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春天,一个满是线条的季节!

春天,一个满是线条的季节!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春天,一个满是线条的季节!

《春如线(密)》(1993年作)

有人说,吴冠中的笔法最适合描绘春天,因为它本身就带着隽秀之美。这话并非不恰切,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着像这幅娟秀、恬静的《春如线》,我们不得不说:要展现春天的清新之美,很难有比这更确当的笔法了。也许,这就是一位伟大画家所独具的魅力。

《春如线(疏)》(1995年作)

吴冠中曾经说过:“‘春如线’是《牡丹亭 游园惊梦》中的一句唱词:春如线,剪不断,理还乱。李煜之情丝丝如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线,形象地表达了情之缠绵。我的绘画经常坠入线之罗网,从具象的紫藤之纠葛发展到抽象的情结,纵横交错,上下遨游,线在感情世界中任情奔驰。我有不少画作以‘春如线’命名,以线书写春意,情脉脉,我乐于借用。”

《春如线》(1999年作)

因为“线”的这种情脉脉,所以在吴冠中的眼中,这个世界,几乎都是变成了线和线的组合。吴冠中分别在1993年、1995年和1999年三度创作《春如线》,三幅作品无一例外,都用线来绘写春天,表现春光之易逝,表达情谊藕断丝连。也仿佛那人间留不住朱颜,留不住青丝。

线条从春天生发,风筝线是线,风是线,流水也是线,相互变化变奏,向四外延展,于是,在吴冠中的画中,我们看到了如此繁多的线条:变形的、扭曲的、奇诡的。

吴冠中《早春》

吴冠中《春光烂漫》

和这些多情的线条邂逅,成为解读吴冠中画作的第一道门槛。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母雷特,也许观众所见、所感已不是作者的本意了—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从其作品中得到了精神的陶冶和升华!《春如线》的结构是如此紧密,我们无法想象可以在任何地方添加一堵墙或一根草,但吴冠中洒上去的那些看似毫无意

义的墨点,却不可思议地使整个画面充满流动的韵律。在色彩的使用上,吴冠中同样做到了既简约、又精确,画中色彩既少且淡,画中的几点红,与画面右下方的一方印章,巧妙地使整个画面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山头的淡绿,使画面充满生气。有人说,吴冠中的笔法最适合描绘春天,因为它本身就带着隽秀之美。这话并非不恰切,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着像这幅娟秀、恬静的《春如线》,我们不得不说:要展现春天的清新之美,很难有比这更确当的笔法了。也许,这就是一位伟大画家所独具的魅力。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吴冠中《姹紫嫣红又一春》

吴冠中用墨彩相迎西方,在国画里引进油画体面的厚实和色彩的凝重,特别是形式结构的造型表现力,大大增加了国画实处的质量感

和虚处的丰富性。

他的画显示的意境,干净。 看他的画,你会被他所表达的美所吸引,这种美简单,不喧哗,不会给人热烈沸腾的感觉,却有一种极致的张力。吴冠中认为:“由于传统民族心理的熏陶,我爱绘画的意境;由于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爱好,我重视形象及形式本身的感染力。鱼和熊掌都要,我不满足于传统山水画中追求可游可居的文学意境。我曾长期采用在一幅画中根据构思到几个不同地点写生的方式组织画面,我称之谓边选矿,边炼钢。目的是想凭生动的形象来揭示意境。

吴冠中《春雨》

吴冠中《春》

文化层次的人都能找出欣赏吴冠中作品的角度。

吴冠中的画恐怕是目前最能受到广泛认同的水墨作品,各个年龄、每每看吴冠中的画,便觉心中清淡澄净起来,在他众多作品中,我独爱他的江南春景图,在阳光妩媚的春日里,一起看看吴冠中老先生笔下那美丽的江南美景吧!

吴冠中《春雨润江南》

吴冠中《燕子归来》

吴冠中《水乡春早》

吴冠中《春塘人家》

吴冠中《江南春早》

吴冠中《江南春》

吴冠中的《江南春色》

吴冠中《春山新雨后》

吴冠中《春之声》

吴冠中《燕子寻故人》

吴冠中《春风又绿江南岸》

吴冠中,一位融贯中西的绘画大师,看过他的画后,总是莫名想要进入诗意般的画面中,在唯美的桃红柳绿中寻找自己梦幻般的恋爱感觉。

end

点一下好看再走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