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这片大地,黄河之东,泰山雄峰如虎盘踞,不知出了多少有名的思想家 ,如孔孟,也不乏才女如李清照,也不知多少英雄豪杰像辛弃疾,秦琼。这片土地,是中华民族的思想之地,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之地,这也不乏和当年齐桓公称霸有关。
西周末年,群雄战乱,社稷不宁,周天子失去往日天尊,诸侯间大国兼并小国,各自称霸,中原原有的体制失去了纲常,国家不宁,战争频繁,谁主沉浮?这也就缔造了这个时代英雄辈出,齐桓公就是鲜明的一个例子。可以说,齐桓公在国家和民族重视功不可没的。
一,保护华夏农业文明,捍卫华夏民族主体。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这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手段,一方面“尊王”这就等于是说以后所有的政治军事行动,有了合法的外衣,有了合理的理由。另一方面,“攘夷”就是动用军事手段对异族进行征伐,把国内矛盾转向了对外,也就赢得了各诸侯的信任和拥护。但是“攘夷”的政策却对捍卫中华民族主体起了重要作用,齐桓公“存邢救卫”击退北狄,帮助燕国和卫国驱逐了的山戎和北狄,并帮卫国修复了破败的城墙,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干扰,为华夏农业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体的发展和延续奠定了基础,齐桓公功不可没。
二,开辟霸业先河,为中原诸侯国效仿。齐桓公率先在齐国称霸,联合各路诸侯国,尊王攘夷,驱逐异族,捍卫华夏民族文明,可以说,自周天子失去权势后,中原有了一种新的体制,就是“称霸”,这个体制可以把各路诸侯团结起来,抵御外族,中原的社会体制确立了新的纲常。对促进封建化和民族融合有新的贡献,这是一种新的社会实践,这也是一种伟大的创造,后世霸主如晋文公和宋襄公都可说是借鉴了这种理念,成就霸主功业。
三,东荡西除,南征北战,为开辟中华帝国新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自从周天子王位失尊后,中原动荡,以前的封国不服从号令,各自为政,战乱频繁,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样的动荡对中原地方经济的发展,百姓颠沛流离,失去住所,所以统一就成了大趋势,民心所向,或许春秋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期,还认识不到这种迫切的需要,但是齐桓公在争霸中兼并小国,也为后世所效仿,减少了后世统一的阻碍,终于在战国时形成了七个大诸侯国,另一方面,齐桓公的经济改革,“通工商之业,兴鱼盐之利”使齐国的经济发展起来。慢慢的新的一种生产方式发展论起来,就是封建制度。
四,开辟中华民族精神,成就帝国新的思想。这主要表现在,首先用人不疑,选贤举能,这个主要体现在像管仲和宁戚,民间还有传说的五次拜访贤才,其次民族大团结,当有外敌入侵时,各个民族摒弃前嫌,团结起来,抵御外敌,比如后世的抗日战争,国民党和共产党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外族人入侵。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优秀的部分,齐桓公存邢救卫,慷慨之举,赢得天下人仰慕。
总而言之,齐桓公开创的霸业,创立的新体制为后世所效仿,成就了民族很多的方面,齐桓公可以说是民族的功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