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下册马工程教材重点知识整理
1927年—1937年阶段特征: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一、时代特征
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确立,中共红色政权创立发展,两个政权形成对立斗争局面。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华侵略进一步加剧,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社会的要矛盾。1936年抗日民主运动的情绪不断高涨,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从对抗面再度走向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此时初步形成。
二、重点解读
1.20年代末30年代初国民党的政策:攘外必先安内
国民党对日态度:不抵抗政策
国民党对中共态度:屠杀、围剿
2.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中共反抗国民党统治:
① 1927年:八七会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 1928年—1931年: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制定土地革命路线,开展土地革命几十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建立。反国民党三次\"围剿”争中华苏维埃政府在瑞金成立。
发展生产,建设根据地。
③ 1931年—1935年: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干扰。中央苏军红军取得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3.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