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数学教学已经从传统的“知识教学”逐渐迈向“素养教学”,而“说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它既是思维的表达,也是内在思维过程的对外呈现。因此,数学作为一门重视说理的科目,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说理,可以帮助学生追溯数学知识的本源,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内涵与本质的理解,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改善数学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为例,着重分析开展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所谓“说理”课堂,其是一种更加注重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课堂,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说”有辩论、讨论、阐述等意思,而“理”有道理、理由、事理等意思,所以“说理”的字面意思应该是阐述道理等[1]。从教学方面来理解,“说理”就是指,教师通过指导,使得学生可以自主分析一个知识点的形成、运用、与其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一些更深层次的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并掌握所学知识点的基本含义。教师通过构建“说理”课堂,能够全面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和主动表达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和学习,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巧设问题,构建说理课堂

在小学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说理课堂前提是思考,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和分析,才能有“理”可说[2]。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些趣味问答,以

此来带动学生思考。或者设计一些带有争议性质的问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辩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深刻度和全面性,同时也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认识分数》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先借助简单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相关概念,然后教师再通过几个快问快答,来调动学生思维。如“一张纸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把一个苹果分成两份,每一份是1/2,对吗?”最后教师再提出争议性质的问题,如“将一个长方形用三种方法折叠出它的1/2,那么最后得到的三个1/2是同样大小吗?”让学生自由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分成两个阵营,一个持“是”的态度,认为同样大,一个持“否”的态度,认为不一样大,并就此展开辩论,持“是”的这一方,需要找到“三个1/2一样大”的理由,去说服反方;而持“否”的这一方,则需要找出“不一样大”的理由,去说服正方,两方之间你来我往,直到一方被另一方所说服,那么学生自然就能正确掌握分数的相关概念,同时学生通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也能对分数的相关概念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实现说理课堂的搭建。

二、借助情境,构建说理课堂

在小学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对于说理课堂的开展也尤为重要。好的教学环境,是轻松愉悦的,既能够带给学生体验,也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性的。而这样的教学环境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就需要教师构建教学情境来实现这一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场景,为学生打造各种各样的情境课堂,并在情境中开展说理课堂教学,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也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3]。

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

更好地应用百分数,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商场购物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个虚拟的商场,商场里有各种各样的门店,而这些门店的售货员要从班级中挑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选择几位同学做售货员,其他学生作为顾客。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如教师可以对扮演售货员的学生说“为了更快地卖出店里的商品,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模仿现实中商场中打折、满减等场景。再然后,教师让作为顾客的学生,去选择几样自己喜欢的商品进行购买,在这一过程中,售货员与顾客之间要就价格问题多进行几番讨论。如A同学在书店选了两本书,一本20元,一本10元,而书店满30减6元。这时顾客就可以询问售货员,“相比于原价,这两本书少了百分之几?”售货员就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计算这个问题。即两本书的原价为20+10=30元,满足“满30减6”的条件,所以实付为30-6=24元,而24比30少了(30-24)/30×100%=20%。而售货员也可以给顾客提出其它优惠条件,“我们书店还有其它优惠,如果你买三本,就能参与8折优惠。”这时学生就需要计算哪种促销方式更便宜,已知买两本实付比原价降价20%,(1-20%)÷1=80%,所以也是八折,并没优惠更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本章节的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出行、存压岁钱等学生生活中会遇到的情境,通过这样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完全置身其中,从中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三、开展活动,构建“说理”课堂

在小学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讲解只是最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如果可以在讲解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开展实践活动,对于说理课堂的开展也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总结和归纳不同数学知识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4]。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学习起来更多是在主动探索,所以更有利于“说理”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在学习本章节

的内容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面积的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实践活动来展开教学。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来说,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两个图形要的底和高一样,并将两个图形剪下来。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和对比这两个图形,并试着猜测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否同样大。再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手中的两个图形,并试着通过裁剪、拼接等,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拿手边的尺子去测量拼接后的平行四边形。经过一番测量,学生很轻易就会发现,拼接后的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长宽同等大小,由此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借助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另外,教师再继续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去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S=sh。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中,说理课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种有力手段,通过开展说理课堂,可以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思维,促使学生更加深入且全面地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说理课堂的开展,并通过巧设问题、创建情境、开展活动等教学策略去开展说理课堂,以此来帮助学生真正地走进数学课堂,主动去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谢桂华.小学高年级数学实施说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1(34):83-84.

[2]蔡美娜.走向说理课堂——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学策略谈[J].数学教

学通讯,2021(25):22-23.

[3]陈新鸣.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53):59-60.

[4]杨邦晶.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15):101-1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