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风光村形成历史

风光村形成历史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风光村古今

风光村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地处武汉市武昌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洪山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四区交汇处,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

风光村原名“小码头”,曾经那里还只是一片荒凉冷落、人烟稀少的沙地。20年代初,因汉沔一带闹灾荒,才有天门、沔阳、汉川等地的难民陆续逃生至此,约有二、三十户人家,主要靠捕鱼为生。据村里人说,30年代的东湖大约有四万八千亩,湖面相当宽,一直通到鲁巷那边。那时鲁巷人进城需要绕很大一个圈子,为了图方便,很多人就叫在湖上捕鱼的渔船把它们送到对岸,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渡口,因武大那边有一个大码头,于是人们也就习惯的把这里称之为“小码头”了。当时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渔民们在岸上定居的很少,多以船为家,漂到那儿就是那儿,直到解放,这里还没有形成村子。由于捕鱼的工具设备很差,加上湖霸敲诈勒索,当时渔民生活非常艰苦。解放后,“小码头”开始形成村落,并成立了渔业互助组。1959年因修建东湖风景区,才与紫路一社、二社合并,改名为风光大队。渔民们也就是从这时起,才真正的在陆地上定居下来了。当时的风光大队共有350多人,归属东湖风景区,直到1966年才由市政府划归洪山乡管辖,2006年后由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托管,2009年江南地区“插花地”调整后,划归武昌区珞珈山街管辖。

风光村现形成3个自然村,分4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农业人口568人,239户,宅基地50亩左右(其中有20亩因历史原因与武汉大学有争议),养殖湖面2000余亩,除宅基地和水面及沿湖岸少量土地之外,无其他可用之地,村内资源较为贫乏。由于养殖水体近些年来受到污染,水质现已不能养鱼,其养殖主导产业已不复存在,大部分一产业(渔业)从业人员基本面临失业问题,全村除部分村民在东湖水域从事游船经营及在村范围内从事餐饮业经营外,目前全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每年拨款190万元来补贴村民基本生活需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