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狂草与中国“酒神精神”--以怀素为例论中国书法艺术的主体精神

狂草与中国“酒神精神”--以怀素为例论中国书法艺术的主体精神

2023-11-04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J ̄ou Normal Univee ̄ity(s0c1aI ̄ience) 2( ̄12年 2刺 (总筇I15埘) 狂草与中国“酒神精神" 以怀素为例论中国书法艺术的主体精神 邱世鸿 (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贵州贵阳55000 L) 摘要:通过对唐代大草书家・ 素的书法形成原因的分析,指出中国草书家的艺术精神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悲剧精神” 即 酒神精神”,他大量存在于中国文人的思想深北,井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精神雄选刚健的主体。 美键词:酒神精神:狂草;写意;艺术精神;主体精神 中围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O01 733x(2002)02—0103—05 Wedwrite and Winespinits of ChIina ——flr0m a point of Huai Su,discuss main body artspirits of calligraphy in china. QIU Shi—hong (13ept of Chinc- ̄,Guizhou Nom ̄al University,vice-professor,Guiyang.Guizheo,550001.China) Abstract:with that analy't; ̄in cause of c ̄dligraphy to cur ̄;ive calligraphy HUA1 SU of TANGCOURT.pint out that it is{I targedy.splnts of wine-spi rits 1o art s ̄rits of curslver in china,and it be in the thinking depth of china ̄holar,and it R ̄mst nmin k,My of art—spirits in ina calligraphy Key wⅢ也:mine spirits,wedwrlte,eehand brushwork, ̄qrt-spirits,nminbody—splrits 奇”,“抑左扬右,望之若欹” t5 J ”中国书论的反中 廊的特性,与生俱来,越锻炼.越辉煌,纵然在如磐夜 狂草作为书法上的大写意,历来被认为是书法家 气.朱 项之流的重压下,电从未向中府折腰,这难道 最淋漓尽致的表现方式。它脱尽实用性,以更纯净、 不是事实吗?”… 怀素狂草的艺术影响远不是笔 更解放的线条来抒’睛写意。有人认为“书法,以狂草 墨技巧谶条意味、黑白分割等形式因素所能概括,必 与大篆为代表,……是人类最卓拔的艺术” l_“ j.是 须通过千古跃动的生命意象才能捕捉那昂扬向上、富 颇富创见的 书坛上无楷圣、隶圣、篆圣,却有“草圣” 于创新的生命精神。这种生命精神来_艨于原始生命 之名。“草书之笔画,耍无一可以人他书,而他书之笔 底层、古今同罹的悲剧精神,借用尼采的术语,称之为 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23m ̄;2)。马钦忠在《书法与文 “酒神精神”。书法是写意的哲学艺术,而写意是中国 化形态》中专辟“酒神与草书”一节论草书的精神实 美学的灵魂。这种“写意精神”与“酒神精神”同理,皆 质: 因西人有酒神,秉承酒神精神的艺术……以感情 “取会风骚之意,率乎天地之心。” ” 的纯粹的时间・肚的流动而归向宇宙无极的至道至 酒神精神是一种彻底的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生 理”,“(中国)诗之“载道” 明道”似太多功利之虞:依 命精神,从思想深层更体现出一种“尚力”的刚性精 我之见,中国艺术之酒神精神,至精至粹地件现于草 神。而中国的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境界以儒道耦台为 书”l3 J( ) 草书在简单的点线中蕴含着中华传统文 其特征,为保全个性和自由,都曲折地寄情于书画、山 化思想的精髓,“幽探之理,伏于杳冥之间”【 _{ 】.草 水之中,常行为乖戾甚至不免偏执。在颠狂 狂猬、扛 书井不是以中和、中廊为其审美特征 汉崔瑗的《草 禅、疯痴等的行为下所隐含的那种生生不息、不屈不 书势》一开始就是反中府之道的=“蓄怒怫郁,放逸生 挠的自强精神.逐渐演变为中国书法艺术精神的主 收箍日期:2(10I一06一I7 l0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体,主宰着书坛风格的流向。尼采说:“艺术是生命的 国书家以巨大影响。历代以疯、狂、痴、颠、怪、迂等字 眼取别号的书家比比皆是:“高眄邈四海,长啸激清 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学活动。 _7JI P2 他认 为,只有把艺术作为观照自身并创造自身的生命形式 时才具有审美意义和价值。他用古希腊神话中的日 风”的豪迈之举.就是酒神精神的表现。酒神精神并 不一定要有酒精的刺激,主要来自外界的压力与内在 心理的矛盾。对艺术的酷好可使心理的压抑情感得 神阿渡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 源、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日神是美的外观的 象征,其精神沉缅于外观的幻觉,梦是日常的日神状 态:日神追求平和、宁静、美丽 执着地享受着人生, 享受梦的情趣和欢乐,与儒家的温柔敦厚的理想相 类,在艺术中则表现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 大“ ]IP123)酒神则象征情绪的放纵,是一种具有形而 上学深度的悲剧性情绪:它要破除外观的幻觉,直视 人生悲剧,与本体相沟通,因而要超脱人生,醉是日常 的酒神状态。酒神精神是对理性精神的倒戈。尼采 宣称 上帝死了!l_酒神精神便开始复活: 中国艺术精神从大的方面来看分为两种境界:一 是“游”的精神,一是“醉 的精神。前者主“静 的内向 拓展,如卧游、心斋、坐忘等 后者主“动”的外向放纵 如醉酣、纵意、狂放等,更接近于“酒神 精神的实质。 到后来,孺家的理学精神与道家的自然主义的交锋演 变为情志统一的新传统美学精神。王阳明的“意统情 志”说更迎合士人的心态,坦真正富有创造性的艺术 恰恰在这种统一中走向极端 如杨维桢、徐渭、郑燮、 金农、朱耷等的书画艺术即是如此。 书家用艺术的冲动、变化、活力来反抗冰冷的理 性、拯救日益异化的生命,不过他们很少尼采的毁灭 感。中国道家的“体道”精神,佛家掸学的“证道求慧 原理有相似处。即如儒家在“文质彬彬”外亦喜欢“狂 狷”的中和者,“宁为狂狷,不为乡原”的精神为后人所 乐道。“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 狷 者有所不为也。” PP3 庄子则极力推许狂者 “一 而不党,命日天放”、“任其性命之情”。…( ’他有时 也主张像尼采宣扬的通过行为的放纵来显示生命的 强大 从而体悟宇宙之道。“竹林七贤 的“幕天席 地”、 得意忘形”之举,已开始形成中国士大夫狂放与 适意的酒神心态。沿代而下,狂^在儒释道三教中比 比皆是,如闻~多所云:“有一种清丑入画图,视之如 古铜古玉的人物,都代表了中国艺术中极高古、极纯 粹的境界 ” 许多文人先儒后道、饱经风霜后便对人 生的终极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和省悟。连杜甫、韩愈这 样的儒家信徒都能产生这种思想。李白的“三杯通大 道,~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人生飘 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ll j 则是对人生的 悲剧意识的猛然醒悟 禅宗兴起后,儒释遭合流 中 国文人的性格便具有多重组合性了,如南禅宗立开顿 悟、即境示人甚至骂佛呵祖、当头棒喝之类狂举,给中 ——’04—— 到“净化 和“升华 ,在宣泄情感中找回本我。庄子与 尼采的酒神精神都通过忘形得意的形式来体验生命。 酒神精神经常被旷世的天才所把握。如朱光潜所谓 的“才人境界”(他共分人格境界为四大境界 其它三 项为贤人境界、君子境界、圣人境界),正统文人对其 “既喜且厌”。我国论书论艺常出现艺德一体的评判 标准 恰恰妨碍了对酒神精神的真实论断和广泛提 倡。尼采说:“艺术家不应当按照本来的面目看事物, 而应当看得更丰满、更单纯、更强健,为此在他们自己 的生命中就必须有一种朝气和春意,有一种常驻的醉 意 ,[ JI 26 这才是酒神精神的要义。 怀索是中国唐代的杰出书家,也是酒神精神的典 型。从赵壹《非草书》描述算起,草书历经张芝、二王、 贺知章、孙过庭、张旭的努力,在怀索时已经非常成 熟=而且唐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青春时期,唐文化 是中国文化的高峰。文艺理论的空前繁荣为书法的 理论导向找到很好的精神航标,如陈子昂的“兴寄 说”、 风骨说 ,李白的“天然去雕饰说”,张彦远的“意 气说”,朱景玄的“万类由心说”、韩愈的“不平则呜 说”,以及受整个唐代重视的“意象说”、“兴象说”、“意 境说”等 对初、盛唐书论的直接影响可想而知 而书 法理论家张怀瑾的“不由灵台,必乏神气 、“唯观神 采 论,更是画龙点睛,揭示出书法艺术创作的根本规 律。在当时,执书坛牛耳的颜真卿和欧阳询等已用自 己的实践为书坛立法,使尚法的书风风靡全国;另一 方面,行、草书家又掀起尚意的书风 为宋代书风流向 埋下伏笔。草书如孙过庭的《书谱》、贺知章的《孝 经》、张旭的《古诗四首》等在当时都倍受人们青睐,成 为全国学习的范本。从初唐到盛唐,书法均是以晋人 风尚为审美基础,使唐人一开始便有将晋人潇洒之风 转化为一种洒脱奔放、宽博恢宏气势的倾向。怀索的 草书便是浪漫写意书风的典型。李白《草书歌行》赞 怀素“古来万事贵天生”,“我师此义不师古”,“何必要 公孙大娘浑脱舞”。Z]zJ( )对创造精神的肯定和张扬, 形成唐代文化雄浑博大的主旋律。怀索的个人经历 和自我修为更使他向狂草挺进,张扬酒神精神,以其 狂放不拘、敢于突破藩篱的形象彪炳史册。 怀素,一个“幼而事佛”的出家人,从小饱尝酸楚 苦涩.即使在成名前后也备受士大夫阶层的凌辱和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笑。为了表达心中的愤懑和怨气.他借酒佯狂,见壁 即书。他的《藏真帖》、《自叙帖》、《律公帖》、《苦笋帖》 等风格多样,但都蕴含着一种超世拔佑、性灵豁畅的 气质。而其代表作《自叙帖》的雄浑挚健、沉着豪迈, 完全是心灵自由奔放的象征,中后卷跃动着生命的激 情和悲壮,显示出耿介傲世的独特气质。以点画为性 情,以使转为形质,势尽意不尽,把唐人楷书受方块字 束缚的点画转化为淋漓酣畅的“线”的艺术,独立而自 由地表现着书家的精神和意趣。张旭表现的是自己 对“可喜可愕”的社会人生的情感反应,抒发的是起于 他有梵高的热烈奔放而没有他的痉挛疯狂,也不如明 代徐渭的骚动不安与变态 他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 才-一或沉雄或豪拔,都显示出一种修养极深、富于豪情 的大家风度,在崇尚理性的时代却高扬个性和才情, 显示着他强大的生命意识和悲剧精神。尼采最反对 生命的颓废形式如道德说教、枯燥的哲学等.主张把 艺术这个感性载体变成生命的强壮剂,更重视生命的 体验。怀素的成功就在于创造出一个自足的境界。 他继承张芝和王献之的“一笔书”,又精研张旭的草 书.创造出“以篆人草”的书写技法,被人称为“革篆”。 张旭之书行距紧密,有茂密雄强之美感,怀素之书行 距疏朗.笔画呼应紧切.包裹严密,有疏朗旷达的韵 味。而且,张旭多用内撅笔法,怀素多用外拓笔法,流 通照应,多承颜鲁公笔;如董其昌所云;。书家以豪逸 有气.能自结撰为极则”。 l3J cP148)他的雄探豪迈风格 在张旭的雄奇壮伟之外另辟一新境.双峰并峙,人称 “张颠素狂”。怀素的狂放创造出精妙绝伦的草书,为 后人留下了千古追摹的典范。笔者以为,形成怀素狂 草艺术高度的主要原因有四点: l、唐代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盛的国力,使 文艺呈现繁荣的景象,书艺得以互相观摩和交流,为 书法家的个性表现创造了条件。而唐中期的禅宗盛 行,是怀素中年以后致力于草书更为直接的诱因。禅 宗认识的象征性和玄秘感,促使释子们开始借助于艺 术手段来印证禅理。怀素是书史上第一个用狂革来 二性的“凡情”.而怀素表现的是“不生有无、善恶、爱 憎,名二性空”的“圣情”,多么纯净和高贵=这种无我 之境,将亘古俱有的悲剧意识上升为恢宏博大的悲剧 精神,书家的心灵变得广阔无垠: 要完美地体现人生的悲剧意识,自然要依赖娴熟 的技法,所谓“技进乎道”,同时在骋气使才时“气成乎 技”:怀素早年苦练勤修,转益多师,为后来的狂草奠 定了基础。他早年随从兄邬彤学王字,又学张旭的 “古钗脚”之法。晚年遇颜真卿悟“屋漏痕”、“壁坼”之 理。技巧与性情的结合“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 发之”,从而获得“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的审美效果。 他借酒发情.使自己处于一种艺术幻觉中,超越于平 庸而烦嚣的的现实。荣格的“心理原型研究”认为,人 的原型可分为“内倾者”、“外倾者”。奥司华把文人和 天才分为“浪漫者”和“古典者”;詹姆斯把哲学家分为 “柔心的”和“硬心的”,后者指经验主义者、悲观者、浪 漫者、不信宗教者等,他们与尼采的阿波罗派和狱俄 倪索斯派相对应。由此可知,怀素属外向型、浪漫者、 硬心派 他“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醇来信手两 三行,醒来却书书不得”的颠迷状况,正好说明他喜欢 放纵自己,不肯于世沉浮。西方心理学家认为艺术幻 觉是原始经验的神秘象征,是原始意象的自由形象。 怀素的幻觉时常在“一日九醇”中获得高逸的境界: 契证禅理顿悟本心的高僧:《自叙帖》体现的正是无 祖无佛、心灵豁畅的狂禅精神。丰富而具有深度、广 度的唐代文艺理论.如张怀堪对王右军草书“有女郎 才,无丈夫气,不足贵也”_4 的评价,倡导雄强之风.振 聋发聩,足以引起怀素的重视。张彦远的“自然”说, 李德裕的“鼓气以势壮为说”等,都对时代的审美观形 成一定的影响,怀素自然受其熏染.并运用于书法。 2、任何艺术家的成功都离不开对自然的观察、体 悟。魏晋以来,乐 乐水、发现自然、心与山水相映、 卧游观道体道等把握世界的方式,已成为中国艺术家 修成高境的一种手段。怀素“观夏云多奇变而师之”, 与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笔法同理。张噪的“外师 造化,中得心源”,王维的“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的 “初疑轻烟淡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忽作风驰如电 掣.更点飞花兼散雪。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 劲铁 ,在迷狂中捕捉到无数新奇优美的意象:“奔蛇 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 ,因而“人人欲问此中 妙,怀素自言初不知”。其中的坚质浩气、高韵深情形 成书风的奇拔豪达、恢宏壮观,“写到灵魂飘没处,不 觉有他更无人”, 足可以惊天地、泣鬼神了 这 正是出世与人世的矛盾激化到顶点所致。 主张,目的是“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以书法的 水墨特色看,更能体现自然的本性,最能见造化之神 功。在禅宗的灯录之中,记载有大量的借自然山水参 禅悟道的事例。禅悦之风使欲超凡脱俗的僧人们更 加热爱生命和生活,对世间万物的欣赏变为审美欣 赏,并在此寄托情感。怀素畅游南北山水,中年游中 州,眼界自然开阔了许多,他的“率意颠狂,千变万化” 皆发之意气行之自然 一中国艺术家的人格,并不具备西方艺术家汰除原 罪的那种炼狱式的熬煎和痛苦,而是分明带有一种人 格理想进入新境界后的喜悦感、诗意感。儒家意识润 滑和铸合了中国书家的美学人格 怀素不管如何纵 逸无方,仍不野不怪不失雅格.仍有一种理性精神在。 10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怀素先后师从邬彤(张旭的学生)、颜真卿,间 接学前贤钟王、张旭。对名师的直接请教,使怀素获 得不少的艺术灵感。颜真卿对怀素的天才纵逸非常 欣赏。他早年被张旭“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 滏’,但因“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 成”,虽自谦,却说明了草书之难。他对怀素未能得张 旭的亲授表示遗憾:”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 的阳刚精神,是与草书的追求一致的。姜澄清教授认 为:“中国艺术的本源论,正是‘易’学精神的发 挥 川 易的含义包含三义:“易简”、“变易”、“不 易”。草书的性格是此理的物化形态,“天行健,君子 以自强不息”的阳刚气势,实际更是酒神精神的外扬 自南齐王僧虔提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的观点 以来,已开始对书法美的形神作了辨析,而真正对”写 意”书风作理论上的定位的是伟大的书论家张啊:氆 则^室之宾,舍子奚逶?” 怀素在领悟老师的一言 语时,都用实践来检验,他在《论书帖》中说:“为其 一他对草书的盛赞实际是对书法艺术精神的认同,“真 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 则字终意亦终,草则行尽而势未尽-[4j的观点充分肯 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l1 可见其要求之高。 定了草书的最善达情,是对书法艺术本位的确认。镣 4、禅宗在某些地方与道家精神的契合,形成中国 浩、苏轼的“怒猊抉石,渴骥奔泉”,黄山谷的 饥鹰”、 僧人的酒神精神。掸宗吸收道家自由、无为、天人台 “渴骥”、“浪意态”,米芾的“快马斫阵”,王荆公的“横 一、物我两忘思想,沟通了憎人对人生一宇宙一艺术 风疾雨”,等等。都暗含狂意、怒意。朱藏自标正统,在 的交流通道。而怀素所处时代正在于禅宗内部观念 晚年亦“发奋以抒情 :“我亦醒狂多忤物”,“时时瞌眼 转换的巨变时期,禅悟的“活参”之法对怀素大草的艺 咏离骚”,有时自比“狂奴”:“狂奴心事只风樗”、“狂奴 术思维的影响就更大了。人秉其・陛,各有人格,故意 今夜知何处?”…可见,连这位极力倡导“存天理灭人 气自不相同。西方阿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专门研究 欲”的理学大师,都不能完全恪守教条:不过在古代 了人与人的不同之处,把气质看作人格发展的“内部 社会,酒神精神因其不合时流、姿态狂怪,甚至带有破 气候 ,由先天的生理和动力的禀赋所供给。lj 怀素 坏性而被排斥在主流之外。但酒神精神作为艺术精 大概属于多血质的人.而处在压抑人性的僧院佛门 神的主体(并不一定是主流)倒是如一股暗流,时时寻 中。自然格格不入。促发他创作冲动的因素有两个, 找着突破口。正因为如怀索辈艺术家酒抻精神的勃 ~是酒,一是狂禅。酒可以成为创作的催化剂,可以 发并蔓延开来,才带动一批一批自感幻灭、失意潦倒 激发灵感,可以摆脱俗念 怀紊的酒量很大,“十杯五 的中国文人重新燃起生命之火炬。留下弥足珍贵的书 杯不解意,百杯以后始颠狂。”“ ・“ )而狂禅的必超, 法墨迹。王羲之的书法美电不是《兰亭序》所代表的 使佛教更世俗化,甚至发展到纵欲的地步,给如怀素 “中和美”.而是《丧乱帖》等所代表的“雄爽轩举”之 辈“不拘细行”的佛门弟子以自由心性和创造能量,使 美。至宋“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的“米颠”及“我 他蔑视权贵和俗流,意气慷慨激昂,不愿被佛门戒律 颠颠未已”、“每于醉里见天真 的石涛,则借谣而狂, 和世俗陋见所左右。美国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的“需要 借狂而禅。尤其在禅与道交合后,追求狂放与适意的 说”理论认为,人的最高价值的追求即最高需要是 自 协调统一进~步走向东方式的超脱,并将此超脱体现 我宴现”,可以把潜能变为现实,就不会因压抑而成为 为对两重人格的弥合。书法界追求逸兴适意、不耐绳 精神病。 c ’唐代开明健康的风气促成他的书法 墨、不计工拙的书风.以绝对优势压倒了正统的文质 的狂态有夸张.有异态,但无野、怪、丑。诚如宗白华 彬彬的书风。宋黄庭坚说:“余居开元寺之怡怛堂,坐 先生所云“静穆的关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 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 然颠长史,狂 元 [sl怀紊草书的生命飞跃和静穆观照恰成对比,构 僧皆倚酒而通神人妙.余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 成他草书独特的艺术价值。 事而器不利,行笔时时蹇蹶,遂不得复如醉时书 电。”【 J他认为自己不能“超鸿蒙,混希夷”,与喝洒有 关。而怀索身上杂揉着儒佛道的内在精神,禅的机 马钦忠说:“中国艺术之酒神精神,至精至纯地体 锋、道的孤寂、儒的真性都见于书法中,美丽而悲壮. 现于草书”。又说“书法之‘象征’在于它是中国人体验 他书写的不是字,是自己滚烫的生命和逸远的禅心 生命井把这种体验经验形式化的凝定和浓缩。它把 如清于令{方《方石书话》所云:“及至下笔,却专靠己意 中国人的如此之多如此之丰富多姿悲壮激昂雄浑朴 为主,自己有真意气,真血性,空所依傍,独来独往,要 茂的不可言传的生命体验转化成为‘可见的世 与古人相抗 ,【”J书法艺术精神的终投追求应是与此 界’ (m 以草书的精神来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主 不悖。 体并不为过。不管雄健清刚的汉魏风骨,还是雄浑博 禅道与书道、禅意与书意等异曲同工 学书如参 大的盛唐之音.中国艺术追求刚健、雄浑、博大、朴茂 禅,都求道证慧 康有为《广艺斋双楫》云:“书法亦犹 一IO6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其 的失落,现代书坛的内怯和虚弱,更需要我们高扬“酒 极电。亦非口手相传焉=”_] 弹家强调“迷人向文字中 神精神”的大纛。尼采说过:“人相信世界充斥着美 求,悟人内心而觉”。“以 C 印 C ,心心不异“;书家强 ——他忘了自己是美的原因。”_1j当然。中国的酒神精 调:“书道玄妙。必资神遇“、“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 神要成为主体。与西方本身的酒神精神仍有着差别 也 ”惟不同处,禅家之悟在 解悟”或“证悟”中精神大 在中国,由于乐感文化与文化理性的渗透主宰,作为 解放。不许物证,而书法借笔墨之性证道、体遭、形道、 崇高感受的悦志悦神主要表现为一种生命力舒的正 达性通变。所谓 艺者,道之形也 l】 是抓住了艺与 面昂奋 恰如李泽厚先生所言:“在走向一个交往日 道的本质的。而僧人们选择“意溢于法 的草书,出现 益频繁密切的世界文化的交会中.中国传统如何吸取 了一支擅写草书的僧家队伍.如怀素、高闲、亚栖、梦 西方宗教和艺术中那种痛苦悲厉的深刻感受,来补充 龟、贯休等,令人深思和寻味。用贯休的话说: 我恐 和加深自己的生命力量,便是在培育塑造悦志悦神的 山为墨兮磨海水。天为笔兮书大地,乃能略展狂僧 审美能力所应特别重视的现代课题。” [】 即要把 意”。而怀素! 代表狂草最高成就的大师。《自叙帖》 西方的悲剧精神与中国的道禅精神更好的结合起来, 的自化其心,自适其意.独照生命与灵性的心画、把书 促成“高峰体验”。激发更深 4的美感。建立“新感性”. 法艺术带进禅的境界。博抱石先生在《中国绘画之精 使酒神精神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流。当代书法的多元 神》中认为中国画体现了”超然的精神”、”民族的精 化和边缘性,与世界现代艺术巧妙接轨,并逐步转换 神”、“写意的精神”,分类很好。阐述得不很详尽.对中 自身的审美范式,高扬人文精神,不正是对酒神精神 国文人的“放浪形骸”的一面研究略少。大部分美学 的继承和发展吗? 著作对“玄”、“淡”、“游”的精神比较注重,而对 狂”、 “放”、“醉”之精神研究不够。如真正变为“逸民”的傅 参考文献: 山、朱耷、济原的书法.因其“狂怒劲张 而常常受到来 [1]韩玉诸写意——中国美学之灵魂[M]深圳 晦天出版杜 自儒家正统思想的斥责,却少有人去研究他们深层的 [2]王气中艺概笺注[M]贵阳:贵州人民l出版社。198{) 文化心理。清黄宗羲对南宋遗民谢翱的事迹考辨后 [3]马钦忠 法与文化形态[M]上海:上海书蛹出版社,1998 说“厄运危时”,“至文生焉”,当时的贺贻孙也提出; [4]张怀瑁书论[M]长秒: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5]陈方既,雷志雄.书法美学思恕尘[M 郑州:河 美术lu版 “词不郁则旨不达。感慨不极,则优柔不深也”.廖燕也 杜.[994. 认为:“凡事做到幛慨淋漓澈宕尽情处,便是天地间第 [6] 元处唐书呛[M]郑州:河南美术小版杜,】997. 一绝妙文字”。…1 J这与“不平则鸣“、“发愤抒’隋”的美 [7]尼采悲剧的诞生[M 北京:兰联书店.19VX) 学传统是一脉相承的:清人家国之变,书法选择沉郁 [8]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杜.1987 浑厚的魏碑振救日益浮糜的行草,“体庄茂而宕以逸 [9]中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辛t.20{XI 气。力沉着而出以涩笔,要以茂密为宗”,_l 是对酒神 [10]庄于[M]沈阳:辽宁^民出黼社,1996 精神的发展.显示出另一种创新精神。五四时期,鲁 [11]陈望道.叶|国美学思想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02]贾启家怀索书学研究文集[c]太 :山 高校联台小艋 迅先生已已预告“尚力”审美时代的到来,并且断言 丰t ● “二十世纪之新精神,殆将立狂涛怒浪之间,恃意力以 [】3]金开'蜮.王岳川+巾国l{浊文化太观[C]北京:北京大学 避生路者电。”lll_郭沫若更以狂人的姿态写下著名的 版礼.1995 《女神》。认为”最勇猛的斗士是大概最健全的”,_l 在 [14]朱光崭变志心理学派蜘[M]北京:商务E『J= 绯。1999 文艺界倡导一种雄健之风.正是对麻木而愚昧的时代 [15]陈仲扶,张耐新.人格心理学[M].此阳:辽宁.A.V6出版扑, 的一注清醒剂。 】986 在书法中。评论家对于纵逸无方的草书和错落参 [I6]姜澄清易经与中唰艺术帮神[M]沈 :辽宁教育 版扎, 199o 差的大篆赞赏不已,对民间书法如楼兰简纸、敦煌遗 [17]印顺 中国掸宗史[M 南昌:江西^民出版社,2【x)[ )书等自由率真之体的认同和效仿,实际就是对生命意 [】8]盂繁华.窳神狂欢——当代中国的文化卅I采问题[M] 北 力的高扬,是以雄健代软媚、以厚拙代轻薄、以自然代 京:夸日中国出版社,1998 伪饰的审美意识的胜利。 19]李泽厚荽的坍程[M]卉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当今社会、文化的全面转型。造成书法人文精神 责任编辑郭利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