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流淌的歌声》说课稿

《流淌的歌声》说课稿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流淌的歌声》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流淌的歌声”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

大家知道,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将高职的职业性、应用性特征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我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下面我从教材、教法、教程三个方面来对这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流淌的歌声”选自由张建教授总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大学语文》中的第六单元——歌词鉴赏。

与众多的语文教材不同,这本教材在课程理念、教材内容上十分注重高职院校的特点以及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整体提高。如在内容上增加了歌词鉴赏这一单元,在这个单元里,收集了六首歌词,力求通过歌词的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好的歌词鉴赏能力。

本次课是针对我院经济贸易系旅游专业一年级的学生设计的。因为职业的要求,旅游专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语言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在导游的过程中,导游员的工作直接影响到游客的兴致和工作的品味。因此,针对

1

《流淌的歌声》说课稿

导游员的职业素质要求和授课对象经过了相对完整的高中教育,在歌词大意理解上不存在障碍的特点,在教材的处理上我选择以《我的中国心》为切入点,通过吟唱歌词、鉴赏歌词以及写作歌词,着力于学生的情感熏陶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依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①能有感情地朗诵和演唱《我的中国心》;

②能够用文学的语言来评价鉴赏歌词; ③能在导游活动中将所见所闻所感用歌词表

达出来。

知识目标:①了解歌词的特点;

②理解、掌握歌词中对祖国的那份特别的情感。

素质目标: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2、教学重点:歌词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3、教学难点:歌词意境的分析。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我选择采用了这样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情感体验法。倾听、吟唱、欣赏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有

2

《流淌的歌声》说课稿

效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一些视频和音频文件,如《我的中国心》《乡愁》《送别》《橄榄树》等等。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去领悟。

2、迁移教学法。为了引导学生用学到的鉴赏歌词的方法举一反三去鉴赏其他的歌词。在能力拓展环节中,我列出了三首歌词,要求学生把自己发现的美及美的感受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人文与思想的完美统一。 在教学手段上,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增加其信息量。 三、说教程

本教学单元我安排了两课时即90分钟,以情感体验和情意表达为思路,设计了以下5个教学环节:

情境导入、歌词鉴赏、能力拓展、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生活离不开阳光,生活也离不开歌声。我们深情地歌唱青春、歌唱母亲、歌唱我们敬爱的祖国。无论我们身在何方,五星红旗永久珍藏在心底;无论何时何地,祖国的河山永远萦绕在梦里。

(课件展示)这是今年4月19日,法国巴黎街头的一幕。我们的留学生向世人昭示了我们的一颗炙热的“中国心。”

3

《流淌的歌声》说课稿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用语言、画面和音乐对学生进行情境渲染,把大家引入到课题中来。

(二)歌词鉴赏

在歌词鉴赏这一环节我安排了40分钟,通过听歌感受、吟唱领悟、研讨理解来引导大家思考歌词的鉴赏方法。

1、听歌

首先,我会给学生播放张明敏演唱的MTV,让学生屏声静气地用心去感受其炙热的情感和审美意蕴。让优美的旋律拨动学生的心弦。

2、唱歌

听完之后要求学生轻轻吟唱歌曲,在一种审美体验中去探求和领会词中的情感与思想。

3、赏歌

在赏歌这一环节,我的设想是让大家围绕这首歌什么地方让你怦然心动展开自由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①歌曲抒发了什么情感?②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这种情感的?

最后我总结:一般说来,爱国歌曲很容易流于概念化,但黄霑先生很聪明地运用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样具有象征性的中华名胜来传达爱国之情,整首歌是以海外游子直抒胸臆的语气切入,把一个壮阔的题材写得自然而然,从而征服了所有人。

4

《流淌的歌声》说课稿

4、诵歌

在加深大家对这首歌词的理解后,请学生朗诵。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5、比较

也许一首词的赏析还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歌词鉴赏的方法。于是,我采用比较鉴赏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我选择的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因为这首诗中的情感与《我的中国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根据大家对《乡愁》的探讨,我继续发问:大家可能都知道这本来是一首诗,而后才谱上的曲。为什么有的诗能被传唱,有的却不行?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的过程中,会悟出歌词的一些基本特点。

6、提炼

最后我对知识进行提炼:歌词有这样一些特点:①主题的深刻性;②形象的可唱性;③情感的真实性;④语言的通俗性;⑤节奏的鲜明性;⑥韵律的和谐性。并明确的告诉学生,我们在鉴赏歌词的时候就可以从这些角度出发。

(三)能力拓展

在学习了一些鉴赏歌词的方法和步骤后,引导学生对知识实施正迁移,并且在能力上进行拓展。这一环节,我安排了38分钟,包括了评歌词、写歌词、唱歌词三个内容。

1、评歌词

5

《流淌的歌声》说课稿

在评歌词这一内容上,我列出了本单元中另外三首歌曲《送别》、《橄榄树》、《思念》,让学生根据前面学到的鉴赏歌词的方法,用文学的语言分析这些歌词好在哪?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并将教材内容做一个归总。

2、写歌词

一名优秀的导游不仅要具备歌词的鉴赏能力,还应该可以在一定的职业情境中写作歌词。因此,在评歌词之后,我设计安排了写歌词这一内容。鼓励学生在带领大家欣赏祖国壮美河山的同时唱自己的心声,唱自己写的歌。可能写得不好,但没关系,关键是能把心中的激情表达出来。这个活动以六人为一小组完成。

3、唱歌词

定稿后由每个小组选派一位同学演唱自己写的歌词。照样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激发创作歌词的欲望和兴趣。

(习作展示)这是学生根据游览岳阳景点自己创作的歌词,请大家听听。

(四)课堂小结(6分钟)

这个环节先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二„„,然后我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做一小结,加深学生的印象。

(五)课外延伸 (1分钟)

6

《流淌的歌声》说课稿

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后将自己的作品再好好修改,以达到最佳效果。 2、学唱一首能体现自己家乡特点的民歌,在班级活动中展示。

民歌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学唱民歌对导游来说可以提升自己的内涵和更好的对外宣传,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整个90分钟的教学,我认为在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的培养上,都有充分的体现。内容选自教材,但不拘泥其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主地获取知识,自然而愉快地锻炼能力,轻松完成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