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校园安全教育
1、 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这对于加强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及生活秩序,保障学生人
身和财产安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校园,学生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加强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能力,
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3、 大学生安全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校园消防安全教育、校园防盗、
校园交通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交通意识;建立五个意识:
红绿灯意识、停车线意识、斑马线意识、靠右行意识、路权意识。)、
校园网络安全教育(“呼唤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环境”)、
校园国家安全知识和保密、自我保护教育、校园暴力防范、校园预防诈骗、校园性侵害防范、校园用电安全教育、校园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校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教育、校园体育运动安全教育、校园防范邪教的侵袭、校外活动安全教育、社会活动及宗教活动等。
4、 校园安全,最重要的是学校与学生的配合,作为学生,更应该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和提高自身素质。
二、 校园消防安全教育
1、 火灾:凡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都为火灾。
2、 火灾分类:A.固体物质引起的火灾——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
B.液体火灾和可溶性的固体火灾——用干粉、泡沫灭火剂; 按燃烧物质 C.由气体导致的火灾——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 及特性分类 D.由金属导致的火灾——用7150灭火剂及沙、土等; 3、 火灾损失分类:特大、重大、一般火灾。
4、 高校发生火灾原因:乱扔乱接电线和保险丝;明火引燃;使用电器不当;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 5、 消防器材相关材料分类:强制认证类消防产品; 形式认可类消防产品; 强制检验类消防产品。
6、 火灾发生时,保持头脑清醒、临危不乱、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是关键。
7、 逃生方法:匍匐前进法;毛巾捂鼻法;棉被护身法;被单拧结法;管线下滑法;卫生间避难法;火场求救法;
逆风疏散法;跳楼求生法。
8、 烧伤后急救原则:迅速去除致伤源,中止烧伤,使伤员脱离现场,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处理。
三、 校园暴力防范
1、 校园暴力:发生在校园内外,施加于学校成员的导致其身体的心理伤害的行为。
2、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社会转型引起大学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严重的心理问题;虚拟世界的诱惑;
狭隘的哥们义气。
3、 校园暴力对策: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大力倡导和加强人文教育,树立以
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地加强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关注和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实施有针对性的思
想教育,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扶持力度。
4、 按施暴行为划分,学校暴力类型:打架、抢劫或抢夺、欺凌弱小、持枪或携带爆炸性设备、持刀及尖锐工具、
自杀、强奸、性侵犯、性虐待、分发和滥用毒品、私藏和使用酒精或毒品、组织或加入非法团伙、故意破坏等。 5、 发生纠结的原因:不拘小节、开玩笑过分、胡乱猜疑、语言粗俗、骂人、嫉妒他人、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极
端利己、不容他人等。措施:冷静克制、诚实谦虚、注意语气。
四、 校园防盗
1、 校园容易被盗场所:宿舍、食堂、图书馆、实验室、文体活动场所、课室。
2、 常见盗窃手段:撬门扭锁、顺手牵羊、乘虚而入、溜门行窃、夜里攀爬入室、隔窗“钓鱼”,财务转移。 五、 校园预防诈骗
1、 诈骗作案主要手段:伪装身份,直接骗钱;推销紧俏商品,以假钞骗真钞;假装销“黄”,趁机敲诈;故意撞
人,勒索钱财;骗取信任,掩盖作案真相;利用关系,寻机盗窃;投其所好,引诱上钩。
2、 预防上当受骗方法:不贪私利,不图虚荣;知己知彼,心明眼亮;克服主观感觉,避免以貌取人;同学之间要
相互沟通、相互帮助;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六、 校园性侵害防范
1、 校园性侵害形式:暴力式侵害、流氓滋扰式侵害、胁迫式侵害、社交性强奸。
2、 性骚扰:一个人以某种利诱或威胁为要挟,将自己的性要求强加于他人,迫使他人服从自己的性意志。 3、 应对办法:公共场所遇到骚扰:直接警告;面对电话骚扰:不要用激烈言辞;收到淫秽物品:正面表明态度;
交通工具内遇到骚扰:大声斥责;受到老是骚扰:不要单独去老师宿舍。
七、 校园用电安全教育
绝缘杆和绝缘夹钳都是基本安全用具。 触电——立即开放气道是急救成功的关键。 八、 校园交通安全教育
九、 校园食品卫生安全教育
十、 校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教育
1、 传染病分为:甲类(2)、乙类(26)、丙类(10)。
2、 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3、 病原携带者按其携带状态和临床分期的关系分为三类,即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
带者。(凡临床症状消失后病原携带时间在三个月以内者,称为暂时性病原携带者)、 4、 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5、 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
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隔离病人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十一、校园体育运动安全教育
1、在体育活动中,坚持原则:量力而行、因地制宜、运动量适度、充分准备、适时、整理、严守操作规程原则。 2、准备活动结束与正是运动开始之前的间隔时间以1-4分钟为宜。
3、学生常见运动性疾病有:运动性腹痛、小腿抽筋、过度紧张(静脉注射25%-50%葡萄糖溶液)、运动性血尿(一般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最迟36小时)、运动性贫血(健康男子在1立方毫米血液中有400万-500万个红血球,女子为350万-450万个红血球;正常男子在100毫升血液中有12-15克血红蛋白,女子平均为11-13克)等。
预防原则:遵守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循序渐进、系统性、全面性、节奏性和个
别对待等;注意外界环境的影响;患病时应停止训练,病愈恢复期运动量要渐增。
治疗原则:调整运动量,改变训练内容,轻度过度训练,经适当调整运动量即可恢复;
药物治疗,多用维生素C、E等,三磷酸腺苷,能量合剂,灵芝,刺五加等。
4、 学生常见运动损伤有:骨折、脱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关节韧带、肌肉和肌腱扭伤、撕裂和拉伤等),开放
性软组织损伤(擦伤、刺伤)。以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最为常见。 5、 止血方法:加压包扎法;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6、 包扎方法:环形包扎法;螺旋包扎法;反折螺旋包扎法;“8”字包扎法。
十二、校园网络安全教育
1、 网络安全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 2、 网络交往特点:虚拟性、匿名性、超时空性、平等性、自主性。
3、 网瘾(IAD)——精神障碍疾病;常见症状:强烈的依恋性、情感冷漠、人际交往范围变窄、意志力薄弱。 4、 常见网络成瘾判定标准三个。
5、 网瘾特征:网瘾青少年更倾向于娱乐性上网;网瘾网民更偏重于玩网络游戏;网瘾形成过程中娱乐性目的呈逐
渐增强的趋势;网瘾群体的网上活动较单一。
6、 沉迷网络后果:退学、精神病、犯罪、自杀、危害健康。 7、 如何戒除网瘾:统一认识、制定计划、严格执行。
十三、校园国家安全知识和保密
1、 国家安全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一直有不同的解释和概括,一般是指作为社会政治权利组织的国家及其所建立的
社会制度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广义的国家安全包括国防、外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隐蔽战线安全等方面;狭义的国家安全仅指隐蔽战线安全。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是每个公民的神圣义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13条: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
3、 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4、 国家秘密的密级:绝密、机密、秘密。
5、 保密法规定是指一切有关管理国家秘密的问题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简称《保密法》,是我国保守国家秘密的一部专门法律。
6、 保密工作对象:科学技术保密;经济保密;涉外保密;宣传报道保密;公文保密;会议保密;政法保密;军事
保密;通信中保密;电子计算机保密。
7、 泄露国家秘密的犯罪包括:泄露国家秘密罪;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等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
密罪。
十四、校园防范邪教的侵害
1、邪教六大特征:教主崇拜、精神控制、编造邪说、聚敛钱财、秘密结社、危害社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3、2004,《宗教事务条例》,对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仰宗教的公民在举行宗教活动、开办宗教院校、出版宗教刊物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4、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为历史背景,当代邪教的演变可分为两个阶段。
5、防范和抵制邪教要做到:①要做到不听、不信、不传;②要主动检举、揭发邪教的违法活动;③要破除迷信思想,正确对待生老病死;④要正确对待人生坎坷,增强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和信心;⑤要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创造美好生活。
6、发现邪教违法犯罪时,检举揭发手段:向学校党政组织报告;向学校公安保卫部门反映情况;遇有公开聚集滋 事等情况可直接拨打110报警。
十五、校外活动安全教育
1、 保证集体活动的安全,最重要的在于预防,在于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它是搞好集体活动的基本保障。 2、 实施安全教育的途径:安全教育日;周会、班会和活动课;学科教学和校园环境文化渗透教育;培训班。 3、 处置校外集体活动安全事故基本原则:保持镇定、沉着应对原则;学生优先原则;就地抢救原则;立即报警、
紧急求援原则;维持秩序、迅速疏散原则。
4、 劳动实践是指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师生参加的公益劳动、勤工俭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锻炼活动。 5、 科普考察一般是指学校为使学生巩固和丰富课堂所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用于探
索的科学精神,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自然界或社会生产、生活中进行的实地考察、考察等研究活动。 6、 突发事故处理措施:保持镇定、沉着应付;就地抢救;立即报警、紧急救援。
十六、社会活动及宗教活动
1、 社团一般分为社会性团体和非社会性团体。学校的社团组织主要是由学校的教职工、学生等组织的群众性团体,
像一些协会、联谊会、研究会、学会等,属于非社会性团体。
2、 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团体广大宗教界爱国人士和信教群众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
族的团结。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
3、 非法组织是以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为宗旨的组织或者未经注册,或者被撤销登记,或者被命令
解散、取缔的组织,或者是邪教组织,或者是历史上的反动会道门组织。
十七、校园其他安全教育
灾情信息报告时间:灾情初报、灾情续报、灾情核报。
十八、学生自我防卫
1、 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
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 防卫术,依照法律规定,为维护本人或他人的人身以及其他权益免受不法侵害所采取的防身自卫、进行抗击的
技能技巧。
3、 非正当防卫:防卫过当、防卫挑拨、局外防卫、假想防卫、事前防卫、事后防卫。
4、 防卫招式:击腹法、蹬跺法、扭指法、戳喉法、击膝法、戳眼法、口咬法、头撞法。
5、 正确使用防卫术:时刻警惕,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正当防卫;以静制动,静观其变,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避实就虚,出其不意,有理有节,防卫有变。
十九、校园伤害事故
1、 学生伤害事故主要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
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等中所发生的,且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生伤害事故归属为民事侵权类型之一。
2、 200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8条规定: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
相关当事人应该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列,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
3、 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一般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在普通学生伤害事故中,实行“谁主张谁举证“原
则。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6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第133条:无民事行为能力的
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其民事责任。
5、 教育行政部门收到调解申请,认为必要的,可以制定专门人员进行,并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完成。
二十、禁毒防艾
1、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特征: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危害性、非法性。 3、毒品分类: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4、2002年,;联合国“世界禁毒日“的主题“毒品与艾滋病”。
5、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保持心理防线,切记不要盲从;培养不吸烟的良好习惯,杜绝不良嗜好;慎重交友,杜
绝攀比和赶时髦;正确面对挫折。
6、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二十一、心理健康教育
1、 健康是一种身体的、心里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2、 心理咨询是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营造良好的咨询气氛,帮助来访者学会用更有效的方式对待自
己、他人和生活中的困惑,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心理问题根据内容划分为发展性心理咨询和障碍性心理咨询。
3、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一切或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情感联
系。
4、 情绪困扰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个体由于受到外界事物、事件等客观环境的影响或个体内部发生矛盾、冲突
而又无法及时有效解决而产生的一种负性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大学生常见情绪:焦虑、抑郁、易怒、冷漠。 5、 情绪管理三步骤:体察自己的情绪;认识负面情绪的来源及其正面的价值和意义;湿度表达并摆脱负面情绪。 6、 情绪调节:转移注意力、转变态度、积极暗示、行为养成法。
7、 挫折承受力影响因素:生理因素、过去受挫折的经验、对挫折的认知判断、其他个人素质。、 8、 挫折心理调试方法:用积极的行为适度挫折;转变认知;该换环境、轻装前进。
二十二、户籍管理
1、 外地生源的应届毕业生落户,只能落在单位的集体户口上。
2、 户口登记,是指户口登记机关使用统一的簿册,以户为单位,对每个公民的身份、居住地和亲属等关系及其
变动情况所依法实施的记载。
3、 暂住人口登记应填写有35个登记项目的《暂住人口登记表》。 4、 公民申领、换领、补领“二代证”,从受理之日起60日内发给证件。
二十三、附录
① 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主要任务: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② 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以预防为主,本着保护学生、教育先行、明确责任、教管结合、实事求是、
妥善处理的原则。
③ 学生: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取得学籍的全日制学生,即按国家任务、用人单位委托培养、自费。 ④ 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
⑤ 对患有疾病的新生,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不宜在校学习,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 ⑥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察两种。
⑦ 学生思想品德考核、鉴定,以《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主要依据,采取个人小结,师生民主评议等形
式进行。
⑧ 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学校应当保留其学籍至退役后一年。 ⑨ 纪律处分: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
⑩ 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
出书面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学生书面申诉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应当对申诉人的问题给予处理答复。
消防手动启动器 灭火器 当心火灾——氧化物
发生警报器 消防水带 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滑动开门 地下消火栓 禁止用水灭火
推开/拉开 地上消火栓 禁止放易燃物
击碎板面 消防水泵接合器 禁止带火种
禁止阻塞 消防梯 (绿)疏散通道方向
灭火设备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红)灭火设备或报警装置
方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