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徽省阜阳市第九中学等五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安徽省阜阳市第九中学等五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2022-05-22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陕西蓝田 B.北京周口店 C.云南元谋 D.浙江河姆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选B。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半坡人距今约五六千年;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2.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类多项选择可以采取排除法。种植水稻,是农耕时代的远古居民的生活,属于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征,排除第四项。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

3.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聚落的相关内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所以他们最有可能享受米饭。北京人、山顶洞人不会种植,半坡居民种植的是粟。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

4.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体现了我们先祖的创造力和智慧。根据神话传说,以下搭配错误的是( )

A.黄帝——发明算盘 B.仓颉——创造文字 C.嫘祖——养蚕缫丝 D.伶伦——制作音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徐岳---东汉末数学家,算盘的发明人,莱州人;算盘是人人都很熟悉的计算工具,算盘的发明者是谁?准确的发明年代又是哪一年呢?从东汉时期徐岳的著作《数术记遗》中我们最早看到“珠算”这个字眼。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

5.“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答案】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6.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牛耕的使用.牛耕的使用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

7.下图为春秋战车复原图。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取代。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 )

A.经济的发展 B.战争的需要 C.运输的需求 D.社会的安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战争的需要。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8.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

A.春秋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楚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将成都平原变成千里沃野 考点:都江堰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属于基础知识题型。都江堰由三部分组成: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组成。至今仍发挥“行水灌田,泄洪平灾”的作用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9. 下我国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 ) A.秦朝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西汉王朝是刘邦公元前206年建立,灭亡于公元25年,公元25年刘秀建立的汉朝称为东汉王朝,所以西汉王朝是跨越公元前后的朝代。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 10. 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 A.秦始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司马迁史记中记录西汉以前的史事.班超做《后汉书》,在司马迁之后。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B.汉武帝 C.班超 D.陈胜

B.西汉 C.东汉

D.夏朝

11.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方的商人纷纷而来,他们将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输入到欧洲,也把西方的货物带到中国,这条商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它的路线大致是( )

A.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B.长安—西域—河西走廊—欧洲—中亚、西亚 C.长安—西域—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D.长安—河西走廊—西域—欧洲—中亚、西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中央政府分管行政的是( ) A.太尉 B.丞相 C.郡守 D.御史大夫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中央政府分管行政的是丞相,太尉分管军事,御史大夫分管监察。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13.下面关于“马”字的几种书体,在秦朝时被确定为全国规范文字的是( )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楷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14.辅佐前秦苻坚统一北方的汉人丞相是( )

A.谢安 B.王导 C.王莽 D.王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前秦是氐人所建立的大权,苻坚称帝后,重用汉人王猛开始一系列改革,基本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社会经济有了一定进步,出现了“人思劝励,号称多士,盗贼止息,请托路绝,田畴修辟,帑藏充盈,典章法物,靡不悉备”的局面。这样,,就为前秦统一北方准备了政治和物质条件。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西方文明之源。

15.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这里的“它”开始出现于( )

A.郑和下西洋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张骞通西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张骞的贡献,由题干中“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可以判断出其指的是丝绸之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符合题干中“开始于”。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6.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巨著是( )

A.《史记》 B.《缀术》 C.《齐民要术》 D.《汉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7.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 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国初期没有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和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应该排除。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18.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交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

表述正确的是( )

①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 ②将都城迁往咸阳 ③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 ④鼓励鲜卑人穿汉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将都城迁往咸阳,是秦始皇的功绩,不是孝文帝的,应该排除。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 19.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始于哪一年?( ) A.公元前60年 B.公元60年 C.公元前61年 D.公元61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新疆地区的史实。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从此今天新疆天山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20. 右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示意图》这种人口大规模迁徙的高潮开始于( ) A.西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情形是:西晋时期,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壮大,开始向中原地区推进,推动了民族大融合。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对于我国人口分布状况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它在客观上大大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 21.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少数民族是( )

B.东汉

C.三国

D.西晋

A.匈奴、鲜卑、羯、氐、羌 B.匈奴、蒙古、鲜卑、羯、氐

C.匈奴、蒙古、羯、氐、羌 D.蒙古、鲜卑、羯、氐、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称“五胡乱华”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五个少数民族进入中原,攻灭西晋,并先后建立多个政权,控制我国北方地区。五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羯、氐、羌。分别建立的政权是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

22. 你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 A.儒家思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道家思想中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即矛盾对立的双方是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材料中的“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就是其体现。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23.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魏晋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在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注意题目要求的是主要的原因,所以C项正确,BDA不是主要的原因。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

24.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锦绣未央》反映了北魏时期的历史,你知道建立北魏政权,并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个民族吗?(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羌族 D.氐族 【答案】A 【解析】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鲜卑拓跋氏原来生活在大兴安岭北段,东汉末年向南迁移,逐渐成为塞上的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386年,拓跋珪在各部酋长的拥戴下,建立魏国,史称北魏。公元439年,魏灭北凉,统一了北方。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

25. 《西游记》中,孙悟空踢翻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太上老君”是哪一宗教中的人物?( ) A.道教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可以看出该题目“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踢翻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太上老君”.是道教的人物,主要目的是检查道教的兴起。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二、组合列举(共12分.)

26.“秦皇”“汉武”致力于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每空2分)

(1)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取了_____________的方法,而汉武帝则采纳董仲舒_____________ 的主张。

(2)秦始皇在地方推行_____________,汉武帝则颁布“_____________”令来削弱地方诸侯实力。 【答案】(1)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郡县制,推恩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

27. 列举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举出四例)(4分)

【答案】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列举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8.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三国时期,魏国船队曾到过今天的台湾。

改正: ( )(2)公元前1046 年,周文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史称“西周”。 改正: ( )(3)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

改正:

( )(4)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不久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 改正: 【答案】(1)×,把魏国改为吴国 (2)×,把周文王改为周武王 (3)×,把四羊方尊改为司母戊鼎 (4)√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国时期,魏国船队曾到过今天的台湾。这个是不正确的,应该把魏国改为吴国;三国时期,吴国船队曾到过夷洲,也就是今天的台湾。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元前1046 年,周文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史称“西周”。这个是不正确的,可以把周文王改为周武王;西周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这个是不正确的,应该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又称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

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不久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这个是正确的,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起义。史称大泽乡起义。它的伟大意义在于,他揭开了数千年来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农民自发起义第一次对封建政权发起挑战。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四、材料解析(共18分.)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设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材料二

材料三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四 西汉建立后,沿用和承袭了秦朝的政治体制。汉武帝时,西汉出现大一统局面。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鼓励耕织、严明法度之外,还有哪些措施?(写出三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6分)

(2) 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4分) (3)材料三所示是秦始皇为加强统治实行的什么制度?(2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答案】(1)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3)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4)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鼓励耕织、严明法度之外,还有的措施是: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分别是: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所示是秦始皇为加强统治实行的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采用李斯的建议建立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皇帝亲自认命,受皇帝直接调配!这就使得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上。同时创立三公九卿制度,让他们相互制约,从侧面考虑这也是一种集权的表现。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是: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五、活动与探究(共12分.)

30.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艺术篇】

图(a) 图(b)

(1) 图(a)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2分)汉字书写在东汉发展成为专门的艺术,图(b)是东晋谁的书法作品?(2分) 【思想篇】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2)以上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2分) 【科学篇】

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道法自然”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天人合一、阴阳平等、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三大法宝。

(3)东汉时期,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诞生了,请写出该体操的名称。同时期产生的一部医学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这部著作是什么?(4分) 【感悟篇】

(4)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2分) 【答案】(1)甲骨文。王羲之。 (2)体现了孔子“仁”的主张。 (3)“五禽戏”。《伤寒杂病论》。

(4)自觉学习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它的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作贡献,国家强大会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有一个科学、正确的态度,既要去其糟粕,又要取其精华,使其在我们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成为我们创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推动力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a)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甲骨文。;汉字书写在东汉发展成为专门的艺术,图(b)是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王羲之是中国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材料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体现了孔子“仁”的主张。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东汉时期,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诞生了,该体操的名称是:“五禽戏”。同时期产生的一部医学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这部著作是《伤寒杂病论》。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自觉学习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它的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作贡献,国家强大会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有一个科学、正确的态度,既要去其糟粕,又要取其精华,使其在我们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成为我们创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推动力量。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二);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