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这里的“经”应该是“经历”的意思,所谓“山海经”者,实为所“经历之山海”也。《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山经》分为《西山经》《北山经》《南山经》《东山经》等多地理山貌介绍,就像一本古代地理图册,那里的山高水底,这里的草木茂盛,那里多金石而少凶兽,这里的兽肉食之去病。,但是《山海经》所述的事物都很奇特,有些现在仍能找到对应的生物,而有的非常人所能理解,也许是先人神化了当时不能理解的事物,所以就连鲁迅也曾说过《《山海经》“盖古之巫书”。我阅后也有同样的感觉。但在《山经》中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山经》中每逢有神人出现,都详细的记叙了祀神的物品,其用途十分明了,但神人的职位喜好均却一语带过,可见古人对不可知的力量是很崇拜的。
《海经》是《山海经》中神话故事最多的部分,它记述了各种各样的古人,有人头马身,一目一耳一腿的半人,一目一翅的半鸟,还有各个国家之间的战争,神人传奇故事,但《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神话传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历史。虽然由于浓厚的神话色彩,其真实性要大打折扣,但是它们毕竟留下了历史的影子。把几条类似的材料加以比较,有时还是可以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的。例如黄帝战蚩尤的记载,剔除其神话色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场古代部落之间的残酷战争。而且《海经》中关于治水或水患的记载不胜枚举。比如说:“先除水道,决通沟渎”(先疏通主要水道,再开挖旁支沟渎以供分流),是相当先进的治水方法。说明在古人的生活中,与水患的搏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也反映了古人与自然的抗争从文明起源的那一刻便开始了。
总之《山海经》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对中国的历史、先人的想象力有了新的认识,当代的我们总是羡慕西方人的绘画、建筑或者是传颂百年的文学作品,往往忽略了有着丰富色彩的中国古文化,那是我们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值得我们慢慢品读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