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想品德
一、学习目标:
为正义高歌
1、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1)树立自觉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的意识,激发学生正义感,培养学生
勇于维护正义,敢于与不正义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精神。 (2)树立社会正义感,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2、知识目标:
(1)掌握正义的基本要求,懂得有正义感是做人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 (2)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 3、能力目标:
(1)能够分清正义与非正义行为,并按正义基本要求来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培养自觉维护正义,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
教学难点:(1)正义的含义
(2)激发学生正义感,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交流讨论法等。
四、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为正义高歌”主要是谈正义的问题,知道正义要求每个人都遵守制度
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的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初三的学生在这个时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但仍需加强和提高,教学中应进一步增强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认识,增强正义感。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
2.学生首先预习、自学新课。
3.教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了解学情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导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课件1
教师问:提到正义,你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
在平凡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平凡的身影,危难时,他们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不平处,他们发出正义的喊声,他们用真情和勇敢维护着社会的公正!一个弱妇女子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位值得我们感动,值得中国感动的正义人物---陈晓兰 (二)共同探讨
环节一:榜样人物,明确判断标准 课件2
1、观看有关陈晓兰的视频,回答问题: (1)、陈晓兰做了一件什么事?你怎样评价她的行为? (2)、“这台仪器”对患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怎样评价医院的行为?
分析后总结:区分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标准是什么?
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反之就是非正义的行为.
2、明辨生活中的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明确态度 课件3 正义的行为应得到政府、社会及人们的赞扬和支持。 非正义行为必然会遭到道德的谴责或法律制裁
环节二:体味生活,认识正义要求 课件4
对学生的要求:结合自己参加运动会的经历,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校运会上裁判员和运动员是如何体现正义的?
(2)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制度、规则和程序,社会生活将会怎样? (3)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总结:正义要求人们遵守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
环节三:分析情景 明理导行 课件5
学生活动:按要求分组讨论
咱班同学亮亮有了以下困惑,希望你能帮他解决这些困惑,并提出本小组的具体办法,帮亮亮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学生展开讨论,
并提出本小组的具体办法,教师参与并总结) 课件6
1、鹏鹏符合三好学生标准,但我们刚刚吵了一架,我还该投他一票吗? 2、排队真急人,我真想趁人不备,插队到前面去。 3、奇奇被别班同学欺负了,他找我帮他“解气” 4、晚上,我看到小树林里有人在抢劫 总结: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课件7 1、要为人正直,堂堂正正做人 2、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 3、不侵犯他人的利益 4、鄙视和制止非正义的行为
环节四:梳理知识 收获平台 课件8
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1、社会正义是人们追求的共同目标。 2、划分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标准。 3、我们对待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4、正义要求人们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 1、要为人正直,堂堂正正做人 2、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 3、不侵犯他人的利益 4、鄙视和制止非正义的行为 为正义高歌 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七、教师总结:课件9 八、教学反思:
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对正义的理解,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勾画出便于自己理解记忆的知识框架。
社会正义是我们追求的共同目标,让正义之剑刺向邪恶,让正义之光驱走黑暗,让正义之歌唱响神州,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建一个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本节课依据课程标准,采用文字、图画等多种形式来启发、引导学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充分交流、合作探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的资料的选择也体现了“三贴近”的原则,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