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琪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0二地质大队,江西 新余 338000)
良山钼矿是近年来在江西地区发现的钼矿床,该矿位于新余铁矿田东部良山铁矿区内,研究发现该矿为大型摘 要:
规模。本文对江西新余良山铁矿区钼矿体的特征展开详细探讨,希望能为区内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良山钼矿;矿体;特征;意义;新余铁矿区;江西关键词:
P618.65 A 1002-5065(2019)23-0275-2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Characteristics of molybdenum ore body in xinyuliangshan iron mine area, Jiangxi Province
ZHANGJia-qi
(Geological Brigade 902 of Jiangxi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ureau,Xinyu 338000,China)
Abstract: Liangshan molybdenum deposit is a molybdenum deposit discovered in Jiangxi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It is
located in Liangshan Iron Ore Area in the east of Xinyu iron ore field. It is found that the deposit is of large scale.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lybdenum ore body in xinyuliangshan iron mine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ore prospecting in this area.
Keywords: Liangshan molybdenum mine; ore body; characteristics; significance; Xinyu Iron Mine Area; Jiangxi Province
1 区域地质背景
南华加里东造山带北缘是华夏板块和杨子板块拼接南侧是良山钼矿的分布所在,为钦杭结合带中段的东部多金属成矿带。南华系以及青白口系与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广泛的发育,神山组分布于最下侧,在其之上是上施足与杨家桥组与松山组,牛角河组分布于上侧,为夹复理石的硅铁质建造的绿片岩相片岩与千枚岩,向NE—NW倾斜,角度在20°~30°,沉积盖层(上覆晚泥盆世)与第四系铁矿层在杨家桥组(南华系上统)呈现“红绸带”的特征赋存,具有单一稳定的层位特点,构造运动在区内历经多次,具有非常复杂大的构造形变,黄虎背形向斜是区内的主构造,其性质为单斜构造,属于新余铁矿田的二级构造,NW—NNW向各中级别的复式缓倾平卧褶皱群,小的断裂构造在区内比较发育,矿区西北角的断层是区内的代表,属于韧性断层,为同变质变形期形成[1]。印支期城上(金滩)花岗岩体侵入于矿区男东侧区域上的南华系-寒武系浅变质地层中,黑云母花岗岩以及黑云母二厂花岗岩是其主要的岩性特征,含铁岩系在该岩体分布中,具有突出的热接触变质特点,燕山期小岩体呈现近东西向延伸于中西部,花岗闪长斑岩时期主要的岩性特征。而且,石英闪长玢岩脉呈现透镜状以及脉状特征在区内少量分布;千枚岩是区内主要的变质岩,同时还有磁铁石英岩以及变质砂岩和各种片岩。其结构主要为千枚状构造以及片状构造和变晶构造等,变质作用呈现低级特点,压碎变质在动力变质中比较突出,褶曲以及断层较为发育,劈理与片理发育于构造应力较强的区域上。
2 矿床地质特征
神山倒转背斜南翼是良山矿区的分布所在,杨家桥组以及上施组(震旦系)是区内的主要的地层出露,夹石英片岩薄层的云母石英片岩(含绿泥)和石英砂岩和砂质千枚岩和变余砂岩是上施组的主要组成;片岩以及千枚岩为浅变质的杨家桥组,展布特点呈现南东-北西向,向北东北西向倾
2019-11收稿日期:
张家琪,男,生于1989年,汉族,江西丰城人,本科,工程师,作者简介:
研究方向,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斜,角度为20°~330°,形成单斜构造,杨家侨组下段是
钼矿的主要赋存部位,铁矿在空间范围内与之共同产出,神山倒转背斜南侧翼部的东端单斜构造是矿区中的I级构造,褶皱的翼部以及转折部位一些小的褶曲是其主要的II级构造,断裂在区内非常发育,展布方向主要呈现北北西向以及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带和钼矿体呈现平行的分布特征,平行微断裂带是其主要的特点[2]。矿区东侧区域上的城上花岗岩体是矿区的主要的岩体,属于复合的多期次岩体,同时还包括良山小岩体(西部)。城上花岗岩在震旦系岩层内呈现岩基进行侵入;斜长花岗岩(加里东期)分布于北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华力西期)分布南侧区域上,同时侵入燕山早期阶段的花岗岩。良山岩体为小岩株主要形成于燕山早期,岩体呈现复式,黑云母花岗斑岩以及花岗闪长斑岩是其主要的岩性特征。杨家桥地层受到该岩体的侵入,铁矿层受其切割,近地表的岩体呈现严重的风化特点,硅质岩岩帽(灰白色)分布于岩体边缘,黑云母花岗斑岩岩体的内侧有钼矿体产出,同时边缘地带也有产出,在铁矿层以及硅质岩岩帽中有微细石英脉产出。
在良山岩体的南侧区域上共有3个钼矿体产出,产状特点,平行于岩株南侧区域上的侵入的界面,产出特点呈现透镜状以及脉状和和似层状产出;在裂隙中进行充填,蚀变岩型以及石英脉型钼矿化是其主要的类型特征,石英脉型使其主要的特点。对于石英脉型而言,在石英脉中呈现辉钼矿产出,在脉体中呈现云雾状进行浸染,或者分布于石英脉的两壁;黄铁矿和辉钼矿等是蚀变岩型矿化的主要表现,分布特点呈现浸染状,与石英脉蚀变岩较为接近。半自形以及自形粒状结构是矿石的主要结构特点,同时还有致密块状以及交代结构和碎裂状结构与粗脉状构造等。辉钼矿以及方铅矿和黄铜矿与黄铁矿等是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组成,白云母以及钾长石和石英等是主要的脉石矿物。在该矿成矿过程中围岩蚀变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的蚀变类型有碳酸盐化以及硅化和绿泥石化和透闪石花等。
该矿成矿过程中,有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成矿期之分,通过区内的矿物组合以及矿石组合规律便可得到体现。
(下转277页)
2019年 12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275
次污染不多,可以缩短整个修复周期,可见这也是给成本低廉、可运行的防治修复技术之一。3.2 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实际上就是在土壤层之中添加一系列通过改良之后的试剂或者是化学药品,来针对重金属进行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吸收、沉降与拮抗效应,以此来达到减小重金属浓度的目的。
在萃取EDTA的阶段之中,来添加各类还原剂,像是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草酸钠还原剂,可以直接性的加大EDTA萃取As、Cu、Pb、Zn的能力,处在较大范围的pH之中,融合EDTA与连二亚硫酸钠来予以使用,可以实现同步去除As、Cu、Pb与Zn。因为该方式仅仅只能改善土壤层之中的重金属的存在,重金属污染物依旧残留在土壤层之中,相应的还是会影响到植物的生产。该方式虽然相对简单易行,然而修复成效不尽如人意。3.3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实际上就是通过生物(动物、植物等)来实现防治并修复污染土壤的方式。现今,植物修复技术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依照结果得知,在500多种超富集植物之中,达到可以耐受复合重金属对于单一重金属抗性的仅仅只有一小部分。
Zn的超富集植物为香根草、狼把草等;Cr的超富集植(上接275页)
热液成矿期主要包括:成矿的前期级早期阶段主要为石英-黄铁矿阶段和主成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以及成矿后期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对于表生氧化成矿阶段而言,受地表剥蚀以及风化作用因素影响,原生金属硫化矿石,具有共生金属矿物组合的孔雀石-褐铁矿稳定产出。
物为李氏禾;Ni的超富集植物为车前草;Pb的超富集植物为苎麻;As的超富集植物为大夜讲边口草、蜈蚣草;Cd的超富集植物为串叶松香草。3.4 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是通过微生物自身的氧化还原性质,来减小土壤之中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微生物植物修复技术所牵扯到真菌、放线菌与细菌。微生物代谢产物具备毒性小与可降解的特征。运用微生物来修复土壤重金属机理主要涵盖氧化还原反应、沉淀、生物吸附、吸收转运、表面生物大分子与细胞代谢等等。
4 结语
总而言之,运用多种修复技术的联合修复方式,依旧是日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关键所在。重金属修复在土壤机理、修复方式的安全性研究和今后处理安全性之上的研究甚少,相应的土壤重金属的研究趋势集中在土壤重金属的源解析和治理修复技术之上。[1]赵纪新,尹鹏程,岳荣,王美萍,史锐.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
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04):19-21+26.
[2]周建军,周桔,冯仁国.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战略[J].中国
科学院院刊,2014,29(03):315-320+350+272.
块状比较突出,呈现的不同的颗粒特点,有的为烟灰色有的为乳白色有的为白色,晶结构呈现半自形与它形,产出特点呈现粒状。由于穿插关系以及矿物组合和形态的不同,有三个阶段之分,石英在成矿的前期阶段上,主要表现为梳状沿脉壁进行生长,表现为不同的粗粒度特点,有的为锥状,具有较好的透明度;石英在成矿期以及成矿晚期阶段主要表现为它形粒状特征产出,在裂隙中进行充填对细脉形成比较有利,自形方解石晶体是方解石的主要特点,在张性裂隙中呈现细脉状以及脉状与长柱状和片状进行分布。
3 辉钼矿矿物学特征
辉钼矿产出特点呈现石英细脉以及热液蚀变等两种特点产出,辉钼矿的这些产出特点,不论是构造特点以及矿石构造和辉钼矿含量上以及结晶度和形态大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性。
(1)热液蚀变岩型。热液蚀变岩型矿石,主要指钾长石化辉钼矿矿石、矿石中辉钼矿多呈铅灰色,形状多不规则,以粒状、浸染状为主,结晶程度较高,多色性明显,主要嵌布于黄铁矿。矿石矿物主要有辉钼矿、黄铁矿和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长石。
(2)石英脉型。辉钼矿以及黄铜矿和黄铁矿等是其主要的矿石矿物组成,石英是主要的脉石矿物,方解石相对较少。辉钼矿主要表现为灰黑色,显现不大的颗粒状,还有小片状产出,存在较差的自形程度,有片状以及它形鳞片状以及六方板块状。黄铁矿有早中晚期之分,半自形自形的粒状是早期黄铁矿的主要特点,同时还有立方晶体特征,在石英脉中进行嵌布;它形细粒状的黄铁矿主要为中晚期的黄铁矿,团块状是晶型的主要特点,在早期矿物裂隙以及颗粒晶间隙内产出,呈现较小的含铜量,表现为细粒状以及塔型粒状尤团
4 钼矿化发现的意义
(1)钼矿化体在新余良山小杂岩体南侧的边缘部位被发现,区内的热液蚀变特征非常的突出,断裂为该矿容矿提供有力的条件,三位一体的偶合地带对钼矿的寻找非常的有力。(2)钨钼元素在区内具有明显的特点,但是之前前人并未对其进行有效解释,该矿体的发现,显示区内矿致异常是该区的主要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证明区内的找矿标志为钨钼化探异常,对该区寻找钼多金属矿具有重要的意义。(3)良山铁矿床时钼矿化主要的产出部位,该铁矿是国内重要的BIF型铁矿,本次研究的钼矿化在铁矿层内进行穿插,显示钼矿化之前为良山铁矿的重要的变形时代,燕山早期是铁矿的变形上限。[1]岳来群,黄春鹏,张克尧.赣中良山石英脉型钼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初探[J].地质与勘探,2018,38(04):17-21.
[2]刘才伟.江西新余良山钼矿氢-氧-硫-铅同位素特征及指示意义[D].
地质科技,2017.
2019年 12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2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