒没有共同抗原,互相不产生交叉免疫。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食欲减退,恶心,厌食油腻,乏力,肝脏肿大及肝动能异常等。一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发热和黄疸,极少数病人表现为重症肝炎。
目前通过预防接种可以预防的病毒性肝炎为甲型和乙型,这是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类型,本次向大家介绍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传染源 甲型肝炎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感染对象以青少年及儿童为主,它是各种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
甲型病毒性肝炎多发生于秋冬季。主要是经由不洁饮食以及喝生水等途径而感染的,而受感染个体就好像得了一场感冒似的,某些个体可能出现高烧,或者食欲不振,全身倦怠等非特异性的症状。
急性期的甲肝患者及亚临床型感染者是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与甲肝患者密切接触,共用餐具、茶杯、牙具等,吃了肝炎病毒污染的食品和水,都可以受到传染。如果水源被甲肝病人的大便和其他排泄物污染,往往可以引起甲爆发流行。
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即进食了受感染者粪便污染的食物。通常的传播方式有日常生活接触、水源污染、食物传播等。日常接触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常发生于卫生条件差、居住拥挤及卫生习惯不佳的人群中,托幼机构、学校中发病率较高。水源污染是甲肝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以农村为主。
预防措施
搞好饮水卫生。加强饮水消毒,不论是自来水,还是井水、河水、塘水都要消毒。 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毛蚶、蛤蜊等水产品可能粘附甲肝病毒,不要生吃或半生吃。直接入口的食物如酱菜、凉拌的菜,不要在可能受污染的水中洗涤。
讲究餐具茶具的卫生。
有肝炎流行时,勿办酒席。因甲肝病人在症状出现之前大便中就有病毒排出,在甲肝流行时自办酒席,宾客中可能有尚未发作的病人,容易引起参宴者甲肝爆发。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甲肝病人症状明显出现以前,传染性很强,所以愈早发现、早隔离,就愈能减少传染的危险。
预防甲型肝炎流行的根本措施是广泛开展甲肝疫苗接种,使机体产生抵抗力,从而防止甲肝的发生和流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