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

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

2024-04-14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24卷第3期 长治医学院学报 V01.24 No.3 2010年 6月 JOURNAL OF CHANGZHI MEDICAL COU正GE Jun.2010 223 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 宋向丽 摘要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下腔 静脉滤器置入术及溶栓治疗的综合性治疗,对其进行术前、术后精心护理和正确的健康指导。结果:17例 患者阻塞段血管再通,未发生局部感染、滤器移位、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适宜的护理方法不仅保证了治 疗效果,而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血栓;下腔静脉;滤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一(2010)03—223—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mmbosis, 2.1.1心理护理:由于下腔静脉滤器置人配合溶 DVT)主要原因有静脉炎、静脉曲张、长期卧床、腹 栓是一项新的技术,患者对放置方法、手术过程及 部及肢体手术、妊娠、肿瘤及血液高凝状态,是临床 疗效缺乏认识和心理准备,对新技术不了解产生紧 上常见病。它可在短时间内使患肢深静脉内的流 张、恐惧心理,术前对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认 动血液迅速凝固并形成血栓,造成患肢肿胀、疼痛, 真介绍手术过程、术中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消除 甚至发展造成患肢坏死;血栓脱落会导致肺动脉栓 患者心理负担。介绍手术成功病例,树立患者战胜 塞(pulmonary arterial embolism,PE)而危及患者生 疾病的信心。 命。近年来,随着介人技术的发展,腔静脉滤器置 2.1.2患肢护理:观察皮肤温度、颜色、疼痛程度 人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2007年6月~ 等。经常检查肿胀程度是否改变,以软尺测量患肢 2008年12月对l7例患者放置滤器进行溶栓、抗 周径,同健侧下肢比较并做好记录[ 。同时以硫酸 凝治疗,针对病例及治疗特点,给予精心护理,取得 了良好效果,无症状性PE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 镁湿热敷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水肿。 介绍如下。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脏水平2O cm 3O cm,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避免膝下垫 1临床资料 枕,以免阻滞静脉回流,严禁挤压、按摩患肢,防止 本组17例中,男l2例,女5例,均为年龄27 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保持患肢于功能位,避免 岁~77岁,平均52.7岁。其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因压迫患肢及使患肢长时间弯曲而引起静脉回流 11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 不畅。 不同程度的肢体肿胀,站立和活动时胀痛,活动受 2.2朱后 理 限,术前全组均行患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均诊 2.2.1股静脉穿刺部位的护理:患者术毕穿刺部 断为下肢DVT形成。17例均采用腔静脉滤器置 位纱布包扎,沙袋压迫以止血,24 h后取下沙袋, 人术成功置人预定部位,并抗凝溶栓治疗后症状缓 局部消毒,更换敷料,保持清洁干燥。密切观察局 解,肢体肿胀减轻,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胸痛、呼吸困 部有无出血情况,适当减少术侧肢体的活动量,并 难、咳嗽等PE症状发生。l7例病人随访1月~24 经常给予按摩。 月,均无并发症发生,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 2.2.2肢体循环的观察:穿刺肢体制动24 h,要伸 均再无血栓形成。 直12 h以上、禁止蜷曲,患肢抬高15o 30o,间断 2护理体会 按压足部及小腿部肌肉,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 胀;每日监测、记录患肢周径的变化。观察双下肢 2.1术前护理 皮肤温度、颜色、肿胀程度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肌 作者单位潞安集团总医院(046204) 224 长治医学院学报 3.2用药和饮食指导 张力是否改变,疼痛是否缓解;术后24 h可下床活 动,不主张长时间制动,防止血栓繁衍。 向患者介绍服用抗凝药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 2.2.3静脉输液部位的护理:患者在泵入溶栓药 物时,选择患肢踝部以下静脉,但不应同一血管、同 一坚持遵医嘱服药,不能随意漏服或停服,定期来医 院复查血常规、凝血时问,根据结果调整药物的剂 部位多次穿刺。严格消毒局部皮肤,动作准确、 量,以保证用药安全和疗效。教会患者自我观察有 无出血倾向。少食含维生素K的食物,进食低脂 及富含纤维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影响下 肢静脉回流。避免饮酒、禁止吸烟,以防加重静脉 熟练,将针头以及输液管固定牢固。每3 d 4 d 更换1次静脉留置针,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炎症。同 时避免输入刺激性药物。选择踝部以下静脉泵人 药物,是利用下肢静脉交通支的生理功能,在大腿 中上1/3处弹力绷带加压,阻断浅静脉,减少药物 经近端开放的静脉进入体循环l2j。应用微量泵泵 人药物,使浅静脉内压力升高,溶栓药物通过交通 支进入深静脉,增加血栓部位的药物浓度,增加药 物的作用。 2.2.4溶栓及抗凝监测:术后为了治疗血栓并防 止血栓再次形成,需继续进行药物抗凝溶栓治疗。 患者均使用尿激酶、华法林及阿司匹林等抗凝治 疗,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凝血6项,为随时调整抗 凝溶栓药物的用药剂量提供依据。同时观察患者 有无出血倾向,如观察患者牙龈有无异常出血、血 尿、黑便等,一旦发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因为阿司 匹林有胃肠刺激等副作用,嘱患者饭后服用。 2.2.5并发症的观察: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血栓 形成、空气栓塞、感染和导管所致血栓脱落、腔静脉 阻塞或穿孔等。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有无胸闷、胸 痛、憋气和呼吸困难以及咳嗽、咳血,有无腹痛等症 状和体征。观察有无肺栓塞发生。 3出院指导 3.1功能锻炼 护士应向患者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进行康 复锻炼。教会病人观察静止、活动后有无患肢肿 胀,避免静止站立或久坐,鼓励患者适量运动,避免 剧烈运动。经常抬高患肢,经常做足背伸直运动, 长时间行走时使用弹力袜,以补偿由于深静脉血栓 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缺损。 回流障碍。 4讨论 下肢DVT形成是一种常见病,其中50%~ 70%并发肺栓塞[ 。近年来,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 预防肺栓塞已广泛推广和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使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率由60%~70%下降至0.9% ~5%E ,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的有效 方法。为了达到治疗目的,应加强手术前后护理。 本组结果表明,积极妥善的术前护理可使患者对该 手术有充分的认识,消除心理顾虑,从而积极配合 治疗,使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的严密观察,定期监 测生命体征,重视患侧肢体的护理,加强呼吸功能 监护,防止肺栓塞发生 j,按医嘱准确及时执行溶 栓抗凝治疗,做好住院及出院指导,可促进患者早 1-3t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郭金和,滕皋军,何仕诚,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大剂量 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0): 908. [2]郭曙光,陈翠菊.应用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临床价值.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4):61. [3]王英.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预防致命性肺栓塞的护理.护理 学杂志,2005,20(14):41—42. [4]田有逢,杨春梅.下腔静脉滤器置入12例围手术期护理体 会.齐鲁护理杂志,2007,13(8):19~20. [5] 陈彩霞,魏丽仪.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护理l3 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8:22. (收稿El期:2010—03—13;修回日期:2010—03—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