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2022-10-07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1239390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8.11

(21)申请号 201922401971.8(22)申请日 2019.12.27

(73)专利权人 广州朱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云埔工

业区方达路2号(自主申报)(72)发明人 莫守贤 左永泉 叶嘉仪 古妙英 (74)专利代理机构 东莞市永邦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44474

代理人 毛有帮(51)Int.Cl.

H02J 7/00(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箱主体,充电箱主体内设置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第一铜触片,所述第一铜触片安装有第二铜触片,所述第一铜触片连接有上下驱动机构,所述第二空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下方安装有蓄电池,所述滑动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充电杆,所述第一充电杆顶部设置有第一接线片,所述充电箱主体上方设置有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底部安装有电池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置有充电箱主体,使得充电装置可移动可携带,随时随地可进行充电,避免影响充电进度,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铜触片与第二铜触片接触电磁铁通电后吸住铁块,使无人机充电时更平稳。

CN 211239390 UCN 211239390 U

权 利 要 求 书

1/2页

1.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箱主体(1),所述充电箱主体(1)内设置有竖向隔板(2),所述竖向隔板(2)将所述充电箱主体(1)隔成第一空腔(5)与第二空腔(6),所述第一空腔(5)内设置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上开设有通孔(8),所述通孔(8)内滑动连接有立杆(9),所述立杆(9)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铜触片(10),所述第一铜触片(10)正下方的第一空腔(5)底壁上安装有第二铜触片(11),所述立杆(9)上端连接有上下驱动机构(3),所述第二空腔(6)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2),所述滑动板(12)下方安装有蓄电池(13),所述滑动板(1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充电杆(16),所述第一充电杆(16)顶部设置有第一接线片(14),所述滑动板(12)与所述第二空腔(6)顶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15),所述充电箱主体(1)位于所述第二空腔(6)的上表面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方设置有密封板结构(4),所述密封板结构(4)对称设置在所述开口两侧,所述开口上方设置有无人机(17),所述无人机(17)底部安装有电池仓(18),所述电池仓(1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充电杆(19),所述第二充电杆(19)底端开设有充电槽,所述充电槽内设置有第二接线片(20),所述无人机(17)底部两侧设置有起落架(21),所述起落架(21)底部设置有铁块(22),所述开口两侧的充电箱主体(1)上设置有电磁铁(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31)、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3)、支架(34)、连接条(35)、条形槽(36)和滑柱(37),所述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分别通过所述支架(34)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空腔(5)内,所述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相啮合,所述第一电机(31)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34)上,所述第一电机(31)的主轴固定连接第一齿轮(32),所述第二齿轮(33)远离所述第一齿轮(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条(35),所述连接条(35)上开设有条形槽(36),所述条形槽(36)内滑动连接滑柱(37),所述滑柱(37)与所述立杆(9)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结构(4)包括支撑座(41)、第二电机(42)、第一皮带轮(43)、第二皮带轮(44)、皮带(45)和密封板(46),所述密封板(46)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41)上,所述支撑座(4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固定安装第一皮带轮(43),所述第二电机(42)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座(41)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电机(42)的主轴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二皮带轮(44)通过第二转动轴固定连接在所述密封板(46)上,所述第一皮带轮(43)和第二皮带轮(44)通过皮带(45)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46)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开口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6)内部两侧壁对称开设有滑槽(24),所述滑槽(24)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5),所述滑块(25)与所述滑动板(1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13)为锂电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5)为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杆(16)和第二充电杆(19)为绝缘材质。

2

CN 211239390 U

权 利 要 求 书

2/2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21)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开口宽度的两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13)与所述第一接线片(14)电性连接。

3

CN 211239390 U

说 明 书

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背景技术

[0002]无人机是一类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它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更适合那些肮脏或危险的任务,并在航拍、农业、快递运输、灾难救援、测绘、新闻报道和影视拍摄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无人机通常利用一块锂电池供电,电力用完后,需要进行充电,以免影响后续的工作。

[0003]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无人机在工作过程中若电力用完时,需要立即返回原地充电,影响工作,无人机充电装置大多需要飞机落下后进行手动操作,费时费力,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箱主体,所述充电箱主体内设置有竖向隔板,所述竖向隔板将所述充电箱主体隔成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滑动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铜触片,所述第一铜触片正下方的第一空腔底壁上安装有第二铜触片,所述立杆上端连接有上下驱动机构,所述第二空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下方安装有蓄电池,所述滑动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充电杆,所述第一充电杆顶部设置有第一接线片,所述滑动板与所述第二空腔顶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充电箱主体位于所述第二空腔的上表面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方设置有密封板结构,所述密封板结构对称设置在所述开口两侧,所述开口上方设置有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底部安装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充电杆,所述第二充电杆底端开设有充电槽,所述充电槽内设置有第二接线片,所述无人机底部两侧设置有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底部设置有铁块,所述开口两侧的充电箱主体上设置有电磁铁。[0006]作为优选,所述上下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支架、连接条、条形槽和滑柱,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通过所述支架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电机的主轴固定连接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远离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上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滑动连接滑柱,所述滑柱与所述立杆固定连接。[0007]作为优选,所述密封板结构包括支撑座、第二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皮带和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固定安装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座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电机的主轴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二转动轴固定连接在所述密封板上,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4

CN 211239390 U[0008]

说 明 书

2/4页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板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开口的长度。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空腔内部两侧壁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0010]作为优选,所述蓄电池为锂电池。[0011]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为弹簧。[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充电杆和第二充电杆为绝缘材质。[0013]作为优选,所述起落架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开口宽度的两倍。[0014]作为优选,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第一接线片电性连接。[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置有充电箱主体,使得充电装置可移动可携带,随时随地可进行充电,避免影响充电进度,需要充电时,启动第二电机,密封板可自动打开,第一充电杆露出对停在充电箱主体上的无人机进行充电,且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旋转,从而使第一铜触片与第二铜触片接触电磁铁通电后吸住铁块,使无人机充电时更平稳,避免第一接线片与第二接线片接触不良。附图说明

[0016]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板结构示意图。[0019]1-充电箱主体;2-竖向隔板;3-上下驱动机构;31-第一电机;32-第一齿轮;33-第二齿轮;34-支架;35-连接条;36-条形槽;37-滑柱;4-密封板结构;41-支撑座;42-第二电机;43-第一皮带轮;44-第二皮带轮;45-皮带;46-密封板;5-第一空腔;6-第二空腔;7-固定板;8-通孔;9-立杆;10-第一铜触片;11-第二铜触片;12-滑动板;13-蓄电池;14-第一接线片;15-弹性件;16-第一充电杆;17-无人机;18-电池仓;19-第二充电杆;20-第二接线片;21-起落架;22-铁块;23-电磁铁;24-滑槽;25-滑块。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0021]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箱主体1,所述充电箱主体1内设置有竖向隔板2,所述竖向

5

CN 211239390 U

说 明 书

3/4页

隔板2将所述充电箱主体1隔成第一空腔5与第二空腔6,所述第一空腔5内设置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上开设有通孔8,所述通孔8内滑动连接有立杆9,所述立杆9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铜触片10,所述第一铜触片10正下方的第一空腔5底壁上安装有第二铜触片11,所述立杆9上端连接有上下驱动机构3,所述第二空腔6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2,所述滑动板12下方安装有蓄电池13,所述滑动板1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充电杆16,所述第一充电杆16顶部设置有第一接线片14,所述滑动板12与所述第二空腔6顶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15,所述充电箱主体1位于所述第二空腔6的上表面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方设置有密封板结构4,所述密封板结构4对称设置在所述开口两侧,所述开口上方设置有无人机17,所述无人机17底部安装有电池仓18,所述电池仓1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充电杆19,所述第二充电杆19底端开设有充电槽,所述充电槽内设置有第二接线片20,所述无人机17底部两侧设置有起落架21,所述起落架21底部设置有铁块22,所述开口两侧的充电箱主体1上设置有电磁铁23。[0022]其中,所述上下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31、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3、支架34、连接条35、条形槽36和滑柱37,所述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分别通过所述支架34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空腔5内,所述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相啮合,所述第一电机31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34上,所述第一电机31的主轴固定连接第一齿轮32,所述第二齿轮33远离所述第一齿轮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条35,所述连接条35上开设有条形槽36,所述条形槽36内滑动连接滑柱37,所述滑柱37与所述立杆9固定连接。[0023]其中,所述密封板结构4包括支撑座41、第二电机42、第一皮带轮43、第二皮带轮44、皮带45和密封板46,所述密封板46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41上,所述支撑座4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固定安装第一皮带轮43,所述第二电机42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座41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电机42的主轴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二皮带轮44通过第二转动轴固定连接在所述密封板46上,所述第一皮带轮43和第二皮带轮44通过皮带45传动连接。[0024]其中,所述密封板46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开口的长度。[0025]其中,所述第二空腔6内部两侧壁对称开设有滑槽24,所述滑槽24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5,所述滑块25与所述滑动板12固定连接。[0026]其中,所述蓄电池13为锂电池。[0027]其中,所述弹性件15为弹簧。[0028]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杆16和第二充电杆19为绝缘材质。[0029]其中,所述起落架22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开口宽度的两倍。[0030]其中,所述蓄电池13与所述第一接线片14电性连接。[0031]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置有充电箱主体,使得充电装置可移动可携带,随时随地可进行充电,避免影响充电进度,需要充电时,无人机停在充电箱主体1上表面的电磁铁23上,启动第一电机31,第一电机31带动第一齿轮32顺时针旋转,第一齿轮32带动第二齿轮33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连接条35向下摆动,滑柱37在条形槽36内滑动,使立杆9向下称动,第一铜触片10与第二铜触片11接触,此时电磁铁23通过,电磁铁23吸住起落架21底部的铁块22,使无人机充电时更平稳,避免充电时接触不良,启动第二电机42,第二电机42带动第一皮带轮43旋转,通过皮带45带动第二皮带轮44旋转,从而将密封板46打开,在弹性件15的作用下,滑动板12沿着滑槽24向上滑动,第一充电杆16

6

CN 211239390 U

说 明 书

4/4页

伸出充电箱主体1与第二接线片20接触,对无人机进行充电。

[00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7

CN 211239390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8

CN 211239390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2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