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黎族传统民间歌舞的价值与旅游开发利用

浅谈黎族传统民间歌舞的价值与旅游开发利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21卷第1期 2014年2月 琼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Qiongzhou University V01.21 No.1 Feb.2014 浅谈黎族传统民问歌舞的价值与旅游开发利用 林日举 (琼州学院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海南三亚572022) 摘要:在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黎族民间仍然散落和隐藏着形式多样的民间歌舞。黎族传统民间歌舞既具有鲜明的艺 术价值,又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今天,开发利用黎族传统民问歌舞已成为建设国际旅游岛 的客观要求。为了充分地开发利用黎族传统民间歌舞,务必深入广泛地挖掘整理黎族传统民间歌舞资源,以备旅游业发展 之用;必须在三亚市及各民族市县建造黎族民间歌舞开发利用发展基地,科学地开发利用黎族民间歌舞资源和民间文化原 素,创编优美的黎族歌舞文艺节目。 关键词:黎族歌舞;价值;开发 中图分类号:J642.2;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22(2014)0l一0065—05 DOI:10.13307/j.issn.1008~6722.2014.01.08 黎族人民是海南最早的居民,在开发海南宝岛的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黎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歌 舞就是他们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白海南解放以后,文艺工作者就相继深入到黎族地区,挖掘整理 黎族的传统歌舞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创编黎族歌舞文艺节目,丰富广大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揭开了 开发利用黎族传统民间歌舞的历史篇章。然而,直到旅游业方兴未艾的今天,黎族传统民间歌舞作为一种 旅游文化特色资源,被开发利用的程度还远远不能适应当今海南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在海南建设国际旅 游岛和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今天,充分开发利用黎族传统民间歌舞资源,打造本岛特色的旅游产品,已成为 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客观要求。对于黎族传统民间歌舞资源的旅游开发利用,学术界尚缺乏研究,本文正是 从旅游发展的视角来探讨黎族传统民间歌舞的开发利用价值,以及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如何科学地 开发利用,以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一、在现代化建设背景下的黎族民间歌舞及其价值 本文所谓的黎族传统民间歌舞,包括黎族传统民歌、民间舞蹈两大类。民族的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 本来各有其艺术分类,但继2003年张艺谋《印象・刘三姐》重磅登场,2004年起杨丽萍上演《云南映象》, 2006年,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开辟“原生态唱法”之后,“原生态艺术”这一概念出现了,民 族的传统民歌和民间舞蹈,都可归到“原生态艺术”领域了。¨ 海南解放以前,由于历史与地域的原因,黎族传统歌舞几乎是藏在深闺人未识。自1950年海南解放 之后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海南建省之前,广大的民族音乐舞蹈工作者就陆续来到黎族地区进行挖掘整 理收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黎族音乐舞蹈原素进行创作,把黎族传统歌舞搬上了舞台,才使得黎族传 统歌舞的艺术价值充分地展现出来。 传统与现代化,原生态艺术与现代艺术既是相沿袭的关系,但往往又是相互矛盾的。自从中国改革开 放和进行现代化建设以来,黎族地区也随之逐渐走进了现代化的社会,电影、电视、录相、卡拉OK、交谊舞、 收稿日期:2013—12—23 作者简介:林日举(1955一),男,海南东方人,琼州学院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海南史、海 南民族文化。 65・ ・第2l卷第1期 琼州学院学报 健身舞等现代城市娱乐活动陆续进入黎族地区,并逐渐成为黎族地区年青人主要的文娱活动内容。在这 样的背景下,黎族传统民问歌舞的生存情况如何呢?即是否已经消失了,或是已经失去它的价值了呢?不 可否认,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现代文明和现代多元文化相继进入黎族地区,黎族地区的现代化程度日渐 提高,原来的黎族传统民间歌舞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因此,黎族传统民间歌舞艺术逐渐退出了劳动 领域和某些民俗领域。诸如属于“走访婚”遗风的以对歌形式求爱的布隆闺风情,随着黎族地区新农村的 改造,黎族人民居住条件环境的改善而消失了;在历来为人们所好奇的黎族传统“三月三”节日里,原来的 男女自由幽会谈情说爱的场面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政府主导举办的歌舞欢乐场面;在原来独具特色的黎 族婚礼上,非但男男女女对情歌环节没有了,而且把属于现代文明的卡拉OK引入了婚庆活动中。同时不 可否认,在现代化背景下,黎族青年人受到现代文明的熏陶,大多数人都不会唱本民族的传统民歌了。正 由于如此,许多人错误地认为黎族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已经失消了。其实不然。虽然黎族传统的民间歌 舞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了,大多数的年青人不会唱本民族的传统民歌了,但样式多样的黎族传统民间歌舞仍 然像璞玉一样散落和隐藏在黎族民间,特别是较为偏远的山区农村。我们在田野调查中发现,至今在黎族 地区能采集到的黎族传统民歌仍然有十多种。如五指山市辖区内有“水满调”、“欺欺调”、“毛阳古调”;琼 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有“地亲调(四亲调)”、“哕呢调”;白沙黎族自治县境内有“沙中调”、“歪歪调”、 “娃呀娃”、“牙叉通呢”、“元门通呃”、“南开通呢”;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有“罗尼调”、“五弓调”和 “加茂吟歌”;陵水黎族自治县境内有“长桌调”、“短调”、“古调”;昌江黎族自治县境内有“哩哩调”;东方 市黎族乡镇有“滚龙调”、“欧欧调”、“斗牛调”;乐东黎族自治县境内有“千家调”。至今黎族民间舞蹈形 式仍然有跳娘舞、跳鬼舞、平安舞(也称《年舞》)、祝福舞(招福舞)、老古舞、五风舞、吊锣舞(跳锣舞)、钱 铃双刀舞、打鼓舞、打鹿舞、打柴舞、舂米舞、庆丰收舞、土鼓舞、咚铃伽、簸箕舞、赶鸟舞、钱串舞、踏青舞、猴 子舞、打碗舞、清音舞(《逗娘舞》)等等。其中,有许多黎族仪式歌舞已从神坛中走出来,进入黎族人民日 常生活领域,成为人们自娱自乐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如跳娘舞、庆丰收舞就是其中的两种。跳娘舞,原来 是黎族宗教信仰活动主持人“娘母”在举行宗教祭祀活动时跳的,如今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乡在乡村 文化建设中,把这一仪式舞蹈的基本形态引进文娱活动领域中来;庆丰收舞,是原合亩制地区的五指山市 毛阳镇一带杞方言黎族的民间舞蹈,本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983年)在毛阳镇曾亲眼目睹过这种舞 蹈。当时黎族群众男女两队列成人字形,伴着铜锣、木鼓沉重舒缓的节奏跳,气氛庄严凝重。《中国黎族》 第九章第五节《节庆》中有一段这样记载: 合亩制地区黎族,于农历三月的牛日,在亩头家杀猪摆酒席,聚众敲锣打鼓跳祖先舞蹈,庆贺 春天带来的福气,为未怀孕的妇女招福魂,祝愿来日生男育女。 从当时的场面来判断,庆丰收舞的原型就是合亩制地区杞方言黎族节庆日跳的祖先舞的一种,其原始 的功能就是娱神。如今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把它开发出来,作为群众自娱白乐的歌舞形式。当然。 上述黎族民间这些传统歌舞中的某些类项,已经出现残缺。 虽然黎族传统民间歌舞作为一种原生态艺术,是在落后生产方式下的产物,属于农业文明时代的上 层建筑,而且在当今的后l丁业文明时代里,时刻都遭受现代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挑战,然而,它如今仍然具 有很高的价值。首先是它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黎族传统民间歌舞之艺术价值、美学价值和 文化价值,是取决于它的艺术特质的。以其与其他民族的民问歌舞相比,黎族传统民间歌舞的整体特征和 风貌,可以概括为古朴、纯真、神奇的特质和田同诗般的意境和韵味。从黎族民歌曲调音乐来说,这一特点 的具体表现,一方面表现为旋律的质朴、优美、柔和,节奏自由、平稳,表现手法集中、简练,生活气息、山野 风味浓厚,并带有浓郁的历史沧桑感和神秘感。另一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和风格的多样性。如黎 族有五大方言区,每个方言区的民歌在曲调上均有差别,各具风格特点。如琼中地区的“地亲调”,白沙地 区的“沙中调”、“歪歪调”、“娃呀娃”,保亭地区的“罗尼调”,陵水地区的“长桌调”、“短调”、“古调”和昌 江地区的“哩哩调”,均是缓慢流畅;东方地区的“滚龙调”,节奏快速鲜明;乐东的“千家调”,高亢豪放;东 方地区的“欧欧调”,柔和动人。由于有调式的差别,尽管歌词相同,但在不同的地方却有着不同的调子。 如很多地方都有砍山歌,但在调式上却有通什调、保城调、什玲调、红毛调、水满调、什运调、毛阳古调、保亭 ・66・ 林日举:浅谈黎族传统民间歌舞的价值与旅游开发利用 2014年第1期 五弓调,以及白沙牙叉通呢、元门通呃、南开通呢、保亭加茂吟歌等,真可谓多姿多彩。再如黎族民间歌舞, 古朴、纯真、神奇的艺术特点在舞蹈上的具体表现,就是舞蹈语言的简单、古朴、外露,舞蹈动作轻巧、优美、 流畅、自然,以及鲜明的模拟性和写实性,体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欣赏黎族传统民间音乐(包括民歌与器 乐曲)和舞蹈,它那种特有的古朴、纯真、神奇的特质,以及田园诗般的意境和韵昧,非但能给人以美的享 受,又往往能把欣赏者带回到遥远的远古时代,能让人真正体味到黎族这一中华民族古老的族群的民族性 与文化艺术之魅力,以及古老文化艺术的真正内涵与黎族人民的审美情趣。 其次,黎族传统民间歌舞的价值还在于它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和经济价值。黎族传统民间歌舞本 身就是有声有形的艺术形式,是直观的,可欣赏的,可重复开发利用的,因此,可作为文化旅游资源长期开发利 用。如在旅游地或旅游景区景点适当开发利用,把它作为一种文化大餐,作强作精,既可增加景区的旅游特 色,又能提高旅游景点景区的文化品位,长期吸引省内外的游客,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大发展。 二、关于黎族传统民间歌舞开发利用的思考 (一)黎族传统民间歌舞开发利用现状反思 黎族民间歌舞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从海南解放以后的五十年代开始的。从那时至今,黎族传统民间歌 舞的开发利用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时期,时间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 1988年海南建省办大特区前。第二个时期是海南建省办大特区以来,即1989年至今。 第一个时期主要的文艺组织机构有黎族苗族自治州文化馆、自治州民族歌舞团以及民族地区八个县 的文化馆、县文艺宣传队等等,文艺工作者之主体,前期主要是来自广东省各个地区的致力于民族歌舞创 作的专业人员,后期则以海南民族地区本土的文艺工作者为主,他们专心致志地从事黎族民间歌曲、器乐 曲、舞蹈的挖掘整理加工,所取得的成果,主要用于专业团队的文艺表演和群众艺术的普及之上,所产生的 效益是纯社会效益。 第二个时期,除了省市县一级文化机构和专业团体的文艺工作者之外,高校专业教师、社会文艺爱好 者也加入到收集研究行列当中来。然而,对黎族传统民间歌舞的挖掘搜集整理的广度深度,远远比不上第 一个时期;在成果的开发利用上,虽然已进人民族地区的旅游景区,或是用于民族地区举办的大型节庆活 动表演之上,但并不是主流,其主流仍然是专业团体的专业文艺表演,所追求的效益,既产生社会效益,又 产生经济效益,但社会效益的比重较大。如海南民族歌舞团牵头创作编演的人偶剧《鹿回头》,由省委宣 传部、省文体厅、省民宗厅、海口市委宣传部和海口市文体厅联合创作,省歌舞团、省民族歌舞团及部分省 内民间歌手联合表演的大型歌舞诗《达达瑟》,海南省歌舞团创编的大型歌舞诗《黎族故事》,均是专业团 体创编并主要是为了参加国家文艺会演准备的。目前像云南的“云南印象”、广西的“印象・刘三姐”、湖 南张家界的“魅力湘西”这样用于旅游景区专场演出,以推动本土旅游业发展的大型黎族歌舞剧尚未产 生,于是,黎族歌舞的旅游开发价值尚未充分彰显出来。 其次,由于缺乏继续深入广泛地搜集整理黎族民间歌舞资源,在开发利用上大都是沿袭前人挖掘整理 的原始素材,或是借鉴、借用其他市县的产品,缺乏创新,以致各旅游景区和各市县在节庆期间表演的黎族 歌舞,从内容到形式大都是雷同的。 再次,一些文艺工作者由于专业修养低,在搜集黎族民间歌舞原素时出现严重的错误。如有的文艺工 作者,把苗族的民间音乐原素当作黎族音乐原素来使用;有的文艺工作者把丧葬仪式音乐用于喜庆节目 中,不但贻笑大方,而且造成不良的影响;有一些文艺工作者在挖掘黎族民间传说素材用于黎族歌舞创作 时,随意篡改黎族传说的主题风格,并粗制乱造。在黎族民间歌舞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之所出现这些问题, 深究起来,主要的原因是开发利用者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细致的科学研究;至今黎族传统民间歌舞走人 旅游业领域那么有限,主要是政府在这方面没有全盘的规划,投入也十分有限。 (二)旅游业的发展与黎族民间歌舞的开发利用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最为关键的就是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合理地开发利用本省的各类可利用的旅 ・67・ 第21卷第1期 琼外『学院学报 游资源,高质量、高品位地建设旅游景点,合理规划和分布旅游景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产品 的打造方面,务必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而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就要科学地开发利用海南本 土固有特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这种背景下,充分开发利用黎族传统的民间歌舞资源,创作适合于旅游 业发展的黎族歌舞节目,可谓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客观要求。那么如何挖掘开发利用黎族民间歌舞 呢?笔者以为首先必须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坚持在保护与传承中科学地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巾科学 地保护与传承的理念。根据这一理念,黎族传统民问歌舞资源的开发利用,可具体从j个方面着手。 1.深入广泛挖掘整理黎族传统民间歌舞资源以备旅游业发展之用 如前所述,如今仍有多样化的有价值的黎族传统民间歌舞散落隐藏在黎族民问,但由于其生态环境遭 受破坏,致使某些类项出现残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黎族地区的现代化程度与H俱增,黎族人民也 必然要与传统社会告别,这已成为黎族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黎族民间歌舞资源也必然随 着它的生态环境的逐渐消失而消失。如果不再深入广泛地加紧搜集挖掘整理,把如今尚存活于黎族民间 的传统民间歌舞资源及时抢救,这将成为我们这一代的遗憾,也不能很好地将有价值的黎族传统民间歌舞 服务于海南旅游业发展之上,使海南的旅游业焕发出新的光彩。深人广泛地搜集挖掘整理黎族传统民间 歌舞,这可谓是发展海南特色旅游业的基础T作,不容忽视。如果能成功地抢救尚存活于黎族民间的传统 歌舞资源,以后即便是黎族民问歌舞因社会的彻底转型而完全消失了,我们这一代搜集挖掘整理的成果将 会长期存在,人们将世世代代凭借它来领略到黎族民间歌舞的风采,海南的旅游业将能长久地开发利用它 的价值与功能。美国学者梅里阿姆在《音乐人类学》一书中讲到美洲印第安人和黑人,虽然曾经遭受过殖 民者的野蛮迫害与奴役,他们包括音乐在内的民族文化也随之受到摧残,但是历经数百年的沧桑这些音乐 不但依然存在,而且成为美洲的许多国家各类音乐创作的重要元素①,就主要归结于民族音乐学家的保存 整理之功。 2.必须建造黎族民间歌舞开发利用发展基地 黎族歌舞的保护与传承和旅游开发利用是需要载体的,所谓的载体包括活动和活动的场所、队伍。目 前三亚市“宋城三亚千古情景区”创建的“宋城”与创编的《三亚千古情》,虽然不是黎族歌舞,它成功与否 故而不论,但这一举措再一次启发我们,在发展旅游业中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必须借鉴云南《纳两族古 乐》与《云南印象》、广西桂林《印象・刘.二姐》和湖南张家界的《魅力湘两》的成功经验,在重要的旅游目的 地建立永久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基地,直接促使旅游业与民族歌舞结合,做成旅游精品。【大]此,笔者以为要 充分地开发利用黎族传统民间歌舞资源,有必要建立“黎族民问歌舞研究与开发利用基地”,这一基地最 佳的地点就在海南旅游业发展的主阵地三亚市,其次是各民族市县治所。建立起来的基地,要建有大型黎 族歌舞排练与演出场所,建有节庆Et活动的广场,要组建起专业性的表演队伍、创编人员队伍,设立研究与 开发利用机构、教育与培训机构,并有计划地开展为旅游业服务的黎族民间歌舞的开发利用活动、表演 活动。 3.科学地开发利用黎族传统民间歌舞资源,[大]地制宜创编优质黎族歌舞节目 科学地开发利用黎族民间歌舞资源,创编大型黎族歌舞和适合于旅游景区表演以及节庆期间表演的 黎族歌舞节目,这是利用黎族歌舞服务和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最直接的途径。然而,在如何开发利用黎族民 间歌舞原素和文化原素创编黎族歌舞文艺节目,是开发利用黎族民间歌舞为旅游服务最为关键的一环。 笔者所谓的黎族民间文化原素,主要是指黎族民间传说资源。黎族民问广泛流传着丰富而美丽感人的神 话传说,如五指山的传说、鹿回头的传说、甘T鸟的传说等均是,也曾被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歌舞团改编创 编为黎族歌舞节目。科学地将黎族的歌舞原素与民间传说原素有机地结合,创编大型的黎族歌舞,会使得 黎族歌舞的艺术性与历史性、民族性很好地结合,也将使之更具魅力。 在开发利用黎族传统民间歌舞资源和黎族民间文化原素创编黎族歌舞文艺节目中,首先必须加强科 学研究,对原有的题材与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扬弃,从丰富多彩的黎族的历史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炼 ①此观点转引白俞人豪《“原生态”音乐与音乐的原生态》,见《人民音乐>>2006年第9期 ・68・ 林目举:浅谈黎族传统民间歌舞的价值与旅游开发利用 2014年第1期 出积极健康、崇德向善、催人奋进的主题,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鼓舞人、激励人、引导人,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全面准确地掌握黎族传统民问歌舞艺术的基本范式、 内涵以及表现方式,在具体的开发利用中要做到尊重艺术规律,坚持民族性,坚持黎族民间歌舞的基本原 素不变,内涵内质不变和风格不变,以维护黎族歌舞的本来的艺术风貌。其次,要坚持在发展中的创新。 在发展旅游业中开发利用黎族歌舞艺术,非但歌舞的主题思想要在坚持民族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注入适 应时代发展的内容,而且艺术形式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加以创新,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特色。因为身处后工业 时代的人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再回到纯原生态艺术中去。而且,海南解放以来黎族歌舞艺术发展实践也昭 告我们,只有不断的创新,黎族歌舞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再次,要因地制宜,很好地结合本地的民族历 史,充分利用本地本土资源,打造本地的黎族歌舞品牌。如三亚市是黎族民间传说《鹿回头》故事的归宿 地,《黄道婆》原型的发源地,要打造的黎族歌舞品牌首选的就应当是《鹿回头》和《黄道婆》,把《鹿回头》 和《黄道婆》的歌舞剧创编好演好,必然会提高三亚市的旅游品位和魅力。此外,五指山市要打造的少不 了《五指山的传说》,白沙县要打造的少不了《白沙起义》。这样既避免艺术形式和主题思想上的雷同,也 将有效地促进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乐平.关于电视热衷原生态艺术的文化解读[J].中国电视,2009(2):42—44 [2]王学萍.中国黎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212. The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Values and Tourism Exploitation of Traditional Li Folk Songs and Dances LIN Ri-ju (Hainan National Research Base,Qiongzhou University,Sanya,Hainan,572022) Abstract: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there are various forms of songs and dances scattered and hidden among Li people.The traditional Li folk songs and dances possess distinctive artistic values and high values for tourism exploitation.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the exploita— tion of traditional Li folk songs and dances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the re— sources of traditional Li folk songs and dances should be extensively collected.The exploitation bases of Li folk songs and dances should be found in Sanya and other ethnic minority cities and counties.Scientiifc exploitation of Li f0lk songs and dances and the cuhural elements can be used to create fine artistic performance. Key words:Li songs and dances;values;exploitation ・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