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2024-03-25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前言

本规程吸取了全国各地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生产方式的先进经验,减少了复杂的工艺流程,其特点为水质净化能力高,病害发生率低,成活率高,工程建设经济实用,生产运行节能降耗,养殖鱼类生长快,达到了稳定高效的目的。

本规程规定了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术语、定义、选址、装备、工艺流程、养殖管理、病害防治和收获等。

适用范围:规程适用于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生产方式。

第一章 引用文件及术语定义

理论正确与否,决定了该生产方式的生命力,只有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才能健康发展。 1.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57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5153 无公害食品 大菱鲆养殖技术规范 NY5275 无公害食品 牙鲆养殖技术规范 SC/T2006 牙鲆配合饲料

SC/T2021 牙鲆养殖技术规范 SC/T2031 大菱鲆配合饲料

DB33/T711-2008 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

2. 术语和定义

参照DB33/T711-2008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2.1工厂化养殖

指利用机械、生物、化学、自动控制、工程控制和企业管理等现代技术装备起来的车间,进行水生动植物集约化养殖的生产方式。 2.2循环水养殖

指对使用过的养殖水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后,其水质符合无公害健康养殖的水质标准,对净化后的水反复再利用进行养殖生产。

第二章 循环水养殖理念

养鱼先养水,从工艺设计上确保日常管理做到循环系统是生态清洁的生产方式,水质为先,水质为上,使水质成为健康养殖的保障。 1.养鱼先养水

水不仅是鱼类的生存环境,还是鱼类的保护屏障,又是病害的传播媒介,从这个意义上讲,水质好鱼类生长快,病害少,成活率高;反之,水质不好,则病原体数量多,病害多,成活率低。因而养鱼必须先养水,符合GB/T1840.7的规定。主要理念有以下几点: 1.1蓄存沉淀

1.1.1砂墙过滤法:一般建立2个沉淀池,每池10000㎡左右,两池间有水闸连通。为提高水的清洁度,一级沉淀池进水闸前建立圆弧形砂滤墙,墙宽内径700mm,40目筛网衬里,内装砂子,粒径2-3mm,粗砂高度高于水位;二级沉淀池的进水闸前再建立圆弧形砂滤墙,墙宽内径700mm,40目筛绢网衬里,内装粒径1-2mm的粗砂,砂墙高度高于水位,经过2次砂滤、沉淀的海水打入水处理车间,经过进一步砂滤、生物过滤、紫外消毒后打入循环水养鱼车间。一二级沉淀池均应护坡,防止风浪冲刷浑水。

1.1.2无阀滤罐法:购买玻璃钢无阀滤罐,一般每个车间安装2个无阀滤罐,过滤量140m3/h。经过2次过滤,过滤水再经过自然重力砂滤后使用,这样可滤除70%以上的病原微生物,水质净化效果更好。

1.2水处理车间(配水车间)

配水车间主要由无阀滤罐、砂滤池、清水池和配水池组成。无阀滤罐:沉淀水经过无阀滤罐的两次过滤,然后过滤水自流进入砂滤池。砂滤池:滤除悬浮颗粒物、微生物,净化水质。清水池:贮存经过砂滤的海水。配水池:砂滤水由清水池进入配水池,在配水池内调节温度和盐度,调配合适的海水经水泵打入养鱼车间。水质符合GB11607,DO>6mg/L,pH8.0-8.2,NH3<0.02mg/L,COD<15mg/L,SS<10mg/L。

1.3循环水的处理

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如下图所示。

配水池 蓄水池

砂滤池 生物滤池 紫外线消毒 水 源 循环水泵 微 粒 机 养 鱼 池 图2-1 全封闭式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系统流程示意图

图中“养鱼池→微粒机→循环水泵→砂滤池→生物滤池→紫外线消毒形成内循环部分。每2h循环一次。在循环次数增加的前提下,可进一步提高水质净化水平。 2.无公害健康养殖

健康养殖的理念应贯穿于整个养殖过程,为消费者生产健康、绿色的水产品。健康养殖需要清楚地知道,鱼类发生病害的根源是什么,只有抓住根本,控制源头,才能将病害控制在未然状态。鱼病的发生是病原体、鱼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三者共同起作用才可能导致鱼病。在养鱼过程中,突出控制病原体数量,将其控制在不生病的状态。鱼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鱼病进行预防(见图2-2):

通过以下途径增加鱼体免疫抵抗力:减少操作性的应激反应,减少搬动次数,密度适中,营养合理,投喂适量,精细操作,执行HACCP计划。 鱼病 鱼类 病原体 环境 防止病原体过量通过以下途径防控:加大水循环量、水温中下位,投喂量适中、养殖池清洁、鱼体无损伤、操作者和工具无交叉感染,关键在于控制病原体数量,保持鱼体、环境和病原体的平衡状态。

通过以下途径改善养殖环境:固液分离,生态清洁,增大循环量,提高净化水平,以土著菌控制生态平衡,实现养鱼不生病、不用药的无公害健康养殖。 图2-2 鱼病的综合防治

3.标准化管理

现代工业化养殖依靠科学合理的技术工艺和装备以及标准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操作来实现,坚持以下几项管理理念。

5S管理:摈弃一切不必要的东西;按顺序摆放工具;保持自身洁净;整理和记录当日工作;清扫与消毒。

工作理念:主动、认真、负责、激情,用心做事、做到最好。 管理准则:服从领导,一切行动听指挥。没有服从就没有管理,服从是管理的先决条件。

团队意识:关心、帮助、礼貌、热情,全面完成每一项日常操作和记录。

控制细节:目标由细节来实现,做好每一个细节,不出差错,全面完成计划目标。

第三章 技术工艺

现代工业化养鱼技术工艺是取得养殖成功的基本保障,以工程控

制方法减少病害,以科学合理的技术工艺获得高效益。 1. 养鱼车间

养鱼车间由养殖系统组成,养殖系统由养鱼池、砂滤池、生物滤池、回水渠道、集污槽、旋流池、紫外线消毒器、循环泵、排污沟等组成,将其称之为养殖系统,亦称为“内循环”,简称“组”。每个养鱼车间为一个核算单位,每个车间由8-12个养殖系统组成,可以是每跨2个组,即5-6跨为一个车间,或每跨4-6个组,每2跨为一个车间。顶棚可用多种保温材料铺设,符合抗风压、雪压标准,采光适当(200Lx-600Lx)。 2. 养鱼池

每个循环系统有10个左右养鱼池组成,养鱼池面积40m2-50m2,设有回水管,排污管,管径160mm。按生产单元(核算单位)设计循环水养鱼车间,一般8-10个组为1个生产单元,鱼池数100个左右,面积约4000m2-5000m2。 3. 回水渠

回水渠是为沉积物的沉降分离而设计的,养鱼池水在回水流向回水泵槽的过程中,大部分(90%以上)的粪便、残饵沉积于回水渠道的底部和集污槽,通过集污槽底部排污口排出养殖系统。回水渠道设在养鱼池外侧,渠道宽400mm,高度与养鱼池顶相同,坡降0.1%,底角圆弧形,便于清扫。

4. 旋流池

在养殖系统的回水末端设计旋流池,其功能是未被完全沉降的颗粒物在旋流池通过旋流离心作用沉积于池底中央而被排出养殖系统之外。旋流池的规格可与养鱼池同样大小,不同之处是池底比养鱼池深400mm,由回水渠道进入旋流池的开口是在位于回水渠底部上返400mm处,开口直径应满足回水量的要求,并切线安装,便于产生较大的旋流。排污口设在池底中央,直径160mm,向心坡降10%,排污口开口于排污沟(同养鱼池)。在旋流池上部略高于进水口100mm的位置开口流入回水泵槽,开口直径应大于进水直径。为了节省建设资金可以省去旋流槽。 5. 回水泵槽

回水泵槽位于旋流池与生物滤池之间,规格长2m×宽1.5m×深1.2m。顶部与养鱼池或旋流池同高,其表面覆盖木板,便于操作管理。底部设排污管,直径110mm,底角圆弧形,便于清洗。 6. 循环水泵

循环水泵的功效类似于人的心脏,生物滤池类似于肝脏、脾脏,进水管道相当于动脉,回水管道相当于静脉,循环系统的优化程度决定了养鱼的效果。

水泵的选用:根据养殖特点,以混流泵比较适用,一般选用8吋泵,上水量200-400m3,同一台水泵更换电机便或安装变频器可调整上水量,如3千瓦电机上水量200m3/h,7.5千瓦电机上水量400m3/h,若需要,还可进一步加大。

水泵的安装:吸水管直抵回水槽底部,管口底部开3-4个半圆口以便于吸水,吸水管与水泵连接处用3个弯头接成“n”形,这样安装在停电或停泵时水泵不需灌水,开机后1-3min后就能上水,使用方便。或者将水泵位置降低,水泵位置低于水位。水泵出水管连接一级和二级生物滤池,出水口采用多孔喷水,有利于脱气,同时避免冲坏生物滤床。 7. 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的主要作用是滤除未完全沉淀分离的微小悬浮颗粒物,同时生物膜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降解水中的NH3、NO2-等有害物质,使水质得到充分清晰和净化。生物滤池分为2级,串联上下流动。 7.1一级生物滤池

一级生物滤池的面积与养鱼池总面积之比为1:10,一级生物滤池的界墙高于二级生物滤池300mm,形成压差过滤速度快。

生物滤池是循环水养殖的关键环节,它是利用生物滤池中生物滤料表面上附着的硝化细菌,将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毒害比较小的物质,根据其作用机理可分为两种主要的处理过程,并由不同类型的细菌来承担:

矿物化作用:生物滤池中的矿物化由异养菌(Heterotrophic bacteria)来承担,其主要作用是分解养殖系统中的有机物,如:鱼的排泄物、残饵、其它微生物的细胞等,在这个过程中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被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如: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并最终分解为氨氮,碳水化合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硝化作用:硝化是生物滤池的主要作用,其是由亚硝化细菌(Nitrosomonas)和硝化细菌(Nitrobacter)将毒性较高的NH3-N分解为低毒性的NO3-N。

硝化作用过程:

2NH4 + 3O2 2NO2- + 2H2O + 4H+ 2NO2- + O2 硝化细菌作用 2NO3-

7.2二级生物滤池

二级生物滤池放置立体生物填料,垂直悬挂,填料直径可选用120mm,150mm,180mm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每平方米安装50-100个。主要作用是:立体生物填料表面附着有益微生物,起到降解氨氮、亚硝酸氮的作用。 7.3排污槽与过水管道

在一、二级生物滤池之间设计净宽600mm的排污槽,排污槽与地沟连通。

连通一、二级生物滤池的是底部过水阀门,使用蝶阀,直径200mm,3个,同时该管道具有反冲洗砂滤生物池的作用。 7.4生物填料

一级生物滤池的填料以砂石为主,可以滤除悬浮颗粒物和微生物。二级生物滤池的生物填料为立体弹性填料或旧网衣,立体生物填料的直径120mm、150mm、180mm,生物填料的长度为1800mm,距池底200mm,距池顶200mm,生物填料固定在横担上。 8. 紫外线消毒器

+

亚硝化细菌作用 紫外线波长253.7nm,可以有效杀灭养鱼水体中的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是鱼类的生命警卫系统设备之一。

紫外线消毒器为筒式结构,外壁为聚乙烯塑料管,直径400mm,筒内安装16只75瓦紫外线灯管,使用长寿灯管,以9000h~12000h为宜,灯管长度1540mm,灯管外套直径25mm的石英管,除灯管外,镇流器是紫外线效能的关键控制点,应注意其匹配适当。

紫外线消毒器的上部安装检查口,端侧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一般管径200mm,一端连接供水槽,一端连接养鱼池供水管道,一个养殖系统配置1个紫外线消毒器。 9. 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由实验室完成。应安装在线监测系统,鱼池安装水下监控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主要内容是:NH3-N、NO2-、DO、pH、悬浮物含量、细菌数、池底沉积物中的原生动物含量及种类。 10. 报警系统

封闭式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需要安装报警系统,主要包括运行设备报警、鱼类活动状态监控和车间监控。运行设备指的是循环水泵、罗茨鼓风机等,一旦停机,立即发出报警。鱼类活动状态监控指的是通过水下摄像和屏幕显示观察鱼类的活动状态和健康情况。车间监控指的是观察车间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第四章 技术操作标准

现代工业化养鱼的特点:按照技术标准养鱼,按照规范做事,所

有人、所有事、所有部位都在标准化的管理之中。 1.准备工作 1.1清洗与消毒

养鱼之前将所有池壁、池底用漂白粉药液清洗,进水管、中心管、气管、气石放入100ppm漂白粉药液中浸泡2小时后,用清水洗净并布置到各个养殖池。 1.2系统消毒

养殖系统加入砂滤海水至水位400mm,启动循环,系统整体经紫外线消毒,循环24h后检测细菌总数,如在1×104cfu/ml以下,允许放入鱼苗,若大于此值,则需要进一步消毒,否则不得放养。 1.3系统加水和补水

养殖系统用水必须经过配水车间砂滤、配水调温、调盐后方可进入养殖系统。在养殖过程中,每天需要补充新水10%~30%。 1.4鱼苗准备

按照单一品种计算:10个组,100个养鱼池,40m2/池,共4000m2。按照NY/T5153,NY/T5275和SC/T2021执行。

半滑舌鳎:可养成鱼为160 000尾,平均密度40尾/m2,600g/尾以上。雌雄比为1:3,则需480 000尾,成活率按70%推算,则应采购苗种680 000尾。

牙鲆、大菱鲆、石斑鱼等:可养成鱼200 000尾,收获50尾/m2,600g/尾以上。成活率按70%推算,应采购苗种280 000尾。

1.5药品准备

消毒剂:漂白粉、漂白精、聚维酮碘、甲醛、戊二醛、季铵盐洛合碘、二氧化氯、盐酸土霉素、氟苯尼考、盐酸诺氟沙星等。 1.6工具

手推车,鱼筐,大盆,水桶,水勺,硬毛刷,软毛刷,手电,手抄网等。 1.7其他

系统进鱼之前应连续进行3-5d的内循环,使养鱼水质进一步清洁,悬浮物含量应小于10mg/L,细菌总数小于1×104cfu/mL。 2.接苗 2.1水的准备

接苗前两天,选择具有成熟生物滤池的养殖系统,按照苗种来源地的水质,调节系统的温度和盐度。

进苗前使养殖池溶氧达到8mg/L以上。放苗后,保持水位400mm,适量循环,或在中心管周围放置充气石,以防转苗。 2.2饵料准备

根据苗种的规格大小以及食性,提前准备好规格合适的颗粒饲料或生物饵料。饲料的安全指标应符合NY5072,SC/T2006和SC/T2031的规定。 2.3工具准备

接苗用的盆、桶和抄网等工具提前准备并严格消毒。 2.4人员准备

养殖人员:确定养殖人员,并对其进行技术培训,熟悉操作规范。 接苗人员:安排足够的接苗人员,明确分工和工作要求。 2.5接苗

2.5.1接苗人员提前10min到达养殖车间,并准备好手推车和所需工具。

2.5.2苗种到达后,按分工进行卸箱、开箱、开袋工作。

2.5.3开箱时不得损坏泡沫箱,发现破袋时,首先观察鱼苗的状态,清除死鱼后再转到养殖池。

2.5.4缓苗处理:将苗袋放入水中后,等待10min,苗袋内外水温基本一致时,再开袋放苗。 2.6接苗后的工作

2.6.1每个养殖池的苗袋单独放好,待放苗结束后清点。 2.6.2苗种入池后,打开循环,控制循环水量,以免转苗。 2.6.3鱼苗稳定12小时后进行一次药浴消毒。

2.6.4一天后,取样称体重,根据体重按照相应投饵率进行投喂。 3.水质日常管理 3.1水质指标 3.1.1水温

保持相对稳定,一天之内上下幅度变化不超过0.5℃。舌鳎、牙鲆生长适宜温度17-22℃,石斑鱼生长适宜温度22-26℃。 3.1.2比重

保持相对稳定,一天之内上下变化幅度不超过0.001。根据季节不同,控制在1.010-1.024。 3.1.3水位

鲆鲽鱼类水位保持在400mm,石斑鱼水位保持在600mm。 3.1.4 DO

低于8 mg/L时,需加大充气量;大于10 mg/L时需减少充气量,使DO维持在8-10mg/L。 3.1.5营养盐

NH3-N、NO2-N:NH3-N<0.5 mg/L,NO2-N<0.2mg/L。如指标过高,需加大循环量或换水量。 3.1.6 pH

维持在7.0-8.2之间,低于7.0,高于8.4,需加大换水量。

3.1.7透明度

养殖用水应清澈见底,无明显悬浮物,悬浮物含量<10mg/L。如出现浑浊,需调节鱼的投饵量或加大循环量。 3.2日常管理 3.2.1清污

及时清理水面和池壁脏物,排出养鱼池底沉积污物,每天排出旋流池沉积物,每天清扫回水渠沉积物。 3.2.2反冲洗

根据一级生物滤池的过滤速度,决定反冲洗时间,一般每天反冲洗1-2次。

3.2.3清洗二级生物滤池

每30天冲洗生物滤池底部1次,防止污物积累。对于立体生物填料只需简单冲洗,不得泼洒杀菌药物,以免破坏生物膜。 3.2.4调节循环水

调节各养殖池进水和排水阀门,保持系统中每个养殖池都处于比较好的循环状态(鱼池内旋流能及时带走残饵、粪便)。

3.2.5细菌数量控制

技术部定期检测养殖池水体细菌总数、弧菌数。要求细菌总数≤10000cfu/ml、弧菌数≤1000 cfu/ml。当细菌数量超出规定数量时,首先使用噬菌体,如果无效,方可使用消毒剂,不可使用抗生素。 4.环境控制 4.1水靴

养殖车间员工必须穿戴高腰水靴,在车间门口的消毒槽消毒后方可进入车间。消毒槽所用药品为漂白粉或漂白液,水体一般为50L,药物浓度为200ppm,即药量10g或10ml。要求每天上午上班前和下午上班前必须更换消毒药液。一般情况水靴不得穿回宿舍,应在车间门厅更换水靴。

4.2工具

每套养殖系统所配备的工具(包括捞网、毛刷、水勺、水桶)要求放在养殖系统配备的消毒罐中,消毒罐中所用药品为漂白粉或漂白液,水体一般为40L,药物浓度为200ppm,即药量8g或8ml。要求每天更换一次消毒药液。 4.3工具管理

不得串系统使用,不得随意借出车间。 4.4通道消毒

保持过道和池台的清洁卫生,每天用200ppm漂白液消毒一次。 5.分池 5.1停食

分选前要停食一天,使鱼类成空胃状态。 5.2分选密度

分选要在低密度状态下,迅速进行。 鲆鲽类: 石斑鱼: 规格(g/尾) 5--10 10--20 20--30 30--40 50以上 盆容量(尾) 80 70 60 50 40 规格(g/尾) 盆容量(尾) 5--10 10--20 20--30 30--40 50以上 80 60 50 50 40 5.3防止缺氧

在塑料盆中加入气石持续充气,随时观察鱼的活动状态。 5.4新池水位

把将要放鱼的养殖池水位提高,保证溶氧、水温、盐度合适。 5.5捞鱼

操作包括捞鱼、拣鱼,要仔细、轻快,尽量使用手抄网,不能擦伤鱼的体表和损伤鱼鳍。

5.6消毒

为防止分选过程中机械损伤引发细菌感染,需要进行适当的药浴,此时一般用甲醛和盐酸土霉素药浴,效果较好。 5.7剔除

通过分选及时剔除没有商品价值的畸形个体,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5.8分选次数

一个养殖周期分选次数不超过4次,以减少机械损伤和应激反应。 6. 投喂 6.1饲料种类

使用配合饲料或冰鲜杂鱼,冷库提取冰鲜杂鱼应注意解冻时间不宜过长,防止腐败变质。 6.2饲料消毒

冰鲜杂鱼投喂前必须经过消毒,必须用淡水解冻(淡水细菌总数较低),然后转入消毒槽中进行药物浸浴消毒,一般采用氯制剂或碘制剂、海因类药物。药量为50-100ppm,在浸浴过程中要翻动杂鱼几次,确保消毒彻底。浸浴消毒后要用淡水反复冲洗,不得有药物残留。 6.3饲料投喂

一定要保证饲料大小适口,定期测量鱼体重、全长,根据这些参数及时变更饵料粒径,确定投喂量。在饵料完全转变为大颗粒前,要有一个混合投喂期,大颗粒饵料比例不断增大,直至完全替代小颗粒。 投喂时根据鱼健康情况、活跃程度和残饵量灵活调整。投喂时掌握慢—快—慢原则,既让鱼吃饱,池底又无残饵,提高饵料利用率和营养转化率。 6.4准确记录

准确记录投喂量,计算投饵率,颗粒饲料的正常投饵率一般为1%-3%。

6.5投喂次数

体重 日投喂次数 100g以下 3-4次 100-200g 2次 200g以上 1-2次 7. 清池 7.1养鱼池

水循环良好的条件下,不必排水清池或下水清池,若池底出现沉积物,可通过水流将其排出,尽量减少对鱼类的刺激或应激反应。 7.2水面、池壁清污

用捞网捞出水面污物,用抹布擦净池壁和气管污物,保持鱼池清洁。 7.3清池

在无鱼情况下,按照由上到下的方法,先刷池壁顶面,再刷池壁立面,最后刷池底,使池底不粘不滑,不能出现死角。刷干净池壁和池底后,再刷中心管,刷完后检查最低的管孔是否与池底平行,不合适的马上调整到平行状态。全面刷净之后,再用氯制剂消毒,10min后清洗残余药物。 7.4带鱼刷池

一般情况下不带鱼刷池,循环水鱼池一般不存留沉积物。如果养鱼池在养鱼之中需要刷池时,特别注意用软毛刷清扫池底,操作要轻,不可伤及鱼类,带鱼刷池时,需要边流水边刷池,污物随水流排出。 7.5定时排污

本操作指的是连接鱼池中心管的排污管,排污管内可能存留沉积物,因此每天定时拔掉排污管,冲出沉积污物,一般控制时间5-7秒。

8.鱼病防治 8.1预防

循环水工业化养鱼以预防为主。保持养殖系统清洁,维护鱼体、环境、病原体三因素的生态平衡,注意调节营养,增强抗病力和免疫力;养殖环境中无沉积物,保持水质清澈;利用噬菌蛭弧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控制细菌数量在平衡状态,实现养鱼不生病或少生病。 8.2观察

养殖车间操作人员应随时观察鱼的活动及摄食状态,鱼在水中离群独游,行动迟缓或停靠池边,有的鱼表现急躁不安,在水中狂游、打转或时常跃出水面、浮头,头和尾巴翘起,体色变化,则是鱼生病的表现。另外在天气、水温、盐度等环境因素和水质指标变化不大的条件下,鱼的吃食量突然下降,甚至停食,也是鱼生病的另一种表现。 8.3检查

技术部每天负责对病鱼进行检查,包括对鱼在池中的状态,摄食情况,对鱼的体表和内脏检查。有死鱼的时候检查死鱼,没有死鱼就检查可能染病的体色异常或生活状态异常的鱼。鱼体检查的主要部位是体表、鳃和内脏,有目检和镜检等方法,在检查时要认真仔细,全面分析并做好纪录,以至能尽快确定病源,对症下药防治。 8.4鱼病治疗 8.4.1药浴 8.4.1.1计量

准确测量水体体积,准确称量药物,最大限度的减小误差。 8.4.1.2溶解

固体的药物在容器中充分溶解后,再均匀泼洒到池中(药液太少时需要稀释一下)。有些固体药物有杂质,在容器中溶解后有残渣,一定不要泼到池子里;有的药物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要用高密度筛绢网反复搓洗过滤后再泼洒,如聚维铜碘。 8.4.1.3泼洒

液体的药物用一定的水稀释后再均匀泼洒,避免局部浓度过大,

易产生沉淀的药液要摇动均匀后再取药泼洒。泼药后要把残留在池台上、过道上的药液冲刷干净。用药前后都要把所用容器用水冲洗干净,以免有的不同药液混合发生化学反应或降低药效,如氯制剂与高锰酸钾、甲醛不能混用,发生化学反应。 8.4.1.4充气

将曝气的气石放入水中,并保证充气均匀。 8.4.1.5冲池

为了不破坏生物包有益菌生长,不得让药物进入循环系统,所以冲池一定要干净。冲池时要下池用刷子搅动水,使水充分旋转起来,把用药后鱼的代谢物和脱落的粘液也冲净,气管也要洗刷,避免有残留药物。一般要排放1.5—2倍的原池水量才可认为冲净,最后在打开排水阀门的状态下打开循环阀门,把残留在循环管道中的药液也冲掉,排水时注意中心管处漩涡不要过大,防止有鱼被卷到。 8.4.2药饵

计算用药量时,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某种内服药的规定范围取药,一方面尽量准确地估算出所需药物治疗的鱼的总重量。此外,尚需把残饵量和药物损耗也计算进去。在防治鱼病投饵时,先投一些普通饵料,等到健康的鱼吃一段时间后,再投药饵,这样体弱力薄或有病鱼也能抢食到药饵,达到节省成本、提高疗效的目的。一般“内服”都要与“外消”相结合,防止诱发其他病症。 9.安全管理 9.1安全用电

电力设备的安装由专业人员完成,车间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扯拉电线,拆卸电器设备等。 9.2操作安全

车间操作人员每天应小心谨慎从事每一项日常工作,在生物滤池上部操作时,防止滑落;地沟盖板随时盖好,防止跌伤;水泵连轴处安装防护罩,以免伤人。

10. 要点归纳 10.1原水处理 10.1.1沉淀池

沉淀池分为2级,每级面积10000m2。沉淀池保持水深2m以上,每周用漂白粉消毒1次,20ppm/次,均匀泼洒。 10.1.2砂滤

原水经过水处理车间2次砂滤后调配使用。清水池在每月的1日和15日刷池消毒。 10.1.3监测

每周检测1次沉淀池细菌总数,原生动物,甲藻等有害生物,同时监测pH、S、NH4-N,NO2-N等水质因子。 10.2养殖系统 10.2.1病原微生物

每5d检测1次细菌总数,沉积物中的病原虫。取样:鱼池进水口、回水道末端或旋流池、养鱼池、一级生物滤池、二级生物滤池。细菌总数用倾注法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检测,做2个平行样,2个数据均记录在报表内,然后计算平均数。指标:细菌总数<3×104 cfu/ml,弧菌总数<3×103 cfu/ml,沉积物中不得检测到纤毛虫。 10.2.2水质因子

每3d检测1次NH4-N,NO2-N,DO,pH。指标:NH4-N<0.5mg/L,NO2-N<0.2mg/L,DO>5mg/L,pH7.5-8.5。 10.2.3循环量

在鱼池中心管“不转苗”的前提下,尽量加大循环量,乃至更换电机,以提高净化水质的频率,从某种意义上讲循环量等与产量。 10.2.4生态制剂与生物填料

每天适量泼洒噬菌蛭弧菌,泼洒范围:鱼池、回水道、旋流池、一级生物滤池、二级生物滤池,以控制病原菌的滋生。

生物填料:一级生物滤池为砂石材料,沙层厚度30-50cm,卵石厚度20cm;二级生物滤池为立体生物填料和PVC生物环,尽量增大

二级生物滤池的填料数量。 10.2.5生态清洁

始终保持养鱼池、回水道、旋流池、一级生物滤池、二级生物滤池中无沉积物长时间(12h)存留。上午10点清扫回水道、旋流池,下午2点反冲洗一级生物滤池,下午5点清扫回水道、旋流池,每天早晨7点45分、下午5点45分用漂白液消毒车间通道。 10.3饲养管理 10.3.1定时定量

投喂次数:体重100g以下的鱼苗2次/d,早8点和下午4点;体重100g以上的鱼苗1次/d。

投喂量:日投喂量为饱食量的80%,保持旺盛的食欲。 10.3.2饲料配比

冻鲜饲料和配合饲料按1:1搭配投喂,洗净的冻鲜饲料为3折1。冻鲜饲料用淡水清洗干净后投喂,必要时用溴氯海因消毒洗净后投喂。

10.3.3残饵和观察

投喂时不得出现残饵,投喂时还要注意观察鱼的摄食状态,体表、眼睛是否正常。 10.3.4温度盐度

在适宜温度范围内,以中低温度为宜;在适盐范围内,以中高盐度为宜。 10.4病检

10.4.1每天剪取鳃丝镜检 10.4.2每天对病死鱼剖检、镜检 10.4.3对每种新药进行防治试验。 10.5记录 10.5.1报告

所有工作必须按标准格式记录,车间主任汇总,将有关内容报告相关部门和领导,在报告中提出个人意见和建议。 10.5.2工作台帐

车间要建立车间工作台帐,内容为:每天工作日志、本车间发生的成本内容,包括耗电量、饲料数量、药品及数量、维修、临时用工、鱼苗数量、销售数量等,最终计算总产量、总产值、总支出和总利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