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老师:李欣欣
教学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汇:飞、跳、游。 2.学说故事中的对话,逐步养成安静倾听的习惯。
教学准备:PPT图片/视频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教学活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呀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我们来听一个谜语,猜一猜这位客人是谁?
\"会在地上走,会在水里游,走起路来摇又摆,唱起歌来嘎!嘎!嘎!\" 客人是谁呀?
二、运用PPT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出示PPT图片\"鸭子\"引入故事。
师:小朋友真棒,能很快猜到是小鸭子。有一天小鸭去游泳,游着游着,觉得一个人玩真没意思,小鸭就决定找一个朋友和自己一起玩。他会找谁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小鸭找朋友》
2、教师播放故事《小鸭找朋友》的视频,幼儿欣赏故事。 3、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①教师利用一系列问题:“小鸭找到的第一位朋友是谁?他们有没有成为朋友啊?为什么呢?小鸟会什么呢?”
②教师带着幼儿学着小鸟,飞一飞。(理解词\"飞\")
③小鸟飞走了,小鸭又遇到了谁呀?他们有没有成为朋友啊?为什么呢?小兔子是怎么跳的呢?
④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小兔子跳。(理解词\"跳\") ⑤师:小兔子跳走了,小鸭又找到了谁呢? 这一次小鸭和小乌龟为什么能成为朋友啊?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小鸭小乌龟游泳(理解词\"游\")
三、学说故事中小鸭子和小动物们的对话
师:小鸭子想和小动物们做朋友,他是怎么邀请小动物的呢? 师:小鸟和小兔子都不会游泳,他们怎么和小鸭子说的? 师:,小乌龟会游泳,他是怎么跟小鸭子说的呢? 四、运用视频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播放视频,幼儿跟随教师边听边讲故事。 五、教学延伸
教师在表演区创设环境,提供材料,鼓励幼儿表演故事内容。
教学反思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要求教师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猜谜语、观看PPT图片、视频,参与故事表演等教学形式,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学活动中,我运用猜谜语的形式,很好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运用图片和视频的教学手法,给幼儿更直观的视觉冲击,较好地帮助了幼儿感知、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讲述故事,同时,让幼儿模仿故事中小动物\"飞、跳、游\"的动作,帮助幼儿理解动词\"飞、跳、游\"。在最后的教学延伸环节中,我通过让幼儿表演故事内容,进一步体验找朋友的乐趣,学习有礼貌的邀请小伙伴和自己一起活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并能够正确的理解故事内容及动词\"飞、跳、游\",较完整的讲述故事,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