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被建设部列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试点城市。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加快建设“和谐福田、效益福田”的步伐,不断推进福田区城市管理体制创新,根据《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意义
福田区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深圳市重点开发和建设的城区,随着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但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如何与时俱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通过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的信息化管理来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流程科学再造,管理主体多元参与,成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数字化城市管理能够以信息为先导来整合、引导和分配城市管理资源;能够使城市管理从定性变为定量、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为综合,滞后变为实时;能够促进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政府的职能转变:能够实现城市管城区安全和社区服务方面信息资源和通信手段的整合与共享,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使政府能够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实现对城市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
二、实施范围和建设目标
一)实施范围
1.地域范围:根据市里的统一规划,在福田区内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地域范围为整个福田辖区。
2.对象范围: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对象的范围:①第一阶段建设以建设部颁布的《城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CJ/T214—2005)城镇建设行业标准确定的六大类部件(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等市政工程公用设施及其它有关设施)和五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为主,以及我市新增加的30种部件19种事件。②第二阶段建设新增加城区安全和社区服务两
大类事件和相应部件。
二)建设目标
1.第一阶段目标: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通过实施福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配套建设,实现福田区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开展与市级系统对接,构筑一个市区统一数字城管综合平台。实行指挥、监督、执行适度分离,创新福田区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
2.第二阶段目标:建设福田区社会管理应用平台,实现区内各职能单元的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流转交换。推进以块为主的行政体制改革,理顺左右关系,着力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实现我区城市管理、城区安全和社区服务方面信息资源和通信手段的整合与共享。
三、建设时限
福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一阶段建设工程应于2006 年6月28日前建成并投入运行,并于7月份接受建设部验收。第 二阶段建设工程计划在第一阶段工程完成后展开。
四、建设内容
第一阶段:
福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包括:与市局对接的综合平台、统一的城市部件普查、监督指挥体系、自动评价机制、区级城管数据交换平台、区级网络硬件、监督和指挥中心、机房工程建设、区级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
1.与市局对接,构筑一个城管综合平台。该平台是指由市城管局牵头建设的深圳市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多样化的信息釆集手段和网格化基础信息管理,随时、随地连接到统一的管理部门,并实现信息的双向互动与共享,
2.统一的城市部件普查。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通过对福田区城市部件进行全面普查,建立福田区城市基本部件数据库,综合使用行政区划分、地理网格、位置顺序三种编码结合方法,对部件进行系统编码,并在网格中实行精确地理定位。
3.建立监督指挥体系。加强统一管理,建立监督和指挥机构,对己有的城市
管理机构资源进行整合。区级城市公共管理监督指挥体系具体处理日常性的城市管理事件与部件问题。
4.建立自动评价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考核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执法质量。
5.区级数字城管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借助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6.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区级网络硬件、监督和指挥中心、机房 工程建设等。 第二阶段:
开发建设福田区社会管理应用平台,与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对接。实现区内公共服务管理、城市安全管理和社区服务各专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同步和协同工作等。
五、项目组织领导机构
(一)成立深圳市福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该项目的组织
领导。 组长:杜玲 副组长:张仁利
成员:杨柳(区应急指挥中心) 李健盛(区发展计划局) 廖吉安 (区科学技术局) 蔡传松 (区财政局) 谷廷兰 (区司法局) 杨毅 (区人事局、区编办) 黎德良 (区劳动局) 刘光滢 (区建设局) 李雷鸣 (区文化局) 蔡转弯 (区计划生育局) 黄勇 (区审计局) 麦振新 (区监察局)
陈明达 (区环境保护局) 谢作正 (区统计局)
胡敬东 (区城管办、区城管行政执法局) 朱建伟 (福田公安分局) 黄漫娥 (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陈慧明 (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张学凡 (区建筑工务局) 洪存伟 (区重建局) 冯流看 (区政府采购中心) 林穗平 (工商局福田分局)
罗伟国 (公安局交通局福田交通大队) 李生伟(园岭街道办事处) 陈佳维(南园街道办事处) 刘炳强(福田街道办事处) 陈伟明(沙头街道办事处) 赖莲凤(梅林街道办事处) 黄锡武(华富街道办事处) 曾湘建(香蜜湖街道办事处) 周运昌(莲花街道办事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城管办,具体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办公室主任由区城管办主任胡敬东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区城管办副主任杨沾吉同志担任,办公室成员由区计划局、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采购中心各派一名同志组成。
办公室下设3个工作小组,具体是:
综合协调小组:由区城管办牵头,区计划局(区信息中心)、科学技术局、财政局、建设局、审计局、机关事务管理局、重建局、政府采购中心配合。负责项目投资预算编制、立项申报、招投标、结算、投资进度监管工作:负责项目前期采购的咨询服务,项目中后期区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工具软件及监督管理数据无线采集设备的购置工作:协调区内各有关部门共同开
展试点工作:负责市与区之间、区内各相关部门与城管部门之间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协调工作,包括网络互联,共享信息的收集整理,综合信息普查协调等工作:落实办公工作场所。
技术服务小组:由区城管办牵头,区信息中心、科学技术局配合。负责技术方案的需求分析,方案概要设计、论证、评审,质量控制,技术支持;负责区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与各街道办事处及区政府相关部门的广域网建设和信息共享软件的开发工作。
综合普查小组:由区城管办牵头,区应急指挥中心、计划局、旅游局、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编办)、劳动局、建设局、文化局、卫生局、计生局、审计局、环保局、统计局、福田公安分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安监局、重建局、福田工商分局、福田质监分局、交通局机动车服务市场管理分局、福田消防大队、园岭街道办事处、南园街道办事处、莲花街道办事处、梅林街道办事处、香蜜湖街道办事处、华富街道办事处、福田街道办事处、沙头街道办事处、市燃气集团、市报业集团、市广电集团、深圳供电局配合。负责协助市城局管普查小组及有关技术单位开展城市管理设施普查工作。
六、运行模式与整体架构
(一)运行模式。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以区级运行为主体,运用单元网格管理方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方法,每个单元网格内派出监督员,利用信息采集器收集网格内的部件和事件信息,通过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环节,实现专业监督和综合监督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应用的有机结合,政府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机结合,精细规范管理与全面覆盖管理的有机结合,内部考核和外部评价的有机结合,高效管理与长效管理的有机结合,
(二)总体架构。数字化管理体系中包括:一个综合平台、两个运转轴心、一套自动评价机制三个方面。
1、构筑综合平台。是指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以万平方米网格为精细管理量级,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负荷均衡、管理对象整体性等原则进行科学的划分,作为统一的基本单元网格,相关部门根据各自的需求进行组合形成部门工作网格。对城市部件进行全面普查,建立城市基本部件数据
库,综合使用了行政区划、地理网格、位置顺序三种编码结合方法,对部件进行系统编码,并在网格中实行精确地理定位。通过多样化的信息采集手段和网格化基础信息管理,随时、随地连接到统一的管理部门,并实现信息的双向互动与共享。
2、设置两个运转轴心。是指城市公共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公共管理指挥中心。为了保证这套新工作流程的顺利进行,加强统一管理,在管理机构设置上要求建立两个轴心(监督轴、指挥轴),成立两个中心(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同时对己有的城市管理机构资源进行整合。监督中心将同指挥中心共享整合后的全市视频监控资源,同时两个中心通过协同办公平台和政务专网实现无缝信息互联共享
3、建立自动评价机制。为了保证新模式下城市管理的健康运行,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考核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能。通过考核各专业部门、街道办事处的立案数、办结率、及时办结率、重复发案率,促进各个部门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一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内部考核:系统考核的结果纳入到政府部门目标管理定期通报各部门。二是实行透明政府的外评价:在政府网 站上实时公布各部门办理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和满意度评价,同时进行网上打分。
七、工作内容与分工
(一)前期筹备工作(2006年4月5日前)
1、成立领导工作小组,从区各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筹备组,拟定工作方案上报区政府,以区政府名义召开项目启动动员会。以上工作由区城管办负责落实。
2、聘请咨询公司,编制项目实施可行性方案、初步技术及深化设计。此项工作由区城管办负责。
3、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此项工作由区计划局(区信息中心) 负责。 4、立项申报、经费审计、经费核拨、结算。以上工作由区计局、审计局、财政局负责。
(二)综合信息普查工作(2006年5月31日前)
协助市城管普查小组和有关技术单位开展区内(含非建成区)网格划分和城
市管理设施普查。一是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213-2005)要求,结合实地调查和相关部门的要求,对单元网格进行精细划分和编码;二是实地勘测调查,对区内城市管理公共区域内的各项设施, 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市政工程公用设施及其它有关设施共六大类地物目标(城市管理部件)按技术规范的精度要求进行地理定位,按照《城市市政监 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cj/t215-2005)的要求进行描述:三是由部件管理的责任部门提供部件的物理属性和管理属性信息。通过上述地毯式普查,建立覆盖全区的全面、准确、完整的城市管理部件 基础数据库。
以上工作由区城管办牵头,区应急指挥中心、计划局、旅游局、 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编办)、劳动局、建设局、文化局、卫生局、计生局、审计局、环保局、统计局、福田公安分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安监局、重建局、福田工商分局、福田质监分局、福田交通大队、福田消防大队、园岭街道办事处、南园街道办事处、莲花街道办事处、梅林街道办事处、香蜜湖街道办事处、华富街道办事处、福田街道办事处、沙头街道办事处、市燃气集团、市报业集团、市广电集团、深圳供电局等各部门单位按照谁管理、谁普查的原则,负责由本部门管理、位于公共空间且与提供公共服务有关的城市部件的物理属性和管理属性的标注,提供相关信息,配合专业测绘企业和市城管局普查工作小组开展信息普查工作。
(三)招投标工作(2006年4月20日前)
1、聘请咨询公司,编制招标文件。此项工作由区城管办负责,区采购中心协助。
2、整个项目分4个包进行招标采购。
A包:系统集成。包括网络交换设备、服务器设备、视频监控系统设备、智能移动终端、移动信息采集终端、系统软件,监督中心大屏幕、工作PC,指挥中心等离子显示屏、工作PC和系统配套设备等。
B包:数据接口。包括深圳市福田区数字城市管理支撑平台、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公文管理系统、GIS应用平台、业务管理平台系统应用等。
C包:土建工程。监督中心、指挥中心装饰工程及机房建设。
D包:工程项目管理。对项目的所有建设内容,包括土建加固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系统集成、硬件设备、机房工程、软件开发等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全而的监管、控制。
以上工作由区采购中心负责,区城管办协助配合。鉴于时间紧迫,区采购中心要把区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作为应急工程处理,抓紧时间,特事特办。在严格遵守有关法规及规定的前提下,能快则快,用最短时间完成招投标工作,为项目建设争取时间。
(四)系统建设和工程建设工作(2006年6月28日前)
系统平台建设。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 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2005)要求,制定技术方案,建设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和信息网络安全平台;配备满足我区实际的监督管理数据无线采集设备。
区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软硬件系统的开发建设及信息化城市管理的地方标准均完全依照市城管局制定的标准执行。
区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配置使用由市城管局根据有关技术规范统一研发的业务处理应用系统软件。
以上工作由区城管办负责,区信息中心、区科技局协助配合。
两个中心基础工程建设。区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基础建设工程包括指挥中心、监督中心及辅助间和中心机房的建设,位于区城管基地综合楼7楼(UPS电源间因承重原因建在1楼)。
此项工作由区城管办负责,区信息中心、科技局、机关事务局
广域网建设。建立连接区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各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工作站和区所有相关政府部门、专业部门的广域网,依托现有无线通信网络,实现无线通信网络和有线网络之间的专线连接,为与部件和事件相关的所有政府部门及承担具体维护工作的专业部门提供安全、快捷、稳定的网络信息传递保障。
此项工作由区信息中心负责,区科学技术局、城管办,广东电信深圳分公司、广东移动深圳分公司等相关单位配合。
呼叫站系统建设。区监督中心均应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2005)的规定要求,建立呼叫站,设立统一的呼叫及短信接入号码,提供短信接入和回复服务,统一使用全国建设事业公益服务专用电话号码12319,处理由市监督中心呼叫站自动分转至区监督中心的服务要求,并实现易记方便的公益服务语音接入。
此项工作由区城管办负责,区信息中心、科学技术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广东移动深圳分公司配合。
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整合共享全区规划信息、法人基本信息、行政许可信息、行政执法信息,为城管部门与各相关部门网络互联提供数据交换接口,为管理、监督、执行提供基础信息支持。
区城管办负责整合全区城管信息资源;区工商分局负责提供全区企业法人基本信息和户外广告牌登记信息:区公安分局负责提供交通视频监控设施及信息共享;区计生局负责提供人口分布信息;
九、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是我区落实市委市政府改革创新号召的一项重大举措。区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它作为 “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各级要按照区政府的要求,组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确保此项改革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
2.确立全局观念,明确工作责任。数字化城市管理涉及众多的专业部门,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作。区城管办是具体组织实施 的牵头部门,所有涉及到分工的单位和部门都要积极配合、密切协同,在工作实施的每个阶段,对人、财、物等调配使用上,要主动亮绿灯,不能卡脖子、出难题,搞本位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对牵头负责部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全力协助解 决,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敷衍塞责。凡是因组织领导不力而影响工作进度的,将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
3.坚持标准,注重实效,争创一流。这次城市数字化管理工作试点,全国共有十个城市(区)同时进行,我市特区内四个区的城市数字化管理工作也同时展开,工作标准的高低将决定最终结果的优劣,可以说,这是一次有关政府执政
能力的综合竞赛。我区政府和各有关单位,无论在前期准备还是实施阶段,务必精益求精,注重实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既要学习兄弟城区的经验,又 要紧密结合我区实际进行大胆创新,形成有深圳特色、福田特色的管理方法,真正体现我区改革创新的理念、思路、方法和手段。
积极创造条件,搞好各项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内容丰富,需要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各种有效保障。在区政府给予充分保障的同时,各有关单位要舍得投入,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实行倒计时制度,确保建设任务按时完成。区数字化城管 系统建设必须在2006年6月28日前完成,时间十分紧迫,各单位 要根据工作方案明确的责任分工,将各自工作任务按照办理时限进 行分解,采取倒计时管理,加快工作步伐,确保按时完成试点工作任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