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骨折颌间结扎固定术40例护理体会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74・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2年 第33卷 第4期 、7o1.33 NO.4 201 2 JOURN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FIT下颌骨骨折颌间结扎固定术4O例护理体会 樊丽萍王丽娜西玉立林娜 牡丹江 157011)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一门诊口腔科黑龙江下颌骨骨折在口腔颌面部损伤中最为常见,其按Killey 不仅是肉体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理创伤。患者对手术方案、 分类法分为下颌角骨折、颏部正中骨折、髁状突骨折和颏孔 区骨折…。颌骨牵引是下颌骨骨折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为 在上、下颌牙唇侧各固定一带有挂钩的牙弓夹板,上、下颌正 疼痛程度不太了解,担心治愈后面容、张口、进食等恢复效果 不佳,而产生焦虑、恐惧、紧张不安,甚至拒绝配合检查与治 疗。因此对患者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技术操作轻 柔熟练,应主动与患者交谈,态度和蔼,必要时介绍-一些成功 病例,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激励患者敢于面对现 实,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 。 3.2术后护理 3.2.1术后观察下颌骨骨折口腔内行颌问结扎固定术 常的咬合关系通过在挂钩挂上橡皮圈以作牵引,其方向按骨 折段需复位的方向挂。近年来,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行下颌骨 骨折颌问结扎固定术4O例,经精心护理,患者对恢复后的结 果满意。现介绍下颌骨骨折颌间结扎固定术护理的一些体 会。 1资料与方法 后,上下颌问借橡皮圈加以牵引固定,术后护理人员应经常 1.1临床资料下颌骨骨折患者4o例,均为外伤所致,其 观察橡皮圈牵引的方向是否准确,加力大小是否适当,对松 中男性3O例,女性10例;18—60岁,平均3O岁;骨折原因: 交通事故伤25例.工作伤6例,生活伤9例;骨折部位:正中 动的牙弓夹板、橡皮圈、伤及口腔黏膜的结扎钢丝等应及时 进行调整,并观察。 3.2.2 口腔护理 由于患者口腔无法张开,影响正常饮 联合部骨折20例,颏孔区骨折8例,髁状突骨折5例,下颌 角骨折6例,冠突骨折1例。 食、说话,每日只能用软吸管经磨牙间隙吸入流食。患者因 口腔自洁能力差,需用1%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彻底清洁口 腔、牙面、结扎的钢丝、牙弓夹板及其挂钩上的橡皮圈2—3 次/d,用餐后需用软吸管吸入复方氯已啶漱口液或用注射器 1.2方法本组均采用上下颌牙弓夹板圃定结合橡皮圈牵 引术。其中30例采用下颌骨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术,1O例采 用手法复位固定术。合并颅脑外伤等需与相关科室采取相 应联合治疗。 2 结果 抽取复方氯已啶漱口液注入口腔,含漱1—2min后缓慢吐出 或用吸引器吸出,重复3—4次/d,以保持口腔卫生,预防感 切口均l期愈合,颌间结扎固定加橡皮圈牵引术后4~6 刷,经抗炎、对症治疗等与口腔护理、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 后,患者的咀嚼、吞咽、语言等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3护理 染,促进伤口1期愈合。患者每日晨晚及患者餐后进行口腔 护理时,切记缓慢注入漱口液,以免引起洪吸或呛咳,吸出时 注意避让创区,力量要适当。清洁完毕后涂润唇膏。 3.2.3营养支持(1)患者因颅面部外伤入院,应及时检 患者颌问结扎固定后的2—3周,无法张 3.1术前护理 口进食,为促进创口早日愈合,术后24~48h后即可提供饮 食护理,以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避免术聒伤口的感染,减 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患者咀嚼障碍,应给予患者高蛋 白、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索的无渣流食,如牛奶、豆浆、鱼 汤、鸡汤、果汁等。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将软吸管放在磨牙 后区间隙内,缓慢吸人浓流食;伤情严重的还可采用鼻饲法、 3.1.1术前准备查其神志、呼吸、脉搏、血压、瞳孔等情况,观察外耳道、口腔 内是否有血性分泌物,了解患者有无颅脑损伤、颌骨骨折的 常见并发症。下颌骨骨折后,骨折段由于受咀嚼肌牵拉,牙 弓缩窄,舌易后坠,而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医护人员应 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血块、异物,并想办法暂时复 注射管口内喂食、全胃肠外营养或静脉高营养输入法,提倡 少食多餐,每次250~300 ml ,温度40 左右,每2—3 h 1 位移位的骨折段;若为吸人性窒息,医师应立即行气管切开 术;(2)手术前均须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及常规的化 验检查;(3)口腔检查:注意面部外形是否对称、上下颌牙咬 合是否错乱 E下颌运动有无异常、有无流涎、张口度大小、 疼痛、肿胀。口内伤口需每口行2次口腔护理;(4)营养支 持,下颌骨骨折病人因骨折段移位而出现咬合关系紊乱、张 次,每H进餐6~7次。患者颌间结扎固定2—3周后,骨折 段基本复位,可遵医嘱取下橡皮圈,町改为进半流食,食后再 挂上。口饲后要检查口内的牙弓夹板,结扎丝有无刺伤牙龈 或唇、颊黏膜,有无脱落、断开、移位等,还要检查咬合关系是 否异常,以及时调整和改变牵引的方向 。进半流食以保证 口受限、疼痛而不能正常咀嚼,应给患者进行饮食护理;(5) 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手术所需要采取的麻醉方式、手术方案及 术中需患者配合等事项。 3.1.2心理护理 下颌骨骨折易引起面部不对称、张口受 患者营养物质的获得.增强患者的机体修复能力,有利于创 口快速恢复。患者颌间结扎固定4—6周后可以拆除固定装 置,可以改为进普食。 3.2.4 口腔功能锻炼 由于患者L下颌长期行牙弓夹板 限、流涎、疼痛、上下颌牙咬合关系错乱等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固定及橡皮圈牵引,可并发张口困难或者颞下颌关节强直,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2年 第33卷 第4期 JOURN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Vol_33 NO.4 20 12 ・75・ 还可造成骨质疏松、骨组织修复功能失常以及长期缺乏咀嚼 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颌骨骨折采用颌间牵引术既不会影响 肌的运动而造成局部血运不良等并发症。因此,开口训练在 颌面的美观,又不会损伤严重,语言功能、咀嚼吞咽功能恢复 上、下颌骨功能的恢复上至关重要,应指导患者按口腔功能 较佳,近年已在我院广泛开展。在日常的医护工作中,我们 锻练的计划进行。颌间结扎固定术后2周内以固定为主,因 体会到医护工作者精确的治疗设计、娴熟的护理技巧是前 此护理人员只给患者进行常规的口腔护理、基础护理即可。 提,术前的充分准备、术前术后精心的护理、术后经常观察并 颌间结扎固定术后第3周起固定与活动交替,因此患者可以 调整、做好饮食、口腔功能锻炼指导工作,促进创口早期愈 开始拆除牵引的橡皮圈,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开闭口锻 合,有效预防伤口感染,有效地恢复上、下颌骨的功能都是手 炼。颌间结扎固定术后第4周起以活动为主,因此患者可以 术成功的关键。 完全拆除颌间牵引后即进行开闭口训练和咀嚼功能锻 J。 术后第4周行X线检查,经张口锻炼可开口进比较浓稠的流 参考文献 食。颌间结扎固定术后第5~6周,张口度训练至正常张口 度时,可以改为进软食。病人出院后,如遇病情变化,及时与 1韩荣红.儿童下颌骨骨折的个性化保守治疗及护理[J].继续医 医生联系。还应指导病人增强安全意识,防止再次撞击伤; 学教育,2011,1(25):79—81. 加强营养,8个月后可进普食,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出院8 2郑连华,黄玉英.下颌骨骨折颌问结扎固定术30例护理体会 个月至半年复诊。 [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0):8O一81. 4讨论 3赵佛容.口腔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84. 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医学模式取代了旧有的单 4周凤英,张胜,黎伟平.颌问牵弓l的口饲进食方法及护理[J].临 纯的生物医学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护理念逐渐渗透到每 床护理杂志,2006,5(4):18一l9. 5王栋,贺西京.李浩鹏,等.胸腔镜及I—plate系统治疗胸椎骨折 一个工作环节中 。医护工作者要用爱心、耐心与患者沟 初步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8):568. 通,给患者心理上的安慰,感情上的支持与帮助,使患者最大 限度地调动主观能动性。通过术后的饮食与锻炼指导,减少 收稿13期:2011~02—25 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感染,促使患者全面康复,尽快恢复口腔 的正常功能与面部外形,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 基于网络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下医学英语课程建设 孙宏付小达邰牧寒 (牡丹江医学院外语部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外语立体化教学法是张正东先生在《外语立体化教学 1 研究设计 法的原理与模式》(1999)一书中提出的,该法以建构主义为 1.1研究对象以一所普通本科医学院2008级临床医学 理论基础,结合外语教学理论、心理学和教育学,以系统性 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进行立体化教学模式前。对这 为原则,“把外语教学看作由目的语、学生和教学环境为三维 些学生进行统一测试,确定其医学英语水平相似,从两个班 而以经济发展为底,以跨国文化交流为顶的立体系统”(张 级随机抽取各100名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照 正东,1999)。在目前普遍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外语教学 班采用传统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实验班采用立体化教学模 的情况下,该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目的语和教学环境因素对 式,通过课堂模拟语言环境、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等手 外语学习的相互作用,弥补了单一强调学生或环境因素对语 段开展课内外学习活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运用教育心理 言学习作用的不足,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和专家们 学原理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策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的重视。如胡社考(2006)和许燕(2008)等从教材、教学内 1.2研究方法基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理论,课题组构 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立体化来探讨立体教学模式对英语 建_r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医学英语课程体系。该体系以课堂 教学的积极作用。医学英语教学引用立体化教学法,由教学 显性课程与课外隐性课程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医 主体的学生、医学英语和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网络、计算机 学英语课程体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 等)构成三维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环 基础』二,通过网络环境支持,主动探索建构新的知识。在新 境促进语言学习的作用。本文从教学环境角度出发,利用网 课程体系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师的 络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医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 主要职责是设汁任务,组织教学,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 体系。 学生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指导、帮助,以保障学生高效地进 【基金项目】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研究课题。编- ̄(2012—07一o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