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原理: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
制取方程式:2KClO₃==== 2KCl+3O₂↑ 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检验:带火星木条,复燃 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⑵氢气
制取原理: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 制取方程式:Zn+H₂SO₄ ==== ZnSO₄+H₂↑ 装置:启普发生器
检验: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⑶氯气
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 制取方程式:MnO₂+4HCl(浓) ====MnCl₂+Cl₂↑+2H₂O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检验: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除杂: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再通入浓H₂SO₄ (除水蒸气)
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Cl₂+2NaOH==== NaCl+NaClO+H₂O ⑷硫化氢
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 制取方程式:FeS+2HCl====FeCl₂+H₂S↑ 装置:启普发生器
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除杂:先通入饱和NaHS溶液(除HCl),再通入固体CaCl₂ (或P₂O5)(除水蒸气) 收集: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H₂S+2NaOH==== Na₂S+H₂O或
H₂S+NaOH==== NaHS+H₂O
⑸二氧化硫
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制取方程式:Na₂SO₃+H₂SO₄==== Na₂SO₄+SO₂↑+H₂O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检验: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
除杂:通入浓H₂SO₄ (除水蒸气) 收集: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SO₂+2NaOH==== Na₂SO₃+H₂O
⑹二氧化碳
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制取方程式:CaCO₃+2HCl====CaCl₂+CO₂↑+H₂O
装置:启普发生器
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通入饱和NaHCO₃溶液(除HCl),再通入浓H₂SO₄ (除水蒸气)
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⑺氨气
制取原理:固体铵盐与固体强碱的复分解 制取方程式:Ca(OH) ₂+2NH₄Cl====CaCl₂+NH₃↑+2H₂O
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除杂:通入碱石灰(除水蒸气) 收集:向下排气法
⑻氯化氢
制取原理:高沸点酸与金属氯化物的复分解制取方程式:NaCl+H₂SO₄====Na₂SO₄+2HCl↑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检验:通入AgNO₃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₃沉淀不溶
除杂: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收集:向上排气法
⑼二氧化氮
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
制取方程式:Cu+4HNO₃(浓)====Cu(NO₃) ₂+2NO₂↑+2H₂O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检验:红棕色气体,通入AgNO3溶液颜色变浅,但无沉淀生成 收集:向上排气法
尾气处理:3NO₂+H₂O====2HNO₃+NO NO+NO₂+2NaOH====2NaNO₂+H₂O
⑽一氧化氮
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稀硝酸的氧化—还原;
制取方程式:Cu+8HNO₃ (稀) ====3Cu(NO₃) ₂+2NO↑+4H₂O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检验:无色气体,暴露于空气中立即变红棕色
收集:排水法
⑾一氧化碳
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 在蒸馏烧瓶里加入浓硫酸,在分液漏斗里盛放甲酸
制取方程式:HCOOH====CO↑+H₂O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检验:燃烧,蓝色火焰,无水珠,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收集:排水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