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私人生活》的成长主题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文学与艺术 笫三卷第一期 论《私人生活》的成长主题 陈未 (重庆通信学院【摘重庆400035) 要】《私人生活》作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代 与男性相比,似乎显得更为艰难。在男性中心主义文化的浸淫 表,充分写出了远离男权文化的女性生存状况。陈染笔下 下,她们将原是社会的、男性的要求内化为女性的自我选择,将 倪拗拗的成长史让我1'11看到了整个女性群体的心灵成长 原是外在的、文化的压抑内化为女性的自我压抑。在一个女人 历程。本文试图从男性与同性两个方面分析 私人生活》 的成长过程中,外在的影响如圈套层层包裹住她的身体和心‘中的成长主题。 【关键词】《私人生活》;成长;女性 陈染在1986年以短篇小说《世纪病》登上文坛,而真正奠 定她在中国当代文坛地位的则是她在1996年发表的长篇小 说《私人生活》。在《私人生活》里陈染以一种白叙传的方式讲述 了一个叫做倪拗拗的女孩的成长故事。“成长”成为《私人生活》 里一个重要的主题。倪拗拗的故事,就是一个女性心灵的成长 历程。成长不仅仅是指一个人在生理上的发育过程,更重要的 是在精神和心理层面上趋于成熟,在这个意义上.女性的成长 灵,成长对于女性而言.不仅仅是一个自身走向成熟的过程,更 是一个突围的过程,突围自身繁复的社会外衣,突围形成已久 的女性历史,在这成长之中,我们更看到女性突围的无奈与生 存的困境。 一、男性:女性成长史的隐形书写者 男性首先参加到女性的成长中来,他们是女性的父亲、恋 人.他们分别在女性的童年、青年促使着女性的成长,成为女性 不同成长阶段心理转化的始作俑者,他们仿佛在女性的生活里 缺席了,但他们又时时刻刻出现在女性的深层意识里,间接地 书写了女性的心灵史。 在倪拗拗的成长过程中,父亲首先是一位(下转第48页) (上接第46页)场景增添了一份玩腻味道。她有一颗蛇蝎般冰 冷无情的心,她的出场是光鲜的:“态度十分宁静,她的衣饰很 整洁。头上也没有血痕。”这也更加反衬出其内心的丑恶。她对 眼前的灾难毫不在意,她的行为更是异乎常人。她为自己辩解 说:“我果真就这样死了,未免不公平。”而墨涅拉俄斯不愿听她 的辩解,赫卡柏却让海伦把话说完,她好把那些话总结出来反 驳她,让海伦死有余辜,绝没有逃生的希望。这是一场对特洛亚 沦陷原因的辩论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却可以让每个人 刻骨铭心。 《特洛亚妇女》的这些辩论场景都是通过赫卡柏与他人的 辩论展开的。这样,也从侧面烘托出赫卡柏内心深处对于复国 的渴望.对战争给祖国带来的灾难的心痛,对暴徒们惨无人道 的行径的痛斥。 三、悲剧中的女性 孔子曾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矣。”亚里士多德也认为: “女性永远是被动的,就是顺从的态度,符合机器人的标准。所 以她们不会思考.当然就不会去研究啦。”?男尊女卑也是西方 两性文化的传统观念,西方众多神话传说对于女性的描写最好 的地方也只是赞颂母性的伟大.却并没有从人性上给予肯定。 对于女性的描写的更多是善妒,淫邪,欲望,虚伪,谎言等负面。 欧里庇得斯擅长写家庭问题剧。传说他的家庭并不幸福, 他结过两次婚.他的前妻、后妻都对他不忠实,他为了泄愤,在 戏剧呈诽谤妇女,成为一个憎恨女人的人。④ 我们在《特洛亚妇女》中看到了一些有着“邪恶”特质的女 性。比如赫卡柏请求墨涅拉俄斯杀了妻子海伦,并警告他说: “切不可接近她.免得她用爱情勾引你。她迷过多少人的眼睛, 倾过多少城邦多少家,这便是她的魅力。”这种充满诱惑的女人 实际上是男人自身欲望的形象化,对女人的否定反映了人类对 欲望的否定和压抑,女人的邪恶防不胜防,男人的危险也就不 可避免,因此要防范女人。 坚强、自主是希腊故事中众多女性所缺少的。她没有迷失在阿 波罗的魅力之下(似乎其心智的疯狂就是阿波罗的不甘而造成 的),承受着先知的痛苦。那么身为希腊人的欧里庇得斯能这样 写,说明他没有一味的全盘接受传统观念。 而《海伦》这部悲剧中,海伦却展现出了内外毓秀的女性 美。欧里庇得斯把她描绘成美丽、忠贞又聪慧勇敢的女性,海伦 竟然发誓说如果丈夫被杀,自己绝不篝火。在如何逃离埃及,逃 脱野蛮国王屠杀的问题上.海伦也展现出她的机智.相处了一 套周密的计划。她的高尚品质在剧中有充分的表现。 欧里庇得斯的女性观是复杂的,他对女性心里的刻画,表 现出他内心矛盾的抉择.她对女性苦难命运的深切同情是难能 可贵的,较之于同时代的诗人.无疑是进步的。但是,他的女性 观中不可避免带有传统的“男性中心”倾向,他虽然是“女性的 代言人”,但他并不真正了解女性。 总之,欧里庇得斯通过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女性形 象,表现了他的民主思想和他的价值观。在他所处的传统观念 意识极其浓厚的时代里,他敢于在悲剧中流露出对女性的同 情。批判男女不平等的地位,维护妇女的正当权利,可以说,他 是欧洲最早的女权主义者。 《特洛亚妇女》就其本质来说,乃是一曲战争失败者痛彻心 扉的挽歌,是一首反映特洛亚历史的民族之歌.是一部让后人 不得不为之震慑,为之催肝裂胆的鸿篇巨制。 参考文献 【1]【2】罗念生:《罗念生全集》(第三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3】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M】商务印书馆,1996. [4】李红《从海伦三重形象看欧里庇得斯的女性观》[J].华中师 范大学2009,(2):43—47. 但是我们在《特洛亚妇女》中看到了卡珊德拉,她的勇气、 47 文学与艺术 第三卷第一期 缺席者。小说中没有对父亲进行过正面描写,但却让人印象深 二、同性:女性成长的共同参与者 刻,“一个傲慢且专横的不很得意的官员,多年来(大约从我出 对于男性的绝望与疏离.是女性开始在同性那里寻找温 生开始)他一直受着抑制和排挤,这更加剧了他的狂妄、烦躁与 情。女性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女性情谊”。女性之间对身体和心 神经质。”【1](P15)他赶走了倪拗拗和母亲的忠实同盟小狗“索 智相互欣赏、相互爱慕。这不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同性恋,她 菲亚罗兰”和独眼奶奶,对倪拗拗从来没有只言片语的关怀.而 更多的是少女对熟女的依恋和对女性世界的观望。伊秋、禾寡 且经常神经质似的大发脾气。父亲是家中绝对的统治者,女儿 妇和倪拗拗正是结成了这个意义上的“女性情谊”。成熟女性成 对他来说可有可无,还不如家中的一件摆设。在这里,父亲代表 为少女成长的第二位引导者。 着一种强大的权利。成为笼罩在倪拗拗、母亲、奶奶等所有女性 伊秋是倪拗拗的好友。伊秋家庭残缺,从小和叔父一起长 头顶的巨大阴影,使所有人都感到不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焦 大,早没了父母。“我”与外界隔绝,唯独与伊秋关系好。“我”喜 虑。这个粗暴专恨的父亲留给倪拗拗只有避之不及的恐惧和报 欢和她交往,实际是小女孩对女人的探秘。“我”对伊秋成熟的 仇的迫切。他对父亲憎恨的方式则是拿起剪刀直奔父亲的毛料 女性身体感到好奇,偷看到伊秋与男友亲昵,对“性”好奇。倪拗 裤子,对准平展的裤腿就是一剪刀。想象中的复仇使她对父亲 拗在成人世界之外,因为好奇而偷窥.进而感到吃惊和恐惧。伊 的绝望和背叛在这一刻显露无疑。虽然父亲只是一个模糊的形 象,最后甚至退出了倪拗拗的生活,但他却在少女的心头烙下 深深印记,成为倪拗拗跨入女性成长之门的心理障碍。 倪拗拗的小学班主任T先生继“父亲”之后。作为“男人”踏 入女主人公的生活,继续参与心灵史的书写。T先生以父亲般 的年龄引诱了倪拗拗,并引导了家庭离异、精神孤独、身体处于 发育阶段的少女开始认识自我,拨响了女性原始欲望觉醒之 弦。陈染在这里书写了女性在“男性”的引诱下原始欲望获得释 放,以及不断认识、昭示女性自身的美感,揭示女主人公从少女 走向女人过程中的一种命名仪式和青春期刻骨铭心的体验。这 种两性关系虽不道德,但不乏清新与唯美,但是它们美则美矣, 却缺乏灵与肉的结合。女主人公理想的男性是有足够的思想和 能力“覆盖”我的父亲般的男人。而T先生这样的男人除了有 “父亲”的年龄,并无“足够的思想和能力”,他从未真正获得少 女的芳心。和对“父亲”单纯的仇视相比.倪拗拗对于T先生则 是一种仇视、排斥与依恋、祈盼相交织的更为矛盾的心理。倪拗 拗说:“多年来我们就一直浸泡在一种摩擦对立甚至敌视的关 系里。”在倪拗拗的“女人”命名仪式完成后,T先生徐徐后退, 消失在倪拗拗的生命里,但是T先生在其心灵史上刻下的惨痛 而又深刻的一笔在倪拗拗的生命中是无法抹去的。 如果说父亲和T先生的出现给倪拗拗带来的的是压抑,那 么尹楠的出场则是倪拗拗生活中一抹温暖、明亮、美好的亮色。 尹楠出现于倪拗拗的成年时期。这一时期,倪拗拗的身体、精 神、心理都趋于成熟,对于像T先生那样的“男人”的依恋心理 消失了.“男人”完成了性启蒙者的功能,退出了她们的生活。作 者对尹楠以偏爱的态度进行了大量细节描摹,但除了不厌其烦 地渲染其美好、帅气的大堆文字外.尹楠的形象始终是空洞、模 糊的。倪拗拗美好的初恋很快宣布告终。尹楠远走异国他乡,走 出倪拗拗的生活。倪拗拗面对尹楠的离去。说:“他离开了我,变 成了一个难舍的记忆,一件失去活生生动感的‘外衣’,这件不 再真实的‘外衣’。由于分离,会把他的形象越发地完美起来,把 那些由于过分密切而带来的黯然失色,全都包裹在这光彩照人 的‘外衣’里边——由于这情谊的意想不到的中断,它的美感将 像大理石一样.被永久地固定下来。这是人类关系中最为动人 的结束。”【1】(P225)倪拗拗和尹楠“正常”的异性恋并不意味着 追求叛逆、拒绝“治愈”的女主人公们从此就被“治愈”了。相反, 作者在这里做着“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你看”的悲剧阐释,在 女性生活场景中刻下美好而惨痛的一笔。尹楠作为美好男性的 形象介入倪拗拗的生活但最终离去,使尹楠这一美好的形象让 爱情具有一种必然的虚幻性。这种“动人的结束”把女性的命运 推入到一个更加义无反顾的绝望境地,从而更清晰地呈现女性 向男权社会主动告别的决绝和明朗姿态。 48 秋将还是小女孩的倪拗拗带入了成人的世界,启蒙了倪拗拗作 为女人的性意识。 拗拗与禾寡妇的关系也相当特殊。禾寡妇是个家庭残缺的 女性.对拗拗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她悉心照顾拗拗,对她关怀 备至。两人的关系暧昧,并有身体接触。禾寡妇是个与世俗格格 不入的女性,她温柔、美丽。“我”在她的怀里感到温暖和安全。 “我”眷恋她的身体,也迷恋她充满智慧的思想。禾寡妇没有儿 女,对“我”的照顾充满了母性情怀。她就像“我”的精神支柱, 见到了她我就感到安心,和她在一起.才能感到生活的快乐。大 火夺走了她的生命,拗拗的心也一下子空了。 这类成熟女性比少女们的母亲更能理解她们,她们从来不 向少女施加压力.不试图控制少女的生活。她们是驱逐了男性 权力的控制.以独立姿态呈现出来的女性形象。她们充当了少 女成长过程中的另一类指引者,从一个侧面展示出成人世界的 模样。但这些同性之爱最终都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被迫中止了, 伊秋消失在倪拗拗的生活里,禾寡妇被大火夺走生命,拗拗对 她的特殊感情只能永远放在心里。同性之爱是女性成长道路上 的一个阶段,这种关系虽然稳定,但最终都由外因导致终结。经 历了同性之爱的女性再次确认了性别秩序,以及女性在家庭关 系、社会关系中所处的角色和定位。 三、结语 在别人的指引中.在自己的探索中.倪拗拗从一个女孩长成 一个女人.但成长并没带来喜悦.主人公深深的感受到,“时间 流逝了我依然在这里”。【1](P1)“成长”是美丽的,因为它包含 着生命丰富潜能的意义实现,可对于一个女孩来说“成长”往往 又是残酷的,它意味着那扇通往生命潜能路上的门得以像男人 一样平等地打开;意味着一个不会丢失、不会受制于人的过程; 意味着她获得自我使自己成为自己,而这一切自始至终伴随着 因正视自己被内化的事实而不可避免的心灵搏斗。在这个意义 上,《私人生活》中所展示的成长是独属于女性的,是女性一个 不断确认身份和价值的实践。具有别样的性别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染.私人生活[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2]张京燕.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f3]戴锦华.陈染:个人和女性的书写fJ].当代作家评论,1996 【4】潘延.对“成长”的倾注——近年来女性写作的一种描述 fJ].江苏社会科学,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