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建筑的材料表现形式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城市建筑I建筑论坛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I ARCHITECTURAL FORUM 表皮建筑的材料表现形式 The MateriaI Manifestation of Skin Architecture 一姚明洁糜毅■Yao Mingjie Mi Yi 【摘要】表皮建筑是当今建筑的重要表现形式。建筑的表皮 表现形式多种,不管是在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利用,还 是在传统材料的利用方面,都展现着其独特的魅力。 表现形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新材料与新技 术:一种是利用传统简单材料(例如,玻璃、混凝 土、木材)的本身特质。 最大程度使用玻璃建筑增添与临时性相似的易碎 性。仙台媒体中心就是他反对建筑和形式主义的作 品,它以最极端、简单的概念——板、管、表皮呈 【关键词】表皮建筑新材料和新技术传统材料 IAbstractl The skin architecture is all important form of1llo— dem architecture.There are a variety of skin manifestations of the building,no maaer is the use of hte new technology and new materials,of in the use oftraditional materials,display th- eir unique charm. IKeywordsl skin architecture,new materials and new tech- nology,traditional materials 在上海世博会上,英国馆与西班牙馆等都以其 独特的外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称这类 建筑为“表皮建筑”。表皮即是建筑的外围护结构, 随着科技进步与人们对美学认识得不断提高,表皮 建筑的表达方式也更加丰富了。 一、表皮建筑的发展 表皮类似人类的皮肤,属于建筑与外部连接的 一部分。建筑产生之初,表皮仅担负着抵御风雨侵 袭的基本功能。但是因人们对美的追求,装饰已经 变成了重要部分。 现代建筑运动时期,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萨伏 伊别墅,轮廓简单,建筑采用了框架结构,承重结 构与分隔结构完全分离,空间得到很大的解放,逐 渐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特征。处同一时代的密 斯・凡・德罗的“皮包骨”建筑适应了当时建筑工 业化要求。他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 用的探索,发展整洁和骨架外露的外观。而弗兰 克・劳埃德・赖特认为应该要表现材料的本性,他 尊重材料的自然属性,他充分运用每种材料的不同 特质,展现出不同于当时建筑魅力。作为建筑“人 情化”理论的倡导者的阿尔瓦・阿尔托,他认为应 该充分利用材料的特质充分展现出建筑的特征,与 赖特不谋而合。 但是,这一时期的建筑,不管是出于材料技术 的限制还是对新建筑理念的追求,并且表皮只是充 当限定空间的界面。其后,“国际式”建筑风格的盛 行,因表皮的表现形式单一,建筑外观千篇一律。 2O世纪6O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高科技风格及 解构主义等思潮的出现,使它们赋予了建筑表皮新 的内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手段愈加先进, 材料更为多样,建筑的物质实体与表皮变得复杂了。 表皮是建筑为居住者过滤外部环境影响、创造舒适 内部环境的主要部分。 二、表皮建筑的表达形式 在当代著名建筑师设计的表皮建筑中,以笔者 的观点看,根据材料的不同及设计方法的不同,其 1.利用新材料与新技术 第一种代表建筑师有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弗兰 克・盖里等。但是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前者是 致力于用重复的或者相似的电子图像、细部构造创 造出建筑的外观效果,例如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 的艾伯斯瓦尔德高级技术学校图书馆中,德国艺术 家托马斯・鲁夫收集的旧报纸上的历史照片被连续 地印制在建筑的外立面上。不同的材料(混凝土和 玻璃)被印上相同的图案,呈现出统一性,同时也 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后者更多是利用数字化技 术创造出更多“疯狂”、富有想象力的建筑。 弗兰克・盖里设计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 博物馆。在整个过程中,盖里使用一套为空气动力 学使用的电脑软件(原本是用于航空工业,名叫 CATIA)逐步设计而成。这座博物馆最引人入胜就是 钛金属面材的皮肤。因钛是稀有金属,面层很薄以 降低造价。这样的面层处理时就制作出手工雕塑一 样的凹凸纹理,使博物馆主体外观的肌理产生如同 鱼鳞一样的质感。因建筑紧邻河流,展厅部分以横 向长方体波浪状呼应它。并且朝向使建筑的正立面 终日笼罩在阴影下,建筑的表面被处理成向各个方 向弯曲的双曲面。建筑的各个表面因太阳高度角不 同不断变换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2.利用材料(例如玻璃、混凝土、木材)的本 身特质 第二种又分为两派:一派是批判地域主义为代 表的建筑师,例如安藤忠雄、彼得・卒姆托;另一 派是以伊东丰雄为代表的建筑师,表现出轻盈性、 临时性或者短暂性的建筑。 安藤忠雄和彼得・卒姆托这类建筑师认为影响 其设计的因素:一个是建筑的场址,另一个则是材 料的感知属性,还有一个是自然产生的风、光、水 对建筑的印象。 以彼得・卒姆托设计的圣本尼克教堂为例。它 位于瑞士一个小乡村的山谷草坡上,圆弧一段抵挡 着山谷吹来的风,尖点则朝向森林,外形充分考虑 到雪崩的影响。从屋顶到地面,整个教堂的外围被 覆盖了粗糙的木瓦片,呈现出一种粗犷而精致的气 质。它打破了传统的石质教堂的形式,运用全木质 结构,和周围的一样,采用了木瓦外墙板。由于不 同的日照情况,呈现出来不同的颜色,向阳面为棕 红色,被暴晒的部分成为黑色(一片瓦片也能呈现 出不同颜色的区域);而背阳面是灰色,这是因为水 分的散发。所以,随着气候的变化,这个小教堂的 面貌也不断变换着。 另一派建筑师多使用玻璃外墙材质来表现建筑 的轻盈性。 伊东丰雄以他对大都市的认知,发展了短暂的 建筑的理念。建筑材料的坚固性被减到最低程度, 209 现出来。首先建筑是以一个单一的形体,但是其四 个立面、屋顶各不相同。与此同时,建筑正立面安 装双层玻璃,轻质的幕墙消解了建筑的体积,减少 了厚重感,而且更能直观的表现建筑结构的透明性。 因玻璃自身水平状的条纹,营造出微妙的内外视觉 差异,光线的折射使建筑在一天当中拥有不同的外 观效果。金属百叶窗被用在屋顶和建筑的西侧,就 像临时建筑。东侧和北侧随着楼层的不同而改变材 质,透明和半透明的玻璃或金属充斥在空间中,从 而展现出材质的“流动”。 三、两种表达方式的异同 1.联系 不论是利用新材料与技术还是传统材料与工 艺,建筑师都是建立在对建筑材料特性基础了解上, 他们认为建筑材料是建筑表现的语言,应该充分发 挥其本质属性。并且其肌理应该能够反映出场所精 神。他们都注重自然元素一光、风、水等在建筑中 的表现以及建筑内的空间表达。 2.区别 (1)第一种建筑因为运用新材料与新技术,所 以宣扬的是先锋文化、精英文化,而普罗大众往往 很难接受。因此就出现了大家对北京奥运会主体育 场“鸟巢”的质疑声。而第二种因为使用的是传统 工艺技术、材料,因此大众很够很快地接受、认识 它们。 (2)与第一种不同,第二种建筑往往蕴含着建 筑师自己的建筑哲学观,他们的思想类似中国传统 哲学观,能更好地被我们所理解。例如“天人合一”、 “物我合一”等,他们更多的是首先从整体、整片 出发,当然细节也是十分重要的。 (3)第一种建筑就表现形式而言,他们体现的 场所精神相对第二种较为弱。因为建筑的形态常常 夺人眼球使人们忽视了其实设计者也是从城市主 体、基地选址出发。 四、结语 作为当代建筑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皮建筑随着 地域和文化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外观,同时,也能 在数字化技术下表达出多种多样的形式。虽然现在 也存在着很多的质疑的声音,但是,不能否认的是, 它使人们以另一种不同的眼光看待建筑。两种对建 筑不同方式的演绎,使当今建筑外观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富有变化。 参考文献 [t3《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编著.伊东丰雄的作品 与思想——大师系列[M].中国电力出版社. [2]刘松茯,李鸽.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系列 ——弗兰克・盖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建筑艺术院41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