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三 化 学(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Na 23 S 32 Cu 64 C 12 Fe 56 Al 27 K 39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
1、环保部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结束,大家普遍赞成将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 m的颗粒物)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下列有关PM2.5说法不正确的
-
是
A.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B.PM2.5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
D.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PM2.5污染
2、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O2和NO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0.5NA
·1·
B.1mol羟基与1 mol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A
C.常温常压下42g乙烯和丁烯混合气体中,极性键数为6NA
D.6.4g SO2与足量氧气反应生成SO3,转移电子数为0.2NA
3、氮氧化铝(AlON)是一种透明高硬度防弹材料,可以由反应Al2O3+C+N2=2AlON+CO(高温)合成,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氧化铝中氮的化合价是-3
B.反应中氮气作氧化剂
C.反应中每生成5.7g AlON, 同时生成1.12 L CO
D.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4、常温下,在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X+2Y=2Y+X,则下列叙述:①X被氧化;
②X是氧化剂;③X具有还原性;④Y是氧化产物;⑤Y具有还原性;⑥Y的氧化性比X的氧化性强。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2+
2+
3+
2+
3+
2+
2+
A.②④⑥ B.①③④
C.①③⑤⑥ D.②⑤
5、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当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或少量稀硫酸时,都能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组是
A.Ba、Mg、NO3、CO3
2+2+-2-
B.H、Ba、Al、Cl
·2·
+2+3+-
C.K、Ba2、Cl、HCO3 D.NH4、Ba2、Fe3、Cl
+
+
-
-
+
+
+
-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8.96L(标准状况)CO2通入100mL3mol·L-1NaOH溶液中:3CO2+4OH-=CO32-+2HCO3-+H2O
B.Fe3O4与足量稀HNO3反应:3Fe3O4+28H++NO3-=9Fe3++NO↑+14H2O
电解
C.用铁棒作阳极、碳棒作阴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2Cl-+2H2O==H2↑+Cl2↑+2OH- D.硫酸铝溶液和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Al3++2SO42+2Ba2++4OH=AlO2+2BaSO4↓+2H2O
-
-
-
7、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③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氨水 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8、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Mg2+、Ag+、Ba2+ 3种阳离子,欲将3种离子逐一沉淀出来,下列加入试
剂的顺序中,正确的是
①NaOH溶液、NaCl溶液、Na2SO4溶液
②NaOH溶液、Na2SO4溶液、NaCl溶液
③NaCl溶液、Na2SO4溶液、NaOH溶液
·3·
④NaCl溶液、NaOH溶液、Na2SO4溶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H4+、Mg2+、Fe3+、Al3+、SO42-、HCO3等离子。当向该溶
-
液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变
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只有Na2SO4
B.原溶液中含有的Fe3+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ab段发生的离子反应为:Al3++3OH= Al(OH)3↓, Mg2++2OH= Mg(OH)2↓
-
-
D.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必定有H+、NH4+、Al3+, 且Mg2+和Fe3+至少有一种
10、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NH4HCO3溶液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各示意图表示的混合溶
液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4·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
11、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对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
析合理的是
A. 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Fe3+ B. 若有固体存在,则溶液中一定有Fe2+ C. 若溶液中有Cu2+,则一定没有固体析出 D. 若溶液中有Fe2+,则一定有Cu析出
12、将1.12 g铁粉加入25 mL 2 mol·L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1
A.铁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浓度基本不变
-
B.往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显红色
C.Fe和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2+3+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13、 高纯度晶硅是典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又称“半导体”材料,它的发现和使用曾引起计算机的一
场 “革命”。它可以按下列方法制备:
·5·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CSi+CO2↑
B.步骤①②③中每生成或反应1mol Si,转移2mol电子
C.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而硅不能与氢氟酸反应
D.SiHCl3(沸点33.0℃)中含有少量的SiCl4(沸点67.6℃),通过蒸馏(或分馏)可提纯SiHCl3
14、为了避免NO、NO2、N2O4对大气的污染,常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吸收处理(反应方程式:2NO2
+2NaOH=NaNO2+H2O+NaNO3,NO2+NO+2NaOH=2NaNO2+H2O)。现有由a mol NO、b molNO2、
c mol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恰好被VL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无气体剩余),则此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
量浓度为(mol/L) A.
abc1ab2c1molL B. mol LVV2abcb2c1L1 mol D. molLVVC.
15、“暖冰”是韩国首尔大学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分子瞬间凝固形成
的。某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若将烧杯中的
暖冰
溶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 的FeCl2溶液,则溶液呈血红色。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
·6·
B.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该条件下H2燃烧生成了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D.该条件下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
16、根据下图海水综合利用的工业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MgCl2·6H2O受热生成Mg(OH)Cl和HCl气体等。 A.除去粗盐中杂质(Mg2+、SO42、Ca2+),加入的药品顺序为:
-
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在过程②中将MgCl2·6H2O灼烧即可制得无水MgCl2
C.从能量角度来看,氯碱工业中的电解饱和食盐水是一个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D.从第③步到第④步的目的是为了浓缩富集溴
17、C和CuO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产物有Cu、Cu2O、CO、CO2。将1.20 g C跟16.0 g CuO混合,隔绝空气加热,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一段时间后共收集到1.12 L气体(标准状况),生成沉淀的质量为5.00 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不含碳 B.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总质量为13.6 g
C.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
·7·
D.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0.4NA
18.现有铝和过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加入稀硫酸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c(Al3+) : c(SO42-) :c(H+) = 1 :4 :2 ,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铝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1:3 B.3:4 C.9:8 D.9:16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管在使用前要用待装液润洗,而容量瓶不用润洗
B.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检验红砖中的红色物质是否是Fe2O3的操作步骤为:样品→粉碎→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
KSCN溶液。
D.将CO2和SO2混合气体分别通入BaC12溶液、Ba(NO3)2溶液中,最终都有沉淀生成
20、取x g铜镁合金完全溶于浓硝酸中,反应过程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8960 mLNO2气体和672
mL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为
17.02g。则x等于
A.8.64g B.9.20g C.9.00g D.9.44g
三、填空题(共50分)
·8·
21、(8分)(1)完成并配平白磷和氯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P4 + HClO3 + == HCl + H3PO4
(2)白磷有毒,在实验室可采用CuSO4溶液进行处理,其反应为:
11P4 + 60CuSO4 + 96H2O = 20Cu3P + 24H3PO4 + 60H2SO4
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若有1.1 mol P4反应,则有 mol电子转移;
(3)磷的一种化合物叫亚磷酸(H3PO3)。已知:
⑴0.1 mol/L H3PO3溶液的pH = 1.7;
⑵H3PO3与NaOH反应只生成Na2HPO3和NaH2PO3两种盐;
⑶H3PO3和碘水反应,碘水棕黄色褪去,再加AgNO3有黄色沉淀生成。
关于H3PO3的说法:①强酸;②弱酸;③二元酸;④三元酸;⑤氧化性酸;⑥还原性酸,其中正确的
是 。
A.②④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9·
22、(11分)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Fe2(OH)n(SO4)3-0.5n]m,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实验室利
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
化物
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
和绿
矾(FeSO4·7H2O),过程如下:
(1)验证固体W焙烧后产生的气体含有S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所需仪器如下。装置A产生SO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
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10·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绿矾时,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________,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操作得到溶液Y,再经浓缩、
结晶等步骤得到绿矾。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4)欲测定溶液Y中Fe2的浓度,需要用容量瓶配制KMnO4标准溶液,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
+
时应选用________滴定管(填“酸式”或“碱式”)。
(5)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若溶液Z的pH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
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3、(10分)钠钾是活泼的碱金属,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钾(K2O2)和超氧化钾(KO2) 在医院、
矿井、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某航天飞行器座
舱内空气更新过程如图所示:
·11·
(1)请写出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其中所含化学键类型 ;
(2)上图Ⅱ是CO2和H2的反应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从装置Ⅰ、Ⅱ、Ⅲ可看出,O2的来源是CO2和H2O,宇航员每天消耗28mol O2,呼出23 mol CO2,
则宇航员每天呼出的气体中含H2O mol;
(4)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13.2 L(标准状况)CO2和KO2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8.8 L (标
准状况),计算反应消耗的KO2的质量为 g。
24、(8分)SO2、NO是大气污染物。工业上吸收SO2 和NO,同时获得Na2S2O4和NH4NO3产品的
流程图如下(Ce为铈元素):
(1)装
置Ⅰ中
生成
HSO3的离子方程式为 ;
-
(2)向pH=5的NaHSO3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溶液中出现浑浊,pH降为2,用化学
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pH降低的原因 ;
·12·
(3)装置Ⅲ中,电解槽的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4)从装置Ⅳ中获得粗产品NH4NO3的实验操作依次为 、 、过滤、洗
涤等。
25、(13分)某化学小组采用下图装置模拟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氢气,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测定Cu
的相对原子质量,同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图中夹持和加热仪器已经略去)。
d
无水 氯化钙
(1)
写出
装置
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完成上述实验,正确的
连按方式为a连接 ,b连接 (填字母);
(2)①装置乙烧杯中液体的作用是 。A瓶内盛装的溶液可以是
(填字母);
a.I淀粉溶液
-
b.NaOH溶液
c.FeCl2与KSCN混合溶液 d.Na2SO3溶液
②加热装置丙中的氧化铜粉末之前,除了要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还需进行的必要操作
是 ;
·13·
(3)利用装置丙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现有两种方案:①测得反应前后洗气瓶B及其中液体质
量差m1,②测得反应前后U形管及其中固体质量差m2。你认为合理的方案为
(填“①”或“②”)。若采用测得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m3的方案,已知O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实验中氧化铜样品质量为m,则测定所得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该方案在反应后硬质玻璃管冷却过程中没有一直通氢气,会导致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 (填
“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理由是 。
高 三 化 学(理)
参考答案
题1 2 3 4 5 6 ·14·
7 8 9 10 号 答B 案 题11 号 答B 案 .
21. (8分)(1) 3 10 18 H2O 10 12 (2) H3PO4 12 (3)B 22(11分)
23.(10分)
·15·
C B. C C B C B D C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B B D D D A B
(1) 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 CO2+2H2==C+2H2O (3)10mol。 (4)71g。 24.(8分)
(1)SO2 + OH-== HSO3- (2分)
(2)HSO3- 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SO3-SO32-+H+,加入CaCl2溶液后, Ca2++SO32-== CaSO3↓使电离平衡右移,c(H+)增大。(2分) (3)Ce3+ - e— == Ce4+ (2分) (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2分) 25(13分)
(1) 2Cl-+2H2O=2OH-+H2+Cl2 e c (2)吸收多余Cl2,防止污染环境 a c 排尽装置内空气(或检验H2的纯度)
(3) ① 16m3/(m-m3) 偏大 反应生成的Cu被氧化为CuO使m3偏大,导致结果偏大
·16·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