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酸和碱
学习目标与要求
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了解溶液酸碱性强弱的表示方法,会用pH试纸检测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3、从H+ 和OH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树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想。
-
教材知识点
【知识点一】酸碱指示剂
遇到酸和碱的溶液本身能发生特定的颜色变化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它们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如下表:
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酸性 变红色 无色(不变色) 中性 不变色(紫色) 无色(不变色) 碱性 变蓝色 变红色 为了使用方便,通常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 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此溶液显酸性。 (2) 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此溶液显碱性。 注意:
1、酸碱指示剂与酸、碱性溶液作用发生颜色变化的主体是指示剂,因为酸碱指示剂中含有色素,酸或碱使指示剂变色,而不能说指示剂使酸或碱变色。故一般有两种说法: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②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酚酞的叙述相同。
2、酸溶液肯定显酸性,但是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例如:硫酸铵、氯化铵等是盐,但其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也包括酸的溶液和一些盐的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也包括碱的溶液和一些盐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和碳酸钾溶液)。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使用酸碱指示剂可以检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但在生产实践中,仅仅知道溶液的酸碱性是不够的,还必须测定和控制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化学家常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用pH试纸可以粗略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1、 pH: 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2、 取值范围:0 ~ 14;
3、 溶液的酸碱度与溶液pH的关系: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 性 逐 渐 增 强 中 性 碱 性 逐 渐 增 强
pH值和溶液的酸碱性
pH = 7时溶液呈中性;
pH<7时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pH>7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知识点七】pH的测定方法:通常用pH试纸粗略测定
方法: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用pH试纸测定的pH数值是整数;用pH计可精确测量,出现小数。
注意:1、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测定,否则待测液会受到污染。
2、不能将pH试纸用水润湿,否则待测液被稀释,测出的pH为稀释后溶液的pH。酸变稀了,则pH上升,
酸性减弱;碱变稀了,则pH下降,碱性减弱。
- 1 -
【知识点八】改变溶液pH的方法
溶液的pH实质上是溶液中的H+ 浓度或OH- 浓度大小的外观表现。一般来说,H+ 的浓度越大,溶液的pH越小;而OH- 的浓度越大,溶液的pH越大。若改变溶液中H+ 或OH- 的浓度,则溶液的pH会发生改变。 1、加水 只能改变溶液的酸碱度,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使溶液的pH逐渐接近于7。
2、加酸碱性相同,pH不同的溶液 溶液的酸碱性不会发生变化,但混合后溶液的pH在两种溶液的pH之间。 3、加酸碱性相反的溶液 由于两溶液间发生了中和反应,使混合后的溶液pH可能等于7;若加入的溶液过量,原溶液的酸碱性就会发生相反的变化。
【知识点九】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的溶液里才能进行。
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3、测定雨水的pH(因溶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① 正常人体的血浆的pH在 7.35 ~ 7.45 之间,为碱性体质者,但这部分人只占总人群的10%左右,更多
人的体液的pH在7.35以下,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医学上称为酸性体质者。 ② ③
人体内pH最小的分泌物——胃液,胃液的主要成分为盐酸,通常pH在0.8 ~ 1.5。
人剧烈运动时,血浆的pH会变小:CO2 不能及时排出,与水化合生成碳酸;运动后肌肉酸痛是因为产生乳酸。
5、 生活中大多数的水果呈酸性,厨房中常用的洗涤剂呈碱性,碱面(又叫纯碱,化学式为Na2CO3)呈碱性,食盐呈中性;卫生间常用的洗涤剂呈酸性,肥皂水呈碱性等。
一.酸、碱、盐的概念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 电离通式:HnR==nH+R;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等。
NaOH==Na+OH;Ca(OH)2==Ca+2OH; 电离通式:R(OH)n==R+nOH;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NH4NO3等。
NaCl==Na+Cl;NH4NO3==NH4+NO3; 二、常见的酸
1.生活中常用的酸:胃液中含有的盐酸(HCl),蓄电池中含有硫酸(H2SO4),酸雨中含有的硫酸及硝酸(HNO3),食醋中含有的醋酸(CH3COOH或HAc);饮料中可能含有的碳酸、柠檬酸等 2.酸的分类:无氧酸(如HCl)、含氧酸(HNO3)等 3.浓硫酸、浓盐酸和浓硝酸的物理性质
溶质的化学式 颜色 H2SO4 无色 浓硫酸 HCl 无色 浓盐酸 HNO3 无色 浓硝酸 +
-+
-n+
-+
-2+
-+
n-+
-+
2-
- 2 -
状态 气味 浓度 密度(与水比较) 敞开试剂瓶口发生的现象 是否具有挥发性 与水混合 粘稠、油状液体 无味 98% 1.84g/mL 无明显现象 不易挥发 放出大量的热 液体 刺激性气味 36%~37% 1.17g/mL 产生白雾 有挥发性 变小 变小 不变 变小 液体 刺激性气味 70% 1.42g/mL 产生白雾 有挥发性 变小 变小 不变 变小 露置在空气中后的溶液质量 变大 露置在空气中后的溶质质量 不变 露置在空气中后的溶剂质量 变大 露置在空气中后的质量分数 变小
注意:浓硫酸具有一定的特性:
(1)吸水性(物理性质)用于气体干燥,但除NH3等碱性气体除外[2NH3 + H2SO4 == (NH4)2SO4] (2)脱水性(化学性质)——黑面包实验(浓硫酸与蔗糖反应,使之炭化。) (3)强氧化性,腐蚀性——与金属发生反应,不生成氢气而是水
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如Cu)反应,如: Cu+2H2SO4(浓)△==CuSO4+SO2↑+H2O
又如,浓硫酸与铁反应后,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4)浓硫酸的稀释:酸入水,沿器壁,不断搅拌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水,足以使水分沸腾,并且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的密度。如果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水就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致使水沸腾而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而造成事故。
(5)安全事故的处理:首先迅速用抹布将其擦拭,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用3%~5%的NaHCO3涂敷。
稀硫酸溅到皮肤上后,应该马上冲洗,因为随着稀硫酸中溶剂的蒸发,也会变成浓硫酸。 4.酸的化学性质
(1)实验: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化学性质的比较
现象与结论 实验内容 稀硫酸 将镁条、锌粒、铜片分别镁条、锌粒表面出现大量稀盐酸 现象与稀硫酸相似 稀硝酸 注意:硝酸(包括浓硝酸 - 3 -
放入酸溶液中 气泡,并且放镁条的试管底部明显发烫。 铜片表面没有明显变化。 铁锈逐渐消失,溶液逐渐现象与稀硫酸相似 和稀硝酸)与金属反应都不能产生氢气,因为其都具有强氧化性。 酸溶液分别于生锈的铁钉变黄。过量的酸与铁钉反反应 应,可能会有大量的气泡 石灰石表面有大量的气酸溶液与石灰石作用 泡,一会儿就马上停止 总结:酸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因此酸溶液会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如: (1)酸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A.紫色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遇到酸溶液变红色; B.无色酚酞试剂遇到酸溶液不变色。
提醒:紫色石蕊试剂变色情况为:“酸红碱蓝”;是指示剂变色,而非待测溶液本身变色。 (2)酸溶液与某些金属反应
酸溶液 + (氢前)金属 → 盐溶液 + 氢气
注意: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 B.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越前面的金属,反应现象越剧烈,速度越快,如Mg反应有明显放热现象;
C.强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后,不能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如浓硫酸、硝酸等强氧化性酸; D.该类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如:Zn + 2HCl == ZnCl2 + H2↑; Fe + H2SO4 == FeSO4 + H2↑ (3)酸溶液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溶液 + 金属氧化物 → 盐溶液 + 水
注意:该反应过程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不变,酸中的原子团不变
如:CuO + 2HCl == CuCl2 + H2O;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ZnO + 2HNO3 == Zn(NO3)2+H2O (4)酸溶液与某些盐反应 酸溶液 + 盐 → 新酸 + 新盐
注意:A.我们通常遇到的盐是碳酸盐,因此绝大部分反应是: 酸 + 碳酸盐 → 新盐 + 水 + 二氧化碳
如: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 4 -
石灰石表面有大量的气泡冒出 现象同稀盐酸相似 K2CO3 + 2HNO3 == 2KNO3 + H2O + CO2↑;MgCO3 + CH3COOH == (CH3COO)2Mg + H2O + CO2↑; B.某些特殊的盐能与酸反应,生成特殊的沉淀
如:HCl + AgNO3 == AgCl↓+ HNO3 ;BaCl2 + H2SO4 == BaSO4↓+ 2HCl 补充: Cl及SO4的检验
A.向待测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入稀硝酸溶液后,沉淀不消失,则溶液中含
有Cl,如果没有沉淀或者沉淀消失,则不含有Cl。
B.向待测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入稀硝酸溶液后,沉淀不消失,则溶液中
含有SO4,如果没有沉淀或者沉淀消失,则不含有SO4。
三.碱的性质及用途
1、常见的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等。 2、氢氧化钠的性质及用途:
①物理性质: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潮解。 ②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
③化学性质:a与酸碱指示剂作用;b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与酸发生中和反应;d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④用途:化工原料,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工业,生活中可用于去油污,固体可用作干燥剂。 3、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用途:
①物理性质: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②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③化学性质:a与酸碱指示剂作用;b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与酸发生中和反应;d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④用途:用于建筑业,制取氢氧化钠,漂白粉,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 4、碱的共同性质
由于碱电离后都能生成OH,因此也具有相同的性质如:NaOH == Na + OH;NH3•H2O == NH4+OH;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A.紫色石蕊试剂或红色石蕊试纸遇到碱溶液变蓝; B.无色酚酞遇到碱溶液变红 (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碱溶液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
-+
-2-2----2-
- 5 -
如:2NaOH + CO2 == Na2CO3 + H2O;Ca(OH)2 + SO2 == CaCO3↓ + H2O; (3)能与某些盐反应
碱溶液 + 盐溶液 → 新盐 + 新碱
如:CuSO4 + Ca(OH)2 == Cu(OH)2↓+ CaSO4;CuSO4 + 2NaOH == Na2SO4 + Cu(OH)2↓ Ca(OH)2+Na2CO3==2NaOH+CaCO3↓
5、复分解反应: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可以用:AB + CD == AD + CB 表示
特点:(1)反应物、生成物均只有两种化合物; (2)发生反应的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 (3)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不改变。 四、酸碱指示剂
1、定义:跟酸或碱溶液作用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
2、常用的指示剂:石蕊和酚酞是两种常用的指示剂,它们与酸溶液,碱溶液作用时显示的颜色见表:
溶液 酸溶液 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五、气体的干燥剂
浓硫酸、固体烧碱、碱石灰、无水氯化钙可用作气体干燥剂,由于它们的性质不同,被干燥的气体也不同。一般规律见表:
干燥剂 酸性 浓H2SO4 可干燥的气体 H2、O2、CO、CO2、HCl、CH4、N2、SO2 中性 碱 性 无水氯化钙 固体NaOH、碱石灰、生石灰 除NH3外的其他气体 H2、O2、N2、CO、CH、CH4、NH3 NH3 CO2、SO2、HCl等 不能干燥的气体 NH3 变红色 不变色 变蓝色[来网Z,X,X,K]碱溶液 变红色 第二节 中和反应
学习目标与要求
1、 初步认识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2、 从微观角度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用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3、 认识盐的定义及会判断盐的组成。
- 6 -
教材知识点
【知识点一】中和反应
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可表示为: HCl + NaOH === NaCl + H 2 O 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可表示为: 2HCl +Ca(OH)2 === CaCl 2 + 2 H 2 O 上述两个反应的共同点是:
① 反应物都是酸和碱; ② 生成物中有水; ③另一种生成物是盐。
1、 定义: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注意:① 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 CO2 + Ca(OH)2 === CaCO3↓+ 2H2O
②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下一节课学习)。
2、 表达式: 酸 + 碱 → 盐 + 水
3、 实质: 酸溶液中的H+ 和碱溶液中的OH- 结合生成中性的水 H+ + OH- === H 2 O
所以中和反应过程中伴随溶液酸碱性的改变。
4、 pH的变化
① 酸中加入碱溶液,酸中的 H+ 和碱溶液中的 OH- 中和,生成水, H+ 的数目减小,所以酸性
逐渐减弱,pH增大,当加入的碱溶液恰好与酸溶液中的H+ 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为中性,pH = 7,加入碱溶液过量时,溶液显碱性,pH >7。
② 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碱性逐渐减弱,pH减小,恰好反应时 pH = 7。
【知识点三】中和反应的应用
关于中和反应和溶液酸碱性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重要的用途。
1、医药卫生:人的胃中含有胃酸(HCl),如果胃酸过多,就闹胃病。此时医生常让病人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
3】或小苏打(NaHCO3)的药物,帮助他们中和掉过多的胃酸来治疗。
蚊叮虫咬,引起肿痛是因为分泌出蚁酸的原因,常涂碱性物质以减轻肿痛。
2、厨房中的应用:松花蛋中含有碱性物质,人们在食用它时常加一些醋,以中和其碱性,使松花蛋味美可口;在蒸馒头时,人们在经过发酵的面粉里加一些纯碱,以中和发酵产生的酸,这样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
3、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在农业生产上,土壤酸碱度对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大多数作物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当土壤pH值小于4或大于8.5时,一般作物难以生长。利用中和反应原理,常在土壤中加酸性或碱性物质,控制土壤pH在适宜范围,如:改良酸性土壤常撒生石灰或熟石灰。
4、处理废水:工业废水酸性或碱性超过环保标准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在工业废水排放以前,需加入酸或碱性物质,调节废水的pH在标准以内。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 + H2SO4 === CaSO4 + 2H2O
5、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例如,在化工生产或化学实验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酸碱度的溶液中才能进行。如果酸碱度过大,就得加入适量的碱或酸去中和。
附一:检验Cl- 和SO42- 的检验
气体 O2 H2 检验方法 带火星的木条或燃着的木条接触气体 观察到的现象 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跟剧烈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或 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水珠;氧化铜通过灼热的CuO粉末,并用无水硫酸铜检验 粉末由黑色变为红亮的铜,无水CuSO4由 气体产物 白变蓝 石灰水变浑浊 火焰呈蓝色,烧杯内壁有水珠;氧化铁粉末由红变黑,石灰水变浑浊 CO2 CO 通入澄清石灰水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粉末,并用澄 - 7 -
清石灰水检验气体生成物 CH4 C2H2 H2O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后迅速倒转过来,注入澄清石灰水 在空气中点燃 用无水硫酸铜检验 火焰呈明亮蓝色,烧杯内壁有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火焰明亮,产生大量浓烟 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 附二:检验Cl- 和SO42- 的检验
1、 检验Cl- 的方法:向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溶液中存在
Cl- 。
检验SO42- 的方法:向溶液中滴入硝酸钡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溶液中存在SO42-。
两者加稀硝酸的目的是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如溶液中有可溶性的碳酸盐,它们也能跟硝酸银或硝酸钡、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银或碳酸钡,但碳酸银和碳酸钡均可溶于稀硝酸,而氯化银和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2、若溶液中同时存在Cl- 和SO42- :应该先检验SO42- 的存在,所需试剂为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后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检验Cl- 存在。其原因有三:
-+-2-① 如果先检验Cl,Ag 不仅和Cl 形成白色的AgCl沉淀,而且和SO4 结合生成微溶于水的
Ag2SO4 ,量多时也会形成白色的沉淀,而影响判断;
2--② 在首先检验SO4 时,应选用硝酸钡溶液,而不是氯化钡溶液,否则就会向溶液中引入Cl ,
-使溶液中Cl 存在具有不确定性;
2-③ 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其作用除检验硫酸根离子外,还可以将SO4除净,以免对后续Cl的检验产生干扰。
附三:重要离子的鉴定
离子 鉴定方法 ①滴加少许石蕊试液 ②加少量较活H+ 泼金属 ③测pH值 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或加热),并NH4+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Cu2+ ①观察颜色 ②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Fe3+ ①观察颜色 ②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①加石蕊试液 ②加酚酞试液 OH- ③测pH值 滴入盐酸,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CO32- 灰水中 Cl- 滴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SO42- 滴入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
现 象 ①试液变红 ②产生气体 ③ pH<7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①溶液呈蓝色 ②产生蓝色沉淀 ①溶液呈黄色 ②产生红褐色沉淀 ①试液变蓝 ②试液变红 ③ pH>7 放出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 8 -
中考试题分析:
例1.下列各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增加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硝酸 C.浓硫酸 D.石灰水 例2.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Fe + 6HCl == 2FeCl3 + 3H2↑ B.Fe2O3 + 4HCl == 2FeCl2 + 3H2O C. Na2CO3 + 2HNO3 == 2NaNO3 + H2O + CO2↑ D.Zn + 2HNO3 == Zn(NO3)2 + H2↑
例3 某同学用一根玻璃棒蘸取少量稀硫酸,涂在蓝色石蕊试纸上,一段时间后,请你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并说明原因。
例4 下列金属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最快的是( ) A.Zn B.Fe C.Mg D.Al
例5 相同质量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等质量的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最多的是( ) A.Zn B.Fe C.Mg D.Al 例6 下列区别稀硫酸和稀盐酸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别加入碳酸钠 B.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 C.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 D.用pH试纸分别测其溶液的pH 【中考演练】 一、选择题
1.(10福建南安10.) 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一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一COOH,具有酸的性质)。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 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 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2.(10南昌市)若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肯定的是
A.溶质质量都减少 B.溶剂质量都增大 C.溶液质量都增大 D.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
3.(10乌鲁木齐市)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已存放如下药品,实验室新购进的活性炭,应将它存放在
药品橱 药品 甲橱 盐酸、硫酸 乙橱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丙橱 红磷、硫 丁橱 铜、锌 4.(2010·辽宁鞍山,10)白蚁能分泌出蚁酸。蚁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能腐蚀很多物质。下列最不
容易被蚁酸腐蚀的是( )
A.镀锌水管 B.铜制塑像 C.大理石栏杆 D.铝合金门窗
- 9 -
5.(2010·山东莱芜,7)从物质的组成角度解释酸具有酸的通性的原因是( )
A.酸都能电离出H C.酸中都含有氢元素
+
B.酸都含有酸根 D.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6.(10邵阳8)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成分无关的是( )
A.烧碱露置空气中变重 B.浓盐酸露至空气中变轻 C.酥脆饼干置于空气中变软 D.菜刀置于潮湿空气中生锈
7.(10邵阳9)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由红色变为蓝色 B.由蓝色变为红色 C.由红色变为无色 D.由无色变成红色 8.(10内江2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石灰石可用于生产玻璃 B.一氧化碳可用于工业炼铁 C.盐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D.氧气可用作火碱的高能燃料 9.(10内江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水分子之间有间隙,所以水存在三态变化 B.因为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C.因为双氧水中含有氧分子,所以可用它制取氧气 D.因为某种物质的溶液呈酸性,所以该物质属于酸 10.(10无锡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生成氧化铁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后,瓶口出现白烟
D.用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的紫色纸花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变红 11.(10桂林19)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
A.硫酸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烧碱溶液冲洗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2.(10泰安)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其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Cu(NO3)2 B.FeSO4 C. HCl D.Na2CO3 13.(2010·山东莱芜,7)从物质的组成角度解释酸具有酸的通性的原因是( ) A.酸都能电离出H B.酸都含有酸根 C.酸中都含有氢元素 D.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14.(2010·甘肃兰州,18)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
① ② - 10 - ③ ④
+
A.图①是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图②是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
C.图③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图④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15.(2010·甘肃兰州,19)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C6H5COOH), 张华同学查资料得
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可用做食品防腐剂。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A. 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 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 C. 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 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三、实验探究题
1.(10,娄底28)小林在凉拌紫卷心菜时,加入一些食醋,发现紫卷心菜变红了,激发了他的探究欲望,特邀你协助完成下列活动与探究。
[提出问题] 紫卷心菜等植物的汁液能作酸碱指示剂吗?
[实验探究] 取紫卷心菜、牵牛花的花瓣、胡萝卜,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与
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分别加入到蒸馏水、稀 酸溶液和稀碱溶液中,有关颜色变化情况如下:
在不同液体中的颜色变化 汁液 蒸馏水 紫卷心菜 牵牛花 胡萝卜 蓝紫色 紫色 橙色 稀酸溶液 红色 红色 橙色 稀碱溶液 绿色 蓝色 橙色 [得出结论] 、 的汁液能做酸碱指示剂, 的汁液不能
做酸碱指示剂。
[拓展应用] 小林用上述的牵牛花汁液来测定某雨水样品的酸碱性,发现牵牛花汁液呈红色。
则该雨水呈 性(选填“酸”或“碱”或“中”)。
[反思与评价] 小林发现,上述汁液无法测出溶液的酸碱度,请你告诉他,在实验室测定溶
液的酸碱度常用 。
2.(10,娄底29)小林觉得你很聪明,是他的良师益友,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邀请你与他讨论“食醋在厨房中的妙用”: (1)复习酸的化学性质
- 11 -
①酸与指示剂作用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Fe+H2SO4=FeSO4+H2↑ „„ ②酸与活泼金属作用 ③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作用 ④„„ Fe+2HCl=FeCl2+H2↑ Fe2O3+HCl=FeCl3+H2O 由于小林的课堂笔记没做好,“③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作用”后面的化学方程式未配平,请帮他写出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 。 (2)讨论交流
① 小林自豪地说,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正在推广使用中国铁锅,使用铁锅炒菜时,放点食醋时,可以补
充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元素,该反应的原理是利用了酸的化学性质 (填序号“①”、“②”或“③”)。
② 你告诉小林,食醋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呢,如 (任写一点食醋在生活中的妙用)。 (3)反思
盐酸、硫酸、食醋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 离子。
- 1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