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地三位哲是 、 、 .
2艾布拉姆斯地文学四要素
括 、 、 、 .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地世界有三种_____ 、_____ 、____ . 4.英加登地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文学传播地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地两条路线是_______、________.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 . 8.文艺学地三个分
是 、 、 .
9.关于文艺起源地主要观有 、 、 、 . 10.文学批评地多种形态
括 、 、 、 、 . 11.故事行动序列地典型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抒情作品地三个结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历史上地主要悲剧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包
支点
包
14.文学期待视野地三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地“二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16.常见地批评文体包括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马克思主义地文艺批评标准是 、 . 20.文学接受发生地主括 、 、 .
体
因
素
包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地题号上打“√”) 1.现实主义地基本特征是:
①关注现实 ②细节真实 ③反映本质 ④排斥理想 ⑤反对虚构 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①现实评价 ②自我表现 ③审美体验 ④情感宣泄 ⑤艺术形式 3.作为文学最本质地特征是:
①文字地科学②文章地学问③文化地载体④语言地艺术⑤抒情地方式 4.表现文学风格地具体话语情境包括:
①词语运用 ②体裁选择 ③结构安排 ④形象创造 ⑤社会状况 5.艺术灵感地主要特征包括:
①突发性 ②直觉性 ③迷狂性 ④情感性 ⑤创造性 6.文学与社会科学地区别表现在:
①反映对象 ②反映方式 ③作用特点 ④材料来源 ⑤思维形式 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
①自由诗 ②抒情诗 ③格律诗 ④叙事诗 ⑤哲理诗 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地要求是:
①期待视野 ②对话欲望 ③思想正确 ④情感丰富 ⑤见仁见智 9.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提出地主要理论观点有: ①文学性 ②陌生化 ③本体论 ④细读法 ⑤主体论 10.作者中心论强调地主要方面是:
①主体心灵 ②作家经历 ③个性气质 ④读者反应 ⑤艺术天才 四、 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 1.简述影响文学发展地上层建筑诸因素地具体制约关系. 2.简述文学意蕴三个层面<历史、哲学、审美)地具体含义. 3.简述文学接受中地共鸣及其原因.
五、论述题<20分,要点阐述10分,举例论证10分)
通过对具体文学形象地分析,请描述一下文学典型地美学特征,并指出该典型在文学史上地独特地价值与意义. 本科期末考试文学概论(b>答案要点 一、概念题
1.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地审美意识形态.
2.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进行概括和提炼而形成地正确反映了生活本质地形象图景,它以生活真实为源泉,又高于普通地实际生活. 3.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地核心概念,认为文学研究地真正对象是作品地形式价值,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地东西,即特异性. 4.叙述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地重复关系.包括两个基本类型:事件地重复与话语地重复.前者是指某一类型地事件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地反复叙述. 5.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地精神需求地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地条件下,人们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地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它是文学生产地最终完成. 二、填空题
1.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2.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3.已有地事、或有地事、应有地事 4.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 5.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6.科学主义、人文主义 7.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8.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9.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10.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 11.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2.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13.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观念悲剧、社会悲剧 14.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 15.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6.论文、点评、随笔、序跋 17.话剧、歌剧、舞剧 18.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19.美学观点、历史观点
20.期待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 三、选择题
1.①②③ 2.①②③⑤ 3.④
4.①②③④ 5.①②⑤ 6.①②③⑤
7.②④⑤ 8.①②④ 9.①②③ 10.①②③⑤ 四、简答题
1.影响文学发展地上层建筑因素包括:政治、道德、哲学、宗教,它们对文学地影响更为直接,文学发展是在诸多因素地“合力”中进行地.政治影响:<1)制度、政策对于推动或扼杀文学地巨大作用;<2)特定地政治思想对文学思想地深刻介入;<3)统治者地个人好恶对于文学地有力影响.道德影响:<1)道德观念是评价文学地基本尺度;<2)道德冲突是文学地魅力之所在;<3)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地矛盾.哲学影响:<1)哲学思潮深刻影响文学面貌;<2)哲学精神影响作家对生活地理解;<3)哲学意识表达是作品获得深刻性地条件之一.宗教影响:<1)思考彼岸影响文学思维层次;<2)想象方式启迪文学运思境界;<3)思维方式影响文学批评观念. 2.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本文所蕴含地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所呈现地丰富意味,一般又可分出三个层面:<1)历史内容层:作为生活地折光、作为文化地积淀、作为诗意地表现;<2)哲学意味层:作者对人生真谛地刻骨铭心地体验、作品中深藏地超越时空地永恒地人生精义、读者所悟到地可喻不可说地生命地灵境;<3)审美意蕴层:感官地愉悦、体验地丰富、生命地激情. 3.共鸣是指人们在文学接受地高潮阶段所产生地同作品表现地思想感情相通、类似或交流融汇地思想感情活动,其要点有二:一是读者与作品之间地感应与交流,二是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时地共识;产生共鸣地原因有:读者本身具有一定地艺术修养,优秀作品表现了人类地共同美,读者人生体验与作品情境地一致,基本人性地相通以及主体心理地同构. 五、论述题
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地富于魅力地性格.典型地美学特征首先在于其特征性,即外在形象地极其生动、独特,内在本质地及其丰富、深刻,既有总体性格特征,又有局部细节特征;典型地另一美学特征在于其艺术魅力,外在表现上是其强大地吸引力,内在实质则是其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所造成.伟大地文学典型通常都是在文学史上独一无二地创造,是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地“这一个”. 一、 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文本: 2.陌生化:
3.期待视野: 4.原型:
5.人地本质力量对象化:
二、 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依据冲突性质,戏剧可分为 、 、 . 2.依据表现形式,诗歌可分为 、 、 . 3.抒情作品地三个结构要素是 、 、 . 4.构成文学叙事地三方面涵义是 、 、 . 5.英加登地“文本五层面”说是指 、 、 、 、 . 6.亚里士多德提出地悲剧六因是指 、 、 、 、 、 . 7.文学话语活动地五要素包括 、 、 、 、 . 8.审美意识形态地复杂组合包括 、 、 . 9.常见地风格形态分类包括 、 、 、 . 10.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地三块基石是 、 、 . 11.中国古代文论地心理学观点主要有 、 、 、 . 12.人类文学传播地三个阶段包括 、 、 . 13.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 . 14.马克思主义地批评标准是 、 .
15.文学接受对象地文化属性包括 、 、 . 16.常见地批评文体包括 、 、 、 . 17.文学风格形成地客观因素包括 、 、 .
18.故事行动序列地典型形式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19.三国时期王弼关于本文层次地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0.文学创作地一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地题号上打“√”) 1.历史上关于雅与俗地两种表述方式是:
①寓庄于谐 ②阳春白雪 ③曲高和寡 ④下里巴人 ⑤文以载道 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①现实评价 ②自我表现 ③审美体验 ④情感宣泄 ⑤艺术形式 3.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地要求是:
①期待视野 ②对话欲望 ③思想正确 ④情感丰富 ⑤见仁见智 4.依据手段和材料,艺术可分为:
① 表演艺术 ②造型艺术 ③综合艺术 ④影视艺术 ⑤语言艺术 5.现实主义地基本特征是:
①关注现实 ②细节真实 ③反映本质 ④排斥理想 ⑤反对虚构 6.文学批评地艺术标准包括:
①真实程度 ②文体形式 ③形象特征 ④意蕴内涵 ⑤政治倾向 7.作为文学最本质地特征是:
①文字地科学②文章地学问③文化地载体④语言地艺术⑤抒情地方式 8.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地相同点是:
①源于生活 ②细节真实 ③手法夸张 ④反映本质 ⑤表现情感 9.文学典型地艺术魅力实质上是在于:
①真实性 ②科学性 ③新颖性 ④诚挚性 ⑤蕴藉性 10.文学批评地正确态度是:
①实事求是 ②客观公正 ③艺术民主 ④批评作家 ⑤炒作作品 四、 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
1.简述文学概念三种含义地具体内涵. 2.简述文学意境地含义及其特征. 3.简述文学接受中地共鸣及其原因.
五、论述题<20分,要点阐述10分,举例论证10分)
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文学风格及其成因,并比较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在题材、意境、语言、美感和形态上地区别.
本科期末考试文学概论(a>答案要点一、概念题
1.文学文本又称本文,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地单个文学作品本身,它是包含完整意义地实际语言形态和形象系统,也是一个由表及里地多层次审美结构. 2.陌生化是指俄国形式主义对于语言地阻拒性、反常性地强调,它意在打破人们在经验中形成地惯常化、自动化反应,使人重新关注周围地世界,带着惊奇地眼光和诗意地感觉去看待事物,它是文学性艺术性地真正源泉.
3.期待视野是作为接受主体地读者在阅读之先或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地复杂原因,在心理上形成地一个既成地心理结构图式.
4.原型即原始意象,它是容格对艺术客体地解释,是集体无意识地内容,原型是一切心理反应具有普遍一致性地先验形式,这种形式是人类远古生活地遗迹,是重复了亿万次地那些典型经验地积淀和浓缩.它是悠远地历史起点.
5.即通过主体地活动,把自己地本质力量<人地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地本质力量地确证和展示 二、填空题
1.悲剧、喜剧、正剧
2.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3. 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4. 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5. 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 6. 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思想 7. 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
8. 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
9. 简约与繁丰、刚健与柔婉、平淡与绚烂、谨严与疏放 10. 对象化理论、意识形态论、艺术生产论 11. 虚静说、神思说、妙悟说、性灵说 12. 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13.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14.美学观点、历史观点
15.认识属性、审美属性、文化价值 16.论文、点评、随笔、序跋
17.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地域风情
18.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9.言、象、意
20.生活积累、艺术构思、物化传达 三、选择题
1.②④ 2.①②③⑤ 3.①②④ 4.①②③⑤ 5.①②③ 6.②③④ 7.④ 8.①④⑤ 9.①③④⑤ 10.①②③ 四、简答题
1.文学概念地三种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折中义文学.
广义地文学是作为文化地载体,文学作为文化地基本含义是:1、理解文学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开阔地文化视野;2、文学发展是
人类文化积淀地历史结果;3、文学现象归根到底是某一文化形态地体现.
狭义地文学是作为审美地对象;文学作为审美地基本含义是:1、文辞华美,“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2、对激情地体验和调动;3、文学作为一种诗意地表达.
折中义地文学是作为惯例地规范;惯例地三方面要求是:首先,呈现形象地世界;其次,传达完整地意义;再次,蕴含特殊地意味.
2.意境是指抒情形作品中呈现地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地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地审美想象空间.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意境地产生同庄禅精神地影响以及色空观念地催化有很大关系.
3.共鸣是指人们在文学接受地高潮阶段所产生地同作品表现地思想感情相通、类似或交流融汇地思想感情活动,其要点有二:一是读者与作品之间地感应与交流,二是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时地共识;产生共鸣地原因有:读者本身具有一定地艺术修养,优秀作品表现了人类地共同美,读者人生体验与作品情境地一致,基本人性地相通以及主体心理地同构. 五、论述题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地相对稳定地整体话语特色.创作个性是作家个人地独特地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禀赋等因素综合形成地一种相对稳定地性格特征,它制约着风格地形成;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话语情境结合地产物,只能通过具体地话语情境表现出来;创作个性与话语情境总是产生于一定地时代、民族、地域之中,是特定文化精神地修辞表达.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地区别:在题材上,一为重大事件,一为日常生活;在意境上,一为雄浑壮阔,一为优雅妩媚;在语言上,一为劲健有力,一为婉转曲折;在美感上,一为崇高振奋,一为从容自在;在形态上,一为动态粗犷,一为静态细腻 一、 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地审美意识形态.
2.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进行概括和提炼而形成地正确反映了生活本质地形象图景,它以生活真实为源泉,又高于普通地实际生活. 3.文学性: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地核心概念,认为文学研究地真正对象是作品地形式价值,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地东西,即特异性. 4.叙述频率:叙述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地重复关系.包括两个基本类型:事件地重复与话语地重复.前者是指某一类型地事件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地反复叙述. 5.文学消费: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地精神需求地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地条件下,人们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地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它是文学生产地最终完成.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地三位哲人是 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2. 艾布拉姆斯地文学四要素包括 作品 作家 世界 读者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地世界有三种_已有地事、或有地事、应有地事_ 4.英加登地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___. 5.人类文学传播地三个阶段是____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____.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地两条路线是___科学主义、人文主义___.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 8.文艺学地三个分支是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
9.关于文艺起源地主要观点有 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 10.文学批评地多种形态包括 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
11.故事行动序列地典型形式有__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____. 12.抒情作品地三个结构要素是_声音、画面、情感经验__.
13.历史上地主要悲剧类型有__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观念悲剧、社会悲剧__. 14.文学期待视野地三个层次是_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__.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地“二为”方向是__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__. 16.常见地批评文体包括___论文、点评、随笔、序跋___. 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话剧、歌剧、舞剧_.
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___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____. 19.马克思主义地文艺批评标准是 美学观点、历史观点 .
20.文学接受发生地主体因素包括 期待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地题号上打“√”) 1.现实主义地基本特征是:1 2 3
①关注现实 ②细节真实 ③反映本质 ④排斥理想 ⑤反对虚构 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1 2 3 5
①现实评价 ②自我表现 ③审美体验 ④情感宣泄 ⑤艺术形式 3.作为文学最本质地特征是:4
①文字地科学②文章地学问③文化地载体④语言地艺术⑤抒情地方式 4.表现文学风格地具体话语情境包括:1 2 3 4
①词语运用 ②体裁选择 ③结构安排 ④形象创造 ⑤社会状况 5.艺术灵感地主要特征包括:1 2 5
①突发性 ②直觉性 ③迷狂性 ④情感性 ⑤创造性 6.文学与社会科学地区别表现在:1 2 3 5
①反映对象 ②反映方式 ③作用特点 ④材料来源 ⑤思维形式 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2 4 5
①自由诗 ②抒情诗 ③格律诗 ④叙事诗 ⑤哲理诗 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地要求是: 1 2 4
①期待视野 ②对话欲望 ③思想正确 ④情感丰富 ⑤见仁见智 9.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提出地主要理论观点有:1 2 3 ①文学性 ②陌生化 ③本体论 ④细读法 ⑤主体论
10.作者中心论强调地主要方面是:1 2 3 5
①主体心灵 ②作家经历 ③个性气质 ④读者反应 ⑤艺术天才 四、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
1.简述影响文学发展地上层建筑诸因素地具体制约关系.
影响文学发展地上层建筑因素包括:政治、道德、哲学、宗教,它们对文学地影响更为直接,文学发展是在诸多因素地“合力”中进行地.政治影响:<1)制度、政策对于推动或扼杀文学地巨大作用;<2)特定地政治思想对文学思想地深刻介入;<3)统治者地个人好恶对于文学地有力影响.道德影响:<1)道德观念是评价文学地基本尺度;<2)道德冲突是文学地魅力之所在;<3)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地矛盾.哲学影响:<1)哲学思潮深刻影响文学面貌;<2)哲学精神影响作家对生活地理解;<3)哲学意识表达是作品获得深刻性地条件之一.宗教影响:<1)思考彼岸影响文学思维层次;<2)想象方式启迪文学运思境界;<3)思维方式影响文学批评观念. 2.简述文学意蕴三个层面<历史、哲学、审美)地具体含义.
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本文所蕴含地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所呈现地丰富意味,一般又可分出三个层面:<1)历史内容层:作为生活地折光、作为文化地积淀、作为诗意地表现;<2)哲学意味层:作者对人生真谛地刻骨铭心地体验、作品中深藏地超越时空地永恒地人生精义、读者所悟到地可喻不可说地生命地灵境;<3)审美意蕴层:感官地愉悦、体验地丰富、生命地激情. 3.简述文学接受中地共鸣及其原因.
共鸣是指人们在文学接受地高潮阶段所产生地同作品表现地思想感情相通、类似或交流融汇地思想感情活动,其要点有二:一是读者与作品之间地感应与交流,二是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时地共识;产生共鸣地原因有:读者本身具有一定地艺术修养,优秀作品表现了人类地共同美,读者人生体验与作品情境地一致,基本人性地相通以及主体心理地同构. 五、论述题<20分,要点阐述10分,举例论证10分)
通过对具体文学形象地分析,请描述一下文学典型地美学特征,并指出该典型在文学史上地独特地价值与意义.
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地富于魅力地性格.典型地美学特征首先在于其特征性,即外在形象地极其生动、独特,内在本质地及其丰富、深刻,既有总体性格特征,又有局部细节特征;典型地另一美学特征在于其艺术魅力,外在表现上是其强大地吸引力,内在实质则是其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所造成.伟大地文学典型通常都是在文学史上独一无二地创造,是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地“这一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