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芮君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2期
刘芮君
(漯河新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河南漯河462000)
摘要:近年来,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大力提倡生态建设的形势下,我国滨水景观设计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海绵城市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找到更多新的方案,提高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水平,促进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究
海绵城市理念对滨水景观设计具有极大的意义,将海绵城市渗透到滨水景观设计中,能够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近几年我国开始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滨水景观建设中,滨水景观建设工作也实现了质的突破。城市滨水区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本身的生态效益较好,空间开敞,能够很好地满足现代人的休闲娱乐需求。滨水区将水体与城市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导下,滨水区的植物多样性大大增加,绿地空间质量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及城市的整体形象都有所提高。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海绵城市理念的积极作用,积极投入到滨水景观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滨水景观建设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为我国综合实力增强作出巨大贡献。
1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滨水景观设计需要坚持四大原则,分别是防洪原则、生态原则、空间层次性原则、完整性原则,滨水景观具有特殊性,设计人员需要充分发挥其防洪的功能,减少洪水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威胁。海绵城市理念体现了一种生态性,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园林工作者要紧紧围绕“生态”展开工作,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滨水区域生态环境以及景观环境的负面影响。另外,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滨水景观尤其要注重立体景观设计,通过道路或者平台创造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刺激观赏者的感官,让观赏者获得精神的愉悦。最后,要从宏观上来把控滨水景观设计,将滨水景观设计放到整个城市规划中来思考,确保滨水区域与城市整体相协调,将滨水景观区域与城市各个部分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 海绵城市理念下滨水景观的具体应用
滨水景观指的是距离水域空间在200~300m 范围内的空间,滨水景观构成要素复杂多样,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水景观,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打造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是园林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城市滨水景观在调节城市气候,美化城市环境,塑造城市良好形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滨水景观设计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园林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滨水区域属于敏感地带,园林工作者既要考虑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同时也要考虑滨水景观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护现有的水资源,合理利用雨水,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审美需求。
2.1 海绵体的设计
道路景观海绵体是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工作者应将道路景观海绵体的设计作为重点。在一个城市中,道路景观的价值不可忽视,设计人员应结合滨水区域的特殊性展开设计工作。在道路土层内部铺设石子可以加快水源导入与过滤,大大提高道路中雨水的渗透效果,此外还可以利用导水效果较好的塑料管。在混凝土铺设之前,工作人员应设置排水孔,为不同的微生物创造生长条件,实现整个城市的循环,稳定城市生态平衡。值得注意的是,扩大透水性铺装面积也是极为重要的内容,通常透水铺装多用在负荷压力较小的路面如景观广场、人行道等,扩大透水性铺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缓解城市热岛现象、防噪抗滑、保湿的作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滨水景观,可以选择多种透水性铺装形式,如植草砖铺地、嵌草砖铺地、透水沥青路面等。
增加海绵体设计包括许多内容,例如道路组织设计、透水性铺装、下沉绿地、雨水花园等,园林设计者应结合场地实际情况设计海绵体。对于某些特殊的滨水地带,可以设置专门的下沉绿地,提高雨水的利用率,获得更好的生态效益。下沉绿地空间需要将绿色空间处理为低于建筑物地面的空间,雨水和地表的径流都可以流入这一下沉绿地空间,获得进一步的净化处理。
2.2 生态廊道规划设计
生态廊道是滨水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廊道主要起到对各个生态板块进行分隔和联系的作用,设计人员需要结合滨水景观方案主题设计各种生态廊道,整合城市空间中的各个因素,构建一个系统多元的生态体系。园林工作者可以将滨水景观区域的河道建设与城市游憩建设结合起来,丰富断面的形式,创作多种亲水空间,建立滨水区域与周边环境的良好交融关系。建设过程中,园林工作者可以结合滨河土地开发与廊道整治,努力恢复廊道的生态状况,提升土地价值,重现廊道生命力,积极构建城市海绵绿肺。
2.3 增强植物多样性
滨水区景观设计关系到生态系统的恢复,它在优化滨水区域环境以及平衡生态系统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增强植物多样性,构建和谐的植物群落是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滨水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植物景观对环境中的各个因素要求较高,周围环境的略微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滨水区域的植物稳定性。这种敏感性要求园林工作者将滨水区的植物配置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完成,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在遵循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的前提下,优化组合搭配植物组团,美化滨水区域,优化滨水景观环境。具体而言,园林工作者应合理安排乔木、灌木、地被等植物的配置比例,做到以乔木为主,其他植物为辅。滨水区域对植物的耐涝性和耐旱性要求较高,一方面,滨水区域总体上水量相对较多,园林植物必须具备较强的雨水收集和渗透的能力,植物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另外,植物的根系要足够发达以起到引水下地、缓解内涝的作用。滨水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敏感,园林工作者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充分发挥植物的作用,提高当地环境水平,净化空气质量,营造独特的审美空间。例如临泉县丰泉河滨水景观设计方案中,园林工作人员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巧妙搭配植物,选择多种植物营造出生态、健康、多元的植物群落,丰富了滨水景观空间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使得空间富于变化,每个季节都能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体验。滨水地带的水面植物颇具特色,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河道周围环境以及排洪需要选择观赏性高、生命力顽强的植物种类。
3 结语
海绵城市理念对于滨水景观设计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我国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工程,必须认清现状,深入探究海绵城市理念,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我国滨水景观设计质量,减少城市水污染,有效协调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总之,园林工作者要立足于当下,着眼未来,将海绵城市理念的精髓发挥到极致,推动滨水景观的建设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