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组织胚胎学1

组织胚胎学1

2021-07-10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8章 循环系统 (看答案点此处) (返回目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弹性动脉指的是 A.大动脉 B.中动脉 C.小动脉 D.微动脉

E.毛细血管前微动脉

2.大动脉作为辅助泵的结构基础是 A.内弹性膜 B.外弹性膜 C.中膜的平滑肌 D.中膜的弹性膜 E.内膜的胶原纤维

3.关于连续毛细血管的结构特征哪项是错误的? A.内皮细胞是连续的 B.细胞质中有许多吞饮小泡 C.细胞间有10~20 nm宽的间隙 D.基膜不完整

E.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 4.有孔毛细血管区别于连续毛细血管的主要特点是 A.内皮细胞是连续的 B.胞质内含吞饮小泡较多 C.胞质薄,有许多小孔

D.基膜薄而连续 E.通透性较小

5.构成中动脉中膜的主要成分是 A.胶原纤维 B.弹性纤维 C.平滑肌纤维 D.网状纤维 E.骨骼肌纤维 6.心脏传导系统

A.由特殊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构成 B.均位于心内膜下层

C.包括起搏细胞、移行细胞和浦肯野纤维 D.各成分之间由细胞质桥连成功能整体 E.将神经元的起搏冲动传导给普通心肌细胞 7.关于内皮细胞的功能错误的是 A.调节血管通透性 B.合成功能 C.代谢功能

D.内皮破损时能阻止凝血过程 E.参与免疫调节

8.关于动脉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大动脉包括主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髂总动脉等 B.中动脉的管壁3层结构典型

C.中动脉中膜由10~40层环形平滑肌组成 D.中动脉又称弹性动脉 E.小动脉属肌性动脉

9.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质膜小泡的主要作用是 A.传递化学信息 B.运输大分子物质 C.分泌第8因子 D.贮存第8因子相关抗原 E.参与凝血过程

10.下列哪种结构不存在于动脉中膜内? A.成纤维细胞 B.胶原纤维 C.弹性纤维 D.基质 E.平滑肌纤维 11.周细胞主要分布在 A.微动脉内皮外 B.小动脉内皮与基膜间 C.微静脉内皮外 D.小静脉内皮与基膜间 E.毛细血管内皮与基膜间

12.大动脉中膜基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胶原蛋白 B.弹性蛋白 C.硫酸软骨素 D.硫酸角质素 E.肝素

13.静脉的结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A.3层膜界限清楚

B.管壁较薄而管腔较大 C.内弹性膜不发达或缺如 D.中膜薄,平滑肌稀疏 E.外膜较厚

14.关于浦肯野纤维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特殊的心肌纤维 B.比一般的心肌纤维粗而短 C.含肌原纤维较少 D.彼此间有发达的细胞连接 E.是心脏兴奋的起搏点

15.大动脉管壁的主要结构特点是 A.平滑肌纤维多 B.胶原纤维多 C.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多 D.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少 E.网状纤维多

16.关于小动脉的描述哪项错误? A.管径0.3~1 mm

B.包括粗细不等的几级分支 C.属于肌性动脉

D.各级小动脉均无内弹性膜 E.是形成外周阻力的主要血管 17.中膜具有40~70层弹性膜的血管是 A.大静脉 B.中静脉 C.小静脉

D.大动脉 E.中动脉 18.心骨骼是 A.疏松结缔组织 B.致密结缔组织 C.骨 D.软骨 E.特殊的心肌

19.血管的内皮下层不含有下列哪项成分? A.胶原纤维 B.弹性纤维 C.平滑肌纤维 D.基质 E.毛细血管 20.血窦不存在于 A.肝 B.胃肠黏膜 C.骨髓 D.肾上腺 E.脾

21.有孔毛细血管存在于 A.脑垂体 B.甲状腺 C.肾上腺 D.肌组织 E.中枢神经系统

22.关于动脉中膜平滑肌纤维正确的描述是 A.可认为是成纤维细胞的亚型 B.可分泌形成胶原纤维、弹性膜 C.可分泌基质

D.病理条件下,迁入内膜增生,参与动脉硬化的形成 E.以上都正确 (二)B型题 A.心房肌细胞 B.内皮细胞 C.间皮细胞 D.周细胞 E.浦肯野纤维

23.存在于内皮与基膜之间的一种有突起的细胞 24.存在于心内膜结缔组织中的特殊心肌细胞 25.含有W-P小体的细胞 26.心钠素的主要来源 A.连续毛细血管 B.有孔毛细血管 C.血窦 D.中动脉 E.微动脉

27.肾小体和胃肠黏膜的毛细血管是 28.肌组织和结缔组织的毛细血管是 29.脾红髓和肝小叶的毛细血管是

30.中膜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构成的血管是 31.起控制微循环的总闸门作用的血管是 32.内皮不连续的血管是 (三)X型题

33.关于大静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A.管径大于10 mm B.内膜薄 C.中膜不发达 D.外膜比中膜厚

E.外膜内常有较多环行平滑肌束 34.构成毛细血管的成分是 A.内皮细胞 B.巨噬细胞 C.基膜 D.结缔组织 E.周细胞

35.心室壁的心内膜可分为 A.内皮 B.内皮下层 C.内弹性膜 D.心内膜下层 E.浆膜

36.心壁的分层包括 A.心内膜 B.心肌膜

C.心外膜 D.心瓣膜 E.心骨骼

37.关于中动脉的正确叙述是 A.中动脉常与中静脉伴行

B.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组成,膜上有许多小孔 C.中膜肌纤维间有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D.中膜无成纤维细胞 E.外弹性膜较明显 38.属于肌性动脉的有 A.大动脉 B.中动脉 C.小动脉 D.主动脉 E.颈总动脉

39.富于毛细血管网的是 A.骨 B.骨骼肌 C.肌腱 D.韧带 E.心肌

40.与伴行动脉相比,静脉管壁的组织结构特点是 A.管径较粗,管腔较大 B.管壁薄而柔软 C.内弹性膜不发达或缺如 D.中膜不含平滑肌

E.外膜较厚

41.中动脉最显著的结构特点是 A.腔面衬以内皮 B.没有内皮下层 C.内弹性膜明显

D.中膜由10~40层环形平滑肌组成 E.外膜比中膜厚

42.关于血管的描述哪些正确? A.大动脉的弹性使血流保持连续性 B.中动脉的舒缩可调节器官的血流量 C.小动脉的舒缩影响血流外周阻力 D.静脉含大量血液,是容量血管 E.毛细血管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43.关于毛细血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基本结构为内皮+基膜+周细胞 B.在光镜下可将毛细血管分为3类 C.连续毛细血管的内皮和基膜连续 D.有孔毛细血管的内皮和基膜不连续 E.血窦的内皮连续而基膜不连续 44.血窦的结构特点是 A.腔大而不规则 B.内皮细胞之间间隙大 C.内皮细胞多有孔 D.均没有基膜

E.内皮外有不完整的环形平滑肌 45.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

A.内分泌腺 B.脑和脊髓 C.胃肠黏膜 D.肺泡隔 E.肌组织

46.血管管壁的平滑肌纤维 A.比内脏平滑肌纤维细,可有分支 B.仅存在于管壁中膜 C.总是围绕管壁环行排列 D.肌纤维间无任何特殊连接结构 E.可分泌基质和纤维

47.关于W-P小体的正确描述是 A.是内皮细胞特有的一种细胞器 B.形态为长杆状

C.外包单位膜,内含平行细管

D.一般离心脏愈近的血管,其内皮细胞含W-P小体愈多 E.与血浆白蛋白的合成有关 48.静脉瓣和心瓣膜的共同点是 A.均为两个半月形的薄片组织 B.均由内膜折叠而成 C.表面都覆以内皮 D.中心都是致密结缔组织 E.均可防止血流逆流

49.中年后,动脉管壁发生的增龄性变化主要是 A.管壁渐增厚 B.平滑肌增多

C.纤维成分增多 D.水分减少

E.内膜出现钙化和脂类物质的沉积 50.组成微循环的血管有 A.微动脉和微静脉 B.毛细血管 C.直捷通路 D.动静脉吻合

E.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中间微动脉 二、名词解释 1.心瓣膜 2.微循环 3.浦肯野纤维 4.血窦 5.W-P小体 6.心房钠尿肽 7.周细胞 三、问答题

1.比较大、中、小、微动脉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2.试述电镜下毛细血管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其分布。 3.简述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功能。 4.简述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分布和功能。 5.试述大动脉管壁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6.试述心壁的结构。

附:参考答案(看思考题点此处)(返回目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A 2. D 3. D 4. C 5. C 6. C 7. D 8. D 9. B 10. A

11. E 12. C 13. A 14. E 15. C 16. D 17. D 18. B 19. E 20. B 21. B 22. E (二)B型题

23. D 24 . E 25. B 26. A 27. B 28. A 29. C 30. D 31. E 32. C (三)X型题

33. ABCD 34. ACDE 35. ABD 36. ABC 37. ABCDE 38. BC 39. BE 40. ABCE 41. CD 42. ABCDE 43. AC 44. ABC 45. BDE 46. AE 47. ABCD 48. BCDE 49. ACDE 50. ABCDE 二、名词解释

1.心瓣膜位于房室孔和动脉口处,是心内膜突向心腔而成的薄片状结构。心瓣膜表面覆以内皮,内部为致密结缔组织,并与纤维环相连。心瓣膜的功能是阻止血液逆流。 2.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血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网、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

3.浦肯野纤维是心传导系统的终末分支,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其形态特点是:较普通心肌细胞短而宽;常见双核,胞质中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而肌原纤维较少,且多位于细胞周边;细胞彼此间有较发达的缝隙连接。房室束分支末端的浦肯野纤维与普通心肌纤维相连接,将冲动传至心室各处。

4.血窦是通透性最大的一种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骨髓、肝、脾及一些内分泌腺内。其主要的结构特点是管腔较大而不规则,内皮细胞之间的间隙较大;分布在不同器官内的血窦结构差别较大,有的内皮细胞有孔,有的基膜连续,有的不连续,甚或缺如。

5.W-P小体是心血管系统内皮细胞中一种有包膜的杆状细胞器,内有6~26条直径约为15 nm的平行细管,包埋在中等密度的基质中。一般认为W-P小体具有贮存von Willebrandt因子的作用。该因子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可同时和胶原纤维及血小板相结合。当血管破裂时,大量血小板以该因子为中介,聚集在胶原纤维上,形成血栓,得以止血。 6.心房钠尿肽又称心钠素,是心肌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激素,主要来自部分心房肌细胞,有利尿、排钠、扩血管和降血压、改善心率失常和调节心功能等作用。

7.周细胞散在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基膜之间,细胞扁平而有突起,突起紧贴在内皮细胞基底面。多数人认为周细胞的功能是生成基膜,对毛细血管起机械性支持作用;也有人认为它们是未分化的细胞,在血管生长或再生时可分化为平滑肌纤维和成纤维细胞。

三、问答题

1.①大、中、小、微动脉的管壁都分3层,从内向外称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以中动脉的3层结构最明显;内膜又分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中膜含平滑肌或弹性膜;外膜为结缔组织,有营养血管。②大动脉内膜较厚,内弹性膜多层;中膜主要为40~70层弹性膜,弹性膜之间有弹性纤维、环行平滑肌和少量胶原纤维;其功能是维持血液流动的连续性。③中动脉内膜的内皮下层较薄,内弹性膜明显;中膜较厚,由10~40层环形平滑肌组成;外弹性膜较明显;其功能是调节器官的血流量。④小动脉中膜由数层平滑肌纤维构成;较大的小动脉也可见内弹性膜;主要功能是调节器官与组织的血流量,并形成外周阻力,参与正常血压的维持。⑤微动脉无内弹性膜,中膜仅由1~2层平滑肌组成,外膜较薄;是控制微循环的总闸门,调节各组织血流量。

2.①电镜下毛细血管分为3类: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②连续毛细血管特点为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封闭了细胞间隙;基膜完整;胞质中有大量吞饮小泡。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肺泡隔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③有孔毛细血管特点为内皮细胞和基膜也是连续的,但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极薄,有孔,孔上有隔膜覆盖;内皮窗孔易化了血管内外中、小分子交换。主要分布于胃肠黏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④血窦特点为管腔较大,形状不规则;内皮细胞间间隙大;内皮细胞可有窗孔,易化了大分子物质和血细胞出入血液;基膜可有可无,或不连续。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中。

3.内皮细胞具有以下结构特征及功能:①分布于循环管道的腔面,分布于不同部位的内皮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特点。②电镜下观察,可见内皮细胞游离面有大小不一的稀疏的胞质突起。③内皮细胞胞质中含有吞饮小泡,还可见成束的微丝和W-P小体。④相邻内皮细胞间可有紧密连接、缝隙连接。⑤内皮细胞作为循环管道的内衬,表面光滑,利于血液及淋巴液的流动。⑥具有选择性通透和物质交换作用,构成血液与管壁间的屏障结构。⑦此外,内皮细胞还具有合成和代谢活性以及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4.①心壁内有特殊心肌纤维组成的传导系统,其功能是发生冲动并传导到心脏各部,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按一定的节律收缩。②这个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房室束支以及分布到心室乳头肌和心室壁的许多终末分支。③除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心外膜深部,其余的部分均分布在心内膜下层。④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特殊心肌纤维有以下3种类型:起搏细胞(参与组成窦房结和房室结)、移行细胞(起传导冲动的作用)和浦肯野纤维(能快速传导冲动)。房室束分支末端的浦肯野纤维与心室肌相连。

5.①大动脉管壁从内向外分3层,即内膜、中膜和外膜。②内膜又分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内皮下层较厚,含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细胞;内弹性膜有多层,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故内膜与中膜没有明显的分界。③中膜主要由40~70层弹性膜构成,弹性膜之间由弹性纤维相连,还有环形平滑肌以及少量胶原纤维;基质含有较多的硫酸软骨素。④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有营养血管;外弹性膜不明显。⑤大动脉富于弹性,在心室收缩射血时,管壁扩张,在心室舒张时,因管壁的弹性回缩,保持血液持续向前流动。

6.①心壁分3层,从内到外依次为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②心内膜由内向外还可分为内皮、内皮下层和心内膜下层;内皮和出入心腔的大血管内皮相连;内皮下层主要是由较为细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心内膜下层为较疏松的结缔组织,其中含有小血管和神经,在心室的心内膜下层有浦肯野纤维。③心肌膜为心脏的主体,由心肌构成,肌纤维呈螺旋状排列;心肌纤维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心房的心肌较薄,心室的心肌较厚,左心室的最厚;心房肌和心室肌分别附着于心骨骼,两部分心肌不相连续。④心外膜是心包膜的脏层,属于浆膜;心外膜中有血管、神经和脂肪组织。⑤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有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的支持性结构,也是心肌和心瓣膜的附着处,称心骨骼;它包括室间隔膜部,纤维三角和纤维环。⑥在房室孔和动脉口处有由心内膜向腔内折叠而成的心瓣膜;心瓣膜表面被覆内皮,中心是致密结缔组织;心瓣膜与纤维环相连,具有防止血液逆流的功能。

第9章 免疫系统 (看答案点此处) (返回目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对于淋巴细胞特性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是构成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群体 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细胞大小不等 种类繁多,分工极细

寿命较短,一般只存活1周左右 2.对弥散淋巴组织的描述,错误的是 多见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固有层 与周围组织具有明显的分界 含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具有高内皮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抗原刺激可使之扩大,并出现淋巴小结 3.对于淋巴小结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又称淋巴滤泡

主要由密集的B细胞组成

大小不等,其数量和大小基本保持不变 无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称初级淋巴小结 有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称次级淋巴小结 4.关于周围淋巴器官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包括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其发生较中枢淋巴器官早,在出生数月后逐渐发育完善 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无抗原刺激时其体积相对较小

受抗原刺激后则迅速增大,免疫应答过后又逐渐复原 5.胸腺的特征性结构是 淋巴小结 胸腺小体 白髓

动脉周围淋巴鞘 输入淋巴管

6.关于胸腺上皮细胞的描述,哪一项不完全正确? 又称上皮性网状细胞

皮质的上皮细胞有被膜下上皮细胞和交错突细胞

某些被膜下上皮细胞的胞质丰富,包绕胸腺细胞,称为哺育细胞 交错突细胞表面具有大量的MHC抗原

上述细胞都能分泌β2微球蛋白、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 7.关于胸腺细胞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是胸腺内分化发育的各期T细胞 外皮质层的大淋巴细胞为前胸腺细胞

深皮质层的淋巴细胞体积较小,为普通胸腺细胞,数量多

凡不能与自身抗原相结合或与自身MHC抗原相容的胸腺细胞将被灭活或淘汰 成熟的普通胸腺细胞,其CD4和CD8中有一种增强,另一种减弱或消失 8.胸腺小体的特征是

是胸腺的重要特征,散在分布于皮质内 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包绕而成 小体外周的上皮细胞较成熟 小体中心的上皮细胞较幼稚

功能尚不太明确,但对胸腺培育胸腺细胞无影响

9.哪一项不是血-胸腺屏障的组成? 连续型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内皮细胞周围不连续的基膜 血管周隙及其内含的巨噬细胞 胸腺上皮细胞基膜 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突起 10.淋巴结皮质的结构不包括 淋巴小结 副皮质区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被膜下淋巴窦 被膜

11.淋巴结内发生细胞免疫应答时,结构明显增大的是 浅层皮质 副皮质区 髓索 髓窦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12.淋巴结内发生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是 浅层皮质 副皮质区 皮窦 髓窦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13.淋巴结的T细胞主要分布于 浅层皮质

副皮质区 髓索 淋巴窦 生发中心

14.对于生发中心的描述,错误的是 是初级淋巴小结中央着色浅淡的区域 是次级淋巴小结中央着色浅淡的区域

含B细胞、巨噬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和Th细胞等 分为浅部的明区和其下方的暗区 周边有一层密集的小B细胞形成小结帽 15.对于易染体巨噬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是生发中心的巨噬细胞 主要位于生发中心明区 主要位于生发中心暗区 能大量吞噬已凋亡的B细胞

胞质溶酶体含异染体,为吞噬的变形的淋巴细胞核 16.对于滤泡树突状细胞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又称小结树突状细胞 主要位于生发中心的暗区

不表达MHC-Ⅱ分子,但有Fc受体和C3受体 可把抗原-抗体复合物聚集在细胞表面

在B细胞的活化和调节抗体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17.对皮质淋巴窦的描述中,哪一项错误? 包括被膜下淋巴窦和小梁周窦 位于被膜下和小梁周围

被膜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通入被膜下淋巴窦

被膜下淋巴窦包绕整个淋巴结实质 小梁周窦与髓质淋巴窦直接相通

18.对淋巴窦结构的描述中,哪一项错误? 由网状细胞衬里

窦腔有星状的内皮细胞支撑 窦腔内有许多巨噬细胞附着或游走 皮窦接收输入淋巴管输送的淋巴液 髓窦汇集形成输出淋巴管

19.在淋巴结内,滤过淋巴、清除抗原的细胞主要是 淋巴窦壁的内皮细胞 网状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巨噬细胞

20.脾的胸腺依赖区是 脾小体 脾索 白髓

动脉周围淋巴鞘 边缘区

21.脾的红髓是指 脾窦和脾小体

脾索和动脉周围淋巴鞘 脾索和脾窦 脾小体和边缘区 脾窦和边缘区

22.有关脾边缘区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位于白髓与红髓交界区

含有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红细胞等

含有边缘窦,它是血液内淋巴细胞进入脾内的重要通道 是脾内识别捕捉抗原、引发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属于脾的白髓

23.脾血窦的特点不包括

A. 是一种静脉性血窦,B. 形态不C. 规则 D. 为脾索所包围,E. 相互连接成网

F. 血窦壁如同G. 多孔隙的栏栅,H. 由平行排列的扁平内皮细胞围成 I. 内皮外有不J. 完整的基膜及环行网状纤维 K. 血窦外侧有较多的巨噬细胞 24.对于脾血液通路,哪一项错误?

脾动脉入脾后分支形成小梁动脉,后者分支形成中央动脉

中央动脉发出小分支形成毛细血管供应白髓,其末端膨大形成边缘窦 中央动脉主干穿出白髓进入脾索时分支形成一些直行的笔毛微动脉 笔毛微动脉在脾内分为髓微动脉、鞘毛细血管和动脉毛细血管 少部分动脉毛细血管末端开放于脾索,大多数直接连通于血窦 25.对于胸腺依赖区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由弥散淋巴组织构成 以T细胞为主

是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是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常分布着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26.关于扁桃体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属于周围淋巴器官

上皮向固有层内陷形成隐窝

隐窝周围聚集着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 上皮内有淋巴细胞浸润,称为淋巴上皮组织 含有T细胞和B细胞,但不含浆细胞和巨噬细胞 (二)B型题 网状组织 淋巴小结 动脉周围淋巴鞘 深层皮质单位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27.富含B细胞的淋巴组织 28.脾内富含T细胞的淋巴组织 29.淋巴结内富含T细胞的淋巴组织 30.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通道 31.脾的胸腺依赖区 长杆状内皮细胞 高立方内皮细胞 扁平的内皮细胞 扁平的网状细胞 上皮性网状细胞 32.构成胸腺支架的细胞 33.贴在淋巴窦内皮外面的细胞 34.被覆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内面的细胞

35.被覆在淋巴窦内面的细胞 36.被覆在脾血窦内面的细胞 上皮性网状细胞 网状组织

淋巴小结和脾小体 副皮质区和动脉周围淋巴鞘 小叶间隔或小梁

37.构成淋巴结、脾的微细支架 38.组成胸腺的微环境,并分泌胸腺激素 39.机体进行体液免疫应答时增生的结构 40.机体进行细胞免疫应答时增生的结构 A. 胸腺 B. 骨髓 C. 淋巴结 D. 脾 E. 扁桃体

41.培育B细胞的器官 42.培育T细胞的器官

43.具有滤过淋巴液和免疫应答的功能 44.具有滤血、免疫应答、储血和造血功能 45.具有隐窝和淋巴上皮组织 46.具有内皮细胞为长杆状的血窦 47.具有输入淋巴管和输出淋巴管

(三)X型题

48.以下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网状细胞 浆细胞 树突状细胞 淋巴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49.以下属于胸腺依赖区的结构是 髓索 边缘区 副皮质区 淋巴小结 动脉周围淋巴鞘

50.关于胸腺上皮细胞的描述,哪些正确? 构成胸腺的微细网架 参与构成胸腺小体 参与构成血-胸腺屏障 只存在于胸腺皮质

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促进胸腺细胞分化 51.能直接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 B细胞 NK细胞 浆细胞 细胞毒T细胞 辅助T细胞

52.淋巴结浅层皮质的主要结构组成是

副皮质区 淋巴小结 小结间区 皮质淋巴窦 小梁

5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细胞主要是 效应T细胞 NK细胞 记忆T细胞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54.发生体液免疫时,淋巴结的主要变化是 淋巴结肿大

淋巴小结增多、增大 副皮质区扩大 髓索内的浆细胞增多 小梁增粗

55.关于淋巴小结的描述,正确的是 可见于淋巴结的浅层皮质和脾白髓 在脾中又称脾小体

大小和数目随功能状态而变化 主要由T细胞构成

生发中心分为明区、暗区和小结帽 56.淋巴窦腔内主要含有 星状的内皮细胞 巨噬细胞

面纱细胞 淋巴细胞 淋巴

57.关于B细胞的描述,哪些正确? 在骨髓内发育

抗原刺激后,能分化成浆细胞 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 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 主要分布于淋巴结副皮质区

58.关于动脉周围淋巴鞘的描述,哪些正确? 是包裹在脾中央动脉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 其内无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由大量B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与交错突细胞等构成 属于红髓的结构

细胞免疫应答时,此区明显增厚 59.脾内主要滤血的部位是 脾小体 脾索 脾血窦 边缘区 动脉周围淋巴鞘

60.以下可以含有淋巴小结的器官是 淋巴结 胸腺 脾

扁桃体 骨髓 二、名词解释 1.淋巴小结 2.胸腺小体 3.胸腺上皮细胞 4.血-胸腺屏障 5.副皮质区 6.皮质淋巴窦 7.淋巴细胞再循环 8.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9.动脉周围淋巴鞘 10.脾边缘区 三、问答题

1.试述淋巴细胞的一般结构特点及分类。 2.试述胸腺皮质的结构与功能。 3.简述胸腺对T细胞成熟的影响。

4.简述淋巴结皮质的组织结构、主要的细胞分布和功能意义。 5.简述脾白髓和红髓的组织结构、主要的细胞分布和功能意义。 6.简述脾的血液循环和功能意义。 附:参考答案(看思考题点此处)(返回目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E 2. B 3. C 4. B 5. B 6. E 7. D 8. B 9. B 10. E

11. B 12. A 13. B 14. A 15. C 16. B 17. E 18. A1 9. E 20. D 21. C 22. E 23. C 24. E 25. D 26. E (二)B型题

27. B 28. C 29. D 30. E 31. C 32. E 33. D 34. B 35. C 36. A 37. B 38. A 39. C 40. D 41. B 42. A 43. C 44. D 45. E 46. D 47. C (三)X型题

48. BCDE 49. CE 50. ABCE 51. BD 52. BC 53. CD 54. ABD 55. ABC 56. ABCDE 57. ABC 58. ABE 59. BD 60. ACD 二、名词解释

1.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呈圆形或卵圆形,由B细胞密集而成,与周围组织有较明确的境界。初级淋巴小结较小,在抗原的刺激下,其中央出现生发中心,变成次级淋巴小结。生发中心着色浅淡,可分为浅部的明区和其下方的暗区,生发中心的周边为小结帽。生发中心是B细胞增殖的区域,除B细胞外,还含巨噬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和Th细胞等。抗原清除后,淋巴小结又变小,生发中心消失。

2.胸腺小体散在分布于胸腺髓质,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包绕而成。胸腺小体外周的细胞较幼稚,可分裂;近中心的细胞较成熟,细胞核渐退化,细胞质中含有较多的角蛋白;中心的细胞则完全角质化,嗜酸性,有的已破碎呈均质透明状。小体中心还常见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胸腺小体的功能不明确,但缺乏胸腺小体的胸腺不能培育出T细胞。

3.胸腺上皮细胞又称上皮性网状细胞,细胞有突起,以桥粒相互连接。在皮质,分为被膜下上皮细胞和交错突细胞,某些被膜下上皮细胞的胞质丰富,包绕胸腺细胞,称为哺育细胞;在髓质,分为髓质上皮细胞和胸腺小体上皮细胞。胸腺上皮细胞构成胸腺实质的支架,还能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为胸腺细胞发育所必需。

4.胸腺皮质的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结构具有屏障作用,称血-胸腺屏障。血-胸腺屏障由毛细血管内皮及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含有巨噬细胞的血管周隙、胸腺上皮细胞的基膜和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突起构成。血液内一般抗原物质和某些药物不易透过此屏障,从而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保证T细胞的正常发育。

5.副皮质区又称深层皮质单位,是位于淋巴结皮质深层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胞聚集而成,并含一些交错突细胞等,是淋巴结的胸腺依赖区。副皮质区内有高内皮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是血液中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在细胞免疫应答时, T细胞增殖,副皮质区迅速扩大。

6.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淋巴窦和小梁周窦。被膜下淋巴窦位于被膜下,为一宽敞的扁囊,包绕整个淋巴结实质;被膜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通入。小梁周窦位于小梁周围,多为较短的盲管;位于深层皮质单位之间的小梁周窦可与髓质淋巴窦直接相通,此处管腔较窄,故称窄通道。淋巴窦壁由扁平的内皮细胞衬里,腔内有呈星状的内皮细胞和许多巨噬细胞。淋巴在窦内缓慢流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异物。

7.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又通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返回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如此反复循环,称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将全身的

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连成一个整体,有利于识别抗原,促进免疫细胞间的协作,提高免疫功能。

8.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是紧接毛细血管的一段微静脉。在弥散淋巴组织内,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内皮细胞常为高立方形,细胞核较大,异染色质少,核仁明显,细胞质丰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是血液内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9.动脉周围淋巴鞘是围绕在脾中央动脉周围的厚层弥散淋巴组织,由大量T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与交错突细胞等构成。此区是脾的胸腺依赖区,在发生细胞免疫应答时,此处T细胞分裂增殖,鞘也增厚。中央动脉旁有一条伴行的小淋巴管,它是鞘内淋巴细胞经淋巴迁出脾的重要通道。

10.脾边缘区是脾白髓和红髓交界处的狭窄区域,含有T细胞、B细胞及较多的巨噬细胞,其中的淋巴细胞较白髓稀疏,但较脾索密集。中央动脉的侧支末端在此区形成边缘窦。边缘窦是血液内抗原和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白髓内的淋巴细胞也可进入边缘窦,参与再循环;边缘区也是脾内捕获抗原、识别抗原和诱发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三、问答题

1.⑴结构特点:①淋巴细胞呈球形,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②在Wright染色的血涂片上,胞质呈蔚蓝色,核周着色较浅;10%~20%的淋巴细胞的胞质内有嗜天青颗粒。③电镜下,细胞表面有短小的微绒毛,胞质内有较多的游离核糖体与少量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近细胞核的凹陷处,有中心粒和高尔基复合体。

⑵分类:①按淋巴细胞的大小分为小淋巴细胞(5~8 μm)、中淋巴细胞(9~12 μm)和大淋巴细胞(13~20 μm)。正常血液中多见小、中淋巴细胞;脾和淋巴结的生发中心可见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的细胞核约占整个细胞的80%,细胞质呈狭窄条带;细胞核染色质致密,染色深,无核仁。大、中淋巴细胞的胞质较多,细胞核染色质较疏松,有时可见核仁。②依据细胞的表面标志和功能等的不同,一般将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各类细胞又可进一步分为若干亚群(B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c)、辅助T细胞(Th)、抑制T细胞(Ts)、记忆T细胞等),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

2.⑴胸腺皮质分为浅、深两层,即外皮质层和深皮质层,均以胸腺上皮细胞为微细支架,间隙内含有大量胸腺细胞。

⑵胸腺上皮细胞:又称上皮性网状细胞。皮质的上皮细胞分为被膜下上皮细胞和交错突细胞。①被膜下上皮细胞与结缔组织相邻的一侧呈完整的扁平上皮状,有基膜,相邻细胞间有许多桥粒连接;细胞的另一侧则有一些突起。某些被膜下上皮细胞的胞质丰富,包绕胸腺细胞,称为哺育细胞。该细胞能分泌β2微球蛋白吸引淋巴干细胞进入胸腺;还能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为胸腺细胞发育所必需。②交错突细胞有多分支状突起,突起间以桥粒相互连接成网,细胞表面具有大量的MHC抗原。此种细胞不分泌激素,其质膜紧贴胸腺细胞,参与诱导胸腺细胞发育分化及对其进行阳性选择。

⑶胸腺细胞:即胸腺内分化发育的各期T细胞。①外皮质层有许多大淋巴细胞,即前胸腺细胞;深皮质层的胸腺细胞体积较小,为普通胸腺细胞,它们密集于皮质内,占胸腺皮质细胞总数的85%~90%。②普通胸腺细胞正处于被选择期。凡能与机体自身抗原相结合或与自身MHC抗原不相容的胸腺细胞(约占95%)被灭活或淘汰,少数选定的细胞则继续分化,从而建立起符合机体需要的淋巴细胞TCR库。③进一步成熟的普通胸腺细胞,其中CD4+的细胞约占2/3,CD8+的细胞占1/3。

3.⑴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①实验证明,若切除新生小鼠的胸腺,该动物即缺乏T细胞,不能排斥异体移植物,周围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中无次级淋巴小结,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也明显下降。②若在动物出生后数周再切除胸腺,此时因已有大量处女型T细胞迁至周围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故短期内看不出影响,但机体的免疫力仍会逐渐下降。③若给切除胸腺的新生动物移植一片胸腺,则能明显改善该去胸腺动物的免疫缺陷状态。

⑵胸腺基质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胸腺内T细胞发育的微环境:①在基质细胞中,胸腺上皮细胞数量最多,它们不仅构成精细的网架,为胸腺细胞由皮质向髓质的分化迁移途径提供了形态学基础,而且分泌胸腺趋化素吸引干细胞,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促进胸腺细胞的分化;通过所表达的分子介导对胸腺细胞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②最终,髓质内成熟细胞分化成CD4+CD8-细胞或CD4-CD8+细胞两大亚群,它们均具有识别外来抗原的能力,离开胸腺,进入周围淋巴器官。③胸腺细胞本身也参与构成胸腺微环境的一部分,也会影响基质细胞的功能。

4.⑴淋巴结皮质位于被膜下方,由浅层皮质、副皮质区及皮质淋巴窦3部分构成。

⑵浅层皮质:①由淋巴小结及小结间弥散淋巴组织构成,主要分布着B细胞。②未经抗原刺激时淋巴小结较小,称初级淋巴小结,受到抗原刺激后即增大并出现生发中心,称次级淋巴小结。③生发中心染色浅淡,分为浅部的明区和其下方的暗区;明区主要含中等大的B细胞、巨噬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和Th细胞等;暗区着色较深,主要含较大的B细胞和Th细胞。④生发中心周边一层密集的小B细胞,为浆细胞前身或记忆细胞,尤以顶部最厚,称为小结帽。

⑶副皮质区:①位于皮质的深层,又称深层皮质单位,为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胞聚集而成,故称胸腺依赖区。②每个深层皮质单位呈半球形,较平的一面朝向淋巴小结,与一条输入淋巴管相对应,球面与髓质相连。③深层皮质单位可分为中央区和周围区。中央区含大量T细胞和一些交错突细胞等,细胞较密集;细胞免疫应答时,此区细胞的分裂像增多,并迅速扩大;周围区含T细胞及B细胞,有许多高内皮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它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⑷皮质淋巴窦:①包括被膜下淋巴窦和小梁周窦。②被膜下淋巴窦位于被膜下,为一宽敞的扁囊,包绕整个淋巴结实质,其被膜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通入。③小梁周窦为沿小梁周围较短的盲管,位于深层皮质单位之间的小梁周窦与髓质淋巴窦直接相通,称窄通道。④淋巴窦壁由扁平的内皮细胞衬里,窦腔内有星状的内皮细胞、淋巴细胞、附着或游走的巨噬细胞及少量面纱细胞。⑤淋巴在窦内缓慢流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异物。

5.⑴脾白髓:①由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淋巴小结组成。②动脉周围淋巴鞘是围绕在中央动脉周围的厚层弥散淋巴组织,由大量T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与交错突细胞等构成;中央动脉旁有一条伴行的小淋巴管,它是鞘内T细胞经淋巴迁出脾的重要通道;当发生细胞免疫应答时,动脉周围淋巴鞘内的T细胞分裂增殖,鞘也增厚。③淋巴小结又称脾小体,主要由大量B细胞构成;初级淋巴小结受抗原刺激后形成生发中心,包括明区与暗区,其帽部朝向红髓;健康人脾内淋巴小结较少,当抗原侵入时,淋巴小结数量剧增。

⑵脾红髓:①由脾索及脾血窦组成。②脾索为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条索,相互连接成网;脾索是B细胞的聚居区,也有许多浆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侵入血中的病原体等异物可被密布在脾索内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捕获和处理,激发免疫应答。③脾血窦是一种静脉性血窦,腔大不规则,为脾索所包围,相互连接成网;血窦壁由一层平行排列的长杆状内皮细胞围成,细胞间有许多宽的间隙,内皮外有不完整的基膜及环行网状纤维。④脾索内的血细胞可穿越间隙进入血窦,血窦外侧有较多巨噬细胞,可吞噬血液中的病原体和衰老的血细胞,故脾索是脾进行滤血的主要场所。

6.⑴血液循环:①脾动脉从脾门入脾后分支进入小梁,称小梁动脉。②小梁动脉分支离开小梁进入动脉周围淋巴鞘内,称中央动脉;中央动脉沿途发出一些小分支形成毛细血管供应白髓,其末端膨大形成边缘窦。③中央动脉主干穿出白髓进入脾索分支形成笔毛微动脉,笔毛微动脉在脾内分为3段,即髓微动脉、鞘毛细血管和动脉毛细血管。④大部分毛细血管末端扩大开放于脾索,少数直接连通于血窦。⑤血窦汇入髓微静脉,髓微静脉汇入小梁静脉,最后在脾门部汇成脾静脉出脾。⑥中央动脉旁的淋巴管沿动脉进入小梁,继而在脾门部汇集成较大的淋巴管出脾。

⑵功能意义:成人每天约有全身半量以上血液流经脾进行过滤,经过净化后由脾静脉流出。滤血的主要部位是脾索和边缘区,此处含大量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可吞噬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和衰老的血细胞。

第10章 内分泌系统 (看答案点此处) (返回目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腺垂体嗜碱性细胞能分泌 A.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B.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C.催乳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D.促性腺激素、催乳激素 E.促性腺激素、生长激素 2.腺垂体嗜酸性细胞能分泌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促性腺激素 D.生长激素 E.黄体生长素

3.关于甲状旁腺描述错误的是 A.腺细胞分为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 B.嗜酸性细胞体积大,胞质嗜酸性 C.主细胞分泌的激素属肽类激素 D.分泌的激素参与血钙浓度调节 E.嗜酸性细胞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4.盐皮质激素主要作用于肾脏的

A.近端小管曲部 B.近端小管直部 C.细段 D.远端小管直部 E.远端小管曲部 5.腺垂体分为 A.前叶和后叶 B.前叶和垂体柄

C.远侧部、中间部和漏斗部 D.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 E.前叶、中间部和正中隆起 6.与肢端肥大症相关的是 A.垂体细胞 B.嗜酸性细胞 C.嗜碱性细胞 D.嫌色细胞 E.以上都不是

7.关于嫌色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体积小 B.着色浅 C.细胞界限清楚 D.胞质少 E.细胞数量较多 8.神经垂体的功能是 A.合成加压素和催产素 B.调节腺垂体的功能活动

C.贮存和释放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的激素 D.受下丘脑弓状核分泌物的影响 E.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

9.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是 A.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体 B.中心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 C.高尔基复合体、微体、溶酶体、线粒体 D.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线粒体、中心体 E.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线粒体 10.在内分泌腺中,腺细胞排列成滤泡状的是 A.肾上腺皮质和髓质 B.肾上腺髓质和神经垂体 C.神经垂体和甲状旁腺 D.甲状腺和腺垂体中间部 E.胰岛和腺垂体远侧部

11.甲状腺滤泡腔中贮存的物质是 A.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B.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C.甲状腺球蛋白 D.碘化甲状腺球蛋白 E.酪氨酸

12.甲状旁腺的腺细胞可分为 A.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 B.A细胞和B细胞 C.滤泡上皮细胞与C细胞 D.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

E.主细胞和嫌色细胞 13.产生肾上腺素的细胞是 A.嗜酸性细胞 B.嗜铬细胞 C.主细胞 D.交感神经节细胞 E.嫌色细胞

14.肾上腺皮质细胞超微结构特点是富含 A.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 B.滑面内质网和溶酶体 C.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D.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 E.滑面内质网和脂滴

15.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分泌的激素的功能是 A.排钾 B.排钠保钾 C.保钠 D.排钾保钠 E.以上均不是

16.可产生雄性激素的细胞是 A.肾间质细胞 B.胰岛细胞

C.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细胞 D.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 E.垂体嗜碱性细胞

17.关于甲状腺的结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由滤泡上皮组成滤泡状结构 B.滤泡腔内含胶质 C.细胞内粗面内质网丰富 D.胞质内含分泌颗粒 E.上皮的形态与功能状态无关

18.关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描述错误的是 A.滤泡上皮细胞自血中摄取氨基酸

B.在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合成甲状腺球蛋白 C.甲状腺球蛋白与摄入的碘在滤泡上皮细胞内结合 D.分泌颗粒以胞吐方式排入滤泡腔贮存 E.释放入血的是经溶酶体水解的甲状腺激素 19.与褪黑激素功能无关的是 A.睡眠 B.情绪 C.食欲 D.性成熟 E.昼夜节律

20.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是

A.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泌细胞的统称 B.APUD细胞的统称 C.分泌性神经元的统称

D.APUD细胞和分泌性神经元的统称

E.APUD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细胞的统称 (二)B型题 A.呆小症

B.侏儒症 C.巨人症 D.黏液性水肿 E.肢端肥大症

21.成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22.儿童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23.儿童甲状腺功能低下 24.成人甲状腺功能低下 25.儿童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A.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生长发育 B.调节腺垂体细胞的分泌活动

C.促使蛋白质及脂肪分解并转变成糖,抑制免疫应答及抗炎 D.增强肾集合小管及远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E.促进糖原合成和葡萄糖的氧化利用 26.糖皮质激素 27.甲状腺激素 28.加压素

29.释放激素及释放抑制激素 30.胰岛素 A.肾上腺髓质细胞 B.甲状腺滤泡旁细胞 C.甲状旁腺主细胞 D.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 E.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

31.产生使血钙降低的激素 32.产生使血钙升高的激素 33.分泌皮质醇和皮质酮 34.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35.分泌醛固酮 A.松果体细胞 B.垂体细胞 C.垂体门脉系统 D.脑砂 E.赫令体

36.无髓神经纤维上的膨大

37.松果体细胞分泌物钙化形成的结构 38.分泌性神经细胞分泌颗粒聚集形成的结构 39.将下丘脑和腺垂体连成一个功能整体 40.一种特殊的神经胶质细胞 (三)X型题

41.关于垂体神经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大量无髓神经纤维 B.有窦状毛细血管 C.有神经胶质细胞 D.有赫令体

E.合成与分泌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42.属于APUD系统的是 A.甲状腺滤泡旁细胞

B.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C.甲状旁腺细胞 D.肾上腺皮质细胞 E.肾上腺髓质细胞 43.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包括 A.促进新陈代谢 B.促进骨骼发育 C.提高神经兴奋性 D.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 E.小儿分泌不足可致呆小症 44.肾上腺髓质的组成成分包括 A.嗜铬细胞 B.交感神经节细胞 C.中央静脉 D.血窦 E.中央动脉

45.分泌雄激素的细胞是 A.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 B.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细胞 C.睾丸支持细胞 D.睾丸间质细胞 E.卵巢门细胞

46.内分泌腺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为 A.腺细胞排成腺泡 B.没有排出分泌物的导管 C.腺体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D.腺细胞的分泌物叫做激素 E.激素所作用的效应细胞叫做靶细胞

47.分泌类固醇激素的内分泌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胞质含有 A.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B.丰富的滑面内质网 C.较多的脂滴 D.管状嵴的线粒体 E.膜包的分泌颗粒 48.肾上腺髓质细胞可分泌 A.雄激素 B.催产素 C.醛固酮 D.去甲肾上腺素 E.肾上腺素

49.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包括 A.T3 B.T4

C.甲状腺球蛋白 D.生长激素 E.降钙素

50.腺垂体远侧部嗜碱性细胞可合成和分泌 A.黄体生成素 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卵泡刺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 E.催产素

51.分泌类固醇激素的器官有 A.睾丸和卵巢 B.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C.肾上腺皮质 D.肾上腺髓质 E.脑垂体和松果体

52.松果体实质的主要成分包括 A.神经胶质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无髓神经纤维 D.松果体细胞 E.嗜酸性细胞 53.下丘脑可分泌 A.促甲状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索 C.生长激素

D.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 E.抗利尿激素

54.在电镜下松果体细胞胞质内可见 A.线粒体和游离核糖体 B.高尔基复合体 C.分泌颗粒 D.突触带结构 E.脑砂

55.属胺类物质的是 A.多巴胺

B.褪黑激素 C.催产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高血糖素 二、名词解释 1.旁分泌 2.垂体门脉系统 3.嗜铬细胞 4.甲状旁腺主细胞 5.甲状腺滤泡 6.赫令体 7.突触带

8.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三、问答题

1.试述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的关系。 2.试述肾上腺皮质的结构和功能。 3.试述垂体远侧部的结构和功能。 4.机体的内分泌细胞如何调节血钙? 5.试述松果体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附:参考答案(看思考题点此处)(返回目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A 2. D 3. E 4. E 5. D 6. B 7. C 8. C 9. A 10. D

11. D 12. A 13. B 14. E 15. D 16. C 17. E 18. C 19. C 20. D

(二)B型题

21. E 22. B 23. A 24. D 25. C 26. C 27. A 28. D 29. B 30. E 31. B 32. C 33. E 34. A 35. D 36. E 37. D 38. E 39. C 40. B (三)X型题

41. ABCD 42. ACE 43. ABCDE 44. ABCD 45. BDE 46. BCDE 47. BCD 48. DE 49. ABE 50. ABCD 51. AC 52. ACD 53. BDE 54. ABCD 55. ABD 二、名词解释

1.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不进入血液循环,而是经组织液扩散,直接作用于邻近细胞,调节其功能活动,此种形式称为旁分泌。

2.垂体上动脉进入神经垂体漏斗后,分支形成初级毛细血管网,在结节部汇集成十余条垂体门微静脉,并下行至远侧部,再次形成次级毛细血管网。垂体门微静脉及其两端的毛细血管网称为垂体门脉系统,它将下丘脑弓状核等分泌的神经激素运送到远侧部,调节其内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

3.嗜铬细胞是指用含铬盐的固定液固定标本,胞质内呈现出黄褐色嗜铬颗粒的细胞。嗜铬细胞主要分布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等处。细胞中的嗜铬颗粒是分泌颗粒,具有电子密度或高或低的核芯,颗粒中含有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

4.主细胞是甲状旁腺实质的主要细胞成分,圆形或多边形,核圆居中,H-E染色胞质着色浅。电镜下,胞质内含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分泌颗粒。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主要作用于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使骨盐溶解,并能促进肠及肾小管对钙的吸收,从而使血钙浓度升高。

5.甲状腺滤泡为甲状腺实质的主要结构,滤泡壁主要由单层立方形滤泡上皮围成,其形态随功能状态不同而变化,并具有分泌含氮激素细胞的结构特点。滤泡腔内充满的胶质为碘化甲状腺球蛋白,是甲状腺激素的前身物质。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生长发育。

6.赫令体存在于神经垂体神经部。光镜下为大小不等的均质性嗜酸性团块;电镜下它是无髓神经纤维上的膨大部分,其中含大量分泌颗粒。这些分泌颗粒来源于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大型神经内分泌细胞,颗粒内含加压素或催产素。

7.突触带见于松果体细胞的胞质,由电子密度较高的杆状结构及其周围的许多小泡构成。其功能可能与松果体细胞内化学介质的运输和释放有关,也可能与调节褪黑激素的形成有关。

8.神经系统内有许多神经元能合成并分泌与APUD细胞相同的胺和肽类物质。将这些具有分泌功能的神经元和APUD细胞统称为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对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调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问答题

1.①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直接相连,二者是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统一体。②在结构上,神经垂体主要由无髓神经纤维、赫令体和垂体细胞构成,并含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其无髓神经纤维是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轴突,后者经漏斗终止于神经垂体的神经部,构成下丘脑神经垂体束;在轴突沿途和终末,分泌颗粒常聚集成团,使轴突上出现串珠状膨大,即为赫令体。③在功能上,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包含在分泌颗粒内,沿轴突运输到神经部贮存,当机体需要时释放入血窦。④抗利尿激素主要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重吸收水;催产素可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并促进乳汁排泌。

2.①肾上腺皮质根据细胞的排列特征,从浅到深可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②球状带细胞排列成球团状;细胞呈矮柱状,胞质较少,核小染色深;球状带细胞分泌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重吸收钠及排出钾。③束状带最厚,细胞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细胞索;细胞较大,呈多边形,胞质着色浅,呈泡沫状,细胞核圆,较大;束状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和皮质酮,可促使蛋白质及脂肪分解并转变成糖,还有降低免疫应答及抗炎等作用。④网状带的细胞条索相互吻合成网;细胞小,染色较深,胞核着色也较深;网状带细胞分泌雄激素和少量糖皮质激素、雌激素。⑤电镜下,皮质细胞,特别是束状带细胞胞质内富含滑面内质网和脂滴及管状嵴线粒体。⑥在各带的细胞团、索、网之间有大量的血窦和少量结缔组织。

3.①细胞排列成团索状,细胞间有丰富的血窦。②依据腺细胞的着色可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③嗜酸性细胞数量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分泌颗粒)。嗜酸性细胞分两种:生长激素细胞合成和释放生长激素,作用是促进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尤能刺激骺软骨生长,使骨增长;催乳激素细胞分泌的催乳激素能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④嗜碱性细胞数量较少,呈椭圆形或多边形,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嗜碱性细胞分3种: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呈多边形,颗粒较小,分布在胞质边缘,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前者在女性促进卵泡发育,在男性刺激支持细胞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后者在女性促进排卵和黄体形成,在男性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脂素,前者促进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后者作用于脂肪细胞,使其产生脂肪酸。⑤嫌色细胞数量多,体积小,着色浅,细胞界限不明显,功能不清。

4.①当血钙升高时,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增加;降钙素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使骨盐沉着于类骨质,并抑制胃肠道和肾小管吸收钙,使血钙浓度降低。②当血钙降低时,甲状旁腺主细胞合成并分泌甲状旁腺激素,主要作用于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使骨盐溶解,并能促进肠及肾小管吸收钙,从而使血钙升高。③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共同调节和维持机体血钙浓度的稳定。

5.①松果体细胞的胞体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大,胞质较少,呈弱嗜碱性;细胞具有长短、粗细不同的突起。②电镜下,胞质含有丰富的线粒体、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复合体,常见小而圆的分泌颗粒,内含褪黑激素。③胞质内还含突触带,由电子密度高的杆状体和其周围的许多小泡构成;突触带常分布于相邻松果体细胞相互接触处或松果体细胞与脑脊液接触处;突触带的功能可能与松果体细胞内化学介质的运输和释放有关,并参与了调节褪黑激素的形成。④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具有抑制生殖腺发育的作用,同时还与机体的睡眠、情绪、生物节律等功能有关。 第11章 皮肤(看答案点此处) (返回目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厚表皮由深至浅的分层顺序是

A.基底层、棘层、角质层、颗粒层、透明层 B.基底层、透明层、棘层、角质层 C.基底层、透明层、角质层、颗粒层、棘层 D.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E.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2.薄皮肤的组成从浅到深是 A.角质层、透明层、棘层、基底层 B.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 C.角质层、棘层、颗粒层、基底层 D.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 E.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

3.与表皮再生有关的是 A.基底层 B.棘层 C.颗粒层 D.透明层 E.角质层

4.光镜下表皮颗粒层细胞嗜碱性是因为含大量 A.游离核糖体 B.张力丝 C.板层颗粒 D.透明角质颗粒 E.角蛋白

5.表皮基底细胞的特点不包括

A.立方形或低柱状 B.胞质嗜酸性

C.含有张力丝和丰富的游离核糖体 D.借半桥粒与基膜相连接 E.具有分裂增殖能力 6.表皮的角质细胞 A.通过桥粒紧密相连

B.胞质强嗜碱性 C.细胞核小,染色深 D.充满角蛋白和板层颗粒 E.细胞膜变厚 7.真皮的网状层 A.为致密结缔组织 B.与表皮相邻接

C.形成许多真皮乳头以增加与表皮的接触面 D.含有触觉小体 E.不含神经末梢器

8.表皮细胞之间的主要细胞连接是 A.紧密连接

B.半桥粒 C.桥粒 D.中间连接 E.缝隙连接 9.手掌皮肤不含 A.透明层 B.真皮乳头 C.触觉小体 D.汗腺 E.毛囊

10.关于朗格汉斯细胞,哪项错误? A.分散在表皮棘细胞之间 B.胞质含伯贝克(Birbeck)颗粒

C.能捕获、处理抗原,并传递给T淋巴细胞 D.由B淋巴细胞演变而来 E. 是抗原提呈细胞 11.黑素细胞的特点不包括 A.胞体存在于棘层 B.是多突起的细胞 C.黑素体内含酪氨酸酶 D.含有黑素颗粒

E.可把黑素颗粒转移给角质形成细胞 12.关于毛发的结构,哪项不正确? A. 由毛干和毛根两部分组成

B. 毛干和毛根由排列规律的角化上皮细胞构成 C. 毛囊包在毛根周围,仅由上皮组织组成

D. 毛根毛囊的下端膨大形成毛球 E. 毛乳头内富含血管和神经 13.毛的生长点是 A.上皮根鞘 B.毛球 C.毛囊 D.毛根 E. 毛乳头

14.关于局泌汗腺的结构和功能,哪项错误? A. 分泌部由矮柱状染色浅的腺细胞围成 B. 分泌部盘曲成团

C. 导管由两层立方形细胞围成 D. 腺细胞与基膜间有肌上皮细胞 E. 其分泌主要受性激素调节 15.甲床

A.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组成 B.由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组成 C.由真皮结缔组织组成

D.由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和真皮组成

E.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和真皮组成(二)B型题 A. 黑素体 B. 透明角质颗粒 C. 黑素颗粒 D. 板层颗粒 E. 张力原纤维

16.角质形成细胞中含有的一种中间丝

17.将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的结构 18.无膜包被、呈致密均质状的结构 19.含有糖脂和固醇的结构A. 角质细胞 B. 基底细胞 C. 棘细胞 D. 朗格汉斯细胞 E. 梅克尔细胞 20.含有伯贝克颗粒 21.无细胞核和细胞器 22.基部有感觉神经末梢 23.抗原提呈细胞 24.有增殖能力

25.含板层颗粒(三)X型题 26.表皮中不发生角化的细胞是 A.基底细胞 B.黑素细胞 C.棘细胞 D.朗格汉斯细胞 E.梅克尔细胞 27.皮肤的颜色决定于 A.透明角质颗粒的存在与多少 B.黑素颗粒的存在与分布 C.黑素细胞的存在与多少 D.表皮中毛细血管的分布 E.真皮中毛细血管的分布 28.表皮可衍生为

A.毛发 B.指(趾)甲 C.外泌汗腺 D.顶泌汗腺 E.皮脂腺

29.角蛋白的组成是 A.肌动蛋白丝 B.张力丝 C.板层颗粒 D.透明角质颗粒 E.核糖体

30.表皮棘层细胞的特点是 A.细胞呈多边形 B.有棘状突起 C.有板层颗粒 D.有透明角质颗粒 E. 有角蛋白丝

31.真皮乳头层的特点有 A.与表皮的连接面平直 B.为较疏松的结缔组织 C.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含有触觉小体 E.含有环层小体

32.受性激素调节的皮肤附属器有 A.大汗腺 B.皮脂腺

C.毛发 D.指甲 E. 局泌汗腺 33.皮肤的功能有 A.参与免疫反应 B.分泌汗液 C.感受外界刺激 D.调节体温

E. 阻挡病原体侵入机体 34.顶泌汗腺 A.为复管泡状腺 B.包括分泌部和导管部 C.有肌上皮细胞 D.开口于毛囊上段 E. 受性激素调节 35.皮脂腺

A. 大多开口于皮肤表面 B. 腺泡由多层细胞构成 C. 腺泡周边的细胞增殖活跃 D. 皮脂是腺细胞释放的颗粒内容物 E. 青春期分泌活跃二、名词解释 1.朗格汉斯细胞 2.梅克尔细胞三、问答题

1.试述表皮的分层、组织结构和功能。 2.试述真皮的组织结构。

附: 参考答案(看思考题点此处)(返回目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E 2. B 3. A 4. D 5. B 6. E 7. A 8. C 9. E 10. D 11. A 12. C 13. B 14. E 15. D (二)B型题

16. E 17. A 18. B 19. D 20. D 21. A 22. E 23. D 24. B 25. C (三)X型题

26. BDE 27. BE 28. ABCDE 29. BD 30. ABCE 31. BCD 32. AB 33. ABCDE 34. BCDE 35. BCE 二、名词解释

1.朗格汉斯细胞是散在于表皮棘层浅部的抗原提呈细胞。在H-E染色切片上,核深染,胞质清亮;电镜下可见胞质内有特征性的伯贝尔颗粒,颗粒呈杆状。朗格汉斯细胞能捕捉皮肤中的抗原物质,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分布于细胞表面,在对抗进入皮肤的病原微生物、监视癌细胞和排斥移植的异体组织中起重要的作用。

2.梅克尔细胞位于表皮基底层,有短指状突起伸入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在H-E染色标本上不易辨别;电镜下,胞质的基底部含许多致密核心小泡,可与感觉神经末梢形成类似突触的结构。该细胞可能为接受机械性刺激的感觉细胞。三、问答题

1.①表皮是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从基底到表面可分为5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薄皮肤的表皮无透明层。②基底层附着于基膜上,由一层矮柱状的基底细胞组成;胞质嗜碱性,含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散在或成束的角蛋白丝。基底细胞是表皮的干细胞,分裂增殖,向上推移,形成其他几层细胞,在皮肤的更新和创伤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③棘层由4~10层多边形棘细胞组成;细胞有许多短小的棘状突起,相邻细胞的突起以桥粒相连;胞质呈弱嗜碱性,含游离核糖体、成束的角蛋白丝和板层颗粒等。④颗粒层由3~5层梭形细胞组成;胞质内板层颗粒增多,移向周边,并将其脂质内容物排放到细胞间隙,形成膜状物;出现形状不规则的、强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颗粒无膜包裹,呈致密均质状,角蛋白丝常伸入其中;细胞的核与细胞器逐渐退化。⑤透明层由2~3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嗜酸性,界限不清,核和细胞器均消失。⑥角质层由多层扁平的角质细胞组成;细胞已经完全角化,变得干硬,光镜下呈嗜酸性的均质状;电镜下,细胞内充满角蛋白,由密集、粗大的角蛋白丝束浸埋在均质状物质中形成;细胞膜内面有一层外皮蛋白,使细胞膜增厚而坚固;细胞间隙充满由脂质构成的膜状物;浅层细胞间的桥粒已消失,细胞连接松散,脱落后成皮屑。⑦干硬坚固的角质细胞使表皮对多种物理和化学刺激有很强的耐受力;表皮细胞间隙中的脂质膜状物可阻止外界物质透过表皮,并阻止组织液的外渗。

2.①真皮位于表皮下方,分为乳头层和网织层。②乳头层是紧靠表皮的疏松结缔组织,向表皮突出形成真皮乳头,使表皮与真皮的连接面积扩大,有利于两者牢固连接,并有利

于表皮从真皮组织液中获得营养;乳头层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在手指等部的真皮乳头层内含有较多的触觉小体。③网织层为乳头层下方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内有较粗大的胶原纤维束交织成网,并有许多弹性纤维,赋予皮肤较大的韧性和弹性;此层内还有较多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深部常见环层小体。 第12章 眼和耳 (看答案点此处) (返回目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对眼球壁结构描述错误的是 A.分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3层 B.纤维膜包括角膜和巩膜

C.血管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D.视网膜分视部和盲部 E.纤维膜内富含色素 2.不属于角膜特征的是

A.分角膜上皮、前界层、角膜基质、后界层和角膜内皮5层 B.富含感觉神经末梢 C.毛细血管丰富 D.角膜上皮再生能力强 E.前界层损伤后不能再生 3.关于角膜的特征哪项是错误的? A.角膜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B.角膜基质含有胶原原纤维 C.上皮基底层凹凸不平,呈乳头状 D.后界层由角膜内皮分泌形成

E.角膜内皮具有活跃的物质转运和蛋白质合成功能 4.巩膜的主要成分是

A.网状纤维 B.粗大的胶原纤维 C.弹性纤维 D.胶原原纤维 E.平滑肌

5.与角膜缘结构和功能不符合的是 A.位于角膜和巩膜移行处 B.有巩膜静脉窦和小梁网

C.小梁间有小梁间隙,是房水循环的通道 D.小梁间隙阻塞可使眼内压升高,导致白内障 E.巩膜静脉窦为环形小管,管内充满房水 6.关于眼球壁血管膜的描述哪项错误? A.位于眼球壁中层,能营养视网膜 B.分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3部分 C.富含血管和色素

D.具有调节屈光和瞳孔大小的功能 E.脉络膜具有感光功能 7.关于虹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分前缘层、虹膜基质和虹膜上皮3层 B.中央有瞳孔

C.前缘层主要为不连续的成纤维细胞和色素细胞 D.虹膜基质富含色素细胞,但不含血管 E.虹膜上皮前层特化为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 8.不属于睫状体特点的是 A.含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 B.含3个方向的平滑肌纤维

C.富含血管和色素 D.合成蛋白形成睫状小带 E.调节晶状体厚度 9.睫状体上皮 A.由1层立方细胞组成 B.由2层扁平细胞组成 C.不含色素

D.能合成胶原蛋白,分泌房水 E.调节瞳孔大小

10.对视网膜描述错误的是

A.主要细胞成分有色素上皮细胞、视细胞、双极细胞和节细胞 B.神经胶质细胞是Müller细胞 C.光镜下可分为10层 D.黄斑中央凹处只有视杆细胞 E.视神经乳头无感光功能 11.视网膜的细胞不包括 A.色素细胞

B.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C.毛细胞 D.节细胞 E.双极细胞

12.关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单层矮柱状细胞,基部附于玻璃膜 B.细胞顶部胞质突伸入视细胞之间 C.胞质内含有黑素颗粒和吞噬体 D.储存维生素A,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

E.能感受强光,增强视锥细胞的功能 13.视网膜脱离多发生在 A.脉络膜和玻璃膜之间 B.玻璃膜和色素上皮之间 C.色素上皮和视细胞层之间 D.视细胞层和内核层之间 E.内核层和节细胞层之间

14.视神经由下述哪种细胞的轴突形成? A.色素细胞 B.节细胞 C.双极细胞

D.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E.水平细胞

15.哪个不是视杆细胞的特征? A.对强光和色觉敏感 B.外节呈圆柱形

C.外节顶部膜盘不断脱落并被色素细胞吞噬 D.感光物质的合成需维生素A E.主要位于视网膜外周

16.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共有的特征不包括 A.属高度分化的感觉神经元 B.细胞分为胞体、内突和外突 C.外侧突起和双极神经元形成突触 D.外节基部细胞膜内褶形成膜盘 E.膜盘上镶嵌有感光物质 17.对视锥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较大,染色较浅

B.外节膜盘与细胞膜分离,顶部膜盘不断脱落

C.细胞分3类,分别含红敏视色素、蓝敏视色素和绿敏视色素 D.缺少含红(绿)敏视色素的视锥细胞会引起红绿色盲 E.黄斑中央凹处只有视锥细胞

18.含视紫红质、感受暗光和弱光的细胞是 A.色素上皮细胞 B.视杆细胞 C.视锥细胞 D.双极细胞 E.节细胞

19.与中央凹的视觉敏锐无关的是 A.视网膜最薄

B.只有视锥细胞和色素上皮层

C.光线通过屈光装置直接落在视锥细胞上

D.视锥细胞与双极细胞、节细胞形成一对一的视觉通路 E.距离视神经最近,视觉通路最短 20.关于晶状体的结构哪项错误? A.双凸透明体

B.前表面有单层立方上皮

C.外包薄层均质的晶状体囊,由交织成网的胶原纤维组成 D.浅层晶状体纤维构成皮质,中心部纤维构成晶状体核 E.无血管,由房水提供营养 21.白内障的主要原因是 A.房水产生过多 B.房水流出受阻

C.角膜混浊 D.晶状体混浊 E.玻璃体混浊

22.关于玻璃体的描述哪项错误? A.位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 B.为无色透明胶状物

C.99%为水,含透明质酸、玻璃蛋白等 D.有屈光和维持眼球形状等作用 E.玻璃体损伤后由透明细胞修复 23.关于膜迷路的结构哪项是错误的? A.位于骨迷路内,与骨迷路间充填外淋巴 B.分膜半规管、球囊和椭圆囊、膜蜗管 C.由单层扁平上皮和薄层结缔组织构成 D.位觉感受器由管壁黏膜局部增厚形成 E.椭圆囊内的位觉感受器称壶腹嵴

24.关于壶腹嵴的结构和功能哪项是错误的? A.位于膜半规管的壶腹内

B.由支持细胞、毛细胞和壶腹帽构成 C.毛细胞顶部有许多静纤毛 D.壶腹帽的糖蛋白由毛细胞分泌 E.感受头部旋转运动的开始和终止

25.关于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的结构和功能哪项是错误的? A.由支持细胞、毛细胞和顶部的位砂膜构成 B.位砂膜表面的位砂为碳酸钙结晶 C.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的位置互成直角 D.位砂膜的糖蛋白由支持细胞分泌

E.毛细胞感受的刺激经耳蜗神经传入脑 26.膜迷路不包括 A.膜半规管 B.前庭 C.椭圆囊 D.球囊 E.膜蜗管

27.螺旋器的结构哪项错误? A.位于膜蜗管的基底膜上 B.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 C.支持细胞主要有柱细胞和指细胞

D.柱细胞的胞质内有丰富的张力原纤维,起支持作用 E.毛细胞顶部的静纤毛伸入壶腹帽的胶质内 28.螺旋器的听弦位于 A.盖膜 B.前庭膜 C.膜螺旋板 D.骨螺旋板 E.血管膜

29.位觉感受器的结构特征不包括 A.含有毛细胞 B.含有运动神经元 C.含有支持细胞

D.毛细胞基部与神经纤维形成突触 E.支持细胞顶部有胶状膜覆盖 30.关于膜蜗管的结构错误的是

A.位于耳蜗内,周围充满外淋巴 B.围绕蜗轴盘旋两圈半,切面呈三角形 C.顶壁为前庭膜

D.外侧壁为复层扁平上皮,含血管,称血管纹 E.底壁上皮增厚形成螺旋器 (二)B型题 A.视锥细胞 B.视杆细胞 C.色素上皮细胞 D.双极细胞 E.节细胞

31.细胞的轴突形成视神经

32.集中分布于中央凹,与其他细胞形成一对一的视觉通路 33.多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其感光物质缺乏可致夜盲 34.与视细胞形成突触的联络神经元 A.巩膜静脉窦 B.小梁网 C.睫状体 D.晶状体 E.巩膜距

35.睫状肌纤维的附着点

36.由胶原纤维表面覆以内皮细胞构成,是房水流出的通道 37.能通过平滑肌收缩调节眼的屈光装置 38.与睫状突间通过睫状小带相连

A.青光眼 B.白内障 C.色盲 D.老视 E.夜盲

39.晶状体透明度下降甚至混浊 40.维生素A缺乏,视紫红质减少 41.某种类型的视锥细胞缺乏 A.血管纹

B.椭圆囊斑和球囊斑 C.壶腹嵴 D.螺旋器 E.前庭膜

42.感受头部静止时的位觉和直线加速运动 43.感受头部旋转运动

44.位于膜蜗管外侧壁,产生内淋巴 45.听觉感受器 (三)X型题 46.眼球内容物包括 A.房水 B.虹膜 C.晶状体 D.睫状体 E.玻璃体

47.眼睑的结构特点是

A.分为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睑板和睑结膜5层 B.皮肤中缺乏汗腺 C.睫毛根部有皮脂腺

D.睑板为致密结缔组织,其中含睑板腺 E.睑结膜为复层柱状上皮,含杯状细胞 48.泪腺 A.为浆液性腺 B.为黏液性腺 C.为混合性腺 D.有肌上皮细胞

E.分泌的泪液有一定的杀菌和溶菌作用 49.瞳孔开大肌

A.是虹膜上皮前层细胞特化的平滑肌 B.位于瞳孔边缘,呈环形排列 C.受交感神经支配 D.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E.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50.睫状体的功能包括 A.调节瞳孔大小 B.调节晶状体厚度 C.合成蛋白质修复晶状体 D.合成蛋白质形成睫状小带 E.产生房水 51.房水

A.是充盈于眼前、后房的透明液体

B.来源于睫状体上皮的分泌和睫状突毛细血管的渗出 C.经小梁网间隙和巩膜静脉窦导出 D.具有营养晶状体和角膜的功能

E.其产生和排出保持动态平衡,以维持眼内压正常 52.看近物时,发生以下哪些变化? A.睫状肌收缩 B.睫状小带紧张 C.睫状小带松弛 D.晶状体变厚 E.晶状体变薄

53.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功能包括 A.保护视网膜不受强光损害 B.接受弱光刺激 C.吞噬脱落的膜盘 D.储存维生素A E.储存维生素C 54.角膜透明的原因是 A.上皮为非角化上皮 B.上皮基部平坦 C.无色素细胞 D.无血管

E.基质层胶原原纤维纤细平行 55.位觉感受器

A.包括壶腹嵴、椭圆囊斑和球囊斑 B.黏膜上皮包括支持细胞和毛细胞 C.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相间排列

D.毛细胞表面都复盖有胶质膜 E.胶质膜由支持细胞分泌 56.螺旋器的毛细胞 A.分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 B.位于指细胞顶部的凹陷中 C.有一根动纤毛和许多静纤毛 D.只有动纤毛 E.只有静纤毛 57.眼的屈光介质包括 A.角膜 B.视网膜 C.晶状体 D.房水 E.玻璃体

58.含有毛细胞的感受器有 A.视网膜 B.螺旋器 C.触觉小体 D.球囊斑 E.壶腹嵴 59.血管纹 A.位于蜗管顶部 B.为复层柱状上皮 C.内含血管 D.含有毛细胞 E.分泌内淋巴

60.与听觉传导通路有关的结构是 A.鼓膜和听小骨 B.卵圆窗和外淋巴 C.椭圆囊和内淋巴 D.基底膜和听弦 E.毛细胞和盖膜 二、名词解释 1.角膜内皮 2.小梁网 3.黄斑和中央凹 4.膜盘 5.壶腹嵴 三、问答题

1.光线依次通过哪些结构到达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出眼球? 2.眼球中哪些重要结构与房水的产生和回流有关?简述其结构特点。 3.简述螺旋器的结构和功能。

附:参考答案(看思考题点此处)(返回目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E 2. C 3. C 4. B 5. D 6. E 7. D 8. A 9. D 10. D

11. C 12. E 13. C 14. B 15. A 16. C 17. B 18. B 19. E 20. C 21. D 22. E 23. E 24. D 25. E 26. B 27. E 28. C 29. B 30. D (二)B型题

31. E 32. A 33. B 34. D 35. E 36. B 37. C 38. D 39. B 40. E

41. C 42. B 43. C 44. A 45. D (三)X型题

46. ACE 47. ACDE 48. ADE 49. AC 50. BDE 51. ABCDE 52. ACD 53. ACD 54. ABCDE 55. ABDE 56. ABC 57. ACDE 58. BDE 59. BCE 60. ABDE 二、名词解释

1.角膜内皮是角膜最内层的结构,为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以及大量的线粒体和吞饮小泡。角膜内皮的功能是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维持和修复角膜后界层的正常结构,并具有活跃的物质转运功能。

2.小梁网位于角膜缘,覆盖于巩膜静脉窦的内侧,由角膜基质的纤维、后界层和角膜内皮向后延伸而成。小梁的轴心为胶原纤维,表面覆以内皮细胞,小梁之间为小梁间隙。小梁网是房水流出的通道,房水从眼后房经瞳孔、眼前房和小梁网间隙流入巩膜静脉窦,最终从静脉导出,以维持眼内压平衡。

3.视网膜后极部有一浅黄色区域,称黄斑,其中央有一小凹称中央凹。中央凹处视网膜最薄,只有色素上皮和视锥细胞;双极细胞和节细胞均斜向中央凹外周排列,使光线直接落在中央凹的视锥细胞上;视锥细胞与双极细胞、节细胞形成一对一的视觉通路。中央凹是视觉最敏锐和精确的部位。

4.膜盘是视网膜视细胞外节基部胞膜内陷形成的互相重叠的盘状结构,膜盘上镶嵌着感光物质,是视细胞的感光部位。在视杆细胞中,膜盘与细胞膜分离,外节顶部衰老的膜盘不断脱落,被色素上皮细胞吞噬;膜盘上镶嵌的感光物质为视紫红质,感受弱光。视锥细胞的膜盘大多与细胞膜不分离,外节顶部膜盘也不脱落;膜盘上镶嵌的感光物质分别是红敏视色素、蓝敏视色素和绿敏视色素,其功能是感受强光和色觉。

5.壶腹嵴是膜半规管壶腹部黏膜局部增厚形成的嵴状隆起,上皮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其上覆盖壶腹帽。毛细胞位于壶腹嵴顶部的支持细胞间,细胞顶部有许多静纤毛和1根动纤毛,基部与前庭神经末梢形成突触。壶腹帽为支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性胶状物,毛细胞的纤毛伸入其内。壶腹嵴的功能是感受头部旋转运动的开始和终止时的刺激。 三、问答题

1.①光线通过角膜、前房水、瞳孔、后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屈光装置后,再透过视网膜的节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到达视细胞。②视细胞分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其外突的外节(即视杆和视锥)有许多平行排列的膜盘,膜盘上镶嵌的感光物质分别感受暗光、弱光和强光、色觉,并转变为神经冲动。③神经冲动通过视细胞的内突(即轴突)传递给双极细胞的树突。④双极细胞的轴突再将神经冲动传给节细胞。⑤最后,节细胞的轴突汇集成视神经离开眼球,将冲动传向中枢。

2.①参与房水产生和回流的结构有睫状体、瞳孔、小梁网和巩膜静脉窦。②睫状体由睫状肌、基质和上皮组成。睫状肌为3组走行方向不同的平滑肌;基质为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的结缔组织;上皮的外层为立方形的色素细胞,内层为立方或矮柱状的非色素细胞。非色素细胞的分泌和基质血管的渗出形成房水。②瞳孔是虹膜中央的圆孔,睫状体产生的房水从后房经瞳孔进入前房,并流向前房角。③房水在前房角进入小梁网的间隙。小梁网位于角膜缘的内侧部,由角膜基质纤维、后界层和角膜内皮向后扩展而成。小梁由胶原纤维

覆以内皮构成,小梁之间有小梁间隙。④小梁间隙与巩膜静脉窦相通,后者是一环形管道,管壁由内皮、不连续的基膜和薄层结缔组织构成。房水流入巩膜静脉窦,而后经静脉导出。

3.①螺旋器又称Corti器,位于膜蜗管的基底膜上,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②支持细胞有柱细胞和指细胞两种,均贴附于基底膜上。柱细胞分内柱细胞和外柱细胞,排列为内、外两行,中间为内隧道;细胞基部较宽,顶部彼此嵌合,胞质内有丰富的张力原纤维,起支持作用。③指细胞也分内指细胞和外指细胞,分别有1列和3~5列,分列于内、外柱细胞的内侧和外侧;指细胞呈长柱形,顶部伸出指状突起,具有支托毛细胞的功能。④毛细胞分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分别座落在内外指细胞的顶部,内毛细胞排成1列,外毛细胞排成3~4列;毛细胞顶部有许多静纤毛。⑤胶质性的盖膜覆盖在螺旋器的上方。⑥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当外耳道的声波传递到蜗管的外淋巴时,外淋巴的振动使螺旋器的基底膜共振,导致盖膜与毛细胞的静纤毛接触,使毛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冲动经耳蜗神经传入中枢,形成听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