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5月第14卷第15期(旬刊) JPMT,May.2007,Vol.14,No.15(IssuedEveryTenDays)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白洪琴
(宜兴市人民医院,江苏宜兴214200)
[摘 要]报告了6例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在了解该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上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是救
治成功的关键,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救治与护理,本组病例100%痊愈,未发生并发症和后遗症。
[关键词]骨折;脂肪栓塞综合征;观察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7)1522060201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外伤、骨折等创伤的严重并发症,是由
于脂肪颗粒阻塞血管而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与骨折创伤的严重程度和长骨骨折的数量成正比,现将我科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骨折合并脂肪栓塞6例患者,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岁~47岁,股骨干骨折2例,股骨骨折合并胫腓骨骨折3例,骨折合并骨盆骨折1例,其中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2例,伤后患肢均高度肿胀,伤后12h~72h内出现发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或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皮下或结膜下出现散在出血点,动脉血氧分压<60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90%,经一般吸氧不能改善,2例患者经面罩吸氧,4例患者经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并予以大剂量激素,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而抢救成功。2 观察与护理2.1 严密观察病情 脂肪栓塞综合征正确及时的诊断是治疗、预后的关键,凡有长骨骨折的青壮年入院时,我们思想上就予以高度重视,72h内给予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一旦出现与疾病本身不相符的意识状态改变、呼吸系统改变、发热、皮肤出血点、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应高度警惕,及时汇报医生。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给予面罩吸氧6min~8min,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呼吸机辅助呼吸,随时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保持动脉血氧饱和度>95%,血氧分压>70%,保持呼吸频率12次/min~18次/min,必要时行高压氧治疗。
2.3 抗休克、预防脑水肿及颅高压 头枕冰袋降温、镇静、脱
水、利尿、改善微循环,并早期大量使用激素以减少游离脂肪酸的作用。2.4 骨折肢体有效制动 确实的伤肢制动、避免在未临时固定的情况下过多搬动,各项护理操作动作轻柔,保持石膏绷带或牵引肢体的有效性,患肢抬高于心脏30°以上,以利消肿及改善患肢局部的组织缺血、缺氧。2.5 饮食 给予低脂、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素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降低血浆乳糜含量,减少脂肪酸的形成。2.6 加强基础护理 预防皮肤、肺部、泌尿系统并发症。2.7 做好心理护理 严密细致的病情观察及娴熟的技术操作,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恐惧心理。3 护理体会
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病情危重,甚至危及生命,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般均可痊愈,护理人员作为患者病情变化的一线观察者,不论是病情的发生、演变及处置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发现可疑症状,应首先考虑脂肪栓塞综合征,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参考文献:[1] 林斌,郭延杰.单纯股骨干骨折的脂肪栓塞综合征[J].中国矫
形外科杂志,1999,2:1562157.[2] 樊小燕,庞雪英.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8例的预见性护理[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1):54255.
(收稿日期:2007203213)
作者简介:白洪琴(1971-),女,江苏宜兴人,2005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主管护师。
心血管病患者合并便秘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陈红珍
(姜堰市溱潼人民医院,江苏姜堰225508)
[关键词]心血管病;便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7)15220602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见增高,心血管疾病患者排便困难时因腹内压急剧升高,反射性影响心率及冠状动脉血流量,诱发或加重病情,甚至导致不可逆的死亡,因此处理好便秘的问题非常重要。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39岁~94岁,平均65岁,其中3d未解大便者52例,1周及其以上未解大便者6例。
2 原因分析
2.1 心血管病患者 心血管病患者住院后对排便环境、排便习惯及排便姿势改变引起便秘。加上患者长期卧床,体质虚弱,活动量减少胃肠蠕动功能差,食欲下降,摄入食物和水分较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动,长时间停留在肠腔内,
水分被过度吸收,造成粪质干结,排便困难。2.2 精神心理因素与便秘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患者长期慢性病,自理能力较差,或发病突然,担心预后,使患者产生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