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变频软起动、 高压电阻类软起动 高压电抗器类软起动三类软起动比较
高压变频软起动
高压变频起动、调速原理其实早就发展成熟了,但由于受制造瓶颈的限制,近二十年才逐渐得到了应用,可实现软起动、调速。高压变频代表着大型电动机软起动技术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就,相对磁控软起动、热变电阻等起动方案而言,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性,这一点不可置疑。
高压电阻类软起动
最早的降压起动采用固体电阻,由于固体电阻不可避免的缺陷(热容特性低等),高压动力设备的降压起动采用较少。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具有频敏特性的固态电阻在低压、高压动力设备上得到了应用,80年代初期出现了液态电阻、热变电阻应用于高压动力设备,液态形式的电阻具有较高的热容特性。
液态软起动装置通过电流闭环自动控制单元控制传动机构,电机拖曳极板改变极间电阻值实现软起动;热变电阻起动装置利用具有负温度特性的电解液体,在温度变化下改变电阻值实现软起动。液态软起动装置有良好的控制功能,与磁控软起动控制功能接近,缺点是控制、传动机构复杂,故障点多,液阻需定期检验,一次、二次电源交错,绝缘性能要求较高。热变电阻与液态电阻相比,结构简单,起动特性较好(厂家提供特性曲线比较),维护量小,长期安全可靠,适用电机容量大。鉴于此,下面该类仅以热变电阻起动装置为例。 高压电抗器类软起动
在较早的高压降压起动中,我国采用电抗器降压起动居多,传统的电抗器存在阻抗不可调,起动特性不好,功率因素低等缺点,目前国内已很少使用。磁控正是在以上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通过在电抗器中加入控制绕组,利用电、磁控制技术,外部自动控制单元调整控制绕组中电流的大小,控制磁导率来调节电压的手段,改变励磁实现电动机软起动。起动过程中,电抗器两端的电压(电流)根据起动电流自动调整,由大变小无级变化,使电动机端电压平滑上升值额定值。磁控理论上可以调速,但是实际应用反映在起动过程上,当达到最优化起动后,起动电流是不进行调整的。 三类软起动特点比较
(1)技术性比较 单从技术上来说,高压变频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起动特性好,可连续起动多次,起动电流可控制在额定电流以下,起动时电网功率因素高(0.9~0.95),电网压降小,同时还可进行调速,减小动力设备功率消耗,节约电能。缺点是产生高磁谐波,污染电网,影响系统内其它设备的用电质量,要解决谐波污染,还得追加设备投资。
采用电抗器类(磁控)软起动,特点是控制较灵活,起动电流的设置较方便。缺点是本来电机起动时的功率因素就低,因串接电抗器而变得更低,因此对电力系统没有太多的好处,母线压降大,同时有一定的谐波污染。
高压热变电阻器软起动对电机、机械设备冲击小。与电抗器比较,性能相对要好,起动时功率因素较高(0.7)以上,起动电网压降小,无谐波污染,通过更换电解液即可延长使用寿命。缺点是阻值会微弱的受到温度的影响。
(2)经济性比较
从实用性经济角度来说,高压变频起动属于一种过于奢侈的技术方案,虽然变频起动可以将起动电流降到额定电流以下,但是对于不是特别频繁起动又不需要调速的大型动力设备来说,仅仅为了起动而进行巨额投资,太不经济。
高压热变电阻器软起动、磁控软起动价格是高压变频起动的1/8~1/10。
(3)可靠性比较
当设备工况要求较低,几种设备均满足工况要求时,除去价格因素,可靠性就显得相对重要,选择质量差、可靠度低的设备,必定会对我院今后的科研生产产生消极影响。 我们知道,不考虑产品质量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单从技术角度看,结构简单、使用简便、操作方便的设备,故障状态下更易维护,高压热变电阻器软起动装置与变频、磁控软起动相比,结构简单,旁路系统少,从可靠性讲,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产品(如同磁控),可不可靠,还应从用户角度进行了解。 高压变频软起动技术含量高,设备复杂,技术难度较大,使用维护及故障处理等对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高。发生故障,解决问题的技术难度较高,事故处理周期较长。 磁控软起动最大的优势是外接电路发生故障,还可作为普通电抗器适用,这是作为故障情况下的考虑。 本此文纯属转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