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师技能计算题及公式总结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总1
(理想体重=身高(cm)-105 理想体重又称标准体重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体重指数=[实测体重(kg)—标准体重(kg)]÷标准体重(kg)×100%
膳食能量=蛋白质摄入量×4+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脂肪摄入量×9
Vervaeck指数=[体重(kg)+胸围(cm)]÷身高(cm)×100
身高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1000 Rohrer指数=体重(kg)/身高3(m)×107 Kaup指数=体重(kg)/身高2(m)×104 比胸围=胸围(cm)÷身高(cm)×100 腰臀比值WHR=腰围(cm)/臀围(cm)
全日能量供给量=标准体重(kg)×标准体重能量需要量(kcal/kg)
**成人每日能量供给量估算表(kcal/kg标准体重)
轻体力劳动 40 消瘦 35 正常 30 超重 20~25 肥胖 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 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 群体人日数=早餐就餐人数×早餐餐次比+中餐就餐人数×中餐餐次比+晚餐就餐人数×晚餐餐次比 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总量或自产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 已知食物量求营养素的量:
食物中某营养素量=食物量(g)×可食部分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比例(即百分比%) 已知营养素的量求食物量:
食物量=某营养素量÷可食部分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比例(即百分比%)
注:在查食物成分表时,给出的数值都是每百克食 注:人日数和标准人日数在计算平均量的时候会用,即家庭每人每日的平均量,群体每人每日的平均量 豆制品:产品蛋白质含量%=摄入量×蛋白质含量÷(每百克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
奶制品:鲜奶量=奶制品摄入量×蛋白质含量÷3(每百克鲜奶中蛋白质的含量3g)
混合系数(群体标准人系数)=(家庭成员1标准人系数×人日数+家庭成员2标准人系数×人日数+家庭成员3标准人系数×人日数+......)÷全家总人日数 标准人的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混合系数
标准人的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
餐次比= 一餐提供的能量(早、中或晚)÷全天的总能量 营养素密度=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
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全天的推荐量)能量密度=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
能量推荐摄入量(每人全天的能量)营养素密度
能量密度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Q)=
INQ=1,表示食物提供营养素的能力与提供热能的能力相当,二者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相等,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
INQ<1,表示该食物提供营养素的能力小于提供热能的能力,长期食用此食物,会发生营养素不足或供能过剩的危险,为“营养价值低食物”。
INQ>1,表示该食物提供营养素的能力大于提供热能的能力,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特别适合体重超重和肥胖者选择。 蛋白质功效比值=
物中营养素的量(克、毫克等等)这里的比例就是在数值后面加个%即可,计算得出的数值的单位是克、毫克等等
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家庭某营养素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
标准人:体重60kg、成年男性、轻体力劳动,能量供给量2400 kcal
标准人系数:其他各类人按其能量推荐量与2400 kcal之比得出各类人的折合系数即标准人系数。如:成年女性中体力劳动能量RNI为2300 kcal,其标准人系数=2300/2400=
标准人日=标准人系数×人日数
总标准人日数=全家每个人标准人日之和
2
试验期内动物增加体重(g)
试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氮储留量100
氮吸收量蛋白质生物价(BV)=
注:氮吸收量=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
氮储留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
氮)
蛋白质氨基酸评分(AAS)
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mg)理想模式中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mg)
简化公式:AAS=
食物模式
标准模式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