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祛除体内和脚底的湿气,它们一是薏米,一是红小豆,一是芡实。(芡实洗干净后,要磨成粉加入。) 加工方法
不需按比例,每样抓一小把,将薏米和红小豆洗净后,用水浸泡一夜。(豆萌芽,生最盛,其酵素特多,少食后令人排出空的物,而且更容易煲。)把泡好的薏米、红小豆和芡实粉,加入适量的水煮至豆花,即加入冰糖溶解后,就是祛湿健脾的佳品 —— 芡实薏米红豆粥了。粥可以每日三餐食用,多食不限;粥汤可以做茶喝。
薏米红小豆粥芡实有个好处,怎么熬都不会发黏发稠,底下总是熬烂了的薏米、红小豆和芡实,上面是淡红色的汤,而薏米、红小豆和芡实的有效成分大半都在汤里。熬粥时候,水放多一些,这些汤就够我们喝一天,可以当茶喝。 功效分析
芡实,有补脾止泻、固肾涩精之功,为健脾止泻、益肾固精之良药。中医认为,脾健则水湿自去,肾气旺则固摄有权,久久服之,诸症自消。芡实含少量淀粉,少量脂肪油及钙、磷、铁、核黄素、维生素C等。芡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微量元素,保证体内营养所需成分;芡实可以加强小肠吸收功能,提高尿木糖排泄率,增加血清胡萝卜素浓度。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红小豆,在中药里称作为“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注意:
千万不能加大米进去,因为大米生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红豆和薏米都是祛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把人体的湿气给祛除掉,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所以整个粥就稠了。所有薏米、红豆和芡实就白费了,功效全无。 调养周期
调养一个周期约28天,正好是人体的一个生物周期,就可以见到效果。一般三个周期,身体就会康健痊愈。 调养案例
许多体内湿气和手脚湿气严重的患者,仅仅食用了十几天,手脚的湿气就明显减少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