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层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基层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基层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研究

摘要:基层幼儿园教师教学的质量,对幼儿健康成长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基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执行者,其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对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基层幼儿教师教学形式又是综合性的,因此要按照幼儿成长的特点选择适应的形式来提升教学水平,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一、提升幼儿园教师语言教学能力

语言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幼儿学习的工具,更是学好其它知识的前提。幼儿时期,小朋友们并不认识汉字,即使认识也并不是很多,所以语言是与幼儿接触最好的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使用语言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作为幼儿教师,语言技能是他们在自己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模仿与实践的方式使用语言行为指导幼儿教学。幼儿教师教学中语言的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因此要以教育为目的,使用正确的语言行为进行课堂教学,保障幼儿快乐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一)增加语言的适应性

教师在教学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在运用语言时要按照他们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语言进行教学。每个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所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也各不相同,这便会造成理解或接受能力方面的偏差。如,外地打工家庭的幼儿,因乡土口音重,会对普通话的分析能力造成困扰,理解与沟通会有障碍,有时会听不懂老师说的是什么,这时教师要采用简短易懂的语言或叠字,以方便幼儿的理解与沟通。如在午睡时,正常情况下可以说“该休息了,小朋友上床睡觉啦!”但是对于语言沟通有困难的小朋友就要使用叠加语言“睡觉觉啦!”。这种叠加

[1]

字的语言适应幼儿的心理特点,让语言变得更亲切、更形象化,增加语言美感,拉近教师与幼儿的距离,促进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语言。

(二)用词精准简练

作为幼儿教师,语言发音与用词方面必须精准。拥有一口好的普通话才能实现更好的交流,用词精准才能让人听起来简单明了,沟通起来才更方便。教师是幼儿最好的模仿对象,其语言与用词对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但很多地方幼儿教师的发音都带有地方特点,并不准确。作为现代幼儿教师,发音应清晰不含糊,用词也要准确规范,使用科学的语言词汇,构句准确无误,不要掺杂复杂的句式,造成幼儿难理解的教学后果。另外,在表达方式上要注意不说空洞无味的话,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简单有趣,不要一板一眼地生硬讲解,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例如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学习5以内的点数,先把4只小兔教具贴在黑板上,然后手口一致的点数出1,2,3,4,一共有4只小兔,这样简练明了,而不是1只小兔,2只小兔...这样累赘用语。像这样配以形象的动作或表情,幼儿会更容易理解,也更利于他们对语言的学习。

(三)加强语言的人性化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各方面都开始了人性化,语言作为幼儿教学的重要工具当然也需要变得人性化。幼儿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更要将语言功能人性化。要尊重幼儿,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以幼儿为主体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形成新时代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与幼儿进行语言沟通时,首先要照顾到幼儿的自尊心,改变传统教学中经常使用“请坐好”“请听讲”“请这样做”等的语言方式,要增加人性化的以“请你和我坐坐好”“请你跟我一起听讲”“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方式进行语言教学,实现幼儿和教师沟通无障碍,并喜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四)注重语言艺术化

幼儿的年龄尚小,他们理解语言的能力有限,很难对一些知识有更好的理解。所以,教师在使用语言时要注意将语言艺术化,找到吸引幼儿兴趣的语言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学习。要教学中,要将语言趣味化,使其生动有趣,如在幼儿数学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说“这是圆形宝宝,这是三角形宝宝”;可

[2]

以将语言激励化,在幼儿遇到问题或受挫时,教师就要以激励的语言引导幼儿走出困境,通过鼓励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可以将语言诗歌化,教师所表达的语言要具有诗意和韵味,如在认识数字1——10时,可以选择一首关于数字的儿歌在课堂播放:“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中游...”,幼儿学起来朗朗上口,还为课堂教学增添光彩。教师语言艺术化的方式有很多种,在实践教学中要做到随机应变,开发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实现幼儿教师教学语言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让生活化的艺术教育走近幼儿园课堂教学 (一)创设生活化的艺术环境

幼儿身心发展还不成熟,他们感知能力较弱,在理解和感受美好事物上能力较弱,需要外部环境的帮助。为此,教师要创设相应的环境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合理布置宿舍、食堂、活动室等场所,包括色彩搭配、造型设计、空间布局、物品摆放,能对院内的环境进行美化。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可征求幼儿的建议,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构建模拟厨房时,有的幼儿会提出他喜欢漂亮的餐桌,还有的幼儿喜欢餐桌上放着鲜花,或者是放着整齐的餐具。教师在构建厨房时,充分采纳幼儿的这些建议,这样能够激发幼儿的担当感和责任感,让幼儿喜欢在生活区进食。在室内装饰中,教师可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果实、玩具、花草。教师还可引导幼儿主动寻找富有特色的艺术作品,引导他们用美好的物品布置图书角、教室。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增加园内的功能场所,引导幼儿体验、探索、发现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美。例如,在科学领域,教师可利用玩沙池、洗水池、蔬菜园等场所开展生活化的艺术教育,让他们走进、亲近自然。另外,教师还可利用艺术创作室、游戏室、生活体验室等场所引导幼儿展开游戏,体会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如切水果、洗蔬菜等操作,教师还可制作一些手工艺术,开展艺术创作的实践。通过这种方式改善环境布局,能为生活化艺术提供更好的环境。

(二)设计生活化艺术教育内容

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季节设计生活化的艺术教育。例如,在科学领域,在春季教师可带领幼儿观看当季盛开的花朵,观察树枝头冒出的新芽,给他们讲春天的

[3]

故事,指导他们种下花种,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让他们感受到春天的生机盎然。在夏天,教师可带领他们观看盛开的荷花,引导他们在水池中玩耍,听知了的声音,让他们画出心中的夏天。在秋天,教师可组织秋游的活动,带领他们到郊区观察成熟的谷子、变黄的树叶、丰收的果实,让他们感受到秋天的微凉。在冬天,教师可组织幼儿去户外打雪仗、堆雪人,让他们亲近自然、观察自然,能更深刻地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感知力、动手能力。

(三)联系生活,挖掘生活化艺术材料

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教师可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为他们挖掘生活中的艺术教育材料,引导他们运用这些教育材料。例如,在科学领域,教师可为幼儿选择家庭用具,利用特质选择缩小版的模型,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勺子、碗、筷子等物品,并进行配对使用,可带领他们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不同角色一起“吃饭”“炒菜、煮饭”。另外,教师还可运用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家具、服饰、交通作为素材,让幼儿练习分类,让他们对生活有进一步地认识,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幼儿在长大的过程中,饮食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们会接触到更多的饮食文化、进餐礼仪,教师可引导幼儿改善自身的饮食习惯,帮助幼儿拥有健康的身体,让他们养成正确饮食的习惯。教师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生活化艺术教育,这能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会养成良好的动手生活能力,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结束语

在基层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园区的主力军,其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幼儿园的发展与走向。所以,作为准基层幼儿园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拥有不断学习的需求和自我学习的动机,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成为幼儿教育事业的推动者和践行者。

参考文献: 1.

王声平, 王聪. 幼儿园分享阅读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叙事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3(6):5.

2.

雷兰川. 美国幼儿教师幻想游戏活动实践及其启示[J]. 辽宁高职学报, 2021(2020-12):79-83.

3.

高晓敏, 张洁, 刘岗. 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现状及提升对策[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6).

课题: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NYZ2018B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