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3.4 世界的聚落 课时练(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14)

3.4 世界的聚落 课时练(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14)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基础巩固

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 )。

A.村庄与集镇 B.集镇与乡村 C.乡村与城市 D.集镇与城市 2.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比乡村聚落( )。

A.规模小 B.建筑物高大 C.道路稀少 D.人口稀疏 3.关于乡村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污染和交通拥挤 B.居住空间狭窄

C.大多沿河流、山麓分布 D.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4.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 )。

A.聚落密集 B.聚落稀疏 C.建筑物矮小 D.聚落规模小 5.下列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是( )。

A.亚马孙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撒哈拉沙漠 D.南极大陆

6.下图是我国民居邮票,哪一幅会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 )

7.“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的民居主要分布在( )。 A.西亚热带沙漠地区 B.东南亚温暖湿润地区 C.北亚寒冷干燥地区 D.东亚夏季多雨地区 8.下列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 A.古代的城堡 B.著名的壁画、碑刻 C.古代皇家的陵墓 D.巴西丰富的热带雨林 9.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聚落文化的是( )。 A.有人在古建筑物上刻写“×××到此一游”

B.为了招揽游客,在旅游风景区大兴土木,建设大面积的宾馆和饭店 C.敦煌博物馆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人数

D.某历史文化名城为了建经济开发区,拆掉了古建筑群 能力提升

10.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聚落 B.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无关 C.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应加以保护 D.聚落的发展破坏了人类居住条件

11.读“城市形成发展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此图反映了________的形成过程。 (2)观察和分析此图,说出下列变化: ①聚落的人口总数在不断地________。 ②聚落的占地规模在不断地________。 ③聚落的建筑群不断地________。

④聚落的交通设施将越来越________。

(3)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突出,依据你对城市形成的理解,请说出下列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 )。

A.河流附近 B.山麓地带

C.公路、铁路附近 D.高山、高原地区 E.热带雨林深处 F.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 G.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带

12.读下列不同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A所示民居是我国________高原上的________,该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民居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所示民居是我国________(“北方”或“南方”)的一种民居。该民居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点是因为当地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面的两幅图说明,各地的乡村聚落存有明显的差异,主要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下列材料,思考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材料一:新疆地区聚落多分布在绿洲上,广大沙漠地区人烟稀少。

材料二:我国大庆地区原来荒草丛生,自从开采了石油之后,就迅速发展成为人口众多的城市。

材料三:深圳原来是个小渔村,因紧邻香港,受政策扶持得以迅速发展为窗口城市。 材料四:山区中的城市一般呈条带状分布而且规模较小。 材料一说明________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材料二说明________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说明________________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说明________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

参考答案

1.C 解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2.B 解析: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比乡村聚落规模大,建筑物高大,交通便利,人口稠密。

3.C 解析:大气污染和交通拥挤、居住空间狭窄、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城市聚落的特点。乡村聚落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

4.A 解析:聚落的分布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关,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聚落分布密集。 5.B 解析: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地形平坦,聚落密集。

6.D 解析:本题利用邮票考查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D房屋尖顶且水源丰富,是我国南方的民居。

7.A 解析:厚墙可以隔热,窗小可以减少沙尘的入侵,所以应是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的民居。

8.D 解析:巴西丰富的热带雨林属于自然资源。

9.C 解析:在旅游景点乱刻乱画是破坏文物的不文明行为,为了修建宾馆等而破坏古建筑群也不利于聚落的保护,而限制参观人数能够减少人为破坏聚落文化的机会。

10.C 解析:世界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地方没有聚落;聚落的形成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聚落发展能给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场所;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应加以保护。

11.答案:(1)城市 (2)①增加 ②扩大 ③增多 ④完善 (3)ABCG

解析:此题考查了城市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城市聚落由乡村聚落发展演变而来。由四幅图可知,从①→④聚落的人口总数在不断增加;占地面积不断扩大;建筑群不断增多;聚落的交通越来越完善。随着各项功能的日趋完善,城市聚落将发展成为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有:河流附近,公路、铁路附近,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和山麓地带。

12.答案:(1)黄土 窑洞 冬冷夏热,气候干燥 黄土直立性强,利于开凿,冬暖夏凉

(2)南方 房屋高大,屋顶坡度大 夏季高温多雨 (3)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很大

解析:第(1)题,图A是在黄土高原上修建的窑洞,该地冬冷夏热,降水较少,黄土具有直立性的特点,因此开凿了窑洞,冬暖夏凉,非常实用。第(2)题,图B是河湖众多的水乡,应该是我国的南方民居。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民居房屋高大,便于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便于雨水下泄。即聚落特点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第(3)题,聚落的发展和分布,不仅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还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13.答案:水源 矿产资源 地理位置、交通条件 地形因素

解析:沙漠干旱、绿洲有水,说明水源影响聚落分布;石油丰富带动聚落发展,说明矿产资源影响聚落发展;紧邻香港,地理位置优越,便于经济发展,说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影响聚落发展;山区城市呈条带状分布是受地形因素的制约。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