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任务单教师版

最新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任务单教师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六上《语文园地8》任务单(教师版)

任务一(约10分钟)

一、读“交流平台”。

自由读——读关键句——读例子——读讲义。 关键句:

◎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题目有时能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也很有帮助;写一件事的文章,可以通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主要内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同的文章又不同的方法,我们要灵活运用。 例子: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地球美丽壮观,但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又非常渺小。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却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

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

第四部分(第8、9自然段)引用宇航员的感叹,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讲义:《只有一个地球》主要讲了地球美丽壮观,又非常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却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毁坏,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因此,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讲义:一般来讲,了解了文章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二、读“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 自由读——齐读——读背讲义。

少年闰土 狼牙山五壮士 军神 开国大典 “诺曼底号”遇难记 草船借箭 竹节人 桥 芦花鞋

在牛肚子里旅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讲义:

◎第一组题目:以主要人物作题目,凸显了文章的中心人物。 ◎第二组题目:以主要事件为题目,有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大意。 ◎第三组题目:以事物作题目,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

◎第四组题目:这组题目很有意思,或用拟人,或用对比,生动形象,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任务二(约10分钟)

一、认真读题,选择答案。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文章的题目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没有帮助 B.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很有帮助

C.写一件事的文章,可以通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主要内容 D.针对不同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也会有不同,我们要灵活运用 2.选出下列课文题目的拟题方法及好处。

《项链》(C) 《草虫的村落》(A) 《“诺曼底号”遇难记》(B)

A.运用修辞手法拟题,形象新颖,具有感染力,使人感到亲切,容易产生共鸣,能引起读者深思。

B.以事件为题,明示了作者要以记事为主、记人为辅,在事件上多下功夫,使事件的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动人。 C.用贯穿全篇的物品来拟题,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读下面的各组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样拟题好在哪里。 ①竹节人 桥 芦花鞋

②少年闰土 狼牙山五壮士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③开国大典 草船借箭 “诺曼底号”遇难记 ④在牛肚子里旅行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1.①组是用文章中的 主要事件 作题目,题目交代了文章的线索。

2.②组是用文章中的 主要人物 作题目,明确交代了文章的 写作对象 。 3.③组是用文章中的 主要事件 作题目,明确交代了文章的 写作内容 。 4.④组的题目设置了悬念,可以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

任务三(约10分钟)

一、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

自由读词语——齐读词语——读注释——读例子——读讲义。 饱经风霜的脸 饱经风霜的老屋 饱经风霜的大树 树林的深处 秋天的深处 心灵的深处 注释:

◎饱经风霜:风霜,比喻生活中的痛苦、挫折;比喻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 ◎深处:很深的地方;内部。 例子:

◎“饱经风霜的脸”让我想到了乡下老农的脸,这是一张老得不能再老的脸,皮肤黝黑,皱纹一道连着一道,有的深有的浅,就仿佛久不下雨而干涸了的池塘。这样的脸说明他历经了无数风雨,是岁月留下的沧桑。

◎“秋天的深处”让我想到了秋风乍起、大雁南飞时节,果林里,橘子树上结满了一个个金黄色的橘子,柿子树上挂满了一个个红彤彤的小灯笼,苹果在枝头笑红了脸;田野里,金黄的稻浪随风舞动,雪白的棉花静等收割,火红的高粱笑弯了腰……

讲义:读词语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边读边想象。 二、读“书写提示”。 自由读——读背关键句。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

妙。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三、读“日积月累”。

自由读——看填空读背——读背注释——读讲义。

◎无情未必真豪杰, 。——鲁迅《答客诮》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 。——鲁迅《故乡》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 。鲁迅《学界的三魂》 ◎我们从古以来, ,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注释: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冷酷无情的未必就是真正的豪杰志士,有怜爱之心的未必就没有大丈夫的气概。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路,是人们走出来的,是勇敢的人们开拓出来的;敢于奋战而前行的人多了,世界上也就有了路。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学界三魂》

在鲁迅看来,“民魂”是根植于民众并生长于民众的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民众是“民魂”之壤,深植于民众之壤的“民魂”是不死的,是希望所在,是信心与力量之源。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先生认为,中国的脊梁不是那些所谓的“民族精英”,不是那些达官贵人,而是正直、勇敢、勤劳、善良的民众。 讲义:这是一组鲁迅先生的名言。

任务四(约10分钟)

一、认真读题,选择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A.王献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B.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C.人们常说“颜筋柳骨”之“颜筋”,是形容书法筋力丰满,浑厚宽博。 D.柳公权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顺并称“楷书四大家”。 二、补充名言,填写序号。

A.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

B.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C.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 中国才有真进步 。

D.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 为民请命 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 中国的脊梁 。

“70周年伟大成就让世界瞩目,这是无数中国人努力的结果。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必将书写出更美的时代篇章。”以上(D)可以用来表达这句话体现的中国人民的精神。

三、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饱经风霜”指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饱经风霜的脸”会让人联想到挨饿、受冻、孤独、死亡……“饱经风霜的小屋”会让人联想到荒野、凄凉、悲欢离合……读到“饱经风霜”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我想到了“饱经风霜的老人”。我想到他瘦削憔悴,额头满是皱纹,脸上长着疙瘩,但他的双眼像海水一样湛蓝,毫无沮丧之色。

奖励题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大量杂文。他是伟大.............

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